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12 23:13:00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現在的學生經常宅家里抱手機玩,很少出去陽光運動,不經常和周邊的人交流玩耍,不接地氣都會有這種情況!
孩子脾氣差?多半跟這有關…
前一陣子跟幾個朋友聚會,其中一個朋友聊著聊著開始吐槽他們家的孩子,說過年的時候,由于工作原因,就把孩子送到爺爺奶奶家,準備過完寒假再接他回來。
誰知道孩子回來后脾氣變得十分暴躁,會經常大喊大叫,又哭又鬧,叫他吃飯,他不吃還和朋友大聲嚷。朋友說實在不吃也不強迫,因為不吃飯就不準他吃零食,結果孩子吃不到零食就滿地打滾,飯前飯后洗手一些很好的生活習慣也忘的一干二凈。
朋友想一定是爺爺奶奶太嬌慣他,讓他變得膽大暴躁,想要的東西現在得不到就大脾氣。
生活中這樣的孩子不在少數,其實多半跟孩子的基因有關,有些孩子小時候急躁的情緒沒有表現出來,長大后家長已然不知如何應對,因此有很多家長會用怒罵的方式來“教育”孩子,但這只能治標不治本,甚至會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有的家長就會說了,我也沒辦法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知道他急躁傾向高不高啊!現在科學技術這么發達,家長完全可以給孩子做個基因檢測,目前在母嬰領域做的還不錯的一款安我基因檢測,不僅可以檢測孩子的急躁傾向,還可以檢測孩子的自我表達能力,獨立自理能力等!
孩子的性格除了自身的基因因素,還跟家長的教育有關,過于溺愛孩子也會讓孩子性情變得急躁哦。作為家長一定要用對培養方法!比如:
1,跟孩子以朋友方式相處
很多家長因為工作忙碌,陪伴孩子的時間少之又少,和孩子之間也沒有過于親密的溝通和交流,沒有良好的親子關系。以至于孩子經常哭鬧,為的是引起家長注重和關心。家長應該放下父母這個身份和姿態,嘗試和孩子像朋友那樣相處,多陪伴孩子。
2,給予孩子釋放情緒的空間
作為家長的我們時常因為工作壓力、生活壓力、情感煩惱難過,我們都需要一些時間去平息,更何況是孩子呢?家長應該嘗試給孩子一些自我的空間,等他們情緒平息了,我們再平靜的去講道理,而不是和孩子對立對峙,在孩子發泄情緒的時候變本加厲的去刺激傷害他們,家長和孩子一定更用心多溝通。
3,理智對待孩子情緒
當孩子發泄自我情緒的時候,家長一定要理智對待,切記不要暴怒,可以嘗試各種轉移注意力的方式和話語,其實這招在很多孩子身上都很管用。況且小孩子模仿能力很強,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被孩子模仿過去!
總之,家長切勿把自身的一些情緒和方式帶給孩子,要以好的態度對待孩子,畢竟言傳身教很重要!
