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小孩夢想性格呢(如何培養小孩夢想性格呢視頻)

admin時間:2024-01-12 12:25:00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自律的小孩如何培養?

一個自律的孩子能擁有開掛的人生。自律是孩子非常重要的一個品質。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自律,這樣父母就不會那么操心了。孩子的自律要從小開始培養,最好是從孩子的秩序敏感期開始,這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要在家庭中營造一個良好的大環境。正面管教中說到: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的能力。而我們父母就是要為孩子營造出一種和善而堅定的家庭氣氛。

和善而堅定的教育方法是正面管教中的核心理念,能培養孩子自律的品質。

很多家長都會感到很難把握和善而堅定的度。如何能做到和善而堅定呢?

現在孩子放假了,很多孩子在家里會看很長時間的動畫片。到了中午吃飯的時間孩子也不愿吃,繼續看。父母會感到很頭痛,在對孩子說上幾遍而不起作用后,于是會開始上演一場父子大戰。我們來看看幾個場景:

場景一:(控制型)

父:快來吃飯,別看動畫片了。

子:……(看迷了,沒有反應。)

父:我跟你說話呢!你聽見沒有?吃飯了。

子:我這一集還沒看完。

父:大家都等你吃飯,不準再看了。

子:再看一下,這集馬上就看完了。

父:你聽到沒有?過來吃飯!

子:等下。

“啪!”父親一巴掌打了過去,電視關了。

孩子被爸爸打了,非常氣憤。他氣勢洶洶的對爸爸說:憑什么你們就可以看?我就不能看?我不吃飯了。

孩子不愿聽。

場景二:(溺愛型)

父:兒子,現在要吃飯了。不看動畫片了好嗎?

子:……(看迷了,沒有反應。)

父:兒子,再看一下就不看了行嗎?

子:不行,我還要看。

父:那再看10分鐘吧?

10分鐘到了。

父:兒子,我們來吃飯吧!

子:這集還沒看完。

父:好吧!那爸爸等你看完。

孩子可以想看多久就看多久。

場景三:(和善而堅定)

父:兒子,媽媽做好了飯菜,我們要吃飯了。(和善)

子:……(看迷了,沒有反應。)

父:看看現在幾點了?我們要做什么了呢?(走到孩子的身邊,看著孩子說話。)

子:要吃飯了,但我還想看。

父:這部動畫片非常好看是嗎?(帶著好奇心)

子:嗯!我很喜歡看。

父:嗯!有些動畫片確實很好看,我以前也喜歡看。不過我們現在到了吃飯的時間了。(認同孩子的感受)

子:我想看完這一集。

父:這一集還要看很久。兒子,來看看媽媽做了什么好吃的菜?我們一起來吃飯吧?(轉移注意力)

子:我不想吃。

父:還記得我們以前的約定是什么嗎?(啟發式提問)

兒子不說話。

父:我們說好了不能看太久的,只能看30分鐘的。是你關電視還是我來關呢?

兒子有點生氣了。

父:如果你不想關那我就來關了。

父親把電視關掉了,拉著兒子的手去吃飯了。盡管孩子不高興。(堅定)

父親并沒有和孩子講太多的道理,也沒有打孩子、罵孩子。他認同了孩子的感受,這使得孩子不會感到父親太強勢。接著用啟發式提問去問孩子,讓他自己去思考該做什么?而不是命令孩子。最后在孩子不關電視的情況下保持了堅定,自己關掉了。

當爸爸把孩子的電視關掉后,雖然孩子會不開心,但是這讓孩子知道了爸爸以前說的話是說話算話的。爸爸不會答應他不合理的要求。他會堅持原則幫助他做到。當孩子按照每天的時間安排來做這些事情的時候,秩序就建立起來了。時間長了,就會培養出自律的品質。

為什么孩子會出現打不怕、罵不聽的現象呢?

