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20 00:57:30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你好,這是孩子情緒與情感發展的必然階段,情緒、情感是個體對客觀事物的一種主觀體驗,不僅影響人的認知、行為和性格,還影響人的心理健康和社會交往能力,對個體的生存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幼兒的行為和智力活動更易受情緒,情感的支配和影響,同時情緒、情感也會影響他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認識兒童情緒情感發展的特點并施以科學的教育,必將促進兒童身心和諧發展。下面我們來看一個小案例:
小班幼兒離園的時間,壯壯一看到來接自己的身媽媽,撅著嘴一副馬上要哭的表情?!捌牌拍??婆婆……”
“婆婆的腳扭了,不能走路,媽媽來接你回家?!眿寢尷鴫褖训囊恢皇?,試圖往門口方向領。
“不要,不要,我要婆婆來接我??!”壯壯邊哭鬧邊推打媽媽。媽媽又拉又勸的哄了半天,壯壯還是沒有收斂的意思。
老師走到壯壯身邊,輕輕地拍著壯壯,把他擁到懷里,邊給壯壯擦眼淚邊說:“壯壯乖,壯壯不哭,讓老師來幫助你好不好?”
“好。”壯壯抽抽搭搭的說。
“壯壯現在很傷心吧,你告訴老師是什么事情讓壯壯這么傷心呢?”這話問到了傷心處,還沒等老師說完,壯壯又大聲的哭了起來,“我不要媽媽家,我要婆婆接!”
“噢,老師知道了,壯壯每天跟著婆婆,最喜歡婆婆,幼兒園里呆了一天,最想見到婆婆,是不是?”這可說到了心坎兒上了。
“是。”壯壯忙點頭。
“媽媽說婆婆的腳扭了,不能來帶壯壯了,我們先跟媽媽回家,快點見到婆婆,好嗎?”
“不要,不要!婆婆腳沒扭,早上是婆婆送我來的,我要婆婆?!?/p>
“噢,是這樣。那我們先給婆婆打個電話,老師也想知道婆婆的腳到底怎么樣了,好嗎?”
壯壯連忙答應“好!好!”同時,哭聲停止了,情緒也慢慢的平靜下來了。
媽媽撥通了電話,壯壯對著電話說著,臉上陰轉多云。
通完電話,壯壯臉上竟然有了笑容,來到媽媽身邊牽起媽媽的手?!翱旎丶铱雌牌?!”
媽媽如釋重負,拉著壯壯輕快地走了。
問題:歌中唱到“世上只有媽媽好”,這壯壯為何是“我心只有婆婆親”?誰接都是回家,壯壯為何見了媽媽情緒大變,聽老婆婆的電話卻平靜如常?
問題分析:被婆婆帶大,與婆婆感情最深的壯壯,見不到婆婆來接,感受到的是依賴感的落空、安全感受到威脅,所以會變臉、哭泣。但媽媽沒有找準孩子的情感需要,就不能緩解、平撫他激動的情緒。壯壯的表現是典型的“幼兒認知行為、社會交往深受情緒情感的影響”的表現,只有接納壯壯的情緒、引導他的情感表達方式滿足他的情感需求才能讓壯壯認識到媽媽來接的必要性、接受媽媽來接的事實,并滿懷期待、內心平和得回家見婆婆。
嬰幼兒時期是個性形成的奠基時期,兒童情緒情感對其具有重要影響
嬰幼兒心理活動和行為受情緒影響非常濃厚。情緒直接指導、調控制兒童的行為,在愉快的情緒下,兒童愿意學習,做什么事情都積極;情緒不好時,則不愿意學習,活動也不積極。愉快的情緒有利于嬰幼兒的智力效果,積極情緒去推動、促進的作用;適中的情緒狀態下才能達到最佳的智力操作效果;痛苦懼怕強度越大,智力操作效果越差。
因此情緒情感對學前兒童心理發展有著深遠意義,長期擁有良好的情緒反應,能使兒童形成活潑、開朗、信任的性格特征,而長期處于不良情緒中的兒童,易形成孤僻、抑郁、膽怯、不信任人的性格特征。所以重視對兒童情緒、情感的培養,是促進兒童健康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成人應該撫養教育過程中,盡量滿足兒童的合理需要,堅持關心、愛撫兒童,對兒童表現出接納、欣賞、支持、包容的態度,使兒童的情緒情感基本穩定于愉悅、活潑、積極的良好狀態。
3歲前生理需要是否滿足是引起兒童情緒反應的主要原因。吃飽睡足的兒童情緒愉快,精神飽滿。反之,兒童則情緒低落哭鬧煩躁。3-4歲的幼兒引起情緒變化的因素種生理需要的滿足向社會性需要是否滿足過度,不僅會巖吃飽睡足而歡喜,也會因老師抱了他、夸了他、小朋友們喜歡他、游戲玩的很開心而歡欣鼓舞。4-6歲的幼兒社會性需要的滿足程度,對情緒影響的作用越來越大,幼兒非常希望被人注意、被人關注、被人關愛、重視,要求與別人交往,成人對幼兒的關愛、表揚,可以使幼兒信心百倍,情緒活躍、愉快。不僅與成人交往的需要制約幼兒情緒,與同伴交往的狀態也影響幼兒的情緒。
自己無用,放給爺爺奶奶帶,再安全方面一萬個放心。古語云,爺爺奶奶的大孫子,爹爹媽媽的小兒子。再教育方面就有點不如人意,以前的老人多部分沒有文化,只有對孩子滿滿的愛?,F在孩子6歲還小,要怎樣教育離不開自己和老師。
先解決言傳身教的問題,也就是是俗話所說的上梁不正下梁歪,監護人或長輩是否有類似的言行舉止?有的話需要改正。這是源頭,如果源頭是毒水,他怎么治你沒有用?。?/p>
