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20 00:47:00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感謝邀請??
寶貝,快叫人!
前幾天突然收到以前班上孩子的媽媽給我發的信息,咨詢怎樣讓寶貝變得活潑、開朗?還說帶孩子回老家玩,遇到親朋好友,讓她叫人,可孩子死活不肯開口,弄得自己好生尷尬……?
?聽了媽媽的抱怨,不知道為什么,我突然特別心疼孩子。試想一個畫面:一群陌生的面孔圍著她,媽媽讓她一個個問好,孩子膽怯,不敢叫,也覺得渾身不自在,媽媽當著那么多人的面說她,不大方,膽小,她更不愿意叫了……?
?我想如果此刻換作是我,也許我也不好意思叫,甚至下次都不愿意和媽媽一起回去了。?
?在陌生人或不熟悉的人面前說話,連我們成人都會有膽怯心理,更何況孩子呢?所以,請不要逼迫孩子叫人!?
?當然,我們每個為人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活潑開朗、落落大方。那怎樣才能讓孩子大方叫人呢?就從我自己的孩子說起吧。?
?我的孩子小時候一開始也是有些內向,不太大方,膽子也不大,為了引導他變得活潑開朗,大方和人打招呼,我是這樣做的:
首先引導他每天上學和老師打招呼,每天到了教室門口,見到老師,我會非常熱情、友好地和他的老師打招呼:宋老師好!芳芳老師好!老師當然也會很熱情地和我、和孩子打招呼。這時我并不會說:寶寶,快叫老師,和老師問早……諸如此類的話,而是以身作則,做給孩子看,讓孩子自己去感受打招呼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打招呼,也會得到老師熱情地回應。?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备改敢陨碜鲃t,希望孩子能大方有禮貌地和老師打招呼,自己就應該先和老師打招呼,“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相信耳濡目染之下,孩子自然就會主動與人打招呼了。?
?今年,過年回家,孩子的大姑姑就一直夸他長大了好多,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大姑姑來時,孩子很有禮貌地說了一句:“大姑姑好!”簡簡單單四個字從孩子的嘴里說出來卻透露出了他的大膽與自信!?
?有一次放學回家,我先上樓了,不一會兒,我聽見孩子突然和樓下的奶奶打了一聲招呼:“奶奶好!”那一刻,我知道自己成功了!孩子現在能非常自信地與陌生人打招呼說話了!這三個字如何從孩子的嘴里自信地喊出,只有我,作為孩子的母親知道它的不易,心里不禁感嘆到:孩子長大了!?
還有一次,孩子學校組織春游,班主任提前布置了一項作業:制作一份介紹特色景點的旅游攻略,在制作過程中,我靈機一動,為什么不鼓勵他到時給全班同學當導游呢?這正是一個鍛煉他在眾人面前講話的好機會!于是我趕緊給他買了一個小擴音器,帶動他一起朗讀、記憶有關特色景點的介紹,并和班主任聯系,表達了自己的想法,沒想到不僅得到了班主任的認可,還鼓勵全班孩子爭當小小導游,給大家介紹景點。
剛好孩子春游后的第二天,我也要帶班上的孩子去春游,于是我和兒子說,這次我也要帶“小蜜蜂”做導游。讓孩子做的事,我也爭取去做。
最后,我們一起分享了各自做導演的照片,看看自己的表現,孩子特別開心,這樣的鍛煉,讓他變得更加活潑開朗、自信大方了。
?列夫·托爾斯泰曾說過:“全部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上,歸結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想讓孩子變得活潑開朗,首先我們自己就要努力做一個這樣的人。
希望我們每一個寶貝都能活潑開朗,健康快樂地成長!
“孩子只有得到了情感的滿足,才會自然走向獨立”,孩子粘人,千萬不要強行推開,以為那樣就可以培養獨立性,這種想法只能說是你的一廂情愿。只有從媽媽那里得到足夠的情感滿足,孩子才會建立起安全感,才有勇氣和膽量去探索外部的世界。情感的交流讓孩子快樂,讓孩子產生安全的依戀而不是時時“粘人”,并不只是母親使幼兒的需要得到滿足,而是在幼兒與母親相互的感情交流中逐漸形成的。母親要想與孩子建立安全的依戀關系,首先在觀念上要正確,要認識到和幼兒的情感交流是至關重要的,如果你只是在孩子生日的時候送他一個禮物;在孩子哭鬧的時候送個玩具哄他,孩子就會覺得你是一個源源不斷的“物質供給站”而總是粘著你。如果你給予孩子的是情感上的交流,孩子就會從心底里感到一種安全,這時候,你和你的孩子就建立了一種情感上的依戀,孩子出了什么問題,會跑來向媽媽訴苦;孩子有了什么開心事,會跑來和媽媽報喜,這樣,親子間就建立了安全的依戀。
1.家長要對孩子發出的信號具有敏感性,如對他們的各種表達方式應該做正確的理解并給予適當的滿足
2.經常微笑地與孩子交流
3.常和孩子說說話,給孩子唱唱歌。這些都可以促進孩子與母親之間形成比較安慰的信任。
