什么是黃疸?
黃疸是一種常見臨床癥狀,指人體內膽紅素水平升高,導致皮膚、眼白等黃染現象。新生兒黃疸是指出生后一周內出現的黃疸,一般持續1-2周。由于新生兒的肝臟功能比較弱,加上新生兒的血紅蛋白代謝比較快,膽紅素合成、轉運和排泄功能和成人有所不同,因此易出現黃疸。
什么樣的黃疸值屬于正常?
新生兒黃疸值根據日齡和膽紅素水平來判斷,通過檢查可以了解孩子黃疸的嚴重程度。正常情況下,新生兒黃疸值會隨著日齡增長而逐漸下降。一般來說,新生兒黃疸值在日齡1-3天時,黃疸值在100-150μmol/L屬于正常范圍;日齡3-5天時,黃疸值在200-250μmol/L屬于正常范圍;日齡5-7天時,黃疸值在250-300μmol/L屬于正常范圍。如果超過這個范圍,需要及時采取措施。
影響黃疸值的因素
影響新生兒黃疸值有許多因素。其中主要有:嬰兒的日齡、出生時體重、母親的血型、胎兒期羊水的酸堿度和膽色素值等。此外,有些疾病也會引起新生兒黃疸,如新生兒溶血性疾病、新生兒肝炎等。因此,當發現孩子出現黃疸時,不能盲目自行處理,最好到醫院檢查。
如何預防和治療新生兒黃疸?
預防新生兒黃疸,首先要保證母嬰健康。母親在懷孕期間要堅持體育鍛煉,保持良好的心態和營養,避免吸煙、飲酒和藥物等不良習慣。生產后要保證母乳喂養,促進嬰兒健康成長。如果發現孩子出現黃疸,可以進行光療治療。光療可以增強膽紅素對光的敏感性,促進膽紅素代謝和排泄,降低血清膽紅素水平。同時,也可以進行藥物治療和中醫治療等。
總結
新生兒黃疸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癥狀,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視。通過了解新生兒黃疸值與日齡的對應關系,可以及時發現孩子的黃疸情況,采取積極措施進行治療。同時,要注重預防,保證母嬰健康,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