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03 02:56:39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一母生九子連母十個樣”,世界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那么更何況人了。對于一個教師來說,一屆一屆的學生都是形形色色,各不相同,那么所采用的方法也要不斷變化。作為教師其實在教學中在調皮的孩子身上花費的時間精力更多,那么面對思想偏激的孩子,我們該如何教育,我相信不同老師有自己的不同方法。我就結合我的教學,來談談我是如何對這類孩子進行教育的。
和孩子進行談話,這是教師道德教育最基本的方法。教師首先需要先學會傾聽,認真傾聽思想偏激孩子的想法,引導孩子向你訴說他的想法,那么老師可以換位思考,去融入孩子思想中,肯定他的想法,再以溫和的態度表達自己的觀點。
在教育教學中,不要刻意針對思想偏激的孩子去教育,可以在教學中插入一些事例,從而引導這類學生層層深入了解進而讓他們潛移默化受到影響,自然而然去慢慢改變自己偏激的想法。
如果你很不幸遇到一個偏執的女同學或者是女朋友,首先你要對她要有一定的耐心。偏執的女生愛鉆牛角尖,對感情很專一,在現實中是一個很實心眼的人,對朋友一般都比較一心一意,甚至對別人的好好過她們自身,她們也有很多的優點,但是由于認知的缺陷,她們往往做事情比較偏執,而且有一點極端,所以要多一些耐心和她們去溝通,把利與弊給他們講清楚,這樣應該她們會接受你良好的建議!
叛逆指的是對舊的規矩、事物、觀點不滿,認為其不再適用于現在。雖然認識到新的事物有其不完善之處、并且不易驗證其相對于舊事物的具體優越性,但在不滿老事物的情況下,優先選擇嘗試新事物。對老事物的否定帶有較大片面性和盲目性,往往默認老事物等同于無用、過時、腐朽等。
青少年介于孩童與成人階段的青少年期,在兒童走向成年的過渡中,由于體格的急驟生長和知識、活動領域的擴大,心理與生理上的變化很大,青少年經常會遇到感情困惑和概念沖突。他們因為經歷單純而容易受傷,考慮問題因疏于周密而已走極端。所謂的“叛逆期”的一般形成年齡在10歲到16歲之間。常見的原因有:1、青少年的神經系統逐漸成熟,思維能力加強,自我意識越來越強,認為自己可以獨立,不再像以往那樣依賴父母;2、生理上第二性征的出現,讓孩子產生了性別上的明顯差異,繼而影響情緒特征,青少年情緒上的容易不穩定;3、父母要求過于嚴格或過份溺愛孩子,導致孩子出現反抗或過度需求;4、對日常生活中的壓力無法適應;5、學習氛圍的影響,老師家長的教育引導方法不適合孩子的年齡特點;6、不良同伴關系的影響。
“逆反期”的心理、行為如果不加以正確引導,會導致青少年對人對事產生多疑、偏執、冷漠、不合群、對抗社會等病態性格,使之信念動搖、理想泯滅、意志衰退、工作消極、學習被動、生活萎靡等,進一步發展還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態心理轉化,從而走向極端。
“叛逆期”常見的心理問題有:
1、在青春期,生理發育迅速成熟,而心理發育則相對遲緩,從而造成心理不平衡和身心功能障礙,主要表現在對自己身體機能的異常關注,對自己生理的急劇變化不滿意,從而出現癥狀表現;
2、青少年情緒體驗強烈而多變,經常失去平衡,難以自控,容易出現抑郁、焦慮癥狀,甚至產生自傷的意念和行為;
3、青春期是男女性別角色分化的關鍵時期,是男女兩性認同其身份角色的關鍵時期,如處理不慎,將造成男生女性化和女生男性化等問題;
4、人格特征上表現為逆反、偏執、極端等特點;
5、人際沖突,常處于與父母等成人的沖突之中,代溝問題明顯;
6.性心理問題,由于性生理、性心理知識的缺乏,同學們經常產生性困惑、性價值觀混亂、性保健意識薄弱、性罪錯、性偏差等問題。異性交往問題也日顯突出。
如何解決青少年“叛逆期”的心理問題?家長如何正確引導呢?
