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11 13:22:57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謝邀請。
倔驢是怎樣形成的?
我覺得除了他的脾氣比較“火"以外,從小一直“慣"是主要因素。
人從二三歲開始就懂得一些事,但“理"還不知曉。臂如:跌倒了不知自已爬起來,還依賴大人來抱,不抱就打滾;又臂如:食物用手就拿,不管手干不干凈,或者此時不可拿、不可吃。大人總以為孩子小,慣著他不去糾正。
人的成長應該像樹苗一樣,從他懂事起就應不斷的呵護、不斷的“修剪",以大人為中心,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使之習慣成自然。
不好的習慣一旦形成,用百倍的努力也難以糾正。脾氣也是一樣,撒野慣了氣得大人直跳腳。倔強就是目中無人,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全是他的“小簍籮",而他是“大上皇”。朝延里的文武百官只能圍繞皇上轉,哪有皇上圍繞百官轉?
主仆顛倒了,是非混淆了,11歲的孩子就更要有耐心去“暖化"了。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脾氣更甚,只能巧取,不能強奪。
這個問題非常好解決??纯磫栴}是性格,情緒,情感的問題,孩子的行為是感情用事的,不是理性的。方法是把感性轉化成理性的孩子。如,拿出一個詞“心平氣和”看看詞的意思,心平指的是心的狀態,氣和是指肺的呼吸的狀態,怎么能氣和呢?有個條件必須心平,心出了問題就做不到氣和。然后與孩子討論心,氣對人的健康的關系,講一講生活中氣死的人的故事如,三國的周瑜是氣死的,大人告訴孩子氣死原因,心爆炸了,腦爆炸了,肺爆炸了,人生氣大量的血液涌入心,腦,肺,血管抗不住就爆炸了,人就會死的,所以生氣就是找死。這叫明理,孩子會怎么選擇呢?肯定理性選擇,孩子是聰明的,不用批評,就用知識就解決了。知識是力量。
孩子的教育不一定要靠打罵等嚴厲的教育手段,只有走進孩子的內心、通過“交友”式的溝通、真正贏得孩子的信任,此時的你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比如可以參與陪伴孩子的對某種活動的偏愛習慣(打球等),在陪伴中增加感情和信任,讓孩子從內心接受你,在平時的點滴中輔以正確的理念,循序漸進,相信你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獲。
我想孩子聽話要找對方式方法,以下幾點家長可以參考一下:
一、平等的交流
十一二歲的孩子,已經具備獨立的思想性格,我們不能再像對待兩三歲孩子一樣,去替他做決定。
二、朋友般溝通
可以了解一些孩子近期的喜好,如果能像朋友一樣,去和孩子討論他的喜好,相信他也會如朋友般的與你溝通。
三、以身作則
對孩子要求的事情,家長要以身作則,尤其是習慣要求、做事態度、行為舉止等方面。以理服人,也得以行動服人!
四、多給予肯定
如果你眼中的孩子,做什么都不對,那他就會朝著你看著不順眼的方向發展。如果你眼中的孩子開始有了進步,你就會以審美的眼光去看他,自然越來越好!多給予孩子一些肯定,不要吝嗇你的夸獎!
你好,當孩子對事、對人、對物有所堅持時,家長可以多觀察后,再判斷如何引導孩子處理堅持與變通之間的平衡;勿因為孩子的堅持,而以強迫的方式讓孩子遵從,剝奪孩子選擇的權益,反而可能助長孩子倔強脾氣與固執的性格。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