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11 23:44:22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三歲是一個培養寶寶的重要時期。很多性格特點,生活習慣都會慢慢形成。對人的一生很重要。
父母應該:
寶寶跟媽媽接觸時間較長,缺乏獨立意識,依賴性太強往往就容易讓寶寶養成這樣的習慣。改變這種現象,要從一個良好行為習慣培養開始。
1.不要打孩子
2.對孩子要有耐心
3.看到孩子的進步,多多贊美孩子,不要批評孩子。
4.有些時候可以冷處理,暫時不理他,之后,講清道理。
5.帶孩子多出去,和小朋友多接觸。
6.答應孩子的事一定要說到做到
7.可以給他看一些跳舞視頻啊,多聽聽歌。作為家長我們不能錯過孩子每個階段的成長。每個階段都要給孩子樹立好榜樣及規矩!
孩子的脾氣很壞怎么辦?
我想問一下,家長的脾氣怎么樣呢?或者說孩子周圍的人的脾氣怎么樣?
孩子是模仿高手,脾氣壞一定程度上反應了周圍人的脾氣,可以先在孩子面前做個表率。
30
收藏分享轉發到頭條復制鏈接微信微信掃碼分享新浪微博QQ空間舉報手心的sun
2019年07月07日
關注小孩子在三歲的時候,正是需要父母去引導的時候,這個時候的他們對什么都是好奇,然后探索,最后得出他們的結論。所謂一歲看小三歲看老,就是說明孩子在三歲的時候,是性格形成的關鍵期。這個時候的寶寶如果去做什么。只要不是傷害到別人或者自己的事,盡量可以讓他自己去做,比如他要洗衣服,你可以給他的讓他洗,手把手教會他,讓他自己做,然后做完了你可以悄悄的善后,但是要鼓勵他,簡短的教育一下,不要長篇大論,他們記不住。[捂臉]危險的事,不能做的事一定不能做,如果說不聽,可以嚴厲的責罵,實在不行就稍微打一下,讓他明白這是不可以做的。三歲是一個制定規則的好時候,不能做就不能做,別啰嗦,直接拒絕。好的我們要鼓勵他去做,不好的一定要嚴厲,不要心疼,小孩調皮,是因為他們不懂事,那么就需要我們來幫助他學會規則,這是他律,等他長大才能懂得事了才能學會自律,以上是我的觀點,希望對你有用,一個九歲孩子的寶媽的經驗[呲牙][呲牙]
宸媽日記一則
2015年6月8日星期一晴
今天,宸哥兒終于“闖禍”了。
Mico老師在電話里簡單描述了事情的經過:
軟陶課上,有個小朋友不由分說,上來就搶宸哥兒的白色軟陶泥,宸哥兒先是奮起維護自己的利益,緊抓不放。眼看著小朋友力道越來越大,宸哥兒情急之下咬了小朋友的手。
宸哥兒很憤怒,同時很委屈地向老師反饋:“老師,他連問都不問,上來就搶?!边@一說法也得到了一起上課的其他小朋友的證實。
我知道,遲早會有這樣一天。甚至,我曾期盼過類似的事情發生,并想象過他在不可避免的沖突時會作何反應。
我承認,我不希望他慫。今天,他用事實告訴我,他竟可以如此彪悍。
我的宸哥兒,他日常是一個什么樣的孩子呢?記得有一次,他在滑滑梯玩得正開心,突然來了幾個更大一些的孩子,很快就“搶占”了上梯的通道。他很快就回到我身邊,說咱們去散散步吧!我問他:“你不想玩了嗎?”他說:“我玩夠了,讓他們玩吧!”
幼兒園老師給他一顆核桃,他吃一半,剩一半揣在口袋里,等我去接他的時候,掰一半放進我嘴里,說剩下一半要帶給爸爸一起分享。
他的玩具和食物,只要小伙伴喜歡,他都樂于分享。
曾經,我既欣慰,又擔心。他如此溫順謙讓,遇到沖突,莫不是要退避三舍了?
如今,沖突實實在在地發生了。事實證明,他不是怕事的。但是,暴力也非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一次交心地溝通是再所難免了。宸哥兒深知老師向我告了狀,回家一路沉默不語。我亦給了他充分的心理準備時間。
到家了,我問:“寶貝,你現在有沒有什么話想跟我說呢?”
我的和顏悅色并沒有讓他愿意馬上開口,開是我繼續默許他獨處,平靜一下心情。于是轉身進廚房忙活開了。
準備晚飯的過程中,我抽空悄悄給受傷的小朋友的家長打了電話表示歉意,對方很寬容表示不必放在心上。
晚飯時分,我示意宸爸暫時不提此事,大家平靜地吃完了晚餐,之后正式的溝通開始了——
我:“寶貝,來,咱們現在把今天的事情解決一下好嗎?老師已經把事情的經過告訴我了,對于這件事你還有什么補充嗎?你可以說說你的感受?!?/p>
宸:“是他先搶的,問都不問一句,上來就搶?!碑斔_口敘述這件事,還是有一些激動,委屈的眼淚濕了眼眶。
我:“我知道,老師也說是他有錯在先。但是咱們是否可以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呢?比如請老師再分配一些軟陶泥給他,暴力不是最好的解決方法哦!本來錯在他,但是你卻咬了他,這就是你理虧了,知道嗎?”
