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12 15:14:35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70
收藏分享轉發到頭條復制鏈接微信微信掃碼分享新浪微博QQ空間舉報老催寶寶
2020年03月16日·優質本地領域創作者
關注堵不如疏,建議買吧。
約法三章,先做該做的事,再玩手機。
孩子要的,其實只是一個可玩網絡游戲的玩具。別人都有,他也要有。這樣,同伴談游戲,他能插上話。同伴建群聊天,他也能加入。
我一個親戚的小孩,上初中。他要手機。家里人管的緊,不給買。小孩子把吃飯錢省了下來,給自己買了一個800塊錢的手機。結果在學校里丟了,他明明知道是被誰撿去了,卻不敢去要。最后憋病了??戳诵睦磲t生。才問出癥結。其實那小孩兒挺好的。學習也很用心。
現在他上大學了。說起當初的手機,一臉苦笑。
給孩子選書要以孩子的興趣為核心,而不要以應該讀什么書為標準。持久的閱讀興趣來源于書籍的“有趣”而不是“有用”。陶行知先生就曾建議把《紅樓夢》當語文教材來使用。只有“有趣”的書中才能讓孩子實現閱讀過程,只有實現了閱讀,才能實現“有用”。
真正適合孩子的書孩子一定不會拒絕的,孩子拒絕的書肯定是和孩子的閱讀能力不匹配的。
所以家長在給孩子選閱讀書目時,要了解孩子,然后再選。不要完全用成人的眼光來挑剔,更不要“有沒有用”、“對孩子的作文有沒有幫助”等這些理由或目的來選書。我們要考慮的是孩子的接受水平和興趣所在。所以每個孩子讀的書都是不會太一樣的。
單就學校的標準和大多數人的選擇要求我們給十二歲的孩子可以選以下書籍,但具體到個人的話家長還是應該甄別之后再選擇的。
《冰心兒童文學全集》
《草房子》
《城南舊事》
《科學家故事100個》
《昆蟲記》
《林漢達歷史故事集》
《千家詩》
《愛哭鬼小隼》
《哈里波特全集》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魯賓孫漂流記》
《諾貝爾獎獲得者與兒童對話》
《莎士比亞戲劇故事集》
《萬物簡史》(少兒版)
《小王子》
《星空》
《尋貓奇遇記》
兒子由老人帶大,生下女兒,媽媽決定自己大,誤會大了,首先題主對兒子確實有點不公平,兒子己經對父母會產生誤會,懷疑父母只喜歡妹妹,“父母并不喜歡他”。
分析你兒子心理想法:12歲差不多開始進入青春期,在男孩看來,父母以前不愛他,現在更不會愛他,他早對父母有了偏見,特別是妹妹的出生,媽媽的做法,“直接刺激了我,我也許是多余的,我就做點別的事引起媽媽的注意,讓她著急,我就高興,媽媽越沒辦法,說明刺激有用,她就會對我上心,知道我的存在。”
其實你兒子大概的心理狀態與以上描述相差不大,甚至比這深刻點,你兒子在索求母愛,要引起重視,關乎孩子一生的身心健康。
阿德勒心理學:幸運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分析問題根源:父母對兒子關心太少了,以前把他留給老人照看,以為只要給點錢,有吃有喝孩子就沒事了,提醒這特錯特錯,現在變得叛逆,說明對媽媽的依戀很大,孩子內心早就脆弱且敏感,極度想要獲得安全感。
解決辦法:作為媽媽著急也沒用,還得理智行事,平常多表揚兒子,關心兒子內心需求,詢問一下現在的想法,告訴兒子,父母是愛他的。
1、平常帶他開拓一下眼界父母外出帶孩子旅游或上圖書館,作為家長與孩子相處不要嫌外出麻煩。對孩子細微的陪伴,才能感受到家人的溫情。
在家與孩子一起打羽毛球或下棋,搭建彼此都喜歡的事,有利改善親子關系,重拾孩子內心渴望父母的關愛,獲取足夠信任感與安全感。
兒子做作業或看書時:千萬不要讓妹妹去搞破壞,在男孩子性格急,有時不知說出什么傷人的話,妹妹哭泣,哥哥很無奈,甚至內心矛盾,不知所措,媽媽不要罵男孩,應該抱走妹妹,對女兒耐心教導,不能隨便動別人的東西,只有經過允許才可以拿,從小培養孩子有邊界意識,懂禮知禮。
做飯時:媽媽需要關注孩子的喜好炒菜;
用餐時:媽媽主動給兒子先夾點,叫他多吃,不能慣著妹妹獨自霸占食物,與哥哥爭搶,而是要培養男孩主動照顧妹妹的習慣。
2、說話表達上注意事項兩孩子坐在一走玩,媽媽主動退出,觀望倆孩子如何相處,平常多教女兒叫哥哥,在家有好吃的教會女兒主動送給哥哥,總之讓妹妹在哥哥眼中找存在感,媽媽平常多關心點兒子,不要兩小孩一吵起來,媽媽說:“你是哥哥,你就讓讓妹妹嘛!”
