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5-04-10 12:39:55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很高興回答這很好的問題,姓名對人生有沒有影響呢?古人云,寧可生壞命,莫要改錯名。為小孩改名又叫命名,可想而知名字是與人生命運息息相關的。如國人都熟悉的開國將領許世友為例,他的名字是毛主席命名的,之前的名字叫許仕友,由于許世友出生于窮苦人家,許家人希望他能出人頭地,與官宦為友,便改名許仕友,后來到延安,犯錯接受教育,聽從毛主席的教導,革命者不應該只與官為友,更應該與廣大人民群眾和世界人民當朋友,許世友當時文化水平不高,要求毛澤東為其命名,從此許世友的名字,漸漸的為世人所熟悉,格調高的名字,成就了格局更大的人生。(聲明原創答題)
我國古代,名和字不是一回事,名是名,字是字,號是號,都為一個人的稱呼,規矩卻不一樣。字又稱表字,是古代的中國人在名字之外,為自己取的與本名意義相關的別名。號按其來源可分為自號,贈號,謚號,綽號。
一,字
根據記載,古時男子20歲時取字,女子許嫁時取字。
根據《禮記·檀弓》上的說法,在人成年后,需要受到社會的尊重,同輩人只呼其名顯得不恭,于是需要為自己取一個字,用來在社會上與別人交往時使用,以示相互尊重。因此,古人在成年以后,名字只供長輩和自己稱呼,自稱其名表示謙遜,而字才是用來供社會上的人來稱呼的。
北齊的顏之推認為,人名是區別彼此,字則是體現一個人的德行的。大部分人的名與字在意義上都是有關聯的。
二,號
1,自號,自號就是自己為自己所取的號。
2,贈號,主要有三種情況:其一,以其軼事特征為號。如李白,人稱謫仙人;其二,以官職、任所或出生地為號,如王安石稱王臨川;其三,以封爵、謚號為號,如諸葛亮封武鄉侯,人稱武侯。
由于號可自取和贈送,因此具有自由性和可變性。以至許多文人,有很多別號,多的可達幾十個,上百個,“別號太多,反成攪亂”(鄭板橋集題畫。靳秋四索畫),所以近代以后,尤其建國以來,文人用號之風大減,不少人發表作品不用筆名,就用真名。
3,謚號,我國古代,帝王、諸侯、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據他們的生平事跡與品德修養,評定褒貶,而給予一個寓含善意評價、帶有評判性質的稱號,并相沿成為制度,這種制度稱為謚法,所給予的稱號名為謚號。
4,綽號,也稱諢名、混號、諢號,它和別號、齋號的初級性區別,似在于幾乎全部為他人所取,然后得到公認,使用性完全不取決于擔當者本人的意愿。
一、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單指名?!懊庇纸小氨久?,舊說是古代嬰兒出生后三個月由父輩所取。
二、字,又叫“表字”,是除本名外另取一個與本名有所關聯的名字,男子20歲(成人)舉行加冠禮時取字,女子15歲許嫁舉行笄禮時取字,以表示對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稱呼。
三、號,是指中國古代人于名、字之外的自稱。如蘇軾字子瞻,別號東坡居士。號多為自己所起,亦有他人所起。與名、字無聯系。擴展資料名,在夏朝之前已經有,而取字據說始于商朝,如推翻夏桀的商湯,原名履,又名天乙,字湯。
還有,名與字是有區別的,古人常自稱己名以表示謙稱,稱人之字以表示對人尊稱,另姓與字連稱亦是對人尊稱。名與字是有關系、關聯的。有的是意義上的聯系,有的是意義上的相輔,有的是意義上的相反。另外,古人的名和字往往取自古典古籍。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