最大原因是父母沒有足夠時間去了解孩子和陪伴孩子。窮養富養都不如愛養,孩子是大人的縮影,如果你脾氣暴躁,他們也會失去安全感,以為暴躁才能保護自己才是解決事情的方法。所以我們大人首先就要學會在孩子面前控制情緒。先去了解他為什么這樣,好好溝通
60
收藏分享轉發到頭條復制鏈接微信微信掃碼分享新浪微博QQ空間舉報喵小羅老師
2020年04月11日
關注很榮幸回答這個問題。
我是一名幼兒老師,關于怎么處理孩子影子急躁的問題,我的回答是:
1.不要把孩子性子急看得過于嚴重。
這只是每個人的性格問題,急性子有急性子的好處,慢性子有慢性子的不足。而且寶寶還小,等他長大了,會慢慢學會自律、控制與約束。不能當著孩子的面把孩子的這個性格夸大,不停地嘮叨與責備,或者反應過于激烈,這樣會容易讓他從內心干脆就接受自己這個毛病,或滋生逆反心理。
2.適度地延遲滿足寶寶的要求,不要對寶寶有求必應,要讓他學會忍耐與等待。
心理學研究表明,欲望的滿足程度與期待心理成正比。期待之情越迫切,其欲望的滿足程度越強烈。因此,爸爸媽媽不能對寶寶有求必應。
況且,忍耐力也是情商的一種表現。有這樣一個實驗,選一些智商超常的幼兒,給他們一塊糖,說:現在吃就給一塊,如果能忍一小時后再吃,可以再獎勵一塊。
調查的結果是能忍耐的孩子成功率大大高于不能忍耐的孩子。所以有時父母該狠心的時候還是要狠心,但注意要一步步來,不要昨天還對孩子有求必應,今天就完全置之不理。
3.讓孩子承擔他性子急造成的后果。
孩子一旦因為性急而哭,必定哭得聲嘶力竭,甚至接不上氣,這時父母往往心疼了,哄都來不及,更別提處罰。
其實,處罰不是打罵,而是讓孩子承擔后果。如果孩子因為菜不合胃口而拒絕吃飯,那他可以不吃,但是他要承受餓肚子的后果。
如果他還繼續大哭大鬧,不要趕緊去哄,最好采取冷處理的方式,暫時不予理睬,告訴他,哭鬧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等自己想明白了再來找媽媽。
此外,可以轉移他的注意力,以別的東西引起他的興趣,從而讓他忘記剛才的事情。任何說教都比不過寶寶自身的認識與改善。
4.最重要的是,要營造一個和諧溫馨的家庭。
教育孩子要以愛為基礎,只有當孩子覺得擁有足夠的愛與安全感,他才會有勇氣去嘗試他從沒嘗試過的東西,并接受改變。
當父母和睦相處,做事從容,不急不躁,為人處事懂得禮讓與等待,自然會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示范和心理環境。
為人父母的要熟知自己的孩子,只有了解孩子了,才能對孩子的行為作出正確的判斷。父母在育兒的過程中要心態平和地對待孩子的優點與缺點,無論何時,心里總是豁達與充滿希望。
感謝這位家長的提問,這個問題也是比較有共性的,我能感受到家長對孩子情緒的關注。從問題中可以看出孩子的情緒比較急躁,容易發脾氣,大人給他講道理也不聽。我來分析一下原因,先要了解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心理特征,首先,孩子的身高可能已經跟大人差不多高了,不需要像小時候那樣仰望父母,孩子的獨立意識會變得比較強,自己也可以獨立的處理一些問題了,但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不具備完全的獨立性,有些事情還是需要家長幫忙的。
第二,他處于青春期的前期,孩子的生理發生了變化,他的情緒也會莫名其妙的煩躁,有時情緒不受自己的控制,莫名的心情不好,但是自己也說不上來原因。這個就是青春期孩子的一個心理特征,家長知道了這個心理特征后,就要理解并且接納孩子的變化,有了信任之后,當他遇到了問題的時候,會愿意的給家長講出來,同時家長要改變自己和孩子的溝通方式,比如對孩子少一些嘮叨,多一些認真的傾聽,過程中可以點頭示意或者復合,要認真的傾聽他的想法,給予孩子支持,這樣他才會更加的信任家長。
另外,家長跟孩子說話時不要帶有個人的觀點和想法,當交流的過程中他有問題問“怎么辦”的時候,再給他一些建議,如果沒有,那就聽著就好。問題中說到孩子不聽道理,建議家長可以嘗試給孩子寫一個小紙條,放在他能看到的地方,或者給孩子發微信語音,用這樣的方式去跟孩子溝通,這是因為要讓孩子了解父母是關心他、愛他的。
總之,家長要做到的就是理解并接納孩子的情緒,調整自己的心態,嘗試改變跟孩子的溝通方式,然后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互動。還可以利用周末或者假期的時間,鼓勵孩子多出去運動,比如打球、跑步等等,結合自身的情況選擇適合孩子的方法,我相信通過家長的努力,孩子肯定會有所變化的,謝謝。
馬秀老師:長頸鹿幼兒園園長,兒童心理行為咨詢師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