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07 19:14:39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四五歲的小孩總是發脾氣,總是喜歡跟大人反著來。我想這個肯定是和家庭成員的教養方式是有一定關系的。
孩子容易發脾氣,一般不外乎有兩種可能性,一個是“人來瘋“;另一個是”家里的成人教養方式有分歧”。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人來瘋”的孩子。其實,這一類的孩子是很聰明的一個群體,首先,他懂得察言觀色,知道什么樣的狀況下,父母會克制自己的激動,滿足他的無理要求的。記得我兒子小時候,就是屬于這一類的孩子,一到春節親朋滿座,他便會提出各種各樣的要求,你叫他朝東他偏要朝西,總是跟你反著來或者對著干。無奈有外人在,說什么也得克制自己的憤怒,心想,這個小崽子,等下看我怎么收拾你??墒?,等到飯飽食足后說不定他老早就呼呼大睡了。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一次又一次的小成功,孩子就養成了愛“人來瘋”的壞習慣。
對于這一類的孩子,我后來總結了一下經驗,首先,要幫他分析什么狀況下他會“人來瘋”,然后,事先跟他約法三章,譬如:出去聚會,先跟他講好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發脾氣會有那些不好的后果,可能會取消他看動畫片的時間或者會不給他買他喜歡的玩具等等,反之,如果表現好,回家后會有他喜歡的物質獎勵。幾次下來,孩子愛發脾氣跟你反著干的行為會受到約束,慢慢地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懂事。
另外一個是家庭成員之間的教養方式不同,導致孩子性格不好,常常用亂發脾氣來宣泄情緒。一般來說家里的老人由于是隔代親,常常會滿足孩子的無理要求。我小孩四五歲的時候,迷上了集水滸傳里面的小卡片,于是,他爺爺就瞞著我們成箱成箱往家里搬方便面。孩子年齡小,吃不了那么多,于是,爺爺就重新將口封號繼續買。一時間家里的方便面推得老高老高。后來,我們發現了這個苗頭。想幫孩子改掉,可是,已經很難了。你批評他時,他跟你對立。躲到爺爺奶奶那邊,不跟我們親。搞得我們很被動。有一次,因為教育孩子,孩子實在太任性了。我公公差點和我動粗。我老公出來教育孩子,公公居然當著孩子的面這么說,“現在你不得了了,想當初你比他還要皮,小孩子不皮還是小孩子嗎?”無語……所以,要養成孩子不亂發脾氣的好習慣,唯有所有的家庭成員目標一致,否則是很難扭轉這一現象的。
我想,你家的孩子不聽話,一定也有以上因素的存在,所以,分析原因,找到源頭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我是佳期有遇歡迎互動留言
謝謝邀請。孩子沉迷手機脾氣暴躁怎么辦?看到這個問題,我不由得想起中醫的辯證理論,正如肺病要先調理脾胃一樣,孩子沉迷手機與脾氣暴躁,其實也是互為表里的。
正是因為沉迷手機才會脾氣暴躁。外國科學家曾做過一個試驗,他們找來兩組孩子,一組天天做手工游戲、自由自在的玩;另一組孩子看電視玩電子產品。一段時間過去了,做游戲組的孩子,變得更開朗更活潑,學習新知識也有較強的接受能力。而另一組看電視玩電子產品的孩子,則變得孤僻暴躁,在接受新知識時反應明顯遲鈍。這個試驗表明,電視電子產品,會挫傷孩子的創造力,同時會改變孩子的性格。所以說,如果孩子沉迷手機,并且已經出現了暴躁孤僻等特征,那就說明他對電子產品的依賴已經到了比較嚴重的地步。
那么這個時候家長該怎么辦呢?首先,千萬不能送孩子去所謂的戒網癮學校。那種粗暴簡單的管理模式,只會扭曲孩子的心理、把孩子逼到死角,沒有一點真正的幫助。面對手機游戲上癮,而性格暴躁的孩子,家長不妨試試這樣做。
走出去,曬曬太陽、談談心。如果孩子不拒絕,那就成功一半了。從現在起,設置一個親子時間,可以是周末,可以是飯后,曬曬太陽,聊聊天。從身邊的閑事談起,不要引起孩子反感,聊聊電影電視,甚至吃的喝的都可以。談什么不重要,關鍵是這種形式可以拉近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距離,讓孩子孤僻的心靈打開一扇門,降低對手機的依賴。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帶孩子出去旅旅游。旅游可以開闊見聞、增長見識。如果在旅游的地點和形式上,父母能有意識的進行選擇的話,就可以巧妙地培養孩子的堅定、毅力。同時,在于父母的親密接觸之下,也可以讓孩子更多的反省自身的狹隘與幼稚。
選一些有深度的好片子,陪孩子一起看電影。孩子之所以對手機產生依賴,其實主要原因是因為外面的世界對他刺激不夠,父母長期的無效陪伴與代溝,讓孩子的心里倍感孤單,這個時候他只能去求助于手機游戲帶來的認同感。身為父母應當認真反省這個問題,可以嘗試去尋找一些發人深省的好片子,陪孩子一起看??催^以后可以和孩子聊聊電影,聽聽他的想法,談談你的見解,做孩子的引路人和導師。
有一位大教育家曾經說過,“孩子的身上出現任何問題,其實都是家庭的問題,每一個孩子的身上都可以找到父母的影子。“所以與其苛責孩子,不如從自身做起,幫助他、陪伴他,一起走向美好的明天。
感謝邀請。您的問題超出了我的知識范圍,所以沒有辦法幫助到您,對不起,但是還是感謝您對于我的信任,謝謝您。
如果四歲小孩就有如此的暴力傾向,作為父母一定不要聽之任之,一定要一起重視。
1.一定要找出孩子有這些行為有多長時間,原因是什么?一定要花時間觀察孩子的言行舉止行為。如果自己父母能有辦法解決,那最好,如果沒有,一定要咨詢醫生,千萬不要麻痹大意。
2.如果發現孩子這些行為是父母影響的,父母一定要檢討自己的錯誤,改正自己的缺點,如果是周圍環境影響的,那就要學孟母三遷,杜絕后患。
3.如果是心理問題,一定要正確就醫,不可因面子問題遮遮掩掩,貽誤孩子的病情,那后果是不堪設想。
總之,四歲孩子由此行為傾向,父母一定要重視,認真對待。一定能找出原因,對癥治療。孩子如花兒一樣,小苗不養好,后面就無花。
63
收藏分享轉發到頭條復制鏈接微信微信掃碼分享新浪微博QQ空間舉報小語馬麻
2020年05月05日
關注1、了解孩子的個性。從描述中可以看出該寶寶可能是個情緒波動較大,渴求表達的寶寶。換個角度看,這種情緒容易外露的孩子更能引起關注,充滿了“生存的力量”。
2、問題描述中面對發泄情緒的孩子,家長抱住孩子的做法是很好的。先允許孩子把體內不良的情感流露出來,才不至于混沌地停留在體內,孩子冷靜的速度反而會更快。
3、引導孩子的情緒表達。仔細體會孩子當下的感受,用恰當的語言給這個感受命名,比如“開心”、“生氣”、“傷心”等等,并引導孩子用語言表達替代自己的情緒。
4、關鍵的一點是保證充分而有效的親子陪伴。如此,才能促進親子間的了解、溝通,使引導更順暢。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