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11 22:53:21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40
收藏分享轉發到頭條復制鏈接微信微信掃碼分享新浪微博QQ空間舉報媽咪V我愛你也喜歡你
2020年02月12日·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
關注千萬不要給寶寶在奶粉里面加糖,這么小的年齡喝過于甜的奶粉,容易導致寶寶偏好甜食,造成日后的挑食。
我家親戚小孩,增加輔食和喝奶粉的時候就是吃多了甜的,現在孩子五歲了,只喜歡吃甜的食物,挑食很嚴重。
而且如果孩子已經長牙,喝多加糖的奶粉,很可能導致蛀牙,影響孩子的健康生長。
奶粉有口味清淡和偏甜口味的,可能是孩子不接受這款奶粉的口味,可以嘗試換一款奶粉。一般建議最好是挑選口味清淡的,孩子實在不喜歡再換偏甜的,盡量避免造成孩子偏好甜食。
喝羊奶不會讓人脾氣暴躁,脾氣暴躁和喝什么奶沒有關系的,是自己身體的問題,相反羊奶相對于牛奶還有很多優點。
首先,羊奶具有低致敏性的特別。據公開資料顯示,羊奶與牛奶中的酪蛋白占比差距不大,但是在αS1—酪蛋白這一比例上,羊奶占18.92g/100g,而牛奶中占了30.8g/100g,αS1—酪蛋白是乳汁中重要的過敏原蛋白,而且αS1—酪蛋白很難消化,所以從蛋白質的構成上來講,山羊奶的致敏性的確要低于牛奶。
其次,羊奶更易消化吸收。羊奶的脂肪球顆粒直徑小于牛奶,其中小于5μm的顆粒占到80%,而牛奶中僅60%,脂肪球顆粒直徑越小,可能會更有利于消化和吸收。有研究人員做過對比,羊乳的在胃的消化時間約為2小時,而牛乳為3-4小時。
最后,羊奶營養豐富。羊奶中蛋白質,脂肪略高于牛乳,鈣、磷、Zn、Fe、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D、維生素B等含量更高。
此外,中醫認為羊奶屬于溫性食品,有暖胃的功能,所以古人經常用羊奶滋補身體
貼標簽這件事,我想每個人從小到大都會遇到吧?“這個孩子是慢性子”“她不愛吃。。?!薄昂⒆訑祵W不好”。。。。類似這樣的標簽,我想每個人都有那么幾個吧?我女兒還小的時候,我也經常會給孩子貼各種各樣的標簽,后來從事了童書出版的工作,學習了一些兒童心理和教育學方面的知識,才慢慢意識到,貼標簽這樣的心理暗示,對孩子的發展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尤其是那些偏負面的標簽,大人說的次數多了,孩子就會在心理上認同這個觀點,認為自己確實就是這樣的,從而產生怠惰心理,失去了積極修正的意愿?!胺凑揖褪沁@樣的”,這樣的心理暗示導致原本沒那么“嚴重”的問題,更加嚴峻了。
五味太郎在《孩子沒問題,大人有問題》一書中,對貼標簽是這么看的:
■毫無慧根、體悟不出藝術樂趣的人,卻站在一旁指手畫腳,這種現象出現在滑雪、滑冰等項目中。但這畢竟是成年人之間進行的運動,所以也無可奈何。可是,這類人竟然跑到孩子的世界里,談論他們所謂的藝術教育,情況就變得非常糟糕了,我絕不能坐視不管。
最近流行的所謂的“兒童繪畫心理學”,就是用孩子畫的畫來評價孩子,簡直可以說是低級趣味。如果一個成年人用血型或占星術來判斷一切事物,一定會被狠狠痛罵“你蠢啊”。可是比這還蠢的事情如今卻在社會上大行其道,竟然還是以孩子為對象。
比如,他們把愛用暗色調的顏色繪畫的孩子說成“性格憂郁”,說這話的家伙才真是心理陰暗呢。還有,將把畫畫得比較小的孩子評為“神經質”,還建議孩子盡量用較大的紙,并將紙畫滿。若孩子畫出了畫紙,會得到“精氣神兒十足”的評價;因為畫的太使勁而把紙弄破,則被說成是“性格粗暴”。我想他們也該適可而止了。這些人如果“蠢笨”還好辦,可竟然如此“狡猾”。
