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19 18:38:50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要想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父母必須做一個“不越界”的父母,傾聽孩子的心聲,給孩子獨立自主的空間,父母的角色只是時時地引導建議而不是否定孩子的想法,或是取代孩子的想法,更不是完全包辦代替孩子!
現在發現很多父母都是“掌控型”的,孩子是“絕對服從型”的,孩子對父母言聽計從,從來不會自己做決定,從來不會有自己的想法,這種關系表面上看起來孩子很聽話,實際上在父母的掌控下,孩子已經完全失去了自我,這是一件非??膳碌氖?,更談不上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學會放手就是培養孩子獨立性的法寶,讓孩子自己去經歷、體驗、學習的過程,就是在培養孩子獨立性。如果父母不懂得放手,父母就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權利,時間一長,孩子就不知不覺地什么都不想了,反正有想法也沒有人聽,反正有想法也會被無視!最后孩子就成了遇事怕事,遇事無主見的人了。
如果你養大一個這樣聽話的孩子,是不是最大的悲哀呢?
所以父母要懂得給孩子更多的自主權,要學會尊重孩子的想法,適當引導,這樣孩子才能在自主的過程中獲得獨立的能力。切記千萬不能包辦代替!
正如紀伯倫說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們只是借助你的身體來到這個世界”,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孩子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對世界有著天生的探索欲。父母如果不懂得適時放手,孩子就猶如斷掉了飛翔的翅膀,讓他們如何去探索世界?
反之亦然,如果父母懂得適時放手,孩子才能學著飛起來,也能飛得更好更高。
所以,父母保持界限感,才能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才是對孩子最長久、最深遠的愛!
我是若水:專注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孩子成長等,專注悟空問答。歡迎關注!
古希臘哲學家亞歷士多德說:播種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獲一種品格;播種一種品格,收獲一種命運。每個人的一生都是在無數的行為活動中凸顯其性格的的。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教育中的一切都應該以教育者的人格為基礎,因為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
家庭教育是育人的教育,是性格的教育,是生命的教育。人之初,性本善。作為父母,應尊重順應孩子的天性,使孩子的性格自然形成。作為父母,不能控制孩子,也不能讓孩子控制父母。要想孩子性格好,父母首先應該清楚:孩子生而平等,地位不比父母高,也不比父母低;父母只有培養教育孩子既是義務,也是責任;沒有控制、命令孩子的權力。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定要學會傾聽,學會尊重,讓孩子感到他是家庭的一員。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要給孩子做好表率。父母也不能做口頭上的發號施令者,而是參與到孩子具體的學習生活活動當中去,和孩子一起做事,一起探究,一起思考,一起分享。
學校教育是知識的教育,是性格的教育,是為孩子終身發展奠基的教育。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受玩小動作,孩子做事粗心大意,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孩子做事、做作業拖拉,孩子的日常學習活動中專注度不高等,都是客觀而真實的存在著。什么是好學校?悅納自己的就是好學校。什么是好校長?有辦學思想的校長就是好校長。什么是好老師?公平對待每一個孩子的老師就是好老師。我們每個人高矮不一、美丑不等、各有所長、五光十色、甚至千奇百怪,一個好的學校就是絕不大驚小怪,無論怎樣,都統統接納。這就是教育的意義,這就是教育的內涵;這就是校長的擔當,這就是老師的作為。
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無論是家長、校長還是老師,都應該是既能享受得了幸福,也能擔負得起苦難。良好的教育,并不會幫我們免除人生的苦痛,但可以決定我們的態度,教得我們應對的方法,直面所有想得到和想不到的結果。假如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在培養孩子的性格上,如此有機的結合起來,我們相信,未來的孩子,性格上一定是堅毅的孩子,一定是果敢的孩子,一定是規矩的孩子,一定是自有作為有擔當的孩子,一定是既能拿得起放得下的孩子,一定是寵辱不驚的孩子。
