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20 02:02:17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四年級的孩子習慣養成并不難!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影響孩子的一生,習慣養成要從小抓起,否則追悔莫及。依據我多年的教育教學經驗,四年級孩子需要養成的各方面習慣的策略還是很清晰的。一、學習習慣的養成:
1、上課認真聽講。這個學習習慣對小學生來說是最重要的,很多孩子往往是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過多,交頭接耳,導致課堂聽課效果很差,知識得不到很好的掌握,日復一日,就會惡性循環。對于這一點,家長一定要和老師保持密切溝通,關注孩子上課聽講情況,一旦有苗頭就趕緊家校合作解決。
2、課后認真完成作業。作業需要自己記住,并條理清晰的在專門的本子上記錄?;丶液螅痦椡瓿杉彝プ鳂I,對于作業過程中的問題,也要督促孩子做好記錄,第二天請教同學或者老師。
3、要有時間概念。很多小學生喜歡做事拖拉,作業不催不做,或者說做作業三心二意,磨磨蹭蹭,這些都是缺乏時間概念導致低效率,這是學習的大忌,高效學習必須從懂得時間合理利用開始。
4、學習環境的適應。很多孩子對學習環境非常挑剔,雖然說保持相對穩定和安靜的環境對學習很重要,但實際生活中往往很難做到,這就需要孩子從小養成學習環境的適應性。不管環境發生何種變化,都應該心無旁騖的去繼續完成作業和學習任務,不能爸媽打了個電話,家里來了一個客人,或者說外面發生了點風吹草動,就不淡定了。
5、學習過程的堅持。堅持是一種品質,更是一種態度。在學習上更是如此,天才和普通人之間往往差別就在那一點點堅持。很多孩子努力學習一天或者一周可以,但要堅持一個月甚至一年,那就難了。這就是為什么很多孩子學習成績不穩定的原因。這一點上,父母要隨時關注孩子對學習是否始終如一,要想辦法不停的激勵孩子養成堅持的品質。
二、除了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對孩子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而且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往往還是相輔相成,互為促進的,一個學習習慣好的孩子,生活習慣一般都不會差,反過來也是一樣。有哪些生活習慣需要家長朋友平時注意的呢?1、吃飯的習慣。這一點我個人認為是最重要的,可能很多人容易忽略或者說不以為然,都覺得吃飽喝足或者說家長關注著就好,其實不然。吃飯習慣反映了一個人的生活態度和狀態,就像我家孩子,整個幼兒園我都在糾正他的吃飯習慣,我明確的告訴孩子,幼兒園階段爸媽的主要目的就是讓你養成好的吃飯習慣,其他的都不重要。挑肥揀瘦、偏食,吃飯注意力不集中,一頓飯磨蹭半天還沒吃完,或者說做不到細嚼慢咽,喜歡吃高熱量的垃圾食品等,這些問題都必須得到糾正。
2、生活自理能力。一般情況下,小學開始前孩子必須要做到自己穿衣服,自己刷牙,洗臉,自己整理床鋪和個人用品,到了小學后更要自己洗澡,自己知道什么時候換衣服,如何做到穿著整潔,上學保持良好形象。很多孩子到小學了,整天身上還臟兮兮的,父母不提醒都不知道更換。
3、作息要規律。良好的作息時間安排,有利于身體成長,有利于保持旺盛的學習精力。從早晨起床,吃飯,出門上學,到晚上吃飯,作業,娛樂,睡覺等都必須有嚴格的時間安排,并始終如一的堅持下去。
4、要做到禮貌待人。這是人際交往能力培養的范疇,也是生活習慣養成的一部分。從小要養成謙虛謹慎,禮貌待人,才能更好的融入集體,才能贏得大家的好感,自己也會建立人際交往自信,從而促進學習和成長。
5、要學會感恩。孩子必須從小引導和教會懂得感恩,每一天的吃喝拉撒,每一天的學習和娛樂,都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感恩這一切的給予,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同學,感恩每一個和你微笑的人。感恩教育必須成為生活習慣培養的一部分。
6、自我安全保護。為人父母,對孩子最低的要求就是健康,安全。所以需要從小教育孩子學會自我保護,如何過馬路,如何面對壞人,如何應對危險環境等,小學生活動能力比幼兒園強的多,家長更要關注這一點,為孩子的未來人生保駕護航。
總之,孩子的健康茁壯成長并非易事,學習和生活都必須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將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相互融合,才能最大程度的改善。值得提醒的是,孩子這些習慣的養成有時候不僅僅是孩子本人的事情,父母需要做好示范,老師需要做好引導,這些因素缺一不可。歡迎關注“美蛙英語”老師,了解更多教育觀點,也歡迎在下方留言、點贊哦孩子的性格與原生家庭有很大的關系。有些家長容不得孩子犯錯,孩子稍有不慎就會引發家長的責罵。久而久之,損傷了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孩子為了自保,就會隱藏起自己的真性情。不愿意和人交流,更不愿和陌生人說話。膽小怯弱,形成了一種性格缺陷。家長對孩子說話要注意語氣,態度要溫和。多帶孩子去人多熱鬧的地方走走,并與熟悉的小伙伴多作交流。老師要給性格內向的孩子多提供發言的機會,及時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多作鼓勵和表揚。慢慢的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性格和行為習慣。
這個問題真的不是一兩句話能講清楚,也不是一個模式都適合每個孩子,家長在這方面要尤其有耐心。
首先自己要做好表率,如果自己做事拖拉,天天就刷手機,你怎么去潛移默化小孩?
