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小孩性格古怪怎么辦(8歲小孩性格古怪怎么辦呢)

admin時間:2024-01-03 10:00:06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我是一個急性子媽媽,總控制不了自對小孩發脾氣,怎么改變好?

寄希望于別人好?還是自己好?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孩子特別愛發脾氣,一發脾氣,便誰誰都不對。他的爸爸很是用心,孩子每發一次脾氣,他便在門后釘一個釘子。后來,爸爸讓孩子看了門后的釘子,真不少!孩子后悔了,感覺自己發脾氣不好,爸爸說:“以后少發一次脾氣,便拔掉一顆釘子?!焙⒆油饬?。數月后,孩子的脾氣變好了一些,爸爸讓孩子看了門后的釘子,釘子是少了,孩子很高興。爸爸讓孩子觀察這個門,孩子很納悶。爸爸指著拔下釘子之后那一個個的小洞洞說:“孩子,毛病改了,很好!但這些曾經的洞洞卻永遠留下了?!焙⒆右庾R到了原來發脾氣會給別人、家人、朋友帶來這么多傷害,真是不應該,更下定了改掉壞脾氣的決心。

這個故事中你讀出了什么?

對于急性子,試著從兩方面來看待。

一是急而不亂型的。這種急,是做事速度急,說話速度急,甚至走路速度也急;這種急,多是有理性在其中,能力在其中,不會因為急而搞壞了事情;這種急,辦起事來井井有條,說起話來有張有序,急而不亂,急中生智,便也會達到不錯的效果。這種急脾氣其實帶給家人、孩子的是一種正面的影響。

第二種急,是急急忙忙、匆匆忙忙,急得讓人煩心,不是滋味。比如:稍不順心就發脾氣,一點兒雞毛蒜皮的小事就抓住不放,急脾氣成了家常便飯,一急說話難聽,一急亂埋怨,一急摔東西,一急耍脾氣,一急沒正性,等等,如此這般的急誰能忍得了?能給孩子帶來怎樣的正能量?

作為媽媽,更應該身體力行,從責任感的角度改變自己。不要總寄希望于別人給你出謀獻策,應從自己的實際給自己定個目標,列個計劃,說到做到,接受家人的監督與督促,明知急性子不好,明知對孩子發脾氣不好,不該掉自己的不足或錯誤,怎么給孩子做榜樣?優良家風從母親開始傳承!

急性子的媽媽,您說呢?

我是一名一年級孩子的家長,孩子上課老愛調皮搗蛋,該怎么教育

孩子調皮是天性,但很多時候父母都不知道拿孩子怎么辦,當遇到孩子調皮搗蛋的時候,家長應該怎么做才是最好的呢?家長要如何讀懂孩子的心思,幫助孩子改掉壞習慣呢?一起來看看吧。

很多時候我們不知道該拿孩子怎么辦,這些小搗蛋鬼們總是不分時間場合,做出一些令人頭疼和氣憤的事情來,頂嘴、打人、摔東西、磨蹭、年齡倒退、屢教不改.......遇到這些惱人問題,家長應該怎么做呢?

01愛頂嘴

事例:晚上,爸爸要求正在看電視的樂樂上床睡覺:“樂樂,關上電視,該去睡覺了?!薄拔也幌胨X!”“聽話,快去睡覺!”“憑什么要我現在睡覺呢?”“因為你已經看了很久的電視,現在到睡覺時間了!”“可是我還沒有看夠?!薄榜R上回到房間去睡覺,就現在!”“我不要,你和媽媽也還沒有睡呢!”樂樂抗議道。

潛臺詞:我已經長大了,可以自己決定一些事情了,我討厭父母的權威,我要反抗,爭取自己的權利。

解析:孩子開始頂嘴并不完全是一件壞事,這說明他已經有了一些自己的小想法,在與父母的爭論中,他知道如何利用說話技巧達到自己的目的。

這個時候爸爸媽媽不要粗暴的命令或強迫孩子去做事,而是需要換一種方式。

坐下來和孩子友善地談一談,鼓勵孩子說出心中的真實想法,讓孩子覺得被尊重、被平等對待,然后進行合理的引導和激勵,讓孩子認識到胡攪蠻纏并不能解決真正的問題,進而改變自己的行為。

02打人

事例:周末媽媽帶著天天去兒童樂園玩,天天發現自己喜歡的小木馬在其他小朋友手中,他試圖上手去搶,但是沒有成功,就把正在玩玩具的小朋友推倒在地,被推倒的小朋友嚇得大哭起來。天天媽媽十分無奈,制止、批評、甚至打罵,各種方法用盡,孩子怎么還是屢屢出現暴力行為呢?