1、首先我們應充分理解這個時期孩子的心理特點。我們要認識到這種穩定及不穩定的時期,具有普遍性?!迸涯嫫凇痹谛睦頎顟B的表現,會特別的敏感,其中自然不乏許多會影響情緒發展的因素,這也使得許多師長,會錯認他們的行為表現屬于年少叛逆的狀態。了解孩子表現的潛在原因,避免指責。給予更多的關懷,減少孩子的壓力與傷害的來源;
2、在“叛逆期”年齡段的青少年是自我觀念的成形,思想的啟發階段,最容易受影響,也最需要他人對自己的認同與支持。避免壓制手段,面對青少年的叛逆,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因為孩子的叛逆行為,就直接貼上“叛逆期”的標簽。在此時需要給予更多的關注,千萬不要用責罵的方式來處理;
3、善于分析孩子的要求。即使是非常荒謬的要求,也應該慎重考慮之后,給予響應與討論,找出充分的理由,讓他明白了你的看法;
4、只要與孩子有關的決定,都必須事先詢問他的意見,認真傾聽并與他討論。千萬不要強迫他們接受大人的意見,也應該給他留下可以自主的空間,讓他有學習、思考空間;
5、要真誠的態度對待孩子,讓他知道自己是被尊重的。在犯了嚴重錯誤之后,應該給予改正的機會,并給予支持與肯定;
做為他們的父母,必須重新調整自已的立足點,掌握正確的方法,才能面對所謂的叛逆,讓彼此處在一個對等的位置,相互尊重。幫助孩子安全度過“叛逆期”。
謝邀。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點,孩子的發展成長是有規律可循的,1歲的孩子餓了就會哭,3歲的孩子走路跌跌撞撞,5歲的孩子活潑好動,對身邊一切都充滿好奇...你看,這些都是我們知道的規律,所以當孩子在不同年齡段表現出的行為不同時,作為家長的我們沒有覺得奇怪,因為這是正?,F象,所有孩子都是如此?;氐筋}主的問題,十幾歲的孩子開始叛逆,這個說法本身就有問題不是嗎?我們會把步入青春期的孩子安放在一個“叛逆期”的位置,這樣科學嗎?所謂的“叛逆”無非是家長覺得孩子不聽話了,不像小時候那樣言聽計從了,當有意見相悖的時候,家長會認為這是孩子的問題,是孩子變了,是跟家長對著干,是錯誤的不可取的。但事實是,這是孩子身心發展的一個階段,是自我認知構建的一個過程,跟走路吃飯是一個道理,孩子在正常發展,家長卻跟不上孩子發展的節奏,還用幾年前的思維對待孩子,這是癥結所在。
那么怎么正確的和孩子溝通呢?
一是我們要尊重孩子,要把他看做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對于他的言行舉止要給予支持和肯定,這是人與人溝通交流的基本前提,試想下如果有人在跟你說話的時候,總是把你看得低人一等,你還想和他說話嗎?
二是在溝通時要微笑平和,這是建立高質量對話的有力保障,俗話說“態度決定一切”,作為父母的你如果和孩子說話的時候總是一副憂心忡忡,苦大仇深的表情,換做誰都不想面對是不是,更何況還要朝夕相處呢。
三要相信孩子,要給予百分百的信任,當他的行為舉止和你的觀念相違背的時候,多問問自己,“孩子有錯嗎?為什么要給彼此添堵呢?”,這里不是要家長放任孩子不管,相反,要科學合理的引導孩子,在以上兩條的基礎上進行。要知道人都是天然趨利避害的,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自然會找到父母尋求幫助,家長更多的是要解決自己焦慮的心態。
希望“叛逆”的孩子越來越少,智慧的父母越來越多。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