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黃疸的性質及原因
嬰兒黃疸是指新生兒在出生后3-5天內,血液中膽紅素過高而發生黃疸,通常在10天內可以自愈。黃疸會使寶寶的皮膚、眼白變黃,母乳喂養的寶寶較容易發生嬰兒黃疸。
治療方法
1. 藥物治療:在補充維生素K及排除溶血性疾病等病史時,可采取藥物治療,如吲哚藍、光敏劑等。
2. 曬太陽療法:可將寶寶裸露在日光下曬太陽,每日約10-15分鐘。由于膽紅素在紫外線下會被分解,所以曬太陽可加速膽紅素的消退。
3. 排便和喂養:母乳喂養的寶寶需要充分進食,以促進排便。每天應當保證寶寶能夠排出稀軟的大便2-3次。增加喂養次數(每日需5-6次)和時間。
注意事項
1. 寶寶在治療期間,家長要密切關注寶寶的情況,并遵醫囑用藥,不要私自停藥。
2. 寶寶在曬太陽時,應該注意不要讓其曬傷,以免對肌膚造成損傷。
3. 在喂養方面,家長應該正確理解“半夜不喂奶會導致黃疸”的說法。寶寶需要充分進食,保證寶寶每日有足夠的排便次數。
預防方法
1. 出生后第一天進行膽紅素篩查,及時查清膽紅素值,對高值寶寶進行早期干預。
2. 母乳喂養寶寶,建議產婦在分娩后24小時內開始母乳喂養。同時保證母親足夠的乳汁量以及供給量充足。
3. 寶寶需要足夠的光照,每天保持寶寶暴露在陽光下十分之一到二十分之一小時即可,不要過度曬太陽,以免對肌膚造成損傷。
結語
嬰兒黃疸是很常見的一種癥狀,對于家長來說,及時治療和預防黃疸的出現是非常必要的。治療期間,家長要注意寶寶的情況,并遵醫囑用藥。在喂養方面,應該正確理解“半夜不喂奶會導致黃疸”的說法,保證寶寶每日有足夠的排便次數。通過正確的預防和治療方法,以及家長的及時關注,嬰兒黃疸可避免帶來更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