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16 10:40:42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我也有很煩、脾氣不好的時候,可是,我們想的就一定對嗎?別人就是一定不對嗎?為什么事情發脾氣呢?為了小事發脾氣,不關原則的事情就不要太計較了,而到了關系原則和大事的時候,要有泰山般鎮定的氣度,重在解決問題,這樣才好。
2歲的寶寶性格倔強與家庭教育有很大關系,與家長的性格和處理問題的方式也有密切關系。2歲的孩子模仿能力很強,當遇到問題時要耐心處理,不要帶著不好的情緒去處理。如果疾言厲色,孩子不僅不害怕,還會產生逆反心理。所有的溝通要溫和有效,讓孩子覺得家長平易近人很好溝通,才不會形成倔強的性格。凡事多鼓勵少批評。
寶寶都有自私的性格,他們不僅不愿意分享自己的東西,有時候還會搶奪其他小朋友的東西,其實寶寶的這種自私行為,只是一種心理上面的行為,父母只要合理的約束,就不會養成霸道自私的性格。
一、幫寶寶建議所有權概念
寶寶在兩歲左右的時候就開始形成自我意識,父母應該幫他建立所有權概念,比方說這個玩具是小姐姐,你只真能玩,不能帶走。
二、讓寶寶學會分享
父母的引導寶寶,教寶寶學會分享,讓寶寶感受到分享的快樂,比方說引導寶寶把玩具拿給其他小朋友,對他說:“你看把玩具給小朋友玩,他多開心”,寶寶能聽其他小朋友的表情中感受到快樂,自然就愿意去分享了。
三、不強迫分享
有些父母在別人面前,為了顯示自己的面子,強迫寶寶去分享,這樣做不尊重寶寶,可能會傷害寶寶的幼小心靈。
我是侯媽,多平臺簽約作者,歡迎你能關注我,每天給大家分享教育內容,培養優秀孩子。
性格執拗的人,他要么從小被保護的太好,太過順利,養成了任性的性格,要么就太過于自私,不懂得為別人考慮,也不懂得考慮集體的利益。
1.父母過渡溺愛,大包大攬
現在大部分家庭都是一個或兩個寶寶,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對孩子是一個比一個寵溺。孩子穿衣媽媽來;孩子吃飯外公外婆一個哄,一個喂;孩子出去玩爺爺抱;孩子做錯了事有奶奶庇護;在外玩被別的孩子欺負了,有爸爸撐腰。孩子在一個完全封閉的溫室里成長,他只會依賴和享受,不用有任何承擔。父母必須要放手孩子主動去做,在自己去做的過程中慢慢懂得什么是責任。
2.父母的價值觀不正,沒有做好榜樣
父母沒有給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有的父母自身價值觀就存在問題,自私自利,愛推脫責任,不愿承擔。比如父母不愿承擔長輩的贍養責任,父母做錯事找借口搪塞。三歲孩子的模仿力超強,父母怎么做他看在眼里,記在心上,當然會和父母一樣沒有擔當,喜歡推脫。父母要想孩子有責任感就得自己做好榜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3.社會環境影響,別人那樣做我也那樣做
現在社會環境復雜,身邊總是有很多不負責任的現象發生。比如帶孩子在公園玩,他看很多人亂扔垃圾,他也學著隨便扔。在超市看到別人把東西翻得亂七八糟,他也會學著將各種筆呀、本子呀拿下來扔在地上。父母應及時指出他的錯誤,并讓他自己收拾殘局,培養責任感。
了解孩子缺乏責任感的原因后,作為父母應該也能看出對孩子的一些影響,如果讓這些影響繼續發展下去,當心孩子可能變成一個“白眼狼”。
二、缺乏責任感對孩子有哪些影響?
