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11 00:50:03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八歲的孩子對媽媽不耐煩,可能是媽媽性格溫柔,難以駕馭調皮的孩子。爸爸也經常對媽媽的話不耐煩,孩子也會學樣兒。所以,作為媽媽要有原則,說到做到,不要讓孩子以為犯錯了不用承擔懲罰,輕描淡寫就過去啦。要做到讓孩子又愛你又怕你,你內心必須強大。
叛逆心理是指人為了維護自尊,而對對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態度和言行的一種心理狀態。所以家長感覺孩子叛逆,也要具體分析原因,是否家長的要求只是從大人角度出發沒有顧及孩子的心理。這就反射出很多家長的通病,和孩子沒有平等的民主的交流溝通,往往是居高臨下,發號施令,一旦違反大人意愿就會斥責和打罵,而這個時期的孩子(7歲左右)在教育學上來說正好是幼兒叛逆時期,表現為以自我為中心,開始有主見有斗爭意識,感覺自己長大了,外界的規律約束還沒有對他形成意識。所以教育學家認為,教育就是要用道德去約束,逐漸形成行為意識的過程。作為成人道理可能都懂,子不教不成器,我是你父母是對你好,你必須聽我的~是不是經常聽到這樣的教導?然而,孩子到了八歲已經是一個獨立的有思想的個體,家長一定要講究方式方法。比如,遇到意見不一致,征詢孩子為什么要這樣,分析利弊,甚至如果不影響大局,就放手讓他嘗試自己的主見去碰一次南墻,親身感受比你苦口婆心的教育更有效!其實,叛逆這個詞雖然不是褒義,也并不是壞事,回想社會的發展,沒有叛逆的思想,就沒有時代的發展,七十年代覺得八十年代的叛逆,八十年代覺得九十年代的不可理喻,而社會從未停下腳步,只會越來越好。所以,換個角度看問題,只要不是原則上的錯誤,請不要強制孩子服從,多一些耐心和交流,和他做朋友開始!愿每個孩子都能被溫柔對待!
首先八歲的孩子性格特別急躁,往往首先要根據孩子的行為來進行心里的追究,特別是要探尋孩子行為背后的心理因素如學校、人際關系、家庭之間的心理因素要進行充分的考慮。
另外要和孩子進行共情式的溝通,這時讓孩子能夠理解父母,其實是關愛自己的并不是一味的指責,給予高的壓力等等。
所以說通過共情式的交流,理解孩子發脾氣背后的心理因素給予支持和關愛,往往發脾氣的癥狀就會得到有效的緩解。
很多成年人不乏性格脾氣很急躁的人,辦事容易急躁,這種脾氣從主觀上給自己增添了很多煩惱,其實這種人從小就是這樣的脾氣,這種脾氣跟從小的教育環境和成長環境息息相關,所以改變孩子急躁的脾氣從小抓起,當然如果孩子很早就進入早教中心,受正規早教機構的影響的話,出現這種問題的可能性會比較小一些,那么今天我們重點講解下父母如何影響孩子避免養成急脾氣的性格。
刻意讓孩子等待
佳佳通??偸瞧炔患按叵氲玫綎|西,如看動畫片、切開剛買回的西瓜或是再講一個故事等等。佳佳媽媽都會告訴她,她可以得到,但需要等一會兒。給佳佳時間用來體會和比較,讓她明白“等待”是一種什么感受,這段時間里可以為孩子唱個短小的歌曲或是從1數到10。這樣孩子就能了解“等待”只是一小段時間。
提示:
也可以在孩子等待的時間里干點事,譬如媽媽接電話時,讓孩子安靜1分鐘。如果孩子能安安靜靜地等待了這1分鐘,媽媽應該這樣表揚他:“你真有耐心,能在媽媽說話的時候自己玩。”如果孩子不能乖乖聽話,那么接下來的1分鐘可以不理會他,并且向他說明為什么。這樣做,需要父母硬下心腸,不然訓練將會前功盡棄。
暫時轉移注意力
當父母正要和朋友交談時,不妨給孩子一個他平時沒有見過或者不怎么讓他玩的小東西轉移他的注意力。當孩子弄明白那是一件什么東西時,或是他能用那玩意兒做什么的時候,你已經結束談話了。
提示:
如果父母給3~4歲的孩子一個玩具,意味著父母要替他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對訓練孩子的耐心不利。不妨讓孩子在等待的時間里畫張圖,或是自己看看書等,做一些孩子平時比較感興趣的事情,讓孩子學會自己選擇如何打發時間。
