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16 07:34:40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我是海濱,我來回答。
人的性格,本我這部分那是改不掉的,本我性格中一大部分是來源于父母的基因,一部分來源于學校的教育,還有一部分則由社會的大環境所影響塑造成的。
那么,人在壓力點和輕松點時,性格是可以通過修煉自己的心理健康層級,而慢慢地提升起來。
左翼和右翼也是同上。這部分內容,可以關注我,翻看我之前的文章。今天就不贅述了。
還有人的性格有三個副型:一對一、社交型、自保型,顧名思義,有這三個副型在人成年后,基本上就會聚焦在一個上面。
有的人是自保型,那么他就會在工作和生活中,處處考慮自己的安全和利益。
有的人是一對一,那么他就會在工作和生活中,不太愿意去那些鬧哄哄人特別多的場合,比較喜歡一個人靜靜,或者帶上自己的伴侶藏身于山水之間,過他們的二人世界。
有的人是社交型,那么他天生就喜歡鬧哄哄的場合,比方說很多老外,每周都要辦Paty,要是自己一個人的話,就會極其難過,痛苦至極,所以這樣的人,他一定要把自己投身于人多的圈子活動中去,他會參加很多圈子,以此來度過自己的時間。
人活一世,不單單是為了受苦,也要享福。
所謂:苦苦地追求,甜甜的享受!那么,在工作生活當中,人的性格如何進行自由的調配,就需要在技術上和藝術上,自己下功夫,按照自己的需求和想法,找適合自己的方案來一步一步的實現。
這其中,就包括如果調配自己的氣質、能力、性格、興趣和需要,這五個維度來思考。
以上,是我的一點思考和經驗,供你參考。感興趣的話,請關注我,并翻看我之前寫的九型人格關于性格方面的文章和微頭條。
網友你好,這問題有意思[玫瑰][玫瑰],小孩的行為折射大人的言行,你對她什么樣,他也對你同樣。
有一次我訓了孩子,訓得特別狠,沒想到,過了一天,他脾氣就上來也以同樣方式教訓我。當然,我天天早晨給他燉雞蛋,這些步驟他也會了。還有在樓下偶然看到一只野貓蹲在垃圾桶邊上吃東西,我兒子趕緊勸說下來下來,我家有魚有餅干,你等著,我上樓給你拿,別吃那些臟東西,吃了吐呀!
通過以上種種,我們才知道自己不好的行為會引起孩子的反抗,長大后可能升級,需要第一時間糾正。還有,簡單早飯孩子可以做了,說明孩子的動手能力在提升,孩子學了一項新技能,我們也有成就感,最后就是愛護小動物,孩子的小愛心激勵我們,應該有更大的愛心去關心動物類。感謝邀請@悟空問答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監護人,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特別是父親,父親一定要在孩子面前說話要注意,對孩子成長不利的話不要在孩子面前說,要樹立對孩子成長的榜樣,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機,這個特別重要,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親應該是孩子學習者,崇拜者,父子之間的關系,應該是哥哥和弟弟妹妹在說話,要讓孩子在父親面前做到,父親輕輕的說,孩子重重敬!我不喜歡別人說的嚴教出孝子,一定要孩子懂的禮貌,感恩!
人的性格三歲開始形成的。
3-6歲學齡前通常被稱為“潮濕的水泥”期,這是孩子性格形成最重要的階段,孩子85%-90%性格、理想和生活方式都是在這個階段形成的。父母都希望寶寶成為一個快樂、自信、受歡迎的人,只不過這些特質不會因為父母的“希望”就會出現,更多情況下,是需要家長關注和培養的。而7-12歲則是“正在凝固的水泥”。這時,孩子85%-90%的性格都已經形成了。而他仍然需要成人不斷地支持來鞏固已經建立起來的自信心,以應付即將來臨的青春期的沖擊。在這段時間里,由于學業壓力日益繁重,學習習慣正在養成,孩子又急于嘗試獨立,試圖從思想上逐漸掙脫父母的束縛,也從更大程度上容易受到媒體和同伴的影響。因此,特別需要父母的關注。
性格體現的是人格的社會屬性,性格一旦形成就會在對人、對事、對己等方面的社會適應中,展現行為上的內部傾向性和心理特征。這種傾向或特征是在社會中形成的,顯然3-4歲小朋友尚處在社會性的塑造期,不是性格差異,而是氣質差異。
孩子愛動愛靜是氣質決定的
氣質是與生俱來的,是先天的。心理學家把人的氣質分為四種類型,即多血質、膽汁質、粘液質、抑郁質。簡單來說多血質、膽汁質的孩子“大膽”“很鬧”,粘液質、抑郁質的孩子多“膽怯”“安靜”。這都是天生的,是父母造就的原始氣質,甚至無法改變。
孩子的性格是社會化中培養出來的
性格是后天形成的。是培養孩子社會化進程中的塑造。孩子從出生到成人,都是社會化過程,即將原始成分的自然人培養成社會人。
因材施教是培養孩子社會化的重要途徑。因材施教是老夫子提出的,但孩子在學校很難實現因材施教,重任主要落在家庭教育。對于多血質、膽汁質管教多余鼓勵;對于粘液質、抑郁質鼓勵多于管教,就是因材施教家教的方向的總覽。在此基礎上引導孩子基于社會行為,建立正確的對人、對事、對己的是非觀。一旦的性格養成就帶有穩定性,可能影響一生。這就是為什么人們總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的道理。
因材施教是孩子建立良好性格的路徑
不認識孩子是家庭教育常犯的錯誤。很多家庭父母不能準確地認識自己孩子的氣質類型,一片好心辦錯事。對于多血質、膽汁質的孩子再加上嬌生慣養,就會養成膽大包天的性格及言行;對于粘液質、抑郁質的孩子再加上各種培訓班的打壓,就會失去自信和自尊。還有的孩子是多種氣質組成的先天素質,家庭教育更要花心思認識孩子、了解孩子。否則,殫精竭慮也難以教育好孩子。
不認識孩子就教育部好孩子
所以,3-4歲小朋友的不同表現是氣質作用而非性格作用。孩子良好性格的養成是家庭一切教育的前提和重要任務。先天的氣質和良好的從眾性格組成優質的人格魅力,是孩子獨立于社會,實現個體價值的保證。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