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這些人給孩子貼上了抑郁、神經質、性格粗暴等標簽,將他們歸為問題兒童,最終目的是為了“讓我們來治療吧”。把畫畫得很小的孩子被評為“神經質”,因為這是負面評價,所以就要改變他的畫法,讓他把畫畫大些。而具體的做法就是給孩子更粗的蠟筆讓他畫,這樣孩子自然就無法畫得很小,于是就得到了“真不錯”的評價。
這種愚蠢的營生本該讓他們自己一邊玩去,但被評價的孩子的父母竟然還在震驚之余全盤接受,導致這種蠢行得以一直存在。不管怎樣,孩子是最可憐的。
■孩子完全沒有打算參加這種測試,卻被大人卷入所謂的“兒童繪畫心理學”里,這才是最大的問題。這就好比我們本來好好地生活著,并不知道恩格爾系數的存在,卻突然被告知“你家的飯費占到收入的80%,屬于貧困階級,需要改善”。孩子在這種完全不經本人同意就突然被卷進去的暴力面前,是完全無能為力的。只能成為被試者,掉入大人們布好的陷阱。
■當這種水平的大人教孩子音樂和繪畫時,也就沿襲了那種“大略了解”的教法。這樣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培養孩子對音樂和繪畫的興趣。當孩子成人之后,能在給上司的新年賀卡上風雅地畫上幾筆,或是能在宴會上高歌一曲不讓大家冷場,教育的目的似乎就達到了。這種教育僅僅是為了讓孩子掌握將來能平安無事地應對工作的基礎能力。
(圖上文字:總之,這就是藝術。)
大師的觀點無疑是帶有他強烈的個人色彩的,也許大家并不能全部認同,不過,其中有些特立獨行的語言,還是很能引起大家的思考吧。
對于從兒童的繪畫來分析性格這樣的事情,從兒童心理學的角度上來說,有一定的依據。但是就怕大人們以此來給孩子下結論,或者一味夸大某些方面的問題,“大驚小怪”起來,搞的大人孩子都很緊張。再者,孩子是在不斷成長和變化的,現在的表現并不代表長大以后一直都會持續下去。大人的引導和周圍環境的影響,無疑更為重要。
就像我們在看五味太郎這本書的時候一樣,既不必要較真大師的某些個人觀點,也不應該全盤否定。抱著兼容并蓄的態度去接納吸收有益的東西,和孩子在平等的層面上對話,讓大人心里那個曾經的小孩子站出來,真正成為能夠幫助孩子成長的“非問題大人”。
謝邀。
三歲半的孩子,用奶瓶喝水喝奶粉不太好。
1.嘴巴會變形。
2.從六個月以后就應該設法引導寶寶從奶瓶過渡到鴨嘴杯或者吸管杯。
3.在美國的朋友說,他們一般一歲前就戒掉奶瓶換學飲杯了。所以,三歲半來說,已經是大孩子了。
4.建議爸媽多引導寶寶換杯子,爸媽可以做示范讓他模仿。
5.多買幾個能引起他喝水興趣的漂亮杯子,鼓勵他開始新階段的學習。
6.估計是寶寶時期有心理上的不安,所以尋求安全感。
肯定會變。人的性格并非全是天生,是有能動性的,有相當部分是后天養成的。隨時間環境的不同而改變的。習慣成自然,習以成性,但仍然會因時間環境的不同,個人經歷改變而發生變化。一成不變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一切都在變,人的性格也在變。只是變有量變質變之別。女人生過孩子,最少是大的量變,有的甚至感覺是質變,前后性格變得判若兩人。
男女戀愛結婚,重心在情愛上。女人生過孩子后,有孩子要照顧,重心就變,其性格也會有所改變,有的改變蠻大的,所以做人要學會與時俱進,不斷改變完善自我,適應變化。一些不知變的,不適應變化的,就會矛盾重重,夫妻關系,婆媳關系,家庭關系等等都緊張難處起來。這一點應引起重視。
有丈夫埋怨,女人生過孩子后,愛心重心都放在孩子上,性格大變了,卿卿我我變成了婆婆媽媽的嘮叨,煩死了,什么都更自以為是自以為主,功勞大大的,可以任意指使人,挾孩子以令丈夫了。別人有沒有這現象,而我家的就這樣。事實上,哪家的沒有些兒相似。人的性格肯定是會變的,女人做媽媽了,變化會更大,就看向那方變化,能不能適應得了。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