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小孩性格暴躁怎么調(3歲小孩性格暴躁怎么調理)

admin時間:2024-01-13 12:47:53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3歲小孩脾氣很暴躁,稍有不順就發火,摔東西,說他不改正,還生氣該怎么引導?

“小孩脾氣不好”的確困擾著很多家長,作為5歲孩子的爸爸,我也曾經為此煩惱過。講道理吧,他聽不懂;批評他吧,他哭得更厲害;不管吧,又怕放縱了他,讓他養成不好的習慣。其實,我們都不用太操心,對于3歲的孩子來說,發脾氣是很正常的,關鍵在于我們家長如何應對。

發脾氣是孩子大腦發育的必然產物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2-5歲的孩子,正處于道德發展的“自我中心階段”,規則對兒童還沒有約束力,他們沒有把規則看成是應該遵守的。

對于3歲的孩子來說,他們開始有自己的想法和喜好,不再像嬰兒一樣任由父母擺布。

就拿我兒子來說吧,3歲之前,每天晚上的繪本都是我挑他看,可3歲之后,他逐漸開始要求看自己喜歡的,哪怕那本書已經看了無數遍。當我們為了他好,不滿足他的要求時,他就會很著急,然后發脾氣,甚至哭鬧不止。

這個階段的孩子,情緒發育的關鍵時期,當他發現愿望和現實的偏差時,就會產生失落,這時不知道怎么調整情緒的他們,只能用發脾氣來獲得父母的關注和妥協。

孩子發脾氣,家長的應對直接影響孩子的成長耶魯大學心理學博士SusanDavid曾經提出:情緒敏感力是決定情商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情緒敏感力的培養主要看在幼兒時父母對于孩子的情緒態度。

因此,當孩子發脾氣時,大部分家長采用的阻止式做法,對孩子情商的培養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我們會經??吹?,家長冷漠處理的,孩子往往有些或多或少的孤僻;家長以暴制暴的,孩子往往脾氣更大;家長總是妥協的,孩子往往特別自私自我。

而那些充滿愛心、耐心以及正確應對的家長,他們的孩子大多數情商很高,特別討人喜歡。

因此,當孩子發脾氣時,我們要合理應對

1、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士說:"人最本質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p>因此,當孩子發脾氣時,通過我們的感同身受,讓他能讀懂自己的情緒,也讓他知道我們理解他的情緒。

比如,被拿走手機后,小孩特別生氣。這時我們就可以說:“我明白你現在很難過。就好像爸爸的丟了,也會和你一樣很傷心的?!?/p>

當孩子認識了自己的情緒,他剛才的生氣和傷心就會逐漸遞減。

2、幫助孩子挖掘發脾氣的原因

比如,同樣是因為小孩手機被收走而引起的發脾氣,我們可以這樣引導:“你這會兒很生氣,是因為還想玩游戲?還是因為手機被收走?”

如果是前者,我們可以引導:“因為寶寶玩的時間太長了,眼睛需要休息一下噢。”

如果是后者,我們可以引導:“爸爸把手機收起來是要讓它充電呀,沒電了就玩不了了?!?/p>

最后,我們還可以補充:“寶寶,以后有什么不開心就說出來,這樣爸爸媽媽就知道你要什么了,好嗎?”

3、幫助孩子找到發泄情緒的方式

還是以手機被收走為例。經過以上兩點引導后,孩子已經能認識到自己的情緒,接下來就要把這些不滿情緒宣泄掉,我一般采用的方式就是深呼吸+轉移注意力。

深呼吸,就是讓小孩進行一分鐘的深呼吸,閉上眼睛,通過幾組深呼吸來平靜心情。

轉移注意力,就是平靜心情后,陪他一起去做他喜歡的事,比如一起玩玩具、看書、踢球等等。

總而言之,什么樣的父母教出什么樣的孩子,希望我們都能溫柔一點兒、耐心一點兒。

當孩子發脾氣時,

一句“我明白”,好過婆婆媽媽地說教;

一句“我也會”,好過氣急敗壞地阻止;

一句“我陪你”,好過無可奈何地放任;

一句“我愛你”,給他無窮的力量,幫他在每次發脾氣中不斷學習、成長!

