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03 00:32:32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我個人認為:人的頭腦像猴頭(孫悟空),人的心靈像唐僧,人的貪欲像豬八戒,人的實境像沙僧(包括白龍馬)!
天大地大我最大,腦海翻波卷天下。一、猴頭特征:
1、崇尚熱愛自由,上天入地下海暢游。
2、天不怕地不怕,具有大無畏精神。
3、善惡分明,嫉惡如仇。
4、性格直爽,沖動暴躁。
5、生性頑劣,調皮好動。
6、聰明伶俐,善于想辦法。
7、重承諾,忠心耿耿。
8、意志力強烈,不畏艱難險阻。
9、鎖定目標,不達目的不罷休。
二、人腦特征:
1、天地蒼穹之遼闊可謂無邊無際,人的腦海能認識到這一點,并把世間萬物有關知識存放到腦海,是不是我們的腦海更加廣大呢!
2、人的腦海意識天生是喜歡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這一點無法否認。人的身體言行舉止可能會收到客觀世界的局域之限,規律規則之限,自身肌體能力之限等限制;但腦海的思維飄絮有限制嗎?你可以任意想像,神仙妖怪就是這樣被想出來,幻想聯想設想,理想夢想都是在腦海里無限生成。
3、人的膽量來源于那里?來源于腦海里的想法,腦??梢韵氲饺魏蚊撾x現實的事物,腦??梢韵胂蟾訁柡Ψ比A的世界,腦海也可以想象不可能出現的事物。所以腦海膽量最大。
4、人的腦海忠于誰?首先忠于自己來思考,然后指揮肌體行動;其次忠于自身三情有關有聯系的人事,忠于自身情感流淌那是忠心耿耿無出其右。
5、人的腦海聰明不聰明?絕對是聰明的,人類能從動物界躍升到領頭羊的高級動物,全靠的是腦海的智慧,不管這智慧怎么形成,被什么推動引領,聰慧都在腦海里生成和體現。
6、人的理想夢想都在腦海里先定位樹立,然后腦海的思維開始指揮人體行動,奔向目標,直到達成。這種孜孜不倦的追求追索精神都是腦海在作怪。
7、人的腦海能一本正經做事,能有調理分明的邏輯運算,能做出正確的判斷預測;也能熱血沖動,辦出錯事和魯莽之事;既能靜如平水,又能波浪滔天,既能上天入地,又能縹緲無邊。人的腦海能力之大,之特性之貌是不是和齊天大圣很形象。
胸懷濟世融萬物,心中自我主偏霸。一、唐僧特征:
1、誠心向佛,意志堅定。
2、悲天憫人,善良富有同情心。
3、胸懷大志,普渡眾生。
4、眼力不明,耳根子軟,容易被蒙蔽。
5、自我較重,偏執倔強。
6、性格柔弱,膽小怯懦。
7、優柔寡斷,瞻前顧后。
8、遇事不知所措,慌亂自閉。
9、雙重面交錯纏繞,性格內心很復雜。
二、人心特征:
1、人心具體講有兩個,第一個就是我們的心臟器官,他隨著生命不能停止的跳動,他也是一個調血調壓的泵站,身體一切動力根系來源。
2、另外一個心是縹緲沒有實物的,他是人們根據人身特性和一切作為設定出的一個人體指揮中心。這個中心在人體本身來講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但這種權力也受著客觀世界和人體世界的牽扯左右。但違心之舉讓人本身心非常的煎熬難受,這種折磨是對身心的摧殘。
3、我們的心容易被人或者事物的一些表象蒙蔽,有時候分不清真假這是存在的現象。但我們的心區分善惡還是很明了的。討厭惡行喜歡別人的善意這是本心。所以孔子說:“人之初,性本善?!币膊皇菦]一點道理。
4、我們的心具有非常強烈的自我偏執性,這種角度的自我偏執在我們的心里根深蒂固,只是我們自己看不破看不清,因此人心修煉永遠在路途上。
5、我們的心境大的時候比宇宙還大,心窄小的時候比針鼻還小,這和唐僧的大心胸小氣量是不是很接近。我們經常說心想事成,就是很多事情是心想要的,為了滿足心之需可以說無所不做,無所不能,這也算目標明確意志堅定吧。
6、我們的心因為情感、因為物質、因為群體等等。會害怕一些事情,這是心柔弱的地方。會在一些選擇題面前優柔寡斷,難以下結論,難以做出干凈利落的抉擇。
7、我們的心面對世界很多事物,有很多的選擇,有很多情感和情緒,有很多面的思想,是具有復雜性的。很多東西交織重疊在一起需要我們抽絲剝繭,分清明析,對比思考……最后還是圍繞自己的心聲為主去開展行動。