打孩子會造成孩子憤恨、報復、叛逆和退縮的行為。會使孩子在潛意識中產生“我是一個壞孩子”的信念。有的孩子干脆就繼續扮演一個壞孩子的形象,與父母對著來。還有的孩子已經打皮了,根本不怕父母打。打孩子可能當時會聽,但是當父母不在身邊的時候,他們就又恢復了原樣。并不能真正培養出孩子的自律出來。

而在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孩子既能看到父母的堅持原則的決定又能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愛,這樣才能建立一種良好的親子關系。在糾正前要先與孩子連接。

當孩子不聽話時,我們父母總會去指責孩子哪里做得不對,卻往往會忽視自己的溝通方式有哪里不妥。我們在和孩子溝通時要注意幾個方面:

一、要詢問孩子的感受,并運用反射式傾聽。

沒有誰喜歡聽命令的語言。用啟發式的提問去問孩子,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并去接納他們的感受。當孩子在說時,不要馬上打斷他們。要耐心聽孩子說完,讓他知道你是很關注他的,并對孩子的話要有所回應。這樣孩子就不會產生強烈的抵觸心理。

二、要描述不要評價。

當孩子不自律時,我們不要對孩子的行為進行評價。說孩子:你真是個懶惰的孩子,你真是太笨了。我們可以描述你所看到的。如:我看見你的床上堆滿了衣服;我注意到你現在還沒有寫作業。當孩子聽到你這樣說時,他就明白了你的意思。

三、要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

當父母有了某種感受和想法時,要誠實的表達出來,不要隱藏。有的父母看到孩子玩了很久而不寫作業,很想發脾氣。但知道發脾氣對孩子不好,于是就忍著,最后孩子以后媽媽允許他這樣做。媽媽可以表達出來:我感到很擔心,因為你今天玩了很久還沒寫作業,我希望你能早點把作業寫完。通常,當父母這樣表達出來后,孩子們會去思考自己的行為。

父母的語言態度也影響著孩子對你的態度。因為,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在這面鏡子里,既照見了孩子,又照見了自己。教育孩子是一場修行,就讓我們一起走在這條修行的路上吧!

我是雨后山林靜,一位正面管教講師。您有什么看法歡迎在下方進行留言。感謝您為我點贊并關注我!

怎么才能提高小孩子的學習興趣?

怎樣提高小朋友的學習興趣?這個問題說來話長,培養孩子的興趣是長期的、復雜的、艱巨的,方法是多樣多樣的!首先,要寓教于樂,讓孩子明白,學習的重要性。例如,小朋友喜歡聽故事,講古代勤奮學習的故事,如“懸梁刺股”“囊螢映雪”“鑿壁偷光”哦“韋編三絕”之類的故事給小朋友,讓他們明白,認真讀書是有作為的表現,不認真讀書是不求上進的表現。其次,要寓教于樂,將學習的內容串插在游戲中。如孩子捉迷藏,讓孩子明白數量關系,明白方位關系,如分清東南西北、上下左右等,并準確表達。充分利用孩子的無意識記。第三,因勢利導,表揚為主,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孩子進步了,要及時表揚。當然有問題也要批,讓孩子形成正確的是非觀。第四,還要采取一些有利于提高孩子學習興趣人正確方法。

怎么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很高興能夠回答這個問題,對于孩子的自信心,我覺得要從小培養起,從一件小事培養。

多用表揚性的語音鼓勵

許多家長在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總會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比較,所以越多孩子都成為了大人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

訓斥只會讓孩子越來越缺少安全感,使孩子變的越來越害怕,《小王子》這本書中就曾講到了語音的重要性,一個溫暖的話語往往讓人流連忘返,而一個惡意傷害的話語,讓我心灰意冷,就像我們對孩子一樣,干錯的事情只知道指責,而沒有問過孩子內心的想法,孩子過于依賴成人負面影響,干什么都覺得“我不行,不可能”如果我們在孩子主動洗碗,打掃衛生,問你問題時,你回答她的是“你真的棒,這個問題問的很好”孩子瞬間就會對此產生興趣,想想你如果對孩子說“這么簡單的問題都不會?上課怎么學的?”假如是你父母跟你說,你會怎么想呢?