在脆弱敏感的兒子面前千萬別這樣說,否則只會把誤會越鬧越大,只有培養兒子有保護妹妹的意識,而不能強求兒子這樣做。
這有可能一般家長無法理解,主要這是一個意識問題,人為主觀去做會加深兄妹感情,反之,媽媽要求兒子,在兒子心中只會對媽媽產生懷疑,甚至討厭妹妹,只會讓兒子越叛逆。
請記住心理學家認為:每個人心深處都有兩個角色,一個是“內在父母”,一個是“內在小孩”,如果前者給予后者愛與自由,那我們和他人相處時,就會呈現出自信與友愛的狀態。
提示:題主最主要讓兒子感受到關愛,他自然而然會對妹妹好,調整對孩子們的教導模式,讓兒子感受家庭的溫暖,讓他擁有愛的能力,父母以正確的方式表達愛,媽媽傳遞母愛。
這個問題比較籠統,不好回答喲。
12歲小孩子,應該在六年級和初一之間,男孩女孩又不一樣,是僅僅愛管錢存錢,還是愛花錢,是愛浪費,是愛亂花錢,是虛榮,是很吝嗇還是很大方,只有把這些了解清楚了,才能對癥下藥。
小學生的錢來源大概有以下幾個方面:
1.壓歲錢。每到春節長輩會給孩子們發壓歲錢,大部分孩子都是自己保管。
2.零花錢。有些家庭每天會給孩子一部分零花錢,有他自己的支配。積少成多也不少啊。
3.勞動所得。有些家庭便用獎勵制度,比如洗碗拖地倒垃圾,有獎勵,自己賣了家里的廢品,錢也歸自己。
4.學習獎勵。有的家長因為孩子成績考好了,就會獎勵,比如一百二百的。
5.孩子自己扣留的。比如家長讓孩子自己買文具,買卷子,買資料,剩余的就歸自己所有了。還有家長帶孩子出去食堂吃飯,孩子去結賬,剩個10塊8塊的,孩子自己就拿著了。
6.在家里面拿父母的錢。有些家庭家里的錢財隨意亂放,10塊20塊的,在床頭啊,桌子上,衣柜上沙發上隨處亂放,孩子隨手就拿起來了,家長也不在意,看到也不追究,積少成多也不少。
7.偷竊。一種是偷偷拿父母的錢,包括從錢柜里拿,從錢包里拿,五十,一百,200元,遇到粗心的父母,根本發覺不了。第二種是去親戚家串門做客,見到錢或有機會就會偷錢。第三種是去同學朋友家,有機會就偷錢。第四種是在學校班級里,偷竊同學的錢。
8.搶錢。對于成年人來說就是搶劫,不要小看這個詞語,現在六年級學生,年齡特別大的學生,時常發現向小孩子要錢,攔住小朋友,從小朋友身上搜錢搶錢,孩子回家哭泣,向父母告狀,父母找到學校,滿校園去找人,這種情況真的不可大意。
好,現在再來拐過頭說孩說子愛錢的事兒。
作為六年級的一個學生,特別愛錢,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們先要弄清楚他的錢是從哪里來的。
如果是壓歲錢,零花錢,學習獎勵和勞動所得的錢,這個他有權利支配,但要在家長的監管之下去消費。
孩子自己扣留的和拿家長的零錢,這個家長要引起注意,合理規范孩子的理財觀念和正確行為。
如果是偷竊和搶錢,那就非常嚴重了,必須召開緊急家庭會議,嚴肅處理嚴懲不怠。
小學生愛錢主要有以下幾種行為,我們要根據不同情況財務不同的處理方法:
1.存錢。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守財奴。他會把他所有的錢都存起來,一分都不花。這樣每年積攢起來也有好幾萬呢。有的在家存,有的以孩子的名義存到銀行,存折由父母掌管,有的存死期等等。等長大了需要消費的時候,和父母一起協商,如何消費,理性消費,這是一種正確的理財觀念,現在提倡這一種。
2.亂花錢。沒有計劃沒有節制,今天請一幫同學出去吃飯,明天給自己買幾百元的玩具,今天同學過生日互贈昂貴禮品,明天買名牌衣服,每天零食不斷,大手大腳,貪圖虛榮,講排場講面子等等不理性的消費行為。這是一種錯誤的消費觀念,問題非常嚴重,必須引起家長重視,馬上采取相應方法,給孩子以正確引導,這個后面我會講到。
3.理財,讓錢升值。不要小看六年級的小學生,他們的情商智商現在很高,發育期,青春期,逆反期,成熟期都提前了,他們有他們自己的理財頭腦和理財觀念。有小朋友買彩票的,有網絡上理財的,有同學之間互相借高利貸的,今天借你十塊,明天還我15,有的學校門口,有文具店和電腦店,專門給小孩子設置的游戲,有拿錢買幣賺幣的,有的幣可以換錢,有的幣可以換禮品,比如小零食,小玩具,文具等等。這個不贊成小孩的去參與,浪費時間,分散精力,影響學習,家長要正確引導孩子理財。