我是銘兒爸爸,80后奶爸,以一個父親的視角,每天與您分享孩子成長路上的點點滴滴,感謝您的點贊和轉發,期待您的關注和交流~

兒子三歲,脾氣急躁,我該怎樣引導?

63

收藏分享轉發到頭條復制鏈接微信微信掃碼分享新浪微博QQ空間舉報小語馬麻

2020年05月05日

關注

1、了解孩子的個性。從描述中可以看出該寶寶可能是個情緒波動較大,渴求表達的寶寶。換個角度看,這種情緒容易外露的孩子更能引起關注,充滿了“生存的力量”。

2、問題描述中面對發泄情緒的孩子,家長抱住孩子的做法是很好的。先允許孩子把體內不良的情感流露出來,才不至于混沌地停留在體內,孩子冷靜的速度反而會更快。

3、引導孩子的情緒表達。仔細體會孩子當下的感受,用恰當的語言給這個感受命名,比如“開心”、“生氣”、“傷心”等等,并引導孩子用語言表達替代自己的情緒。

4、關鍵的一點是保證充分而有效的親子陪伴。如此,才能促進親子間的了解、溝通,使引導更順暢。

三歲的孩子太叛逆怎么辦?

三歲九個月的寶寶處于皮亞杰認知理論的前運算階段,這個階段的寶寶,將感知動作內化為表象,建立了符號功能,可憑借心理符號進行思維,從而使思維有了質的飛躍。更多的表現出以自我為中心,思維的不可逆性。

這就使得他不懂的站在別人的角度上看問題,而且有了自己的想法以后,在爸爸媽媽眼中可能是叛逆的表現。

那么當寶寶出現了所謂的叛逆現象,應該怎么辦呢?

第一,先自我反思,站在寶寶的角度思考問題

因為只有站在他的角度看問題,才能夠知道他心里想的什么,才知道應該怎么解決問題。只有對癥下藥,才能治根治本。而且站在他的角度還能夠感受寶寶的內心,更好的與他交流,增進親子關系。

第二,適當漠視叛逆的表現

有時候寶寶叛逆就會亂發脾氣,不顧一切想要達到目的。這時候對于寶寶的無理要求,家長要學會不管他,讓他發泄。當他覺得自己的方法行不通,不管用的時候,他就會尋找其他的更加正確的方法。

第三,培養寶寶的獨立性,建立寶寶自信

有時候寶寶叛逆是因為父母太過溺愛,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自己什么都不想做,也總想著不勞而獲。所以,這讓他覺得做什么事都不用自己操心。一旦遇到一點困難,自己不成功就性格暴躁的發脾氣。所以培養寶寶的獨立性,發掘他的價值,讓他體驗成功的快樂,他會更加自信,學習更多好的習慣。

小孩3歲不聽話哭鬧怎么辦?

我暫且把提問者先當作父母吧。

一、這個問題有3個關鍵詞,我簡單解釋一下。

1.3歲小孩。在醫學上屬于學齡前期,剛剛有了學習模仿意識,還沒有建立自己完整的認知,不懂什么是對錯是非,需要正確的引導。

2.不聽話。不聽話一定是孩子的錯嗎?首先這個話對不對?為什么他一定要聽?這是父母需要明確的。比如不讓他打架說臟話,這是最基本的禮貌和道德,是真理,就需要讓他聽;再比如自己愛吃白菜就逼他吃白菜,這是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這話就未必需要聽,孩子可以有自己的選擇。

3.哭鬧??摁[是孩子與生俱來對一些不滿的表達。常說”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孩子通過哭鬧,能夠完成自己的目的,比如,本題的目的就是“不想聽你的話”。

