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20 14:12:01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寶貝脾氣暴躁易怒到底什么原因呢?有時候我看到我家寶貝,也會思索,為什么這孩子就是這脾氣呢?好話說上好幾遍也不聽;跟別人也不能好好說話,不是急就是怒??纯磩e人家孩子真乖。
是缺鋅嗎?孩子缺鋅會厭食、多動、免疫力低下。那應該不是缺鋅。那會不會很缺鐵,有專家說缺鐵會讓孩子脾氣暴燥……所以可以去醫院查一下微量元素。
那如果不是營養缺乏會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我自我檢討,我不是一個溫柔的媽媽,我小時候就是調皮搗蛋,不知道這基因是不是遺傳。即使是當了媽媽,有時候也不能心平氣和的和孩子溝通交流,語言的藝術我也是不到位的,有時候說話簡單粗暴,我承認我沒有做到好的榜樣。
其次,爺爺奶奶的嬌慣讓孩子養成了任性,自我為中心的性格,說話不考慮別人的感受,我覺得也有這方面的原因。
所以孩子是大人們的一面鏡子,當孩子身上出現了問題,多反省一下我們自己吧……
隨著社會進步,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孩子的生活環境也更上一層樓。從80到90再到00孩子的性格也在不斷變化,從最早對80后孩子的粗養到00后的精養,家長對孩子的關注越來越多,在孩子身上的花銷也直線上升,獨孩越來越多,都是家里的寶貝,父母想做到完美的教育也心有余力不足,小時候要啥買啥,不滿足就耍脾氣,哭鬧,你想管他,老人就護在面前:小孩也不懂事,你就給他買一個唄三十、五十的。久而久之,孩子就養成這種壞習慣,他一鬧,什么都解決了,你不滿足的就偷偷去找爺爺奶奶,如此下來,從小娃娃變成大小伙,習慣在延續。在家習慣了,在外也有了這種心態,什么好東西都我先來,我先吃,稍有不如意就脾氣暴躁摔摔打打,也就出現了越來越多有個性、自私的孩子。
究其原因還是家長的教育方式不合適,應該從小給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養成勤儉節約、團結協作的思想,鼓勵他們融入到集體中,有利于他們以后得健康成長。
孩子急躁,大人可不能急躁,不應過嚴地責備孩子,最好是冷處理,要哭鬧讓她哭鬧,因為孩子鬧情緒只是暫時的,過一會兒見大人不理她,她會自動停止的。孩子的注意力不會持久。另外可以有意識的轉移她的注意力。分散了視線。自然就不哭了。不對,別噴。
四歲寶寶是培育寶寶的黃金時期,我們不僅要培養寶寶性格,還要給寶寶養成良好的習慣,良好的性格和習慣,決定一個人的未來成長。
培養寶寶性格開朗
現在寒冷的冬天剛過,許多家長會因為冬天天氣太冷,加上今年冬天流感嚴重,而很少帶寶寶外出,怕寶寶引起感冒等疾病。這讓寶寶只是幼兒園與家里的兩點一線的生活,缺少了接觸新鮮事物和陌生人的機會,寶寶會變得在家里是小霸王,外出就變成了內向和怕生的小綿羊。
這讓許多家長犯難,我家寶寶以前也有這種情況,后來在過年去親戚家吃飯,親戚家也有個小朋友,一開始很認生,后來慢慢熟悉了,就開始一起瘋鬧了,從這以后冬天我也會想辦法在寶寶不會感冒的情況下,多帶寶寶出去。如果怕怕寶寶外出會感冒,那就增加衣服和帶寶寶去有寶寶的朋友家竄門。
培養寶寶動手能力
寶寶在4歲左右會相當的頑皮暴力,有時候會摔玩具和拆解玩具,這時候家長不要過于干涉,讓寶寶自己把玩具恢復好,鍛煉寶寶的動手能力,為什么國外許多家庭的寶寶動手能力都很強,就是因為從小培養寶寶自己動手,家長只會看著有沒有危險性。
培養自理能力
現在許多寶寶都是被家長或者長輩慣得,許多事情不會自己做,這時期家長要著重培養寶寶的自理性,讓寶寶自己穿衣、吃飯、刷牙、洗臉等事情。
培養獨立性
家長要慢慢學會放手,讓寶寶有自己的獨立思想,學會自己思考問題,不過多依賴父母,讓寶寶事情自己能完成的盡量讓寶寶自己完成。
培養自信心
培養一個良好的自信心,寶寶在做錯事情,家長盡量引導,講道理。不要一味的批評,這會讓寶寶認為自己做什么事情都是錯的,而降低積極性和自卑心理。寶寶需要適當的夸獎和獎勵,來建立正確的自信心。不需要只是批評變得自卑,和只是夸獎變得盲目自大。
培養寶寶一個良好的性格,父母要有耐心,不要稍有不如意,脾氣就變得暴躁。寶寶還小,需要父母的適當引導,才會慢慢成長成一個性格好,對社會有用的人。
以上僅供參考
歡迎討論點贊關注,不吃水果的同學四五歲的孩子性格調皮好動,是很正常的現象。孩子發脾氣,主要原因是愿望得不到滿足,比如想玩的東西卻不是自己的,別的孩子又不讓玩;吃糖貪多,父母偏偏不讓多吃;好奇一切,敢于急于嘗試,卻常常受父母的約束限制……?