默契溝通的技巧
如果父母在路上碰到熟人需要交談幾句,此時孩子想要得到關注,可以事先訓練他與父母的默契。譬如讓孩子把手放到父母的手上,父母握住他的手,以此告訴他:我知道你的要求,我會盡快滿足你。這種方式可以在和孩子溝通的同時不必中斷與人的談話。
提示:
3-4歲的孩子是難以理解“從現在起10分鐘”有多長時間,訓練時應把孩子知道的一些事聯系起來。譬如可以這樣對孩子說:“用10分鐘給你的芭比娃娃梳好小辮,穿好裙子,媽媽就給你講故事。”這樣孩子就會逐漸理解時間長短的概念。
培養孩子的耐心是一件非常有技巧的事情,特別還要就是對孩子的欲望滿足,這中間的技巧真的是巨大的學問呀,這真的是直接跟情商有關系,父母的情商高,教育出來的孩子情商也高,否則也是一樣的低呀。其實有些情況下,如果父母情商低的時候,不妨讓孩子去早教中心,不一樣性格的人,給孩子是完全不同的感受。
“寶寶逐步成長,壞脾氣也在滋長,現在只要不達目的不滿足于她,她是不會善罷干休的,甚至都不惜自虐。有一次找外婆拿個不能拿的東西,外婆沒給,小家伙就抓狂的手指狠抓自己脖子抓得紅紅的,外婆嚇得趕緊依了她;還有經常會走路摔倒,她就狠狠的拍地,責怪地面絆了她;還有玩不好什么東西了,她就手一揮,使勁叫,等等吧,我媽說這孩子大了難管教,她確實遺傳了寶爸的急躁脾氣,雖然才是1.5周的寶寶,可我真的很困惑,怎么才能引導和改善她的性格呢,真的很擔心?!?/p>
寶寶的急躁多是家長養成的
在一些父母的意識里,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就是有求必應,而且越快越好。這無疑帶給孩子一種錯覺:我要干什么就得馬上干什么。
對孩子欲望的滿足分為延遲滿足、適當不滿足、超前滿足、即時滿足、超量滿足五種。好的教育提倡“延遲滿足”和“適當不滿足”。
習慣于把自己的需要放在首位,是3歲以前寶寶的年齡心理特點,如果父母習慣于“即時滿足”孩子,他就難以接受有限的等待和忍耐,“有耐性”的品格也就無法培養起來。因為,它并非與生俱來,需要寶貝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學習和自我克制才能獲得。
寶寶脾氣急,成長有隱患
脾氣急的孩子耐性不足,情商和逆境商相對較低:他們比較散慢、自控力弱、做事有始無終;適應性差、喜歡依賴,不容易融入新環境;在挫折面前,往往表現出急躁、知難而退甚至暴力的苗頭。另外,缺乏耐性的孩子很少有幸福的感覺,他們也不懂得什么叫“珍惜”。
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耐性
這個問題我們要從正反兩方面去探討。一是說明孩子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成見并且非常固執,然而由于在幼小的心靈中處于很多的無知便產生了自己的意志,即堅持到底誓死如歸,己是產生了暴發力。二是說明孩子在溫室中長大蜜罐里生存沒有受到風雨的洗理。在這種情況下應該耐心的疏導,引開他的注意力給一些鼓勵或是講一些與此事有關的小故事,此乃一種方法。而另一種辦法就是在孩子耍脾氣太于過分,做為大人應給予嚴勵批評,然后止至不理與磨平他的棱角,然后觀察其表現,如孩子有悔改跡象應馬上給予贊揚,否則孩子一味的堅持自己的成見繼續大發脾氣,這時候應有其愛人給解圍,以防萬一造成無法挽救的后果。
總之,教育孩子是一個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需要我們用科學的細直的方法去配養。再就是做為家長要與學校的老師緊密配合,取長補短一唱一和將孩子配養成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棟梁之材,完成我們為人師表的光榮使命。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