一家之言,敬請批評指正。(圖片來自網絡,聯系必刪。)
若水---2019年7月22日
我們要知道孩子的好習慣是教出來的;是學出來的;孩子的好習慣是夸出來的。
首先,培養孩子好的學習習慣要做好與老師的溝通工作,一個好習慣的形成離不開孩子所處的環境。比如孩子上課不專心,愛搞小動作就需要老師的幫忙,希望老師經常提醒。孩子回家后,要給孩子創造一個適合孩子學習的環境,父母可以選擇孩子愛看的書籍,讓他讀一段感興趣的文章,培養孩子養成專注于做一件事。
第二,家長在家做好陪伴,學習要有規劃循序漸進。比如:讓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課后作業,家長最好是在旁陪做,既能拉近關系,又能讓孩子感受到學習不是件苦差事,同時還能有利于家長監督孩子中途溜號,作業做完后,要讓孩子能把學習用具、書包整理好,這樣做更有利于幫助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第三,發揮榜樣作用,父母做事仔細認真,孩子也會有樣學樣。家長必須以身作則,時時刻刻給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第四。孩子的好習慣是夸出來的,進步得到及時表揚,孩子會更加努力的。
有了好的習慣,一定能養成好的性格,他們之間是相輔相成的。
感謝邀請!近日筆者目睹了——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潼陽鎮,大宅村小馬莊橋一起兩名男童雙雙溺水身亡事件,此慘案系潼陽鎮中心小學五年級在讀學生王知遠、謝印冉星期天去村頭打沙船上玩耍所置。沙塘深不可測,打撈工作動用了新沂市救援隊,耗費三天時間,方完任務。案件引起強烈反響,它向社會、學校及家長敲響了警鐘。學校、家長應對孩子在校和回家這兩個時間斷,進行強化教育,嚴加管理,教育部門應將此事提上議事日程。學生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監護人,不能一味地光顧打工賺錢,把孩子推給學校,推給父母,推給親戚朋友。出事了不論向誰問責,都已與事無補,后悔莫及了。孩子是校園的花朵,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孩子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學校家長要充分認識到各自的責職所在,通力合作,攜手并肩,親自過問孩子的生活起居,掌握孩子的一言一行,了解孩子的心里活動,教育并引導他們從小就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做到八不六要:不吸煙,不喝酒,不玩水,不玩火,不打人,不罵人。不偷搶,不賭博。六要:要熱愛祖國,要好好學習,要尊師愛校,要孝敬長輩,要團結友愛,要助人為樂。節假日,多帶孩子做一些公益活動,講述英雄事跡,培養一些有益健康,陶冶情操的性趣愛好,教育孩子珍惜生命,避免此類事件重演。謝謝!
我是一位寶媽,希望能和寶媽們一起分享育兒經驗。
首先,三歲的孩子正處于一個對所有事物都好奇的時期,這個年齡段是培養孩子動手動腦以及養成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期,一旦過了這個年齡段,孩子的性格基本上都定型了,所以才有那么一句俗語叫“三歲看到老”,這話說的真的一點都不夸張。就像我的孩子,現在十歲了,在性格這個方面基本上就和三四歲時一樣,勤快,樂觀,積極向上,而且非常會疼人。那么在孩子這個年齡段該如何培養他優良的品質呢?我依個人經驗有以下建議:
第一,多和孩子溝通交流,用溫柔的語言,對答的方式,引導孩子學會思考問題并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讓孩子感受愛,學會愛。
第二,多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感受美好事物,不僅有益身體健康,還有助于培養孩子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
第三,培養孩子智力發育,親子之間多做互動游戲,這樣有助于孩子智力開發哦!
第四,盡量不能太溺愛孩子,不能對孩子有求必應,父母做好自己應該做的,孩子提出多余的條件應該讓他自己去爭取。
第五,培養孩子良好的作息習慣,比如早睡早起,每天固定做一件事(例如畫一幅畫或聽童話故事),這樣有助于培養孩子勤奮、堅持等優秀的品質,只有一個具備良好習慣的人,未來的人生即使不出色,但一定不會差。
第六,讓孩子學會分享?,F在有些孩子在這個方面就做的不夠好,在外面,不僅不分享,還學會與人搶東西;在家里,自己的東西,父母不許碰,只有自己不需要的東西才給父母。大家覺得這樣的孩子,還會有美好的未來嗎?所以,父母和孩子平時相處過程中,應該多和孩子一起分享食物、玩具,培養孩子愛的習慣,在他吃東西時,第一個想到要分享的人就是你。
第七,培養孩子吃苦的能力,不能總給孩子最好的。多帶孩子體驗生活,如城市里的孩子多去鄉下體驗生活,鄉下的孩子多與父母一起參加勞動,這樣做有助于讓孩子盡早明白生活的不易,形成節儉、吃苦耐勞的優秀品質。
祝愿所有的寶寶健康成長,擁有美好的未來。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