貪吃貪睡貪欲多,懷中美女歡喜佛。豬八戒特征:
1、好吃懶做貪圖安逸享受。
2、貪生怕死,膽小怕事,但還敢和妖怪作斗爭。
3、貪欲深重卻容易滿足,好色貪杯卻不用惡為之。
4、目光短淺,看不到貪欲之物后面隱藏的危險。
5、畏難怕累,遇阻退縮,牽著趕著順坡下驢。
6、打點小報告,為滿足自己的私心膨脹發泄發泄。
7、喜歡偷奸?;?,但需要時也可以賣力氣。
8、性格有憨厚的地方,也有奸詐細心的地方。
9、豬八戒沒有大理想,也不喜歡沖鋒陷陣,但也不甘于默默無聞,喜歡抱大腿利用一些人來滿足自己。屬于中間墻頭草稍微偏好一派。
二、人的貪欲:
1、人的生命存在是為自己的欲求滿足而行動的,這一點不可否認,人沒有欲望索求也就沒有了多少生命意義。只是人們看重在貪欲底線、貪欲多少、貪欲尺度、貪欲來源等方面的論道。
2、吃喝拉撒睡人體之事,如果能不勞而獲就得到很多物資享受,我想很多人是不愿意那樣辛勞的。為了獲得欲望滿足,被動或者主動去追求、去勞作、去付出自己的能力這是人之常情。
3、人在對比之下,跟定更喜歡好的東西,這種欲望貪念可以說層層走高,沒有止境。但又很享受自己已經擁有的物資富足。
4、人性怕困難,怕受傷,怕失望,怕死亡!但為了滿足自己的身心之需,身心之欲又可以坦然面對這些,絞盡腦汁去克服這些,不外乎還是原始的欲望驅動力在作怪。
5、人生來有欲望和貪念是很正常的事,為了滿足欲望而去付出也很正常。大多數人的心態需求處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境地。目光會遠眺,但主要還是落在夠的著地方。
6、人在群體社會里,會有所比較,會有運用聰明才智,手段方式,方法捷徑來最大化獲取自己所需的東西,這是欲望帶來的引思。
7、人們大多數時候的心態和狀態,其實和豬八戒是差不多的,只是在旁觀者看來很可笑,但要仔細觀察清楚自己,何嘗沒有很多相象的地方呢。
腳踏實地努力干,空想夢想都是幻。一、沙僧(白龍馬)特征:
1、做過妖怪吃過路人,算有過惡念。
2、皈依取經團隊后,踏實肯干,憨厚閑心。
3、在團隊里任勞任怨,默默跟隨,該出力出力,該幫打架打架。
4、雖然愛和稀泥,但懂得維護團隊整體利益。
5、一路挑著擔子,沒撂過挑子,有耐力,守紀律。
6、典型的跟隨小弟,存在感不強烈,但又不可缺。
7、尊敬師傅、大師兄、二師兄,服從領導;關鍵時刻也能頂頂大梁。
8、智力不算高也不算低,不愛參與內部紛爭。
9、整體性格屬于老實巴交,話少自悶,堅守自己的職責,干好自己的崗位,跟隨團體辛勤勞作。沒有太多的私心雜念,沒有太高的理想,安分守己,踏實做事。屬于一等從屬。
二、人的現實環境處世:
1、人心再大,腦海思緒再多,最終還要腳踏實地落到在客觀世界的行走上,努力辛勤做好手里的事物,也是人的一種本分。
2、人在社會里干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是立世之本,是提高躍升之基,人只有一步一步扎實的前行才走的更安穩。
3、人的一生可以說一直在負重行走,就像沙僧擔著擔子一樣,壓在肩頭前行,肯定重,肯定有負累。但心中的希望和責任感讓我們勇敢的擔著擔子前行。
4、人的性格各異,人的特點不同,很多人也和沙僧一樣,默默從事自己的工作。不愛言語,不愛出風頭,不愛參與過多的是非;但他的心里是有一桿秤的,他會守好自己的本分,他會維護一些底線基礎,他會扎扎實實的努力。
5、人有聰明才智,也有憨厚單純,秉性不同,追求不同,行事風格也不盡相同。沙僧這種腳踏實地的作風符合在客觀世界行走的印記,遵循一些現實規律意義還是很有必要的。
6、人在群體社會里,隨大波,不突出在前,不甘落于群體之后,是符合最大多數人的心聲的,這種處世態度沒有對錯之分。
7、人在群體社會里必定會關注這個客觀世界的所有,看得清楚,不一定去碰觸??床幻靼撞灰欢ú蝗ヂ撓?,任何想象都是在人行實踐里得到體現。
8、在群體社會里找準屬于自己的位置很關鍵,走出自己的人生路線,實現自己的人生小我是大眾思維和態度。
總評:《西游記》中師徒來歷各異,殊路同歸,共同結合走到求取真經的道路上。各自的特性組合成一個團體。就如我們身心的器官,為人體所有需求而服務。每一個個體都有各自的特性,但人們之間都有很多共性的東西,這是種群的特質。上面講的畢竟是大眾共性的東西,也有少數奇異不同的人存在。
