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11 21:21:19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很多家長在育兒孩子的時候會發現一個問題,就是一個小不點竟然在遇到事情或者是挫折的時候會初選脾氣急甚至有的孩子出現大哭大鬧的情況。那么,針對這樣的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教育呢?
三歲的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一遇到事情就會大發雷霆,甚至是哭喊、扔東西,有的小朋友還出現大人勸導仍然沒有效果,其實這是因為三歲的小朋友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導致的。一旦在日常生活中孩子遇事就會出現脾氣急以及脾氣非?;鸨那闆r,身為家長有沒有好的解救辦法呢?
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舉個例子:
我的表姐有個三歲的兒子,在一次聚餐中,因為來的路上堵車,到了聚餐的地點已經是下午2點左右,這位小朋友因為沒有吃早飯導致自己的肚子非常的餓,于是在等餐期間,小朋友看到桌子上面有做好的糕點,自己踮起腳尖準備吃一塊,這個時候表姐出現了,當面就直接職責孩子這樣的做法不對。小朋友聽完母親的呵責后,第一時間哇哇大哭,還準備將手里面的盤子丟出去。相信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還是會遇到這些問題。那么,小孩子遇事情暴躁是什么原因導致呢?
其實,當小朋友遇到肚子餓或者說是身體不舒服時,他還是會做出一些反饋。比如說用自己的行動提示家長自己肚子餓,而很多父母往往非常容易忽略這些問題,孩子就容易發脾氣。所以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父母應該盡量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先了解孩子到底是哪里出現了問題,然后再耐心的幫孩子解決。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孩子遇到事情就出現脾氣急或者是大哭大鬧的情況,我們應該耐心的給予孩子指導,而不是對著孩子大吼大叫,因為這種方式只會讓孩子更加憤怒,而且遇到事情后可能導致孩子的脾氣也會更火爆。另外對于膽小怕事情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還是給予一定的心理疏導,慢慢培養孩子的膽量。比如說多帶孩子去外面走走,陪著孩子多看一些書本,讓孩子多接觸一些陌聲的朋友,這樣孩子的膽量也就打開了。
若是孩子日常生活中脾氣太多或者是遇到事情就非常急躁時,父母不妨換一種教育方式引導孩子,比如說給孩子一張白紙,讓孩子將自己心中的委屈和遇到的事情畫出來或者寫下來,然后幫助孩子慢慢的舒緩他的情緒,這樣下來孩子也能掌控住自己的情況。另外身為監護人還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多給孩子一些關愛,及時和孩子溝通交流,避免孩子出現自閉等情況。
一般三歲是孩子心理發育的關鍵時期,也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這個階段父母除了要給孩子塑造一個更好的成長環境外,還是需要通過陪伴來呵護孩子成長,這樣對孩子的性格塑造及好脾氣培養幫助很大。
孩子的脾氣很壞怎么辦?
我想問一下,家長的脾氣怎么樣呢?或者說孩子周圍的人的脾氣怎么樣?
孩子是模仿高手,脾氣壞一定程度上反應了周圍人的脾氣,可以先在孩子面前做個表率。
對待這樣的孩子,只需要一招就可以解決:無視。下面作出解釋,為免出現以偏概全的狀況,請仔細閱讀。
一、孩子摔東西
脾氣很大,一說就摔東西、哭,孩子從一開始做這個動作的時候,他是在宣泄自己的情緒,他沒有其他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但隨之家長給的反應:不聽話就打他,加強了孩子對這個動作的認同感。
這是因為孩子通過這樣的行為,來尋找自己的家庭定位,他的定義是:“我不發脾氣,你就不理我,如果你不是為我忙,那么我就沒有價值,被打總比你不理睬我好!”
二、請進行判斷
這里面涉及兩個可能的方面:過分關注及權力之爭。
孩子尋求關注,如果他發現撒嬌等方式無法獲取他希望的關注,孩子就會向壞的方向去嘗試,一旦發現可行,那么他就會一直用這種方式來滿足自己。
而過分關注和權力之爭的區別在于,當父母喝止孩子的時候,孩子是馬上停下(而后又反復),還是更激烈的反抗,看題主的描述,更像是權力之爭;
權力之爭是孩子希望通過自己的行為來操控父母,你打他,就是證明了他成功了:“看!你除了力氣大,有身高的優勢外,你并不能戰勝我?!?/p>
三、解決方式:無視
過分關注:我們應該給予孩子他想要的關注,但不是關注她的行為,而是孩子自身。此時要無視他的行為,轉而關注孩子。把孩子抱起,告訴他:“你這樣是不對的”,除此之外不需要說任何話,也不需要給予他怒氣。
權力之爭:既然是斗爭,就必須要雙方都有反應才能有效,此時家長若是氣急敗壞,孩子就贏了。同樣的,我們選擇無視。
舉個例子,當孩子在馬路上亂跑的時候,我們不需要呵斥他,我們只需要把他抱回家,并告訴他:“看來你并沒有準備好去外面玩,我們回家玩吧,等你準備好咱們再出來。”
毫無疑問的,孩子會鬧,再強調一次,不需要給他怒氣。平靜又堅定的堅持你的立場。
當回到家后,孩子還是鬧,同樣的再次縮小活動范圍:“看來你不喜歡在客廳玩,那么我們先回房間玩吧!等你想出來客廳玩的時候你再告訴我,我們再出來玩?!闭麄€過程,家長給孩子的回應是溫和而堅定、不帶一絲努力的。
幾次之后,你就會發現孩子居然不鬧脾氣了,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氣了!
一個三歲的小孩子,要多強的自控力呀,脾氣倔強也沒什么不好的。
三歲的小孩應該算是乳兒,哪有什么自控力呀?到了少年,青年自控力都不能很完善,何況一個乳兒,一個人的自控力,要靠自身慢慢完善,做為家長,大可不必這么早就著急,就擔心。
至于孩子倔強,也不用刻意的去改變,倔強是一個人的本質,做為家長只是正確的給予疏導,如果強硬的改變,會讓小孩子受傷的。
通常倔的人都比較正直,小孩子的倔,可能會夾雜著一些任性,只要孩子的任性不是胡為,就不用刻意的去調教,應耐心的給予疏導,用小孩子聽得懂的語言,去慢慢的開解,同時大人的所作所為,也影響著小孩子,讓小孩子看到大人的正直,善良,而不是圓滑的世故,小孩子慢慢的就會改變。
別刻意的把孩子,訓導成大人的樣子,也別用大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更不能粗暴的把社會上的東西,強加給小孩,讓孩子保持童真,保持小孩子應有的特點。
謝邀請!
63
收藏分享轉發到頭條復制鏈接微信微信掃碼分享新浪微博QQ空間舉報小語馬麻
2020年05月05日
關注1、了解孩子的個性。從描述中可以看出該寶寶可能是個情緒波動較大,渴求表達的寶寶。換個角度看,這種情緒容易外露的孩子更能引起關注,充滿了“生存的力量”。
2、問題描述中面對發泄情緒的孩子,家長抱住孩子的做法是很好的。先允許孩子把體內不良的情感流露出來,才不至于混沌地停留在體內,孩子冷靜的速度反而會更快。
3、引導孩子的情緒表達。仔細體會孩子當下的感受,用恰當的語言給這個感受命名,比如“開心”、“生氣”、“傷心”等等,并引導孩子用語言表達替代自己的情緒。
4、關鍵的一點是保證充分而有效的親子陪伴。如此,才能促進親子間的了解、溝通,使引導更順暢。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