4.還有一種愛錢的行為就是,每天沒事就數錢,放學一回家,啥也不干,先去數自己的錢,一張一張,一打一打,一邊數一邊體會那種感覺和享受過程,那種癡迷,那種專注,那種得意,那種滿足,感覺整個一個葛朗臺,哈哈哈哈。數完好幾遍以后,又整整齊齊,規規矩矩,小心翼翼的放回原處,包好放好,不允許任何人動,然后就該干啥就干啥了,好像剛才的事情沒有發生一樣。這是一種典型的小學生愛錢心理和言行。這個屬于心理誤區,也必須要馬上矯正。
5.最后一種愛錢行為,那就應該是炫耀了。家里來了客人或小朋友,趕緊把自己的錢拿出來,告訴自己有多少多少錢,讓人家看一看,摸一摸,讓人家羨慕嫉妒恨,哈哈哈哈??,到學校里面給同學說,我有多少多少錢,大街上或者朋友家,剛認識一個新朋友,也會很自豪的跟人家說,我有多少多少錢,總之恨不得讓全世界人都知道,他有多少多少錢,就差大街貼公告告示啦,哈哈哈哈。
現在我們來說說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培養孩子對錢的認識和理解,如何養成正確的錢財理念和理財觀念,不要被金錢所俘虜,要做錢的主人。
常言說得好,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喜歡錢并沒有錯,關鍵是誰的錢,錢從哪里來,錢只是我們生活中的必需品,是我們生活和消費的工具,但如果過分在意錢財,就失去了生活的本意和樂趣。
1.一個明智的家長,會從小對孩子進行錢商方面的教育,既不會讓孩子大手大腳的花錢,也不會做守財奴不給孩子一分錢花。每年孩子的壓歲錢,家長要做到心中有數,孩子收了多少錢,要隨時掌控,春節過完以后,靜心坐下來和孩子清理壓歲錢并商量,以孩子的名義,把大部分錢存成死期,留一兩千存成活期,存到銀行,存折由父母掌管,如果孩子有哪方面的需求,需要消費,比如購置文具,購置圖書,購置生日禮物,提前跟父母商量,在預計的消費期內,孩子可以自由存取,自由消費。一切行為在父母的監管之內,不允許私自取錢,私自消費,一經發現,以后限制消費,或者降低消費的次數,或者降低消費的數額,或者延長消費的時間等等,相關制度必須到位。
2.一個有愛心有責任的家長,必須管好自己的錢,不能讓孩子隨手拿到錢,從而養成大手大腳消費的習慣,更不允許孩子發展到極端,去故意從早餐中零食中賣玩具中克扣錢,甚至去偷錢,搶錢。家里面不要亂放錢,錢包的錢要心里有數,萬一孩子動了錢,及時發現及時處理。給孩子講清楚,真的需要錢,需要消費,需要購置生活學習用品,好好跟父母說,溝通交流,父母一定會同意的,如果擅自拿父母的錢,或者克扣早餐的錢,或者拿別人的錢,一經發現了,一個月沒有零花錢,一個月的活動娛樂項目取消,增加家務勞動的次數等等方式對孩子進行懲罰。
3.針對亂花錢,虛榮,攀比,愛炫耀,愛錢如命,大手大腳,甚至到了不可控制的地步,家長必須及早加強管理。而且那些送午托部的孩子,無論父母工作再忙,必須父母接回來監管一個月,每天負責孩子的早中晚餐,不允許孩子自己拿錢去吃飯,所有學習文具圖書資料,父母一塊去,別給孩子扣錢的機會,父母管好自己的錢包,管好家里的零錢,隨時檢查孩子身上有沒有錢,多和孩子同學們咨詢,多和學校老師溝通交流,隨時監管孩子的一言一行,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及時進行獎懲措施,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孩子的這種言行,一定會得到很大的改善。
4.針對只愛數錢而不熱衷于消費的這種愛錢心理,是一種不正確的理財觀念和心理作用,需要家長耐心的給孩子講解,溝通和講道理。
錢并不是生活的全部,錢只是一種消費工具,人要有理想,要有目標,要有抱負,要有追求,要追求人生的價值和生活的樂趣。