潛臺詞:小木馬在別的小朋友手中,我想玩的欲望得不到滿足,只好通過“搶”和“推”這樣的行為來達到目的。

解析:孩子總是渴望通過最簡單的方法使自己得到一個滿意的結果,在屢次借助暴力行為達到心理預期后,他們就容易習慣性的打人。

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父母對孩子的關愛不夠,孩子缺乏安全感;家庭中存在暴力行為,孩子學會了模仿;孩子對事物的理解和表達能力有偏差;父母對孩子太過溺愛等等。

當孩子出現打人行為時,家長應當及時制止,讓孩子冷靜下來并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不對的,然后告訴孩子應該怎樣尊重別人,在和其他小朋友交往溝通時如何正確使用肢體語言。

家長還可以通過一些換位思考的小游戲讓孩子明白打人的行為會傷害到別人,是不受歡迎的。當然啦,家長也要以身作則,加強對自我的情緒管理,不在孩子面前攻擊別人。

03屢教不改

事例:5歲的博文是個小車迷,他收集了大大小小的汽車模型300多個。但是博文有個令媽媽十分頭疼的行為,就是喜歡把模型到處亂放,餐桌上、沙發上、臥室的小床上、衣柜里......遍布家里的每個角落,每當這個時候媽媽就會大吼:“我跟你說過多少次了,東西不要亂放,快點收起來!”但是下次博文依然會這樣做。

潛臺詞:我違反了媽媽制定的規則,卻能成功引起她的關注,她因為我憤怒,并且拿我沒有辦法,這令我很滿足。

解析:“我跟你說過多少次了。”這句話在有孩子的家庭中經常聽到,我們還總聽到很多父母抱怨孩子太皮,不長記性。這證明父母之前無數次的勸說實際上并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孩子的不良行為也沒有得到糾正。

這個時候媽媽不能光說,而是需要采取一些行動了。當博文不愿意約束自己行為亂發東西時,媽媽要維護制定的規則,比如可以準備一個柜子用來存放孩子的收藏,并告訴孩子如果你有把模型整理好的能力,你就享有對這些模型的處置權,如果你做不到這一點,那么就由爸爸媽媽來保管,我們尊重你的選擇。

04年齡倒退

事例:豆豆是個聰明伶俐的小女孩,相比同齡的寶寶她早早地就學會了爬、站立、走路,兩歲多時就能完整地說出一整句清晰的話,還能獨立完成很多事情,爸爸媽媽都為她感到驕傲。在豆豆四歲的時候,她的妹妹出生了,豆豆的行為變得古怪起來,她央求著媽媽喂飯,自己沒有辦法穿脫衣服,甚至有的時候還會尿褲子,爸爸媽媽不能理解,明明之前熟練掌握的技能現在怎么一下子都不會了呢?

潛臺詞:爸爸媽媽把注意力都放在了新出生的妹妹身上,什么都不會的妹妹奪去了爸爸媽媽全部的注意力,如果我變回小嬰兒就可以重新獲得關注。

解析:爸爸媽媽對“老大”關注度的下降勢必會造成一些孩子心理上的不適應,尤其是心思細膩的孩子。

首先,我們應該接納和理解孩子這種行為,在能力范圍內溫柔地對待她,盡量去滿足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讓孩子感覺到爸爸媽媽依然像以前一樣關心她。

其次,不要強調“大寶寶”"小寶寶"的概念,告訴她妹妹的出生并不會讓她失去大家的寵愛,爸爸媽媽對她們的愛是一樣的。

平時還可以讓她幫忙照顧妹妹,這樣不僅能舒緩孩子的情緒,增進孩子之間的感情交流,還能讓孩子在幫忙的過程中有參與感和成就感。

05摔東西

事例:小彤是個兩歲半的寶寶,每次生氣發脾氣的時候就喜歡摔東西,無論是玩具、吃的還是水杯、飯碗,只要是手邊能拿到的物品,就會狠狠扔出去。家里的大人們對此表示,這個小家伙火氣太大了,真是拿他沒辦法。

潛臺詞:我很生氣,我要通過摔東西讓身邊的人注意到我,意識到我真的生氣了。

解析:對于還在學步期的孩子來說,觸碰和擺弄生活中的物品是有必要的,他們通過“摔”這個動作去觀察物品,這個時候家長可以將家中易碎、貴重的物品放到孩子看不到夠不著的地方。

