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12 06:50:02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對于愛發脾氣的孩子,縱容是傷害他,嚴管是愛他:
1、孩子發脾氣的原因有很多,例如他想要的得不到滿足,從小被寵愛慣了,稍微有不順心就會發脾氣。
2、孩子曾經可能因為發脾氣就被呵護,那么他一來氣就得到滿足,于是這招他用習慣了,所以成為他的一種武器。
3、對孩子的管理方法不恰當導致的結果,大人的縱容和沒有把問題當作問題,時間長了孩子養成的性格問題。
4、溺愛助長了孩子的一些不良習慣,開始父母還不一定知道這些不良習慣的養成,等到發現成為問題的時候卻難以糾正。
如何改正改正的一些不良習慣,如孩子愛發脾氣等:
1、找到孩子發脾氣的原因,如果是外因導致的,那么就引導孩子走出來,告訴他有問題要說出來,發脾氣是壞習慣,并且不能解決問題。如果是孩子本身的習慣,需要嚴厲的管教了,畢竟要改變一個習慣不容易。
2、調整一下對孩子的管理方法,不要事事都順著他,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不要什么都答應他,相反所想的都不滿足。
4、家長注意自己的言行習慣,通過言傳身教教育孩子。要給孩子樹立榜樣,讓他們有學習的模范。再教育的過程中,家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5、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需要長時間的堅持,通過教育的過程中觀察孩子是否有改善。通過觀察來進行調整管理和教導的方法。
感謝邀請。個人覺得關于這一塊,你還是要咨詢一下相關的心理醫生,相信他們會給到你一個直接性的答案與回復,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1.孩子要盡可能減少環境中的不良誘惑,而不是勸說孩子去抵抗誘惑,要用“人性”來體恤孩子,而不是用"神性”來要求孩子。我認為每個孩子都懂得感恩的,如果家長在和孩子的相處中很體貼,孩子反過來也會以他的"懂事”和"聽話”來回報家長。2.兒童并非整天無憂無慮,他們經常會有自己的心思和困惑,甚至痛苦和悲傷,家長要善于觀察孩子,從細節中發現問題,以循循善誘的方式引導孩子說出來,并以恰當的方式幫助解決。不要以成人的知識嘲笑孩子的無知,不要以成人以成熟的思維方式批評孩子的幼雅可笑,每一種和孩子相處的細節,都是一場德行教育,也是一種心理健康輔導。3.不要打罵孩子,打罵是教育中最壞的辦法,我從不相信那些“不打不成才”“棍棒之下出孝子”。這種野蠻的生活方式,完全沒有任何教育要素,他只是讓父母出口惡氣,在嚴厲家長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會變得自卑,性格內向,缺少人際溝通能力,缺少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能力,出現壞脾氣。8.孩子要養成讀好書的好習慣,讀書可以培養孩子一個良好的個性。9.如果家長在任何事上都想說服孩子,按大人的想法來做,整天要求孩子服從自已,就教會孩子在無意識間也用同樣的方法對待他人。孩子很快就學會一套綁架家長的做法,"不聽獎勵獎勵獎話”就是他們貫用的繩索,消極但有效,這種事情積累的太多,會形成極端心理,發展為一種偏執。10。對孩子管制太多,也就是指導和干涉太多,孩子的許多正常生長次序打亂了。11.只設記功薄,不設:計過薄12.家庭和諧對孩子來說,最宜健康成長,家庭中不要有緊張和不愉快的氣氛。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也是孩子做人的榜樣。
當家長被告知孩子有學習問題和紀律問題時,家長的想法以及由此選擇的做法可以左右孩子后面的行為走向。
①說教②打罵兩種方式為什么沒效果,我試著分析下原因。
1、說教是單向認知灌輸,如果態度居高臨下,言語以勢壓人,那么作用僅僅是在提醒孩子→我是對的你是錯的,我說什么你都得聽。這樣的“硬輸入”完全建立在說教方一廂情愿上,試想你是否接受別人這樣跟你“講道理”,當你的意愿、感受和困難被對方忽視甚至輕視,你還聽得進對方的“道理”嗎?
2、打罵只是懲誡手段,不具有任何積極教育意義。試想在你不愿意配合別人做事、滿足別人要求、接受別人建議的時候,對方指責你否定你打罵你,你還能心甘情愿接受對方的“道理”嗎,恐怕心里被委屈害怕屈辱塞得滿滿當當了吧,哪還有心思去琢磨對方的話是否對自己真的有利!
3、“叛逆期”的說法之所以盛行,是因為父母從沒有意識到和孩子融洽相處是種需要習得的能力,而是想像小孩子容易被操控、糊弄和蠱惑,等孩子自我意識覺醒,面對孩子用激烈的方式表達意愿和力量時就亂了章法、不知所措,用給孩子貼上“叛逆”標簽的做法,來彰顯父母的正確和權威以及不容挑戰和置疑。
打罵、說教、貼負面標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孩子學習和紀律上反復出現的問題,原因是消極行為只會帶來消極結果,比如孩子情緒沮喪、心理抗拒、不斷挑戰權威和規則。
要想從根本上幫助孩子解決學習問題和紀律問題,家長必須從零開始學習如何建設家庭環境,因為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根據地;學習如何經營婚姻關系,父母關系是親子關系的基石;學習如何經營親子關系,關系質量決定著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力。
孩子愿不愿意聽從父母教誨,取決于父母對孩子是否存在影響力以及影響力有多大。在《化解我們內心的沖突》里,作者用金字塔圖示形象地描繪出影響力發揮效力的過程。
第一步,走出方框/得到內心的和平。
方框:消極思想。
內心和平:情緒穩定。
第二步,和其他具有影響力的人建立良好關系。
其他具有影響力的人:孩子的父母其中一方或孩子的伙伴或孩子喜歡的老師
第三步,建立良好關系。
準確地說,是和孩子之間建立良好關系,理想的親子關系里,父母角色不是統治者、執法者以及監督者,而是高大、智慧、友善的導師和榜樣。
第四步,傾聽并學習。
父母視角里的世界和孩子視角里的世界大不同,孩子迷失在失控的世界里,自然會問題頻出。父母不了解并理解孩子的世界怎么幫助孩子重回成長正軌呢?
第五步,教學并溝通。
終于到了家長比較熟悉的一層,“說教”的消極意義在于過度強調父母的權威性,而忽視了平等溝通的必要性,有了前面四步的輔墊,父母的影響力遠勝從前。
第六步,糾正差錯。
這本書的作者把“糾錯”放到了塔尖部分,和傳統的重視行為管教完全相反,意味著當孩子重回成長正軌后,行為問題(包括學習問題和紀律問題)很容易得到徹底解決。
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到有需要的家長,我和你們一樣曾經迷茫過失望過煎熬過,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走過彎路踩過泥坑跌入陷阱,只要我們不氣餒不退縮不畏懼,勇敢走出內心的“方框”,繼續學習和成長,突破自身的局限,孩子也會跟從前不一樣。
女兒的逆反心理只是擔心你們有了兒子就不愛她了。你要慢慢的做心理工作,更重要的是表現在日常生活中,凡事以女兒為中心,不要兒子一哭就跑過去抱著。只要兒子女兒都需要你時,你就顧著女兒。說得好不如做得好!十四歲正是叛逆期,一定要慎重。我家大寶二寶相差十歲,弟弟出生后,大寶也有些叛逆,也總是擔心有了弟弟就不愛他了。我用了兩年時間才做好工作?,F在大寶自己都說媽媽偏心他,不愛弟弟,對我還總是抱怨。越是對老大好,越是不關心老二,老大就會對老二更好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