4.可以適當的抱抱孩子,親親孩子,借由這些,孩子會感覺到,你是多么的愛他。良好的習慣要想建立安全的依戀關系,家長自己應該養成良好的習慣,與幼兒建立適中的依戀關系,既能讓孩子與家長相處融洽,同時也能讓孩子對周圍的環境與新鮮事物感興趣,這樣孩子才不至于總是粘著固定的一個人。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母親的言行在孩子看來是很有威信的,因此母親如果對孩子做出了承諾就要努力實現并形成習慣。這樣才會讓你的孩子感覺到,媽媽是可以信賴的,不管媽媽離我有多遠,媽媽還是愛我的。這樣孩子就不會總是哭鬧著要粘人了,而是在心里建立了一種和媽媽的聯系。1.在送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為了消除孩子在父母離開后的不安全感,暫時離別前,父母一定要再三告訴孩子你會回來,并向他說明你會說到做到。這樣經過幾次的體驗,孩子知道父母是不會拋棄自己的,父母只是把自己放在這里和其他小朋友、老師一起游戲、玩,這樣孩子自然就不會把注意力放在找媽媽上面了,而是開心快樂地投入到幼兒園的生活中去了。2.如果你要暫時離開你的孩子,盡量在你離開前讓孩子處于愉快的狀態。最好在他正玩得高興時,和他再見,并告訴你的孩子“媽媽一會下班回來就和你一起玩”。形成這種習慣后,孩子就會知道:媽媽離開我只是暫時的,她到了一定時間就會回來陪我的,不會拋下我一個人。3.當你外出回到家時,要對孩子說:“你看,媽媽回來了,媽媽答應過陪你一起玩游戲的,現在我們一起玩會吧!”形成習慣后,孩子就知道,媽媽是遵守諾言的。4.你離開孩子外出辦事時,請千萬記得要告訴孩子,不要偷偷地走,這樣孩子就會失去安全感,只有無時無刻地粘著你才會讓孩子找到缺失的安全感。和諧的家庭氛圍只有生活在團結、和睦、親密的家庭中,幼兒才能有安全的感覺,這里的安全不僅是身體上的安全,也包括心理上的安全。這樣能使幼兒接觸更多的人,有利于幼兒的人際關系發展,使孩子不再“粘人”。雖然說親子依戀問題主要是母親與幼兒的關系,但是往往幼兒生活的家庭結構也是影響幼兒建立安全的親子依戀關系的重要條件。特別是現在的家庭結構中,年輕的家長一般都忙于工作,沒有時間照顧孩子,都是隔代教育的比較多,父母與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很少。這樣常常會讓孩子感覺到親情的缺失,感到一種不安全感。所以,他們會特別渴望親情,會想要和父母粘在一起。
首先,放棄要去改變一個人的想法。人只能被影響,不能被改變。任何的改變都只能是出于他自身的意愿,是自動自發的行為。否則,警惕矯枉過正。
人不是物件不是植物,人有自己的情緒和思維,不能像改變一株植物的位置,改變一張紙的形狀一樣去改變一個人。因為你施加的任何作用力,對方都會產生一個反作用力,這兩股力量的沖擊會讓事情如何發展我們無法掌握。
不是危言聳聽,我們看到太多不受家長管制,不按家長期望行事的孩子越發忤逆而誤入歧途的事例。
其次,我不知道你為何要讓一個10歲的小男孩變得活潑開朗?活潑開朗的反義詞是安靜內向嗎?如果他的狀態沒有影響到正常的生活學習社交,是否活潑開朗重要嗎?
我之前回答過關于內外向的問題。這里再簡單說下,內向或外向是人的性格特質,是天生的,后天只會對它產生微小的影響。除非極端的內向性格,內向的人只要他愿意也是可以表現出外向性格的特征,只是過后他需要安靜獨處的時間去恢復。內外向性格沒有好壞優劣之分。
我不知道你是出于什么樣的焦慮,想去改變10歲小男孩的性格。是覺得活潑開朗的男生更受歡迎?活潑開朗的男生看起來更聰明?活潑開朗的男生以后會更有成就?還是活潑開朗的男生更快樂健康?
在讓小男孩變得活潑開朗前,希望你慎重的思考下,有沒有這個必要。你出于什么樣的期望要去改變他,你的那些期望哪些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哪些是社會賦予你的性格偏見。在問如何去做一件事前,我們一定要明確一件事:這件事有沒有必要做,該往哪個目標做。
假設這個小男孩確實需要變得活潑開朗才能擁有正常的生活。那么我有以下幾條建議:
1.不去強迫他做任何事,只是給予他信任和安全的環境。
2.不去否定現在的他,那會讓他對自己感到抱歉,失去改變的信心。
3.想讓別人遵從我們的意見時,請把否定句改成肯定句。比如,我們不說:不要這么害羞,他們又不會欺負你。而是說:去和他們待會兒吧,他們看起來很期待你的加入。
4.他所認為的最自在最平靜和愉悅的狀態才是對他好的。南方再暖和濕潤也不適合小麥。每個人,在適合他的相對應環境才能充分發展自我,培養優勢。
5.無論他外貌,性格,智商,成就如何,他的健康和快樂以及善良永遠是第一位。
讓孩子經常和朋友多接觸,共同活動,參加公益事讓,增強孩子積極性,戶外活動,讀書,開闊視野都可以,鼓勵孩子,消除自卑心理,慢慢會變好的。
你好!我是騫羽騫尋,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關于如何叫孩子的性格活潑起來?我個人的觀點如下:
性格有一部分是先天形成的,大多數是由后天養成的。后天性格的養成與父母的教育息息相關。
1.一般情況下,活潑開朗的父母,他們養出來的孩子基本上也是活潑開朗的。因為孩子們的模仿能力很強,他們會不知不覺地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
2.父母要多去孩子溝通,即使是在小孩很小的時候,哪怕無法完成對話,我們也要多去與孩子溝通交流,與孩子形成一種互動。
3.多帶孩子出去走走,接觸一下外面的世界,讓他多和小朋友一起玩,這樣也可以讓孩子更加活潑。
4.與孩子之間,要平等相處,不能單方面壓制,一定要多多吃孩子的心聲,讓他愿意與父母交流,這樣也為孩子與外界溝通做了鋪墊。
5.還有就是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要多在孩子面前保持微笑,這樣孩子無形中也能感受更多的愛。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