發脾氣的時候多抱抱,多陪伴,溝通,探尋原因,規則按規則執行(規則一定要盡量的合理,具備很強的可執行性),偶爾可以進行一定的通融,特殊情況可通融。其他情況全部按規則來。態度可以好,語氣可以輕。
方法千千萬跟你舉一個場景的例子,你舉一反三一下吧。
如果他在商場鬧起來了,把他帶到安靜的空地上,公園里等,跟他交流詢問具體的原因,能夠好好的交流并解決問題一切OK,如果他并不愿意好好的跟你交流和解決問題,你就告訴他,只有你好好的跟我溝通,我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才能夠解決你的問題,如果你只想哭鬧的話,我在這里陪著你,你想哭多久都可以,等你哭好了,想說了,或者問題解決了,你認為可以走了,我們再去商場,或者是回家。
然后就靜靜的陪著她,就可以了。
沒有原則和規則,或者時而執行,時而不執行。孩子就會認為只要他鬧鬧得足夠的嚴重,家長就會妥協。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鬧大鬧的原因。
家長在制定規則的過程當中,第一要嚴謹,第二,要接地氣,不要太死板,一定要考慮到孩子的生理心理的因素。
有時候我們會看到一些簡單粗暴的懲罰法,雖然有時候的確能夠制止孩子哭鬧,但是并不值得推薦,其實這種教育方法在家長之間也很常見比如高鐵上有孩子哭鬧,家長就會說再鬧就把你交給列車警察,這種方法很有效,我們的確不能說它是最好的辦法,但是其他更溫柔的方法需要了解孩子的愛好,還有有大量耐心。
※孩子的世界不太穩定可能『穿鞋子』『跳舞』就是她們全部的世界,這個時候更要引導她這不是終點,不要責怪自己,經常發生的情況是,孩子的生活并不容易,他們一步一步地探索這個世界,學會回應一切新的和不尋常的事物,他們需要時間來適應生活,人,關系和規則。
心理學家認為,6歲左右的兒童具有非常脆弱和不穩定的心理,耐心,意志力,智慧和情感穩定應該成為教育工作者的主要優先事項。這些品質使父母老師有能力在壓力時保持冷靜,從不受孩子們的影響。※孩子哭泣的原因孩子很小,他們不可能無緣無故地哭泣,就像你家寶寶只是需要老師再給她一點關注,多點耐心,無論如何都能達到她理想的目標,就能避免哭泣,給她時間去學習,鍛煉自己的自主能力,當然當她因為某些事情哭泣時,不需要否認哭泣的行為,而是要引導繼續努力的態度,因為哭泣是情緒發泄的通道。
每個母親和老師都有機會關注孩子并分析他們所說和所做的一切,試著注意到孩子臉上的奇怪姿勢和疑惑表情。所有這些跡象都表明會發生一些不好的事情,相信你的直覺和預感會幫助你防止孩子的情緒爆發。應該分散他們的注意力,將他們的注意力轉移到另一個活動或事物上。向他們展示美麗而迷人的東西。
感謝邀請!
對于兒童的教育,從來都不是碰到什么問題了,我才要想到去如何教育。而是從出生前就開始要知道如何去養育自己的孩子,我們不一定像專家一樣去了解的非常的透徹,但是孩子的每個階段我們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就像我們知道孩子幾個月可以抬頭,幾個月可以坐,可以爬一樣,孩子的心理發展也是一樣,都有其發展規律。
從這個問題來看,題主可能在在孩子6歲的時候遇到了養育上的問題,我不知道是具體碰到了哪些問題,從兒童心理發展的過程來看,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是處于主動性和內疚(我能干嗎?)的階段。
這個階段,孩子們喜歡幻想、創造即按照自己的方式來做事,來去發展自己認知,同時給到家長的感覺,孩子會有些自我為中心,這時候家長的是非觀念就會成為孩子內在價值觀。所以這時候,父母是什么樣的價值觀,那么孩子也就會有什么樣價值觀。
這個階段,作為父母,我們要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有主見的有內在力量的孩子,我們該如何去做?
首先,鼓勵孩子能夠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緒,關于情緒,在孩子的每個階段都是需要被接納的。別說小孩,我們成人也是一樣,不是嗎?
其次,讓孩子成為你的小幫手,可以和家人一起分攤家庭事務,力所能及的就可以,讓他感受自己的價值感,以及能動性。
接著,父親要介入,這個階段也是培養孩子的規則意思,我們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媽媽是給愛的,而爸爸是給規則的,男性的力量就要體現出來,比如,父親可以單獨帶孩子去參加一些活動,在活動中感受到父愛和父親的力量。
再次,孩子也要馬上進入社會了(進入小學),閱讀習慣可以培養,最好的方法就是以身作則。
最后也提醒,作為父母我們,如果這個階段,孩子沒有足夠的自信養成,那么對于孩子來說,他會害怕自己犯錯,不敢嘗試,內心充滿內疚,將來做事也容易拖拉。
不知道是否以上的回復對您有幫助否,感謝關注!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