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14 03:36:17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感謝邀請!
身為同行,山村老師覺得很正常。每個班里或多或少都會有極個別學生總是喜歡和老師在課堂上對著干!那么遇到這樣的學生該怎么辦呢?下面山村老師就以自己遇到的情況和處理的辦法來回答這個問題吧!
今年山村老師所帶班級中,就有這么一位刺頭,人比較聰明但就是不愛學習。平時上課總是喜歡搞惡作劇,總是喜歡擾亂課堂和老師對著干,上課時山村老師對他用的方式是“冷處理”的方式。課后再向其他學生做了一定的了解后才把該生叫到辦公室敞開心扉的聊了一次!
原來這名學生從小父母離異,孩子跟著母親一起生活,而母親為了生活選擇外出打工,自己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從小缺乏關愛,孩子渴望得到同學和老師的關愛再加上叛逆期,于是就開始做各種舉動來引起同學和老師們的關注!
山村老師針對他的問題先指出他在課堂上搗亂和老師對著干的做法是錯誤的行為,讓他真正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接著引導孩子學會尊重別人,事后在課堂上多對他提問,課后多關注他的生活,給予他幫助!一學期下來,這名學生有了很大的改變。課堂上不再搗亂,學習上也有了一定的進步!
因此,遇到課堂上和老師對著干的學生,在課堂上一定要“冷處理”,暫時不要去管他,等氣消以后再來處理此事才是最明智的選擇,如若不然很有可能發生師生之間的沖突,引發不可預料的事情!
以上觀點純屬個人愚見!如果你遇到喜歡和老師對著干的學生,你會怎么做呢?歡迎各位留言吐槽!
為人師者,一定要謹記,每個學生都有彰顯自己個性的心理需求,比起大人來,他們更不希望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因此,教師教育學生時,一定要尊重每一個學生,做到一視同仁!
每一個學生都平等的享有教育資源,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平等、民主的對待,每一個學生都公平的得到發展的機會。所謂的老師對孩子不能一視同仁?很多老師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平等對待。盡管有些老師本身由于種種原因做不到對學生一視同仁,但他在條件允許的的情況下,就應該對學生一視同仁。
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沒有做到一視同仁。他們恨鐵不成鋼,試圖通過諷刺、挖苦甚至體罰的方式,讓學生立刻就改掉缺點,頑石馬上變美玉。其實這也不能怪她他們,設身處地的想想他們的處境,面對各種各樣的學生,要一視同仁確實很困難,對與施教,要因材施教,不是嗎?當然無論是哪個學生犯錯,懲罰是應該的,如果不能做到一視同仁,相同的錯老師只處罰學習不好的同學,對學生不能做到一視同仁,將是教育的成敗。
教育的意義,在于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素質教育的理念強調,每位學生都是獨立的、平等的個體,教育中具有同樣的權利和義務,教師應該相信每一位學生都能進步,并促進每一個學生在其原有基礎上獲得最大的提高。教師對學生的愛,源于這些責任,而不是源于學生本身是否天資聰穎或前途光明。教師不應以自己的私利和好惡作標準處理師生關系,要給所有學生提供平等的受教育的機會。在這里,“愛”是公正的原則,教師教育學生,必須是愛與嚴相結合。愛,不是出于個人的狹隘感情或“自然好惡”,而是出于教師對祖國和民族未來的熱愛、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出于一種高尚的道德感,責任感;嚴,也不是隨心所欲,而是嚴中有愛,嚴中有理,嚴中有方、嚴中有度。教育不是知識的發售、更不是單純的灌輸,教師應深入了解學生、潛心研究教育的自身規律,選擇公正合理態度、方法教育學生。
在素質教育理念下,教師要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要在教育活動中對學生持民主與尊重的態度,對不同出身、性別、智力、相貌、年齡、個性以及關系密切程度不同的學生能夠做到一視同仁,同等對待,對每一位學生都要關心、愛護、無偏見、不偏袒、不以個人的私利和好惡作標準。師愛是泛愛,而不是偏愛。教師對學生的愛應當是職業的、無私的、公正的,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愛。教師要愛全體學生,而不是一部分學生。教師無論教哪個班級,無論所教的學生是優是劣,都應一視同仁,待之以愛,不能隨教師個人興趣、利益來選擇,否則就不是真正的師愛。
對學生不歧視,不拋棄,不放棄,一視同仁,平等相待,這才能真正贏得學生的尊重與愛戴。相信你給他一個舞臺,他就能還給你一個精彩;你給他一點空間,他就能為你創造無數輝煌。一定能實現。