我們的頭腦如孫悟空一樣放蕩不羈,我們的心脈和唐僧一樣充滿著復雜和自我,我們貪欲和豬八戒的貪念一樣多和不可缺少,我們的行動和沙僧一樣要腳踏實地,努力付出擔上責任,負重前行,充實富足實現我們的人生綻放意義。大家覺得呢?歡迎交流探討。
(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借用。)
參考資料:《西游記》,《論語》
原創作者:@說客先生dys123愛好龐雜,中庸之道,趣聊歷史,趣味暢談,趣心生活。
人的性格應該很大一部分來自于遺傳,即使性格不完全像父母,也是胎里基因先天因素決定的。特別是性格外向或者是內向,都是先天決定的。如果留意觀察一下,從身邊人到社會上,也能看到這種現象。當然在人的一生中,后天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對人的性格會有所約束和修正。隨著年齡增長,見識増多,人會加強自己的冷靜理智。但是改變不了基本性格,修煉只能是克制自己。性格甚至還會隔代遺傳,有孫子孫女性格像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而且有的人是真的是很像。
孩子跟家人在一起時有互動,而且互動也是比較好的,應該可以排除自閉癥了。
你本身可能對自閉癥有些誤解,自閉癥不是有針對性的不互動。自閉癥患兒的表現有以下幾個方面:
1、語言交流障礙是自閉癥的重要癥狀,通常表現為2-3歲時不會說話或正常語言發育后出現語言倒退,隨著年齡增長逐漸減少,甚至完全喪失語言交流。孩子在家可以家人玩耍、互動,說明孩子的語言交流能力是正常的;
2、不能與人建立正常的人際關系,也不能與父母建立正常的依戀關系;
3、自閉癥患兒的智力水平表現不一,大多數患兒都存在不同程度上的智力障礙。
孩子若是是不主動找同齡小朋友玩,甚至當其他小朋友主動找到他時,也持有拒絕態度,可能存在一下幾個原因:
1、現在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家庭成員事事以孩子為中心,對孩子的需求有求必應,隨時隨地都會有人陪孩子玩游戲,事事讓著他,會難以產生找同伴玩游戲的東西,同伴間存在“競爭關系”;
2、孩子之前在與同齡人交往過程中,有被同伴“欺負”的經歷也會讓孩子不再愿意跟同齡人交往;
3、孩子性格較為內向,不愿意與陌生人交往或交流。
歡迎轉發、收藏或點擊@找心理進行關注,每天接受心理學,會讓你變得更優秀。
回答:一種天真的“游戲”,一種無意中的情感釋放。
1.孩子自呱呱墜地那天起,便與媽媽接下了不解之緣,特別是男孩子。因為,中國幾千年來,重男輕女的封建影響,同樣的子女,總是對兒子另眼看待,無形中,助長了兒子的優越感。在兒子的心目中,他就是“皇帝”,其它人統統是他的“子民”,這中間,作媽媽的首當其沖,因為媽媽總跟兒子零距離接觸,兒子在跟媽媽語言交流的過程度,對媽媽不夠尊敬,也就不稀奇了。
2.兒子對媽媽總是愛罵,與大人的語言習慣、語言毛病有關,特別是在農村表現的尤為突出。農村,相較城市,做爸媽的,語言素質不高,文化休養低下。一旦自己的子女不聽話,往往出口便是“你媽里X”。子女在這種語言環境熏陶下,也難怪兒子學著大人的囗吻,跟終曰接觸的媽媽爆粗口,罵罵咧咧。
總之,兒子對媽媽的罵,大可不必太過介意,這種罵,一定程度上說來,孩子是天真的無邪的。只要大人注重了自我休養,給孩子一個文明的語言環境,這種兒子罵媽媽的現象,將會徹底改變。這個問題非常好,目前有六大人格理論是主流學派。
1潛意識人格理論:潛意識是內心深處很難觸碰到的區域,但是又時刻影響著我們的行為。
2人格特質理論:從特質角度進行人格分類,使用統計學方法來分析人格。
3生物學理論:講究遺傳,性格可以遺傳自父母,也可以遺傳給后代。
4行為學流派:從生物學反應角度分析性格形成的原因。
5認知學流派:人格性格可以通過學習來改變的。
6價值理論:人性的基本需求來解釋人格層次。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