錢不是萬能的,買不來健康,買不來親情,買不了時間,買不來青春。
作為一個小學生,目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好好學習,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用在學習上,去實現自己的目標和夢想,用自己的知識,能力和才干去賺錢。
家長要限制孩子每周數錢的次數和時間,由每周三次到兩次一次,甚至1月一次,慢慢減少孩子對金錢的關注度。
家長和孩子一起參與室外活動,通過體育運動等其他的孩子喜歡的娛樂項目,讓孩子體會到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從減少對金錢的關注度。
給孩子講講父母的工作,每月的工資是多少,每月的家庭支出是多少,還剩多少,未來家庭的目標和愿望是什么,和孩子一起勾畫美好前景,知道父母錢的來之不易,知道家里每月要這么大的消費,知道錢是拿來用的,在需要的時候才能發揮它的能量。
總之一句話,孩子愛錢不是壞事,關鍵看我們的父母如何監管和引導,如何對孩子進行財商方面的教育,孩子是一朵鮮花,父母就是園丁,當孩子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父母就要及時出現,澆水,施肥,打藥,栽培,孩子是一張白紙,需要我們做父母的精心勾畫,孩子是一棵小樹,需要家長隨時關注,該消毒殺菌,該嚴寒保護,多枝時修剪,長歪時矯正。
相信有每個家長的愛心和責任心,我們的孩子都能夠茁壯成長,長成一棵參天大樹,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走上一條陽光大路!
感謝這位家長的提問,這個問題也是比較有共性的,我能感受到家長對孩子情緒的關注。從問題中可以看出孩子的情緒比較急躁,容易發脾氣,大人給他講道理也不聽。我來分析一下原因,先要了解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心理特征,首先,孩子的身高可能已經跟大人差不多高了,不需要像小時候那樣仰望父母,孩子的獨立意識會變得比較強,自己也可以獨立的處理一些問題了,但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不具備完全的獨立性,有些事情還是需要家長幫忙的。
第二,他處于青春期的前期,孩子的生理發生了變化,他的情緒也會莫名其妙的煩躁,有時情緒不受自己的控制,莫名的心情不好,但是自己也說不上來原因。這個就是青春期孩子的一個心理特征,家長知道了這個心理特征后,就要理解并且接納孩子的變化,有了信任之后,當他遇到了問題的時候,會愿意的給家長講出來,同時家長要改變自己和孩子的溝通方式,比如對孩子少一些嘮叨,多一些認真的傾聽,過程中可以點頭示意或者復合,要認真的傾聽他的想法,給予孩子支持,這樣他才會更加的信任家長。
另外,家長跟孩子說話時不要帶有個人的觀點和想法,當交流的過程中他有問題問“怎么辦”的時候,再給他一些建議,如果沒有,那就聽著就好。問題中說到孩子不聽道理,建議家長可以嘗試給孩子寫一個小紙條,放在他能看到的地方,或者給孩子發微信語音,用這樣的方式去跟孩子溝通,這是因為要讓孩子了解父母是關心他、愛他的。
總之,家長要做到的就是理解并接納孩子的情緒,調整自己的心態,嘗試改變跟孩子的溝通方式,然后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互動。還可以利用周末或者假期的時間,鼓勵孩子多出去運動,比如打球、跑步等等,結合自身的情況選擇適合孩子的方法,我相信通過家長的努力,孩子肯定會有所變化的,謝謝。
馬秀老師:長頸鹿幼兒園園長,兒童心理行為咨詢師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