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03 17:53:08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每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的性格和個性,2~3歲的小孩子他是自我意識敏感的一個時期,通常他們會以自我為中心,然后在我們大人看來呢就會覺得他們怎么這么調皮任性什么的。處于自我意識敏感時期的孩子呢一般會很難聽從父母的話,這個時候作為父母要做的呢就是多個孩子溝通,多聽聽孩子自己的想法,然后找到一個相對的平衡點去和孩子進行良好的互動。
如何培養孩子才能讓孩子更獨立,更勇敢?
作為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獨立、勇敢。可是事與愿違,孩子并沒有往我們想象的方向發展。那么我們該如何培養才能夠讓孩子更加獨立,更加的勇敢呢?不妨看看以下幾點:
第一,不要替代孩子
孩子是我們父母手心里的寶。作為父母的,特別是祖父母,總是擔心孩子會磕著碰著。所以很多事情都不會讓孩子自己去動手,而是代替孩子去做。殊不知這樣是害了孩子。這樣會讓孩子的自理能力越來越差。
我們不妨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孩子在兩歲多的時候,就可以讓孩子自己去試著穿鞋子、穿衣服,自己給吃飯。而不是滿大街的在后面追著喂飯,你越是這樣做,孩子越是不會獨立。
第二,讓孩子參與其中
孩子的動手能力和模仿能力是非常強的。我們在家里做家務的時候,不妨讓孩子參與其中。比如:我們在做飯的時候,可以選擇讓孩子幫忙淘米。我們在掃地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幫忙拿垃圾鏟等等。這樣既鍛煉了孩子的動手能力,也給他的獨立性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第三,讓孩子做決定
在很多時候我們父母都會安排好孩子做這做哪?我們不妨讓孩子去做決定,讓他去做他想做的。比如:你是跟爸爸媽媽去超市呢,還是跟奶奶呆在家里面呢?讓孩子自己做決定,有利培養他勇敢的行為。
第四,給予孩子一定的鼓勵
孩子在做事情的時候,是需要得到我們父母的肯定的。只有這樣孩子才會越發的努力去做。比如:孩子在幫忙掃地的時候,我們可以夸獎一下孩子,掃得真干凈。這樣孩子會特別開心,也更加樂意的去幫忙。
第五,父母適當的假裝軟弱
在適當的時候,父母適當的假裝一下軟弱,可以讓孩子變得更勇敢哦!比如:在家里看到蟑螂的時候,作為媽媽的可以假裝很害怕的樣子,這時候可以讓孩子勇敢的去打蟑螂。
在超市買了很多東西之后,作為媽媽可以假裝軟弱無力:“寶貝,媽媽累了,可以幫媽媽拿一下東西嗎?”
對于如何培養孩子更加獨立勇敢,我暫且說以上幾點,大家如果有什么好點子,不妨跟大家分享哦!(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我覺得人的性格天性占很大部分,比如我,從小厚道,活潑,家中最小,很少動腦,多會依靠。爬山上樹、下河捉魚,總喜歡給伙伴們講故事,講到哪兒自己也不知道…。
但在文革時期我變了,看到校長老師被批斗,我想來想去不應該斗好人吧?我有生以來第一次睡不著覺、心疼、整天想呀想,我完全變了…。膽大包天的我可能得了神經?。菚r真的不懂)…。所以現在我感悟人生,環境會改變人的性格。但是暫時的,因為我現在又像兒時一樣了,無憂無慮、只是年令不同,其他差不多,除了學習和工作,在生活瑣事,家常待人接物都不太過腦子,老伴常取笑我:年紀活在狗身上!
我是藤籌勁草,感謝有機會回答您的問題,如果喜歡我的答案請點擊關注。
小孩子不喜歡說話,不喜歡和大人打招呼,多數情況下是由于膽子小,性格有些孤單,這時候就需要家長:第一,對癥下藥。知道孩子膽子小,那就有意思的多帶孩子去人多的地方,多接觸不同性格的小朋友,而且主動引導孩子和別人玩,多接觸家長不同的朋友,培養孩子外向的性格,慢慢孩子就能改變。
第二,榜樣示范。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是家長的鏡子,家長的行為都會在孩子身上有折射,家長就是孩子的榜樣,如果家長是熱情而且主動,外向的人,那孩子也會模仿,這就是引領示范,因此,父母要多為孩子樹立好的榜樣,榜樣作用都是潛移默化的。
第三,多讀好書。培養孩子好的閱讀習慣,本身就是培養孩子的語言習慣,多閱讀既能開拓視野,也可以培養孩子的思維邏輯性,尤其是培養孩子好的道德品行。這些都是孩子溝通能力必備的。
要想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父母必須做一個“不越界”的父母,傾聽孩子的心聲,給孩子獨立自主的空間,父母的角色只是時時地引導建議而不是否定孩子的想法,或是取代孩子的想法,更不是完全包辦代替孩子!
現在發現很多父母都是“掌控型”的,孩子是“絕對服從型”的,孩子對父母言聽計從,從來不會自己做決定,從來不會有自己的想法,這種關系表面上看起來孩子很聽話,實際上在父母的掌控下,孩子已經完全失去了自我,這是一件非??膳碌氖?,更談不上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學會放手就是培養孩子獨立性的法寶,讓孩子自己去經歷、體驗、學習的過程,就是在培養孩子獨立性。如果父母不懂得放手,父母就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權利,時間一長,孩子就不知不覺地什么都不想了,反正有想法也沒有人聽,反正有想法也會被無視!最后孩子就成了遇事怕事,遇事無主見的人了。
如果你養大一個這樣聽話的孩子,是不是最大的悲哀呢?
所以父母要懂得給孩子更多的自主權,要學會尊重孩子的想法,適當引導,這樣孩子才能在自主的過程中獲得獨立的能力。切記千萬不能包辦代替!
正如紀伯倫說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們只是借助你的身體來到這個世界”,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孩子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對世界有著天生的探索欲。父母如果不懂得適時放手,孩子就猶如斷掉了飛翔的翅膀,讓他們如何去探索世界?
反之亦然,如果父母懂得適時放手,孩子才能學著飛起來,也能飛得更好更高。
所以,父母保持界限感,才能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才是對孩子最長久、最深遠的愛!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