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13 02:00:32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很不錯的電影,很有教育意義。觀看影片的時候,我們很容易會被影片中音樂所感染,被影片中一個個平常又細小的情節所感動。亮點是:整部電影的講述非常的自然。這是一部讓人因為喜悅而淚流滿面的電影。影片講述了一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家馬修,不過在1949年的法國鄉村,他沒有發展自己才華的機會,最終成為了一間男子寄宿學校的助理教師。這所學校有一個外號叫“水池底部“,因為這里的學生大部分都是難纏的問題兒童。到任后馬修發現學校的校長,以殘暴高壓的手段管治這班問題少年,體罰在這里司空見慣。性格沉靜馬修的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改善這種狀況,閑時他會創作一些合唱曲,而令他驚奇的是這所寄宿學校竟然沒有音樂課,他決定用音樂的方法來打開學生們封閉的心靈,就組織了一支合唱團,讓每個孩子都找到了新的有價值的自己。電影中馬修老師與院長不同,他不會隨便的體罰學生,哪怕學生們真的讓他很生氣。相反他往往在不同場合維護著孩子們。然而即使要懲罰學生,他也會采用不同的方式,就好像他讓樂格克去照顧麥神父而不是將他送到校長室去接受體罰一樣。所以當我們看到樂格克因自己的錯誤做法而流淚時,我們也就感到了馬修老師的做法的真正目的。不可否認,馬修確實是一位好老師,他總是想法設法的幫助孩子們,沒有私心,有的對工作的熱情。與之相對比的是院長的行為,院長想得最多的只有自己的升遷與仕途。尤其是最后院長在回答是自己創建的合唱團時,讓我們清楚地認識到了院長的卑鄙,而馬修老師的不與辯解也讓我們感到了他人格的偉大。
村晚寫出了牧童調皮天真的、活潑可愛的特點。
《村晚》是南宋詩人雷震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是一首描寫農村晚景的詩:形象描繪了一幅有著四周長滿青草的池塘、似被山咬住的紅紅落日以及放?;丶业暮⒆訖M坐在牛背,用短笛隨便地吹奏著不成調的曲子。詩人即景而寫,構成了一幅饒有生活情趣的農村晚景圖,抒發了詩人對鄉村晚景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小時候幫叔放過牛,目的是把牛喂飽,騎在牛背上好玩,有時小孩比賽看誰先把自己放的牛喂飽,交流下放牛經驗!對了,我叔那牛只有我能騎,別人騎會被甩,沒別的體會了!
世界著名指揮家皮埃爾·莫昂克重回法國故地出席母親的葬禮,他的舊友佩皮諾送給他一本陳舊的日記,看著這本當年音樂啟蒙老師克萊門特·馬修遺下的日記,皮埃爾慢慢細味著老師當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憶也浮出自己記憶的深潭。
克萊門特是一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家,不過在1949年的法國鄉村,他沒有發展自己才華的機會,最終成為了一間男子寄宿學校的助理教師,名為“池塘底教養院”。這所學校有一個外號叫"池塘之底",因為這里的學生大部分都是一些頑皮的兒童。
到任后克萊門特發現學校的校長以殘暴高壓的手段管治這班問題少年,體罰在這里司空見慣,性格沉靜的克萊門特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改善這種狀況,閑時他會創作一些合唱曲,而令他驚奇的是這所寄宿學校竟然沒有音樂課,他決定用音樂的方法來打開學生們封閉的心靈。
宋詩《村晚》中描繪了一個悠然自在的牧童形象。在古詩中,牧童也經常以這樣的形象出現。下面和大家分享我的對這首詩的理解。
1、作者與這首詩《村晚》的作者是南宋人雷震。對這位作者,留下來的資料不多,我們知道到他生活在南宋末年,是四川眉山人還是江西南昌人也沒有定論。但是他這首七言絕句,畫面感強,文辭淺近質樸,因而入選了小學語文教材?!洞逋怼吩姡?/p>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接下來,我們解讀這首詩。
2、前兩句“陂”字本意為山坡,這里指池塘,北宋王安石的《北陂杏花》有“一陂春水繞花身,花影妖嬈各占春”,這里的“陂”也是池塘。這兩句的意思是,池塘的周圍長滿了春草,池塘里蓄滿了春水,遠山銜著落日也倒映在閃動著漣漪的池塘里?!安轁M池塘”出自南北朝詩人謝靈運的《登池上樓》中“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詩人連用兩個“滿”字,描繪出了一個生機盎然的春天。而一個“寒”字,又透露出現在的天氣還不是特別暖和。
這兩句為我們描繪了春天、山村、落日這樣的背景,背景有了,主人公就該出場了。
3、后兩句這兩句的意思是,牧童橫在牛背上,緩緩回家,手中的短笛隨口吹著,也沒有什么腔調。一個悠然自在的牧童形象躍然紙上。天要黑了,放牛的孩子回來了,初唐詩人王績的《野望》中也有寫黃昏時“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牧童坐在牛背上,詩人沒有用“騎”,而是用了一個“橫”字,他可能是橫躺或橫騎在牛背上,那是發自內心的恬淡悠然。雷震的這個“橫”字借鑒了唐朝詩人韋應物的《滁州西澗》中“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的“橫”字。
這也許就是真實的“牧童歸去橫牛背”
4、再說牧童“牧童”,在古詩中常以天真可愛、悠然自在、與世無爭的形象出現。比如唐人呂巖的《牧童》:
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歸來飽飯黃昏后,不脫蓑衣臥月明。再比如清朝袁枚的《所見》: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北宋黃庭堅更是羨慕牧童的生活,他的《牧童詩》:
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橫吹隔隴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黃庭堅說得這樣明白,自然有他心中的苦楚。
以上是我對這首詩的理解。另外,這首《村晚》也反映出了宋詩的兩個美點:一、喜歡用典,美在文化;二,生活的點滴都可入詩,美在世俗。
關注梅鶴讀書,歡迎點贊、留言,一起讀出不一樣的精彩??!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