擔當和責任感是作為人的基本道德,缺乏責任感會讓孩子的成長存在很多隱患,如果一味推脫和索取,會導致孩子以后在社會上無法立足。
1.“我怎么做都是對的”,孩子唯我獨尊
三歲的孩子能洞察父母的心思,知道父母是寵愛自己的,做錯一件小事,父母總認為還小,舍不得批評指正。結果讓孩子以為自己并沒錯而是對的,長久下去,在孩子的心中有個準則“我怎么做都是對的”,容不得別人說他,成為唯我獨尊的霸道熊孩子。
2.“我才不愿做這些”,只考慮自己感受
班級要打掃衛生,孩子什么都不愿做,老師哄他也沒用。在家父母要他幫忙也是推脫不干,他覺得這些事與自己沒有關系,以自我為中心,只考慮自己的感受,對親人和朋友冷漠,自私自利。
3.孩子只會張口索取,動手能力差
自己從不整理玩具,弄得亂七八糟,要什么只會說“媽媽,幫我拿”,找不到又會大哭大鬧,還責怪媽媽。自己的小書包里經常少這少那,少了東西都怪媽媽沒放好,習慣性的把責任推給媽媽,長期偷懶下去,不愿自己動手,缺乏自理能力。
4.養成推脫的習慣,沒有自我學習意識
孩子從推脫中感到自己占了便宜,會慢慢養成遇事退縮的習慣。做事學習沒有積極心和責任意識,還會導致孩子的性格變得消極懶惰,長大后很難有所作為。
缺乏責任感會讓孩子的成長走上艱難的道路,沒有責任就會沒有誠信,長大以后在社會上很難更好的生存下去。家長要采取適合的方式,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讓他成為一個勇于擔當,充滿責任心的人。
三、培養孩子責任感,有哪些方式方法?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性,父母要善于觀察和發現孩子的問題,在平常生活中有針對性
的幫孩子培養責任感。
1.父母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如何為人處事,對孩子的成長影響最深,所以父母要從自身出發,言行一致,做一個有責任和有擔當的人。比如孝敬長輩,主動幫助別人,潛移默化的感染孩子,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就擁有強烈的責任感。
2.父母要舍得放手,讓孩子自己動手
父母對孩子的事不要大包大攬,要舍得放手,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提供孩子自己動手的機會。比如收拾玩具,讓他明白自己玩亂了就要自己收拾;媽媽曬衣服時讓他幫忙拿衣服,幫奶奶拿鞋子,幫小朋友找玩具。培養他的獨立和動手能力,他不僅會有成就感,還會慢慢學會主動做事,勇于承擔。
3.孩子做錯事,就要讓他承擔相應的后果
孩子有時犟起來真像頭小牛,做錯了事就會哭,不愿承認錯誤,更不愿承擔后果。比如孩子在幼兒園打小朋友,老師可以要求他收拾班級的小凳子,或是父母減少他看電視的時間。讓他感受到有的行為一旦做了,就要承擔相應的后果,這樣他才會理解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4.鼓勵孩子多想多做,體驗成功帶來的喜悅
多和孩子交流,鼓勵他多想,要勇于表現。如果孩子想要種一顆多肉植物,那么父母教會他如何打理照顧,就完全交由他負責松土,澆水。當孩子看到多肉長大了,他就能體會到成功帶來的喜悅,也會明白成功原來是要自己去主動做,主動承擔才能得到的。
孩子的教育是一條漫長艱辛的道路,總是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令人不知所措。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同樣讓父母頭疼,應該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四、培養孩子責任感,家長需要注意的問題:
1.不要給孩子定性,說“你就是一個不負責任的孩子”
有的孩子容易反復做錯事,對造成的后果也不管不顧,父母經常就會生氣的說“你就是一個不負責任的孩子”。父母說多了,孩子也聽多了,就會產生一種既定心理,他會認為自己真的就是一個不負責任的孩子。父母今后想改正他的想法就很難了。
2.不能用打罵來逼迫孩子承擔責任
孩子做錯事后,父母一味的責罵,甚至是動手打孩子,逼迫孩子承擔后果,這樣極容易給孩子造成抵觸心理,往往只會越來越糟。父母要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和耐心,不要當眾大聲批評和指責,要溫和的指出錯誤,平靜的分析孩子應該承擔的后果。
3.不要過度加重孩子應該承擔的責任
有的父母非常嚴厲,只要孩子犯了錯,就讓孩子承擔過于沉重的責任。這樣會影響孩子心理健康成長,容易造成孩子自卑心理和性格懦弱。
每個孩子都是純真的小天使,經過父母不同的教育方式慢慢走上不一樣的人生之路。但是作為一個終究要融入社會的人,責任感是最基礎的條件,當然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如果孩子沒有基本的責任感,他對自己都不愿負責任,又怎么會對父母盡責呢?對于父母來說那就是一個“白眼狼”了。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