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12 11:24:43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您好,我是高級育嬰師木蓮媽媽,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
首先感謝邀請。
俗話說得好:“三歲看到老?!痹S多家長都擔心孩子這時候脾氣大,長大后的性格也會十分不好。但是,這時期其實只是孩子個性形成發展的重要時期之一,只要在今后的教育中,找對方法,孩子一樣能健康積極地長大。
孩子可能進入了“叛逆期”
家長在這個時期常常頭疼,因為“terribletwo,horriblethree”,也就是說“糟糕的兩歲,可怕的三歲”。這個形容十分形象,不要擔心只有你家孩子這樣,寶媽們一交流,發現這時候的孩子都“不大可愛”。這是因為孩子已經進入“幼兒叛逆期”啦!
這個時候的孩子,自我意識逐漸增強,而且性格會更加敏感,缺乏安全感。以前家長只要哄兩句就好,可是這個時候的寶寶已經不能被糊弄了,家長的敷衍已經不再有效。此時更需要的是有效的溝通。
孩子的正常需求被忽視
如果孩子偶爾通過哭鬧的方式,來索取物品,那也算是合理的,可是每次都是這樣,那就很不正常了。
家長要注意回顧反思一些往日的生活細節,是不是當孩子提出正當要求的時候,家長只是單純地予以忽視?如果孩子用正常方式與大人進行溝通,但是結果卻沒有得到大人的重視,那么孩子就有可能走上偏激的道路,因為這樣的方法才行之有效。久而久之,就養成了這樣的習慣。
打罵使事情變得更糟
提問中提到“打也試過”,說明家長在面對這種情況時,曾用過肢體方面的懲處。但是近些年來,對孩子不施暴的教育方式才是主流。
很多家長在進行這種懲罰之后,發現孩子還是“記吃不記打”,打了之后還會忘,甚至繼續再犯。因為往往在父母進行打罵的時候,都是在氣頭上,這時候對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撒氣行為,根本沒有給孩子講道理,孩子也不明白這種懲罰的前因后果。
大人打孩子,希望孩子記住這種痛,下次不再犯。殊不知,當孩子對懲罰的原因一無所知的時候,這種打帶來的只不過是應激反應。家長一抬手,孩子嚇得一哆嗦。最后留下的不是教育成果,而是心理陰影。而打罵也有可能會激起孩子的反抗心理,情況更糟糕。
孩子曾經嘗過這種甜頭
我認為,孩子形成這樣的習慣,家長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通常情況下,孩子一鬧,家長怕丟面子,或是為了盡快安撫孩子,就會馬上滿足孩子的任何需求,無論是合理的或者是不合理的。事后,再對孩子進行教育。可是,對于孩子來說,目的已經達到,甜頭也已經嘗到。那很有可能下次還會做出這種行為,甚至變本加厲。
家長要謹記,教育的原則是不能更改的,是始終如一的。不能因為外部條件變化了,教育也變了。當孩子無理取鬧時,不能馬上就哄,然后開始妥協。家長要進行冷處理,先任由孩子發泄,當你不在乎他的舉動時,他就會發現,原來父母不吃這套,不受他的威脅。
兩個孩子之間關系緊張
這種“緊張”不是說兩個孩子之間的關系不好,而是說隱隱地存在競爭家長注意力的情況。大寶原來是家里唯一的孩子,自然享受著全家人的關懷。但是年紀更小的二寶,占據了大人的更多視線。大寶心里會有落差,可能就會變本加厲,用這種方式引起大人的關注。
家長一定要平衡好兩個孩子的關系,做到“一碗水端平”,不能讓大寶有被冷落的感覺。
如果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請關注@木蓮媽媽,每天為您推薦實用安全的育兒知識,感謝您的關注。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孩子的脾氣很壞怎么辦?
我想問一下,家長的脾氣怎么樣呢?或者說孩子周圍的人的脾氣怎么樣?