再者,孩子被過度保護時,失去了相對應有的自由時空,孩子也會因壓抑感而暴躁不安?;蛘?,父母忙碌時孩子感到沒有人關注自己時,也會發脾氣表示他們的不滿。?
另外,父母在孩子犯錯時習慣對孩子進行身體暴力或語言虐待,久而久之,孩子在認為自己做得有理卻受委屈時就會模仿大人的“發脾氣”處理問題的方式——“以牙還牙”、以暴還暴。?
那么,為人父母該怎樣教育??
首先,父母要反思自己的言行舉止。傳統的家庭教育總以為“棍棒底下才能教育出好孩子”,而事實證明無視孩子內心需要的嚴厲教育,更容易培養出“巨嬰”或“憤青”。所以,父母在面對不合理的問題時必須學會克制自己的脾氣,冷靜地面對、處理問題,絕不可訓天罵地,甚而采取肢體暴力,以防孩子“模仿學壞”,畢竟父母是孩子認識世界的第一扇窗口。
其二,面對孩子的任性脾氣,父母不可溺愛放任。尤其是在孩子3-6歲之間,這是給孩立規矩的最佳窗口期,一旦錯過,就很難糾正。孩子發脾氣不外乎是“要挾大人以獲得滿足的強硬手段”,對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做父母的我們應堅持“溫柔而堅定”的原則,不施暴也不妥協,以柔克剛,化解其“戾氣”,平和其情緒,引導孩子通過講道理表明自己需求的理由,許諾只要孩子能說服自己就滿足其愿望要求。這兒引述一段公安大學心理學教授李玫瑾的具體做法,以供借鑒:
比如,有天孩子在商場里看中了個汽車,家里其實已經有了類似的玩具,家長不同意買,孩子就開始發脾氣哭鬧了,“不行!我就要!”,還賴在商場里不走了?;丶液蟊У脚P室里,一對一,把門一關,你就坐在那兒,表明你的姿態,“今兒這事說不行就是不行,你盡管鬧吧”。這一次他就會知道了,鬧是沒有用的。你再進行疏導性教育,恩威并施,讓他知道,父母愛他,但父母不遷就他。一定記得,主動和孩子溝通,鼓勵他和我們交流,說出他的想法,讓孩子明白平靜溝通才是有效的。其三,適當地還給孩子自由的時間空間。
孩子是生命的獨立體,有自己的思想,渴望自由;一個人如果長期受壓抑的話,好性格也會變成壞脾氣。所以父母不能過分地將自己想法、要求強加給孩子,讓孩子成長為自己的復制品。
一次我在小區門口遇到一位母親,將正在玩得開心的爬樓梯臺階的小男孩硬性地抱到平坦處,小男孩兒于是發脾氣大哭不止。在樓梯臺階上走,是有一定的危險,但我覺得這位媽媽應該給孩子說說爬樓梯臺階的危險,指導給孩子爬樓梯臺階避險的方法,并在一旁做好相應的保護措施,而不應該硬性地逼孩子在平坦的地方無趣地玩兒。
紀伯倫被稱為“藝術天才”“黎巴嫩文壇驕子”,一位懷抱嬰兒的婦人請求談談孩子:他說道:“你的孩子并非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渴求自身的兒女。他們由你而生,卻并非從你而生,縱然他們跟著你,卻不屬于你。你能給他們愛,卻不能給他們思想,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你能庇護他們的軀體,卻庇護不了他們的靈魂……你可盡力去效仿他們,卻不可讓他們像你。因為生命不會逆轉,也不會與昨日滯留。教育孩子確實是一門學問,更是一門藝術,既要放手,又不能放任;給自由卻不能讓其任性,“度”的拿捏一定要心中有數。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