待孩子長到二歲半后他們開始逐漸掌握控制能力,家長就可以提高對孩子的要求了。

而事例中的小彤則是通過摔東西宣泄自己的情緒,引起周邊人對自己的注意。家長首先要弄清孩子發脾氣的原因,如果孩子是無理取鬧,可以采取“冷處理”的辦法,等孩子冷靜后再給予一些正面的引導,告訴孩子要愛惜物品,摔東西是不對的,并告訴孩子解決事情的正確辦法。

06磨蹭

事例:每天早上都是最令吳迪媽媽頭疼的時刻,因為她要不停地督促孩子起床、洗漱、吃早飯、穿衣服、出門,而無論她怎樣著急,吳迪總是磨磨蹭蹭的,以至于每個早上都搞得自己很疲憊。

潛臺詞:通過磨蹭的行為我可以占據心理優勢,讓家長為我團團轉,還不用承擔責任。

解析:相信很多媽媽都有被愛磨蹭的小孩折磨到精疲力竭的經歷。攤上個慢吞吞的孩子,真是急得上火。

孩子在磨蹭的過程中其實是把本該自己承擔的責任轉移到了家長身上,比如事例中的主人公吳迪小朋友就是利用了媽媽怕自己上學遲到的心理。

那么面對愛磨蹭的孩子有什么好辦法嗎?家長可以試著給孩子一個鬧鐘,向他們說明不再負責叫他們起床,如果因為他們的拖延造成上學遲到,那他們要負責自己向老師解釋原因,當孩子在經歷過這些尷尬處境后,就會意識到掌握時間的重要性了。

一味的要求孩子順從或者凡事都包辦代替并不能解決問題。當孩子出現不良行為時,尊重孩子,適度放手,多些鼓勵和激發反而會得到想不到的效果!

小孩睡覺做惡夢怎么辦?

小孩兒晚上睡覺做噩夢的話,我會給他枕頭下面放一個剪刀把剪刀用布包裹起來放好,晚上他就不會做噩夢,媽媽教我的,因為我們小的時候,我媽媽經常會把剪刀放在枕頭下面的防止我們做噩夢的這也是北方的習俗

我的孩子六歲左右,性格非常內向,有什么辦法讓孩子變得活潑一點呢?

首先父母要了解到每個孩子的氣質類型是不一樣。氣質類型指的是孩子的神經活動類型。有的孩子天生就喜歡安靜一些,不喜歡和太多人在一起玩。而有的孩子非常好動,天生就非?;钴S。人們把不同的氣質分為了四種類型:

1.多血質外向,活潑好動,善于交際;思維敏捷;容易接受新鮮事物;情緒情感容易產生也容易變化和消失,容易外露;體驗不深刻等。

2.粘液質情緒穩定,有耐心,自信心強。

3.抑郁質內向,言行緩慢,優柔寡斷。

4.膽汁質反應迅速,情緒有時激烈、沖動,很外向。

當我們了解了這四種氣質類型后,您就會知道您的孩子屬于哪一種類型了。性格內向的孩子屬于粘液質或者是抑郁質。

其實無論是哪一種性格的孩子都沒有好和不好之分,父母不用太擔心。不過,一個孩子如果是太過于安靜的話也不好。他們會缺乏和別人交流的機會。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因此,父母還是要去引導孩子,給他們創造更多的與人交往的機會,盡量讓他的性格變得活潑一點,孩子的性格是具有可塑性的。

父母具體可以怎樣去做呢?

一、用自己的性格去影響孩子。

首先父母自己的性格要開朗,樂觀。經常對孩子和他人微笑,要保持平穩的情緒樂觀的態度。我看到有一些孩子的性格特別好,他們看到誰都會樂呵呵的主動和別人打招呼。我再看看他們的家長,他們也會微笑著和老師打招呼。有時會經常主動找到老師問問孩子的情況。父母開朗的性格是會影響孩子的。

二、多鼓勵孩子說話,提供孩子表演說話的機會。

家長平常再忙也要多和孩子說話,多陪伴他們。有的時候,父母忙起來根本沒有時間去陪伴孩子。說話的時間也就自然減少了。孩子總是一個人呆著,一個人玩,他們怎么可能會開心呢?其實父母在忙的時候,也是可以一邊做家務一邊與孩子說話的。比如問問孩子今天的動畫片里面演了什么?還可以讓孩子來表演一下。父母甚至可以給孩子準備一些道具。比如,一頂帽子、眼鏡等等。問問孩子聽了一個什么故事?可以讓孩子簡單的復述一遍。這樣可以增加他們說話和表演的欲望。

