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20 07:23:18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我的家鄉有一句俚語:一娘生了九種子。這足以說明同胞之間“性格廻異”絕非“稀罕”事兒,據我觀察分析,父母的“遺傳基因”固然是有一定的因素,而后天的家庭、學校及社會的教育、感染所形成的個性素質則會對一個人的人生產生極其深刻的影響,因此一個人在出生后的教育環境很重要。
打孩子的家長很無能,很無奈,脾氣怪,文化低,憑雙手,教育孩,孩雖小,心中記,長大后,翅膀硬,飛起來。
學畫畫沒有規定什么性格的。據我30年的教學生涯中,可得出任何性格的人都適合學畫畫。學畫人一般有兩種,一是自己天生愛好,二是家庭影響,父母覺得你學畫好。自己喜歡的自然沒啥性格規定了,而父母往往覺得這娃該學點藝術好,所以讓孩子學畫。而一般家長是搞藝術的,孩子也自然而然會喜歡畫畫。像我的美術老師與我美術班的好些同學的孩子,都上美術學院了這是家庭熏陶。
除這些發自內心喜歡與家庭原因而畫畫的,我以為任何性格的孩子都適合畫畫。因為孩子是天生的畫家,他能隨心所欲去繪畫或叫涂鴉。之所以有的沒畫是環境使然。學校的氛圍,家長的感覺,往往會使孩子自以為自己不會畫而不敢去畫。另外,一些重形式而不重創新的老師與家長也會讓孩子失去信心。
如我們懂得引導,鼓勵與欣賞孩子的畫,我相信任何一個孩子都會愛上畫畫,而且不是僅僅適合的問題呢!
外向的孩子,活潑開朗的,也有做事粗心大意的,他們學畫可以培養細心,專心。在完成一幅畫中不知不覺地培養了美感與用心做事的好習慣。
內向的孩子更適合或應該學畫畫,因為內向的孩子一般不善于與人交流,慢慢地變得孤僻膽小,沒自信。學畫能讓他(她)找到一個情感的傾訴口,在安靜地宣泄自己情感情緒后,一幅完成的畫會帶給他(她)滿足感與喜悅感,讓內心充滿自信時,成功感就出現了,擁有成功感的孩子還會自卑么?
所以,學畫,適合任何一個孩子,沒性別沒年齡也沒性格之分,更沒有成績好壞之分。千萬別說他語數英這些主科成績不好,就不給他畫畫,要知道不是學畫畫而成績不好,是沒學畫畫已經成績很差,那就更要讓他(她)去學畫畫,從畫畫中尋回自信,反過來學習主科時就有了學習的動力!因為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學得好,特別是您告訴他們畫得這么好了,就該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時,我敢說沒有一個孩子不興致勃勃勇敢地面對學習主科的困境,他(她)會開始充滿自信與熱忱去努力,去投入學習中去!對?放手讓您的孩子去學畫吧!他(她)不僅會掌握一技之長,還有可能成為出類拔萃的人呢!因為畫畫的人做事細心,需要創新,還追求完美。所以當他以后就算不畫畫,他做什么事情,態度都是一個樣,試問一個對生活充滿熱情,工作又認真的人,能不成功么?
聰明的孩子會見爸爸說爸爸好,見媽媽說媽媽好。只有這樣才能兩不得罪,兩方都能得到好處。如果光對爸爸好,什么事情都聽爸爸的,依著爸爸的喜好去做,爸爸是高興了,媽媽卻很生氣。而如果光對媽媽好,什么事情都聽媽媽的,對媽十分言聽計從,一切事情都以媽媽為中心,事事處處對媽媽好,爸爸也會心里不爽的。所以說不要光對爸爸好或媽媽好。要既對爸爸好也要對媽媽好,這樣一個家庭才能夠和平共處,才不會出現矛盾和不團結,才能讓這個家庭更興旺發達。
孩子仇視爸爸,不是孩子的問題,是夫妻關系的問題,常常是因為媽媽自己仇視爸爸,也希望孩子仇視爸爸。
憤怒的媽媽,向孩子抱怨爸爸如果夫妻感情非常好,即便是爸爸帶孩子不多,媽媽也會更多地理解爸爸賺錢養家的辛苦,不會向孩子抱怨爸爸,更不會坐視孩子仇視爸爸的狀況發生。
但生活中確實有很多“絕望主婦”,夫妻感情不好,生活中也充滿各種雞毛蒜皮、焦頭爛額,這樣的媽媽,日常的狀態就是憤怒、焦慮、不滿的,更是不免經常很直接地向孩子抱怨丈夫:你爸就知道玩,不顧家!你爸就是個甩手掌柜!你爸掙得少,你爸沒本事……
畢竟孩子跟媽媽在一起的時間會比較多,孩子不免不知不覺受到媽媽的影響,覺得爸爸不好,爸爸對媽媽不好,對自己不好,對爸爸的親近感就會大打折扣。
寂寞的媽媽,拉孩子“結盟”夫妻感情不好,自然會缺少交流,甚至交流的唯一方式就是吵架,那么媽媽在情感上,就會感到孤單、寂寞,這樣的媽媽,更容易關心孩子是“跟媽媽好,還是跟媽媽好”,并且暗示孩子,應該跟媽媽好,因為媽媽更辛苦,對他更好。
這樣可能發生兩種情況。一是孩子真是覺得媽媽更好,自愿地站在媽媽一邊,與媽媽結盟,共同對付爸爸;二是孩子內心雖然也很希望親近爸爸,但或者因為媽媽有意無意的施壓,或是為了討好媽媽,而故意表現得疏離爸爸。
當然,兩種情況,對孩子的發展都沒有好處。
解決之道第一,媽媽停止向孩子抱怨爸爸;
第二,媽媽不要拉孩子“結盟”,不要問孩子“跟爸爸好還是跟媽媽好”之類要求孩子“站隊”的問題;
第三,努力改善夫妻關系,非常相愛的夫妻,一定帶不出仇視爸爸或者和爸爸不親的孩子。
歡迎關注“真心爸媽”:我們是一對真實的爸爸媽媽,本科均畢業于北京大學,真心媽媽為中國傳媒大學博士。育有兩子,一個十一歲,一個十四歲半。出版有《育兒基本:找到好方法,輕松做爸媽》。所有回答均為原創,歡迎轉發分享、評論、討論、提問。歡迎訪問我們的頭條號“真心爸媽”,瀏覽更多育兒文章。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