宸哥兒沉默……
媽:“媽媽知道子宸一向都是善良的好孩子,我知道將來也是。今天的事只是讓我有一點點意外,不過我覺得你已經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了,是嗎?”
宸:“嗯,以后我會好好說,不暴力?!?/p>
媽:“這就對了,那咱們現在買些好吃的一起去看看他好嗎?”
宸:“這……就不用了吧?”
媽:“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犯錯,犯錯不可怕,知錯能改就是好孩子。咱們要有勇氣面對自己的錯誤,去糾正和彌補,明白嗎?如果今天是你被別的小朋友咬傷,媽媽一定會很心疼難過的,現在宇軒媽媽肯定也很心疼,每個孩子都是爸爸媽媽的寶貝。你是我的孩子,你犯錯,媽媽也有責任,所以,剛才媽媽已經跟宇軒媽媽道歉了,她很寬容,讓我不要批評你。事實上,直到現在為止,爸爸媽媽也都沒有批評你的意思對嗎?無論發生什么事,我們都會陪著你一起面對,你看,你犯了錯,媽媽先要道歉,但我覺得你有必要當面跟宇軒說對不起。如果你愿意,我們會陪你一起去,好嗎?”
宸:“那好吧,宇軒喜歡吃西瓜,咱們買個大西瓜去看他吧?!?/p>
媽:“好啊,不過為了表示你對這件事情的擔當,買瓜必須用你的零花錢,如果不夠,我可以幫你補貼差額,可以嗎?畢竟,犯錯都是需要付出一定代價的。”
宸:“OK,走吧走吧,快點快點?!?/p>
媽:“好孩子,媽媽希望你記住,咱們輕易不惹事,但遇到事也不要怕事,只是需要用正確的方法去解決沖突。萬一做錯了,也不要緊,馬上去糾正彌補,明白了嗎?”
宸:“媽媽,我知道了?!?/p>面對不可避免的沖突,你會希望孩子息事寧人,還是希望他打回去呢?
我希望是先禮后兵。
在幼年時期,孩子身邊通常都是父母或師長在旁。我會告訴孩子,遇到不公平待遇,先與對方說理,若是不依,再向師長訴說,尋求幫助。
敵不動手,我不動手。若遇到特別蠻橫的孩子,而身邊又一時找不到可以評理主持的大人時,對方先動手了,不要怯懦,不妨跟他打一架。
要打,一定要打贏。讓他下次不敢再小瞧了你,不敢再欺負你。
要打,一定要讓他疼,但不能造成嚴重的身體傷害。不準使用“武器”,不準擊打頭部等要害部位,同時要注意保護自己的要害部位不受到傷害。
要打,一定要盡快結束戰斗,畢竟“久戰”之下,受傷程度不好估量。盡量發出聲音和動靜,吸引大人們過來解決糾紛。
要打,要敢于承擔責任和后果。如果確實是自己做錯了,必須如實客觀地向父母說明,不能說謊以回避責任。
要寬容,孩子間的糾紛打鬧,過后要懂得放下。不要讓憤怒和怨恨傷了自己。有些朋友“不打不相識”,宸哥兒自從帶了西瓜去看望了被他咬了的小朋友,之后兩人奇跡般地變成了死黨。那位小朋友在幼兒園是個“江湖義氣”很重的“小霸王”,沒人敢惹。自那次以后,他跟宸哥兒勾肩搭背,逢人就說:“這是我兄弟,誰要是欺負他,我就打誰!”
所以,性格溫順謙讓的孩子,不見得會一定受氣!關鍵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讓孩子建立自我意識,讓具有界線感。屬于自己的權利,神圣不可侵犯,值得奮起捍衛。
第二,悍衛自己權利的過程,應該注意的分寸和要點必須明了。
最后一點,讓孩子明白,只要他是在道理之上,情理之中,父母永遠與他站在一起,有了堅實的后盾,孩子才能更具有底氣和勇氣。
三歲半,孩子開始進入第一反抗期,有了自己的自主意識,家長應該感到開心。
孩子勇于說出自己的觀點,即使她說的和你期望的不一樣,家長同樣應該感到開心。
我們要接受這是孩子成長中正常的發展階段。
至于要如何引導,其實要注意:
1、很犟,可能是不聽話,和你對著來。請家長放低自己的姿態,用孩子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去引導她。比如先讓孩子完整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很多孩子不聽大人勸,往往是因為大人沒有給與他相應的尊重。
2、站在孩子的立場上考慮問題。我們有時候已經習慣了當成年人,忘記了自己還是孩子的時候我也是這樣的。忽略了孩子只是孩子,他們會用最直接的方法去表達他的思維和想法,只有認真的體會孩子的情緒,才能做到和孩子很好的溝通。
3、不要用暴力的方式去制止孩子的一些行為。
4、和孩子談要講究時間,3歲半的孩子其實可以聽懂很多事情了,可以用睡前的時間一遍一遍的去給孩子灌輸一些溝通交流方式。
5、熬過去,孩子長大了,家長也成長了!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