然后要讓孩子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不是幫父母也不是幫老師學的。家長不要一天到晚監督小孩,催小孩做作業,這樣的結果小孩會覺得作業只是家長要我做的,不是我自己的事。
第三,引導小孩愛上學習,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
我的這幾個意見看起來很簡單,但是真正做起來不容易。需要時間,需要智慧,需要愛和耐心。
一個人的性格大半受遺傳基因,從小父母教育,家庭氣氛潛移默化地逐漸形成的,很難改變的。
當然,后天的刻意培養多少會改變一些。首先,樹立自信,找自己的強項使其最大化,天生我才必有用,相信自己能行。其次,多看一些勵志,催人奮斗的書,多唱一些歡快,激昂的歌曲。還有,多與人交流,多主動參與一些娛樂性活動,多參加健身活動。多聽一些幽默笑話。
性格決定命運,盡量讓自己開朗起來,對生活,工作,交友都有益。心態調節人生,積極樂觀向上心態,讓你的人生多姿多彩。
我是若水:專注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孩子成長等,專注悟空問答。歡迎關注!
古希臘哲學家亞歷士多德說:播種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獲一種品格;播種一種品格,收獲一種命運。每個人的一生都是在無數的行為活動中凸顯其性格的的。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教育中的一切都應該以教育者的人格為基礎,因為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
家庭教育是育人的教育,是性格的教育,是生命的教育。人之初,性本善。作為父母,應尊重順應孩子的天性,使孩子的性格自然形成。作為父母,不能控制孩子,也不能讓孩子控制父母。要想孩子性格好,父母首先應該清楚:孩子生而平等,地位不比父母高,也不比父母低;父母只有培養教育孩子既是義務,也是責任;沒有控制、命令孩子的權力。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定要學會傾聽,學會尊重,讓孩子感到他是家庭的一員。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要給孩子做好表率。父母也不能做口頭上的發號施令者,而是參與到孩子具體的學習生活活動當中去,和孩子一起做事,一起探究,一起思考,一起分享。
學校教育是知識的教育,是性格的教育,是為孩子終身發展奠基的教育。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受玩小動作,孩子做事粗心大意,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孩子做事、做作業拖拉,孩子的日常學習活動中專注度不高等,都是客觀而真實的存在著。什么是好學校?悅納自己的就是好學校。什么是好校長?有辦學思想的校長就是好校長。什么是好老師?公平對待每一個孩子的老師就是好老師。我們每個人高矮不一、美丑不等、各有所長、五光十色、甚至千奇百怪,一個好的學校就是絕不大驚小怪,無論怎樣,都統統接納。這就是教育的意義,這就是教育的內涵;這就是校長的擔當,這就是老師的作為。
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無論是家長、校長還是老師,都應該是既能享受得了幸福,也能擔負得起苦難。良好的教育,并不會幫我們免除人生的苦痛,但可以決定我們的態度,教得我們應對的方法,直面所有想得到和想不到的結果。假如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在培養孩子的性格上,如此有機的結合起來,我們相信,未來的孩子,性格上一定是堅毅的孩子,一定是果敢的孩子,一定是規矩的孩子,一定是自有作為有擔當的孩子,一定是既能拿得起放得下的孩子,一定是寵辱不驚的孩子。
一家之言,敬請批評指正。(圖片來自網絡,聯系必刪。)
若水---2019年7月22日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