三、多讓孩子與別人交往。

蘇聯心理學家維果斯基認為,游戲是社會性活動。孩子的社會化發展離不開游戲。孩子的游戲是一種無拘無束的活動。他們會一起奔跑、捉迷藏、拍球、玩滑板車等等。在眾多的孩子當中,有一些孩子的性格是活潑外向的,通常這些孩子也會帶領一些內向不愛玩的孩子一起玩起來。因此,多與其他孩子交往,孩子的性格也會逐漸變得活潑開朗起來。

四、不要給孩子貼標簽。

有些父母碰到別人后,總是愛在別人的面前說自己的孩子性格很內向。其實孩子聽到父母這樣說自己后會不高興。會使孩子認為我就是一個內向的孩子,他們會感到自卑,會越來越不愛說話。即使他們受到了委屈,他們也不愿說給父母聽。如果父母對自己的孩子充滿信心的話,就應該把這個標簽撕掉。告訴他們爸爸媽媽很愛他們。

五、孩子犯了錯誤不要去指責孩子。

有些孩子性格內向,也可能是因為他們平常在犯了錯誤后,父母總是會厲聲指責他們或者是恐嚇他們,孩子因恐懼而導致不愿和父母說話。因此,父母不要對孩子太嚴厲。每個人都會犯錯誤,孩子更是在生活中不斷的去試錯,然后自己去找到正確的做法。要把孩子的錯誤當成是他們學習成長的機會。

六、家長不要過于焦慮。

當您用了很多方法去陪伴孩子玩,鼓勵他時,可是孩子還是不愛說什么話,那也不要焦慮。有的孩子性格就是這樣。內向的孩子,他們也有具有很多的優勢。在《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一書中寫到:這些優勢包括:喜歡學習新知、有同理心、創造力強、靈活性好、具有高情商、注重細節、善于分析等等。他們喜歡做的事情會堅持不懈的做下去。世界上有很多名人,他們的性格都屬于內向型。比如:比爾.蓋次、李嘉誠等等。他們能沉下心來專注地做好一件事。因此,父母不要認為這樣的性格就不好,試著去接納孩子的這種個性吧!

總之,父母在平常要多鼓勵孩子,每個孩子都是需要鼓勵的。當孩子做好一件事總能被父母看到的時候,他們就會有歸屬感。并能與父母能建立起很強的信任感。讓孩子慢慢來吧!

我是大賽爸爸,關注我,育兒路上與您同行。

女兒10歲特別愛頂嘴,我都說不過她,我該拿她怎么辦?

十歲女孩子愛和父母頂嘴,這已經不是奇怪的現象了,而是普遍現象,孩子和父母頂嘴背后有很多家長忽略的因素,下面我從家庭教育的角度去給題主做以分析。

第一,十歲女孩子已經進入青春期前期,而家長尚且不知。

由于女孩子生理發育和心理發展明顯要快于同齡男孩子,至少一到兩年。很多男孩子在六年級時才進入青春期,但是同齡的女孩子在五年級實際就已經進入青春期了。我們都知道青春期少年最典型的行為特點,就是自我意識明顯增強,他(她)開始不再迷戀什么權威,如敢于質疑或不滿老師與家長的言行,如敢于當面和大人們辯論,甚至是狡辯,而往往是后者居多,畢竟孩子還沒有成熟的思想。如果家長不知道這些,你肯定反感孩子和你的辯論,就是你所講的頂嘴。

第二,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服的都是理,家長如無理則無法讓孩子信服。

如果你是一位明事理之人,你去觀察別的家庭的親子溝通場景,你作為局外人,可能會看的更清楚。比如我就經常因做個案,而讓家長與孩子探討一個話題,結果很讓人吃驚,絕大多數的時候都家長理虧,這是為什么?因為孩子們太聰明了,記性好啊。家長給立下的規矩,家長做過什么承諾,結果是既是規則的破壞者,又是不能信守承諾之人,你說家長能辯論過孩子嗎?而孩子無理狡辯往往家長非常被動,即使是溝通也常被孩子牽著鼻子走。如此說來,家長如果無理,則很難讓孩子信服。

