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2-20 09:21:37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岳飛是南宋名將。岳飛小時候家里很窮,他的母親常常樹枝在沙土上教他寫字,并鼓勵他好好鍛煉身體。岳飛勤奮好學,并煉了一身好武藝,成為文武雙全的人才。
岳飛十五六歲時,北方的金人南侵常常攻打中原。母親問岳飛“現在國難當頭,你有什么打算?”“到前線殺敵,精忠報國!”母親姚太夫人聽了兒子的回答,十分滿意,“精忠報國”正是母親對兒子的希望。臨行前,她決定把這四個字刺在兒子的背上,讓他永遠銘記在心,然后用繡花針刺了起來,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從此,"精忠報國"四個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飛的后背上。母親的鼓舞激勵著岳飛,岳飛每戰必勝,立了很多功勞,因為英勇善戰,很快成了元帥,岳飛建立起一支紀律嚴明、作戰英勇的抗金軍隊“岳家軍”,他的軍隊有著“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的聲譽。百姓們為了感謝岳飛的功德,建了岳飛祠,并塑了他的像放在祠內,早晚對他禮拜。岳飛的母親姚太夫人,作為母教典范和婦女楷模,在國家危亡之際,勵子從戎,精忠報國,被傳為佳話,世尊賢母。
東漢初年,有一位非常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名叫班超。他從小就很用功,家里很窮,他就靠幫官府抄寫公文勉強過日子。有一天,他像往常一樣正在抄寫公文的時候,寫了一會突然間站起來,將筆狠狠地扔到地上,并說:"大丈夫應該像傅介子、張騫那樣,在戰場上立下功勞,怎么可以在這種抄抄寫寫的小事中白白地消耗一生呢!"因此,班超決定學習傅介子、張騫,為國家的外交事業做出偉大的貢獻。
傅介子和張騫兩個人,生在西漢,曾經出使西域,替西漢立下無數功勞。從那以后,班超就扔掉了手中的筆參了軍,班超一到軍旅之中,就顯示出了與眾不同的才能。由于他作戰非常勇敢,立下許多戰功,很快就被封了官。接著,他向朝廷建議和西域各國互通來往,便于可以共同對付匈奴。后來朝廷就派他帶著數十人出使西域。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他靠著智能和膽量,度過各式各樣的危機。班超一生和五十多個國家和平建交,也同時宣揚了漢朝的國威,后被封為定遠侯。人們便把班超投筆于地、參軍作戰的故事叫做"投筆從戎",用來比喻棄文從武,有志報國。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身邊賢才良將無數,房玄齡和杜如晦就是其中的兩位,這個成語說的正是他們二人的故事。
房玄齡出身官宦之家,精通詩書文章,十八歲便參加科考,后考中進士。之后李淵起兵反隋,房玄齡就投靠在李世民麾下,數次陪同李世民出征,為他出謀劃策,他的才智連李世民的父親都十分欣賞。因為房玄齡善于謀劃,慧眼識才,所以深受唐太宗信任。據說李世民還是秦王的時候,討伐各地叛亂,每平定一方土地,其他將領都急著爭搶、搜刮古玩珍品,只有房玄齡到處尋求有志之士,私下里與他們結交并邀請他們入府做幕僚。他為唐太宗招攬過無數賢才,甚至連杜如晦都是經過房玄齡的舉薦,才得以受到唐太宗的重用。
杜如晦少年英才,機敏善斷,與房玄齡同心同德,共同輔佐唐太宗開創唐朝盛世。唐太宗建立文學館時,杜如晦在館中任職位列文學館十八學士之首,非常的有才華、有能力。后來杜如晦因病去世時,年僅四十六歲,唐太宗為此傷心不已。許多年之后,唐太宗還是常常想起杜如晦,每次到了他忌日的這一天,也總會派官員前往杜如晦的家中慰問。
房玄齡和杜如晦同朝為相,房玄齡擅長出主意但有些優柔寡斷,而杜如晦處事果斷卻不善謀略。所以每次遇事,房玄齡總能給出許多解決方法,而杜如晦總能對這些主意加以分析,選擇最合適的一個供唐太宗采用。兩人相知相惜,齊心協力,共同輔佐帝王,因此人稱“房謀杜斷”,比喻互相配合,取長補短。后世以兩人為良相的典范,合稱“房杜”。
好了,三個經典故事就介紹完了,建議收藏這些歷史故事,與孩子一起品味典故背后承載的歷史,傳承中華歷史文化。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