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14 11:17:05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寄宿學校教育出來的孩子好嗎?如果是從一年就開始住校的話,我覺得這并不是一件值得提倡的事情,一般選擇讓六七歲的孩子都是由不得已的原因的。比如,父母都在工作,抽不開身,或者單親家庭的孩子,父母會選擇讓自己的孩子去寄宿學校。我認為這并不是一件值得提倡的事情。
寄宿學校教育出來的孩子好嗎,這個好就要看從何種角度去評判了:
獨立性:寄宿學校的孩子一般都是比較獨立的,因為自己在學校里,大部分的事情都要自己的去做,較早的脫離父母的寵愛,這會使他們明白,只有依靠自己才能活得更好;
重情感:在寄宿學校里,離自己最親近的人就是自己的同桌,還有就是同寢室的人,一般發生了突發的狀況,都是這些人離自己最親近,這份感情在孩子的心中是十份珍貴的。
團隊協作:在學校的生活中,有一些事情是單單憑自己的力量完成不了的,比如對大一點的孩子來說,在學校里經常會出現搬宿舍的情況,這些事情不能依靠父母來完成的,在家里生活也是不用擔心這種情況的,這個時候往往都是宿舍內部一起協作完成的。
親情關系:長時間的寄宿生活會讓孩子遠離周圍滿是親情關懷的氛圍,每天生活在父母的呵護之下當然與自己封閉的待在學校里的感受是不一樣的,親情關系疏離的結果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孩子的教育:對較小的孩子來說,把他們放到寄宿學校也是父母教育的缺失,生活中的一些道理本該有父母去教育的,這時候教育者的主體就發生了變化,而這種變化將會是一種畸形的發展。
父母的責任:這也是父母不負責任的一種表現,本該來由父母給予的關愛缺失了,在孩子小的時候給他的最好的關愛就是陪在他的身邊,和孩子一起成長也是每個家長都要做的事情.
孩子的性格:一般這樣的孩子心里都會比較缺乏安全感,有什么事情也都會悶在心里,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習慣,自我消化成為了本能,孩子一定程度上也會比較早熟,嚴重的話他們童年的樂趣都會變成一道道高墻。
不建議住校的,對孩子最好的愛護就是陪伴。其次,這個年齡階段正是孩子性格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需要家長的正確引導。還有,孩子住校,可能會學到同學身上一些不好的行為習慣。自律性強的孩子住校還可以,能管住自己,該學習時學習,該玩時玩。
我曾經執教的學校就是寄宿制學校,我來說說寄宿制學校的利與弊。其實我自己覺得,低年級的孩子(小學階段)還是不要上寄宿制學校,等孩子有了一定的自理能力上寄宿制學校,還是可以的。當然寄宿制學校也有好壞之分,在選擇學校的時候,家長們也要擦亮眼睛。
寄宿制學校的“利”對于家長而言是多于孩子的:寄宿制學校對于家長而言,的確省去了接送孩子的時間,不會出現雞飛狗跳的輔導作業畫面,也不會每天為了孩子的吃喝拉撒費心,家長把孩子放在學校,就可以當起了甩手掌柜。孩子在寄宿制學校,學習不用擔心,因為有老師的管理,但是在其他方面老師就不會面面俱到了。
1、家長省了心,孩子傷了心
家長把孩子放在寄宿學校,自己倒是省了心,但是孩子在學校里需要自己面對一切,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不能及時得到解決,也得不到家長的幫助,久而久之,孩子的心里會有壓力,甚至變得膽小,怯懦。
2、孩子眾多,不小心就會學壞
寄宿制學校孩子不能回家,所有的活動都在學校里,有的孩子會想方設法挑釁學校的各項管理制度,孩子會受到影響,不知不覺變化的心理,家長不在身邊,會很容易變壞。雖然老師會管理,但是一個老師面對幾十個學生,和兩個家長面對一個孩子還是不一樣的效果。
3、封閉環境,親子關系會變淡
即使家長每天可以和孩子打打電話,但是也比不上每天能夠看著孩子吃飯,上學。在寄宿制學校,孩子會獨立,但是親子關系也會疏離。孩子不經意間就會長大,不要為了一時的舒服,錯過了最美好幸福的陪伴時光。
孩子的教育問題永遠都是家長最關心的話題,選擇學校也是個技術活,全方面考慮,給孩子一個最利于成長的環境。