第三,家長要謹記,言多必失,孩子是抓你話漏洞的高手,你得加小心。

很多家長都有一個非常不好的習慣,就是多年來一直習慣于對孩子進行說教,你這不行,那不好,你這樣的錯已經犯過多少次了,你還長不長點記性?等等??墒钱斈憧傔@樣說時,孩子冷不丁就拿出你犯同樣的錯來對付你,一下子就把你的嘴堵上了。結果你想要解決的問題,根本沒有辦法正常與孩子交流了,最后是弄的不歡而散。如果家長少說,你再看結果就不一樣了,你惜字如金,并且有理有據,邏輯思維嚴謹,孩子根本沒有辦法下手和你狡辯,自然她就老實多了。

第四,家長要重新建立和青春期女兒溝通的原則與方法,避免總被動。

想讓青春期孩子信服家長,這需要家長要擁有教育青春期孩子的觀念和思維,你必須要承認她已經長大這一事實,而不再是以前什么都不懂的幼兒或兒童,她現在是青春期少年。首先從建立溝通原則開始:1、彼此相互尊重,說話時要認真傾聽對方,不得隨意插話或打斷,否則,那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2、家庭規則定在前,解決問題依據規則作為標準來衡量。3、有矛盾時都在氣頭上,暫時先擱置爭議,待彼此情緒冷靜時再溝通或協商。4、凡事以理服人,而不是誰脾氣大誰說了算。還有很多,家長去思考總結吧。

第五,家長在擅長于提問或者應用反問,讓孩子用自己的攻擊之矛戳自己的防御之盾。

青春期孩子有時特別愛玩兒邏輯思維話術,并且思維還特別靈活,家長往往受思維定勢的影響,如若和孩子辯論,你肯定贏不了。與其這樣,你盡可能以提問的方式開啟話題,這樣一來,孩子就得回答你的問題,不管孩子怎么說,你都要認真聽,迅速從她的話中發現問題,而后再繼續問,你再看孩子還有辦法和你辯論嗎?還有孩子如果在你說話時不講理,你則可以用反問的方式,把球踢給她,這不又回到你提問的環節上,你又贏得了主動性嗎?我平時和青春期孩子溝通,最常用的就是提問和反問。

第六,不要張嘴就是埋怨、批評與指責,青春期孩子最反感父母這樣的說話方式。

現在請家長認真回憶一下,你平時和女兒說話時,是不是張嘴就是埋怨的話?如果你總是埋怨孩子,你其實就是矛盾的制造者,孩子逆反心理一但被你激起,你越讓她干什么,她偏就不按著你的要求做。比如你讓她寫作業快點,她偏就給你慢吞吞。如你讓她快點洗澡睡覺去,她偏抱著手機不放下。如果你用溫和而堅定的語氣問孩子:“女兒,請問現在幾點了?在這個時間段應該做什么事了?請告訴媽媽好嗎?”說完后,你就靜靜地看著她不再說話,孩子即便不回應你,在你的盯視之下自然就去做該做的事去了。

第七,要成為女兒的閨蜜式好朋友,彼此信任與尊重,激活沉悶的家庭氣氛。

很多媽媽隨著孩子年齡的不斷增長,心態越來越疲憊,完全失去了朝氣,看上去感覺根本不像她這個年齡段的女人。如果你發現自己面對女兒時無力應對,那說明你觀念真落伍了,你的思維方式完全被女兒甩出幾條街去了。得及時學習了,學習一些青春期教育方面的知識。當你真正了解青春期女孩子的身心特點,又了解她在校生活,還有與同學、老師、伙伴的關系時,平時聊天話題就很寬泛了。請家長一定注意,從現在開始,你要引領女兒成長了,聊天時不要只看眼前這點雞毛蒜皮的小事,甚至揪住不放。你完全可以往更寬范圍去放開話題,將教孩子怎樣做人,做事,成為一個優秀的人通過事例啟發與引導。同時也愿意成為孩子忠誠的傾聽者,這才容易與孩子建立起閨蜜式的關系。

結束語:不要再擺家長的架子啦,請放低點姿態吧。如果你是理性的媽媽,通過上面我給你的分析,以及給你的一些建議,你不妨認真做對比思考,看看你平時是怎么做的,錯在哪里了?有則必改之,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才能讓你成為孩子最喜歡,最信任,最尊重的好媽媽。

相關文章
兒童視頻
推薦文章

關于搖籃網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

sitemap.xml

就要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五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