二、好了,在此基礎上正式回答該怎么辦

1.一定不要發火、打罵

面對一個3歲小孩不但不聽你的話還哭鬧確實挺煩的,但切記千萬不要打罵,打罵即使讓孩子表面順從,內心也是逆反的。而且3歲小孩已經有了自尊心,打罵會讓孩子自卑、沒有安全感,刻意和父母疏遠。甚至引起孩子效仿,讓孩子脾氣暴躁,有了暴力傾向,為青春期心理健康埋下隱患。

2.不要無條件妥協。

孩子是親生的,哭鬧肯定會心疼,但也不能說就馬上給糖哄他,這樣也會讓他建立一種價值觀就是只要哭鬧就能解決問題。這樣即使這次哭鬧結束了,下次哭鬧還會愈演愈烈。

3.與他耐心溝通。

正確的做法是先讓他哭完不要理他,讓他知道哭是沒用的之后,嘗試與他溝通,問他為什么不聽話,因為3歲小孩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了,要引導他用語言來表達訴求。

當孩子表達出來后,父母應該盡量理解和反思,假如孩子說的真的是有道理,父母就應該反思,理解孩子,而不是仗著自己是父母就命令孩子無條件服從。假如孩子的理由不對,那么要想辦法積極引導,能用智商和情商解決的問題就不應該用脾氣解決。

總之,不聽話的孩子不一定是壞孩子,逼孩子聽話的父母一定不是好父母。

作者:曹小某,一個不務正業的醫學生,90后北漂女漢子,文采比醫技高,智商比顏值高。

孩子3歲,無理取鬧時總是忍不住打罵,該怎么教育孩子以及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這個問題我可以回答一下,孩子的提出的不合理需求,我們不能滿足時,經常引發彼此的沖突,家長最常見的做法就是生氣發脾氣甚至打罵。可結果是只是終止了孩子的一次行為,還會有第二次,第三次,無數次。這讓我們很頭疼。

那怎么做才能讓孩子改變自己的行為,以后減少或者不再無理取鬧呢?根據我自己的經歷,提幾點建議,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1、孩子的無理取鬧對我們來說是不好的行為,是無理取鬧,可對孩子來說他就是在表達自己的需求,用自己的方式讓我們來配合他的需求。他自己并不能判斷自己的方式是對是錯。所以我們首先要尊重他,尊重他做出需求和行為的權利。每個人都有提出需求和選擇行為的權利,不管對錯。

2、我們要尊重孩子的需求,尊重孩子做出選擇的權利,但我們也有不配合無理要求的權利。我們不用去改變孩子,更不用去打罵發脾氣,只要我們做出自己的選擇并堅守就可以了。這樣做,不用發脾氣,就會讓孩子知道媽媽是有原則的,是有底線的。孩子就會找到界限,就會調整自己的行為,就會減少這些不好的行為,去做出好的行為。

很多時候孩子無理取鬧的方式其實是在試探我們的底線,看看我們到底會不會妥協,如果妥協了,他就會覺得辦法可行,以后繼續活著變本加厲,不良行為就會越來越多,養成習慣。如果我們用打罵強硬的去鎮壓他,雖然解決了一次問題,但也會引發更嚴重的問題,孩子就會想著次媽媽贏了,媽媽脾氣更大,那我下次應該更激勵,或者孩子會想只有媽媽動用武力的時候再聽她的話,其它時候可以不聽了。這些也都會增加孩子的不良行為,而且傷害親子關系。

3、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管發生了怎樣的沖突,都別忘了孩子正在隨時隨地向我們學習。學習我們的一言一行。如果我們不想讓孩子變得脾氣暴躁,如果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在以后遇到與別人的沖突時,能通過溝通去解決,如果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是一個情緒穩定的人,那么,請控制自己的脾氣。

我們對孩子的愛是無條件的,但每個人的權利和行為都應該是有界限的,這才是彼此尊重。也是我們必須要教會孩子的。有界限感的孩子更有安全感,也會更自覺。當我們守住自己的底線和家庭原則的時候,孩子也就不會一而再再二三的去挑戰,去試探,不良的行為就會因此而改變,沖突就會減少,關系也會更好。

相關文章
兒童視頻
推薦文章

關于搖籃網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

sitemap.xml

就要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五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