讓孩子積極參加活動

明年學校里都會組織一些歌唱、跳舞、畫畫等一些豐富多彩的活動,這時我們應該多跟孩子交流,發現孩子的閃光點,我侄子非常喜歡養小動物,還經常跟小動物對話,給它們遍故事,于是我叫他參加學習的演講比賽,起初,他還很羞澀,不愿意上臺去講,怕講的不好,同學會嘲笑他,我跟說“同學不會嘲笑你的,你講的好同學還會佩服你,你看你在家說的這么好,當著這么大人的面一定講的更好”我的這番話好像激勵了他,那一次,他每天發學回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故事書找來,讓我給他講故事,他還告訴我,老師夸我故事講的非常棒,我現在天天都跟班里其他人搶著當小班長呢。

在孩子的心中,是非常希望被認可、被接受的,我們要多欣賞孩子好的一面,給予孩子鼓勵、支持,讓孩子一步一步達成一些小的目標,取得一些成就,從而建立信心!

如何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

1.注重分析和判斷能力的引導,有利于拓展思維。分析和判斷能力的不斷提高,來源于孩子的親身實踐和他人的不斷引導。在實踐中體會,在引導下領悟,其效果不言而喻。

2.經常加以表揚和鼓勵,有利于樹立自信心。我認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需要的應該是多鼓勵。

3.積極參加群體活動,有利于提高社會交往能力。

4.盡早放手,有利于增強獨立能力。盡早放手,不等于放任自流。該放手時要放手。

如何讓孩子內心充滿陽光?

1、注重對孩子的品格培養。

讓孩子從小養成一些良好的品質,比如延遲滿足、分享付出、堅強勇敢、與人合作等等,一個能夠克制自己欲望、懂得為他人付出的孩子多半不會出現偏激行為,他會在付出中體會到更多的樂趣。懂得分享的品質也會為他贏得更多的朋友,不會讓他的內心孤獨,而是擁有滿滿的幸福感。

2、注重對孩子的人性教育。

缺乏親情互動的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多半是冷漠自私、離群索居的,他們從未體驗過美好的情感,內心往往一片荒涼、貧瘠,得不到別人的愛,也不懂得付出愛。父母一定要在孩子小的時候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關心,讓孩子體驗到被愛的溫暖,才能讓孩子帶著足夠的正能量慢慢成長。

3、注重培養孩子的運動習慣。

父母需要重視培養孩子的運動習慣,比如游泳、跑步、打籃球等等。每天不管多忙,都盡量堅持。運動不僅考驗人的體力,也考驗人的耐力,同時還有利于孩子神經系統的發育。如果處于青春期的孩子能夠每天保持一定的運動量,就可以很大程度上減少心理問題的發生,因為很多心理問題都是神經系統的問題。

如果父母能夠在孩子幼年時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陪伴,在孩子孤獨、痛苦、無助的時候,溫柔地對待孩子,問問孩子發生了什么,幫助孩子走出困境,孩子就不會消極悲觀。

記得著名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曾經在一個家教講座中談到這幾點:陪伴比金錢更重要,性格比能力更重要,人性比智力更重要。養育孩子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希望為人父母的都能夠常常反思自己的言行,學習一些基本的兒童心理學知識,提升自己的育兒水平,給孩子一個美好陽光的未來!

您好!我是百合媽媽,80后職場寶媽,熱愛讀書、碼字,喜歡運動、旅行。我的生活理念是“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做智慧寶媽”。每日與您分享我在育兒路上收獲的感動與成長!喜歡我的文章請點贊、關注、分享!您有什么育兒的心得與體會,也歡迎在下面留言,和大家一起分享!
相關文章
兒童視頻
推薦文章

關于搖籃網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

sitemap.xml

就要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五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