這種情況,作為老師都會遇到,如果一個很調皮的學生和老師頂嘴,首先你應該感到高興,及時的調整心態,緩和語氣和這個學生好好交流。
先讓學生表達出他的觀點,認真聽完后再和同學們一起分析這個同學的觀點是否正確,因為每個人都有缺點,也許老師的觀點本身就不正確,學生也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違背了學生的身心,學生可定不聽,老師所說的不是圣旨,學生可以不聽。
老師一定要給學生表達、表現自己的空間時間和機會,也許同學們的想法和做法比老師的更適合班級的建設和發展,畢竟老師和同學的年齡差距那么大,每個時代的人都有其獨特而值得我們學習的思想和行為。
在這種情況下,老師順勢把這樣的爭吵變成辯論賽,看看誰的觀點更能得到同學們的贊同,就算老師最后輸了,也不是什么羞人的事,這說明你的學生能力或者是知識,或者是口才比老師厲害,老師應該感到驕傲,同時也說明你平時的教育和引導讓學生越來越優秀了。
千萬不要把這樣的爭吵無休止的繼續下去,老師要做好榜樣,能心平氣和的和同學交流,學生會越來越信任你,不管有什么想法都會和你交流,師生之間的氣氛越來越好,何樂而不為呢?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能提出這樣問題的家長是一名正直真誠負責任的好家長,誠心實意想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培養好。家長只是早晚和假日能和孩子在一起,其它時間都是和老師在一起的,顯然老師對孩子了解更多一些。老師說孩子道德素質差一定有老師的道理。家長正確聰明的作法是及時和老師溝通,詳細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看看孩子是在哪些道德素質不好,是文明禮貌方面還是學生交往方面,或者是其它什么方面。這些方面一定要搞清楚,不然的話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和反抗,那樣將對孩子的教育將更加不利。
孩子回家向父母說老師的壞話,家長一定要慎重對待,如果你輕信了孩子的話,也對老師有不滿之言,極有可能會讓孩子越來越反感某一位老師,既而不喜歡該老師所教的這門課。那如何正面引導孩子,讓孩子理解老師,并保持自我呢?
第一,家長先做出認真傾聽的姿態,讓孩子把對老師的不滿都說出來。
有些時候,孩子還小,受個人情緒的影響,可能會因為被老師批評了心里很不痛快。既然孩子是帶著負面情緒說老師一些不好,家長不妨讓孩子先把內心的不滿說出來,你認真傾聽。在傾聽的過程中,家長必須要做出判斷,孩子是因為什么事對老師有意見。請注意,你只是傾聽,不要表態。因為你一表態,要么就附和了孩子,要么就反對他有這樣的想法,很可能會對孩子產生誤導。
第二,結合孩子對老師不滿的話,找到具體的事進行深入分析。
當家長從孩子對老師不滿的話中,了解到是哪一件具體的事引發孩子不滿情緒時,一切就好辦了。如孩子與同桌發生矛盾,老師只批評了他,而沒的批評同桌,孩子就認為老師偏向同桌。家長就要問孩子了,你和同桌發生矛盾時,是不是老師當時正講課,你主動找同桌說話,但是人家沒有理你,而你還要打擾人家?結果把人家惹煩了。當家長針對責任歸屬問題幫孩子理清了,也就相當于給孩子重建了認知,自然就容易讓孩子知道自己錯在哪了。
第三,家長要告訴孩子,如果老師還愿意批評你,說明是在對你負責呢。
對于孩子們來說,都希望老師喜歡自己,而不愿意被老師批評,但是卻往往忽略老師為什么要喜歡他,或者為什么要批評他。也就是說孩子只再乎自己的感受,而不去結合自己的表現去思考問題。既然如此,家長就需要引導孩子關注自己的行為,是否有違反課堂紀律,是否沒有完成老師對全班同學統一規定的任務。如果你自己犯了錯,老師還愿意批評你,說明老師仍然很重視你,對你很負責。反之,如果你一直屢錯不改,直到讓老師耗盡了對你的耐心,雖然你不再被批評了,可是卻被老師放棄了,你愿意這樣嗎?
第四,家長要鼓勵孩子學會正確面對批評和懲罰,力爭做一個有自尊和上進的好孩子。
孩子的錯誤認知,往往是在關乎自己個人感受情形下發生的。為此,家長就需要格外警惕了,如果孩子接受不了批評或懲罰,那一定是平時你們在家里有嬌縱孩子的現象,讓孩子不能正確對待批評與懲罰?,F在孩子對老師產生了不滿情緒,說老師的壞話,顯然說明孩子認知出現問題,認知出現問題,孩子的自尊心和上進心也會出現問題。必須要正面教育和引導,讓孩子明白一個做人道理,一定要對事不對人。咱自己不管有沒有錯,都要結合具體的事進行分析,有則改之,無則加冕,力爭做人寬宏大度。
結束語:題主所提的這個問題,幾乎每一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遇到。懂教育的家長往往能正面引導,不懂教育的家長一旦迎合了孩子的錯誤認知,反而會對孩子的品行培養沒有好處。小錯不斷積累,慢慢就會釀成大錯。尤其是進入青春期后,孩子如果對老師產生不滿情緒,還會特別抵觸老師,產生厭學情緒。因此,在小學階段家長就需要重視對孩子的認知分辨培養,同時培養孩子敢做敢當的好品質,不因有錯而總想著逃避,總是說別人不好,那樣很難讓孩子有好品質好習慣。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