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5-04-12 16:49:54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孫姓,中華姓氏之一,東吳國姓,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據史書記載,主要源自姬姓、媯姓和姚姓、羋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最早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周文王與陳胡公,春秋時期衛國的孫乙與齊國的孫書為得姓始祖。孫乙是姬姓孫氏的得姓始祖,孫書是媯姓孫氏的得姓始祖。截至2012年,孫姓在中國姓氏按人口排序中,名義排行第12位,名義約占中國總人口的1.5%。在中國歷史上,孫權(姬姓孫氏)曾建立三國時期的吳國,此外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曾擔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歷史名人很多,孫武,孫臏,孫權,孫策。孫堅,孫思邈,孫中山。孫傳芳,等等。
發源于河南。
源于姬姓。公元前1055年,周公姬旦封康叔於衛(今河南淇縣),建立衛國??凳澹ㄖ芪耐跫Р诎俗樱┌焉坛囊蠖几某闪酥艿钠胀ǚ謬闪诵l國的始祖。春秋時,他的八世孫姬和因為攻滅西戎有功,被周平王賜為公爵,史稱衛武公。衛武公有一個兒子名叫惠孫,惠孫的孫子名乙,字武仲,又叫武仲乙,把祖父惠孫的字作為姓氏,姓孫。因此武仲乙又稱孫乙,他的后代就以孫為姓。
孫(Sūn孫)姓源出有七:
1、出自姬姓,為周文王之子康叔的后代??凳逵谖髦艹跄晔芊庥谛l,建立衛國??凳宓?世孫衛武公和,因助周攻滅西戌,被周平王賜為公爵。武公有個兒子叫惠孫,他受封享用“戚”(今河南省濮陽)那個地方的產物?;輰O的后代崇敬惠孫,就以他的名字“孫”為姓,世代相傳,成為孫姓的大宗。
2、出自羋姓,為春秋時楚國令尹孫叔敖之后。孫叔敖是楚國的賢臣,他的子孫就以他的名字命氏,此后又形成了孫姓的另一大宗。
3、出自田氏。陳歷公的兒子陳完,避難到齊國,改稱田氏,田完的五世孫田恒無宇的小兒子田書,為齊國的大夫,因伐莒有功,被齊景公封于樂安,賜姓孫氏。其后有孫武子,為吳將。
4、出自子姓,是商湯王后裔比干之后。比干受殷紂王所害后,其子孫避難隱姓,以本為王族之子孫之故,遂改為孫氏。
5、出自夏侯氏。據《漢書》載:夏侯嬰為滕令奉軍,號滕公,其曾孫頗尚主,主隨外家姓號公主,故公子孫又為孫氏。
6、出自荀姓,是戰國學者荀子的后裔。荀子名荀況,時人尊為荀卿,后世子孫遂為荀氏。后為避漢宣帝劉詢諱改為孫姓。后部分孫姓未恢復祖姓,遂成孫姓的一支。
7、出自他族改姓。據史書記載,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后,有一支鮮卑族復姓拔拔氏改單姓孫氏,是為河南洛陽孫氏。
得姓始祖:孫書。春秋時,陳(為周武王滅商后所封的媯姓國)厲公的兒子叫陳完,在任陳國大夫時同太子御寇很要好,御寇被殺后,他怕受株連而逃到齊國。到齊國后,陳完不愿再用原來的國名為姓,就改成田姓(古時田和陳發音相同)。田完的四世孫田桓子無宇有二子,小兒子田書,字子占,在齊國為大夫,因為伐莒(周代諸侯國)有功,齊景公把他封在樂安(今山東省博興縣北),并賜他孫姓。孫書就成為孫姓始祖。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