利弊如下:
利處:孩子盡早學會獨立,培養自主意識和社交能力,成長速度快,學業上比較省心。
弊端:首先就是學費不低,每學期2~3萬,一年一個孩子光學費就達到5~6萬。太小的孩子寄宿,個別性格孤僻的孩子會比較敏感不太能融入集體,可能對心靈會有創傷。缺失和父母相處的親子時光,其他時候需要大量且良好的親子陪伴。
我大姐家的小姑娘,就是我老公的外甥女,小學一年級就開始寄宿學校了,每個星期天才能回家。她是媽媽在富士康上班,爸爸和爺爺在另一個廠里上班,下面還有一個一歲的弟弟,奶奶在家照顧弟弟,奶奶一個人沒有精力和時間每天接送老大,所以就把孫女送到了鎮上的小學,當然了,要比村里的學校條件好一點。記得她三四歲的時候還是一個特別調皮活潑的萌娃,現在放假去她家探親時,發現外甥女沒有那么活潑了,很安靜,但是并不膽小,也不是很孤僻,怎么說呢,感覺在同齡人中比較穩重,內斂,獨立吧。不知福道她的內心世界是怎么想的,外表上給我的是這種感覺。
還有我們老家鄰居的小姑娘,算是我一個小表妹。也是小學一年級就開始寄宿。她是直接被送到縣城里的小學,她媽媽壓根都沒有考慮鎮上的學校,一步到位。覺得縣城里教學質量應該比較高吧。小表妹現在已經初中了,性格開朗,學習努力,成績中上。
我曾無意間打聽到她們在學校的生活,感覺學校的安排挺有意思的,她們寄宿的學生一般從一年級到五年級會住在一個大宿舍里,老師會鼓勵小學姐們去照顧學妹們,比如五年級的小姐姐會幫助一年級的小妹妹們鋪床,洗腳之類的,而一年級的弟弟妹妹們也很依賴和信眾學姐學長。
但是有的大孩子也會比較奸猾,會哄騙小妹妹們從家里帶到學校的零食面包火腿腸啊之類的,從我大姑姐得意傲嬌的敘述中得知,她們家的小機靈鬼就不上學姐們的當,把自己的物品保護的很好。
農村人現在都不種地了,年輕人都出去打工,留下老人和孩子在家里。并且農村的教育條件和水平有限,更多的家長都把孩子送到鎮上和縣城里去讀書。這兩種情況導致孩子們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寄宿的特別多,基本上占了農村百分之五十,剩下的百分之四十是父母都搬到縣城住,貨買房或租房,只有百分之十留在老家,雖然不寄宿,每天都回家,但是監護人照顧人往往也都是爺爺奶奶姥姥一樣的老人,對孩子的功課不能起到一個很好的監督和指導作用.
我的父親就是一名鄉村教師,去年年年剛退休,他們一個年紀就一個班,只有七個學生。他對孩子們很嚴格,因為他知道孩子們回家在學習上會沒人管,盡自己的耐心去督促和輔導每一個孩子。去年給自己的職業生涯畫了一個圓滿的句號,去年的期末考試,班里的七個孩子每個都是一百分的成績,這個成績在鄉里也是獨一無二的。我為父親對工作的認真和高度的責任心而感到驕傲。
這些就是目前農村教育的一個現狀,父母不愛她們嗎?父母不心疼孩子們嗎?父母肯定是愛的,也是心疼孩子的,但是現實確是不得不和孩子分開,各自在自己的領域努力,我心疼那些為生活到處奔波的父母,更心疼不得不過早獨立的孩子們。
而城市的孩子,也有在孩子一年級就寄宿的,但是很少很少。城市的父母,下班時間每天也都是圍著孩子的學習轉圈,網絡里朋友圈里經常流行的一句話就是,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就雞飛狗跳,家長上了一天班,好不容易回到家里可以放松一會兒,完了還不得不為孩子的作業頭疼。我心疼那些每天忙完工作忙孩子的家長,更心疼那些被家長吼的手無足措的孩子們。
愿農村的孩子們多一些愛的陪伴,孩子童年最快樂的時光,就是父母陪伴的無憂無慮的時光。我們八零后的農村娃,最慶幸的是那個時候,我們的父母還不流行打工,雖然生活貧困,我們的兒時,沒有電腦,沒有手機,有美好的大自然,有父母都在身邊陪伴。
愿城市的孩子們多一些自由和獨立,少一些局促和無主,能讓城市的家長們多一些自由和放手,上了一天班回去能好好的放松和休息,而不是被無奈的去監察孩子的學校學習是否合格,這些更應該是學校的責任,而不是轉嫁到家長身上。我們小的時候,什么時候讓家長管過作業呢?家長的職責是家庭教育和陪伴孩子成長,而不是陪伴孩子改作業寫作業。
最后想說,如果條件允許,還是不要讓孩子一年級就寄宿了。孩子們需要的是愛的陪伴,父母的鼓勵,和獨立的學習能力。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