孩子是模仿高手,脾氣壞一定程度上反應了周圍人的脾氣,可以先在孩子面前做個表率。
誠謝邀請。
性格的養成,跟所處的環境及日常生活習慣有關。年輕時,目之所及,皆是生龍活虎富有朝氣追求上進的人與事,自然就產生了奮斗的動力,形成了不敢有絲毫懈怠的性格。如果,自己的家居環境不隨人意,遭人欺凌,那么,自己長大后也許會表現出處處謹小慎微,做事時仰人鼻息,形成一種為人處世小心翼翼的性格。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然則何?水土異也。”那么,一個人性格的養成,也與生活區域有很大關系。河南人精明,山東人慓悍,東北人豪爽,安徽人穩重,四川人忠厚,這都是典型的區域標簽,是生活的地理空間以及一方水土造就了一方人的生活習慣,也養成了一方子民的性格。
年老后,特別是80歲以后,年齡到了這個階段,心理承受能力也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高度,一切也就看得云淡風輕,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以前呈現出來的各種性格及脾氣,以及對外部世界的各種認知,全然淡化,萬念歸一,唯善是舉。不良的,甚至是錯誤的認知,隨風而逝,似水東流。大部分人到了80歲以后,性格會改變。年齡增長,智力衰退,各種感官也日漸衰微,那么,其性格脾氣也收斂許多,因為在他(她)們的世界中,接觸的全是笑臉相迎,畢恭畢敬,性格收斂是水到渠成。
當然,也許有一小部分老年人,山難改,性難移,至死不渝,這與其僵化癡呆的大腦有關,年老后,大腦仍然保留在年輕時對外界社會的各種認知狀態,這畢竟是少數。
性格慢熱的孩子到了新環境,相對于“自來熟”的孩子,適應期可能要長一點。
孩子剛上幼兒園,進入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完全不熟悉的生活習慣(由家庭到集體)。
性格比較活潑的孩子可能會覺得新奇好玩,這里逛逛,那里摸摸。
對于慢熱的孩子而言,他會變成一位觀察者,看著別的小朋友玩,他也不加入。
其實這也不是什么壞事,也不一定非要逼著他去跟其他小朋友打成一片。他在觀察中可能在尋找那個和他氣場相投的人,當他找到之后,自然會和他一起玩。
沒有小朋友是不喜歡和別人做朋友的,只是這個過程可能長一點,需要家長和老師耐心等待。
如果家長覺得孩子一個人孤零零的,心疼孩子,也可以幫助孩子“找朋友”。
我女兒也是今年開始上小班,她的性格屬于和誰都能玩在一起的那種。上幼兒園之后沒哭沒鬧,確實讓我很省心。
他們班有個小男孩可能性格和你家寶貝差不多,屬于比較安靜,話不多的孩子。
接孩子時和他媽媽見過幾次面,在等孩子的過程中,她聊到自己家孩子抗拒去幼兒園,在幼兒園不主動和其他小朋友玩的情況。當時也是各種擔憂和焦慮。
她看我家女兒性格開朗,就想著放學后一起熟悉熟悉。然后我們就約好,放學后一起去玩兒,兩個孩子玩得特別開心,第二天早上也沒那么抗拒去幼兒園了。
接下來放學后或者周末,只要大家有時間都約好一起去玩,還彼此到對方家里串門,現在已經完全是好朋友了。
在幼兒園也天天一起玩,我女兒還帶他認識了很多新朋友。
這種方式孩子是很容易接受的。您也可以試試約約同班同學一起玩,總能幫孩子找到能玩到一起的小朋友,然后朋友的朋友也會成為朋友。
朋友多了,每天去幼兒園也開開心心的,家長也省心。
家長需要和小孩講道理立規矩,耐心說理解釋,和小孩慢慢溝通。家長一定要事先要和小孩約定好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家長需要給小孩做好榜樣,起帶頭作用,適度的管教,建立起自己的權威,才能避免小孩以任性來駕馭家長。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