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11 02:28:04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肯定有關糸。父母是孩子成長的第一老師,也是孩子的榜樣。所以俗語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
孩子對世界的認知是沒有對與錯之分的,這就需要父母耐心教導。如果你認為錯就急著喝斥、打罵或者孩子沒表達完整你馬上給接著說。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表現害羞、膽小。
一直以來,我都覺得我兒子艾瑞克很膽小也很害羞,比如,見到陌生人,他會躲到我后面,讓他叫人,他也是裝著沒聽見,總之是別人眼里的膽小害羞。
最近,一位夏令營老師告訴我,艾瑞克膽子很大,第一個自告奮勇的乘滑翔傘,在別的孩子都害怕的情況下,這讓我感到有點意外。
我分析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小時候會什么給人膽小害羞的感覺?因為他是一個自我意識保護很強的孩子,所以在他不清楚陌生人的身份時,是不會輕易和他們接觸的。
這點其實也很好理解,就像我們大人一樣,對于我們不太熟悉的人,我們也會表現得很謹慎。
因此,不要給孩子貼標簽,認為自家孩子不如其他孩子活潑好動,就自以為是的認為咱們的孩子膽小害羞,其實這樣的孩子長大后做事更細心,他們明白自己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
第二,作為父母的我們,要經常帶娃出去旅游,至少是走出去,不能讓孩子成為井底之蛙。
孩子膽小害羞,有時候不是天生的,而是因為他缺乏對全局的掌控能力。所謂未知就是恐懼,孩子見識多了,膽子自然就變大了。
第三,最重要的一點留到最后說,那就是父母必須給孩子充分的安全感。
怎么給呢?那就是要給孩子足夠的愛和陪伴,不能因為工作而忽略了孩子。
如果工作實在很忙,那也必須每晚睡覺之前給孩子問聲好,有條件最好是講個故事,不能將孩子將孩子完全交給老人很培訓班的老師。
1、及時肯定、表揚孩子的表現。孩子靦腆、害羞,父母可以選擇一些簡單的社交行為讓他鍛煉一下,比如打招呼、問好等。當孩子有了哪怕一丁點兒進步時,一定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適當的贊美,逐步幫助孩子樹立與人交往的信心。
2、教育孩子勇敢地面對困難。為此,要培養有獨立、開朗的性格,寬闊的胸懷,勇敢的意志,廣泛的興趣。讓孩子什么都敢嘗試,勇于表達個人意愿。鼓勵孩子走向社會,適應社會來改變孩子的儒弱性格。家長可多為孩子提供獨立思考、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從孩子一歲開始,就應該著重勇敢和勇氣的培養。孩子跌跟頭,哭了,別管他,就和沒看見一樣。刀把手劃個口子,出血了,創口貼一包就是了,根本不提疼不疼。我們要意識到,那種對孩子過分疼愛的態度,對孩子其實是一種心靈的傷害,讓孩子難以長大。為此,我們要多鼓勵,少批評。當孩子完成時,應立即表揚,使他樹立信心。
3、給孩子講一些主人公勇敢的故事。通過一些故事來改變孩子靦腆、害羞的性格改變孩子靦腆、害羞的性格,父母可以多給孩子講一些故事,讓那些不害羞、膽子大的主人公影響他。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讓孩子慢慢克服害羞的信心,讓孩子漸漸地膽子變大,不再扭扭捏捏。
4、幫助孩子提高自我評價。靦腆的孩子往往自我感覺差,在社會活動中有一種“被拋棄”感。因此,父母要幫助他們發現自己的長處。
多出游探索大自然,多與人聊天掌握溝通技巧,自己的事讓他自己干,試著去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人,告訴他一些古今英雄人物,給他講講國家的由來,讓靦腆的孩子打開心靈之窗!
首先性格是有遺傳的,孩子性格內向可能與父母一方性格有關系,家長如果性格上比較內斂,那你的孩子自然會遺傳你的性格。當然,性格的形成并不是全部依靠遺傳,后天的教育環境是可以改變孩子的。
第一,家長應該率先的表現大膽,讓自己積極一些、主動一些,主動參與活動,主動在人與人的交往中多一些謙讓,慢慢的孩子耳融目染就能夠改變。
第二,還有一部分孩子與生俱來的在意環境的影響,作為家長來說我們應該理解孩子的反應,可以讓他暫停感受這種環境,但其實最好的方法是讓他持續的面對這樣的環境,自己適應。其實孩子與生俱來的有適應環境的能力,當孩子變的不愿意適應,可能是因為我們在家庭環境中的互動有問題,由于家長的態度孩子對某件事太認真、太較勁,孩子就難以融入環境。
第三,要及時地表揚孩子的某些行為表現。比如說他突然一下跟別人大膽的去擁抱、突然很開朗的表達出自己的想法等等,我們馬上要把它放大化,具體問題,具體表揚,這樣孩子就會覺得自己被認可,從而產生自豪感和自信心,他的性格就可能慢慢變得開朗。
其實孩子的性格不一定非要改變,家庭環境比較平穩、父母性格比較內斂本身就會造就內向的孩子,內向的孩子就用內向的思維和表達方式與人相處其實是完全可以的一件事。
馬秀老師:長頸鹿幼兒園園長,兒童心理行為咨詢師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