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20 14:38:01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謝邀。孩子喜歡獨來獨往,是個性和習慣所致。這種個性和習慣也可能是因為孤僻,也可能是因為喜歡獨處。到底是孤僻還是獨處,因人而宜。
什么是孤僻?孤僻是一種人格缺陷。具有這種缺陷的人,缺失安全感,敏感性強,自尊心強。他們害怕受到傷害,所以不愿與不熟悉不信任的人來往。他們有時表現的自卑,有時又顯得自傲。由于缺乏與人的交往互動,內心苦悶、焦慮、壓抑、寂寞、空虛、消沉。重者會產生抑郁癥。形成孤僻的性格既有先天性因素,更多的與后天經歷和成長環境有關。比如,父母的粗暴對待,家庭缺少和諧溫馨的環境,家庭變故帶來的傷害,與人交往受到的恥笑、欺辱、打擊,成長中經歷的重大挫折等,都會造成身心上的傷害,滋生悲觀、消極、排斥、仇視等負面情緒。改變孤僻的個性,離不開外力的干預,比如,心理調試,親情關懷,外界幫助。但更需要自我調整心態,比如,正確地認知自己,有意識地改變自己的狀態,多讀一些好書,培養一些健康的愛好情趣,加強與人接觸溝通,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培養自信堅強開放的品格。
什么是獨處?獨處是一種能力,而善于獨處則是一種境界。人只有在獨處中,才能求得心靈的一份寂靜,思想才能遨游在自由的宇宙中,回歸自我,真實、潔靜、安然、理性、自在。獨處是一種心理的需求,也是一種主動的選擇。獨處可以遠離喧囂、放松心情、緩解焦慮、去除疲憊,也能充分思考、激發靈感、提高效率。有些人把獨處看成是孤獨,認為是浪費時間,脫離社會,整天熱衷于群居生活狀態,變得更加漂浮,慢慢地容易迷失自我,失去自我。要保持一份清醒和深刻,就要學會獨處,善于獨處。如果每天能夠堅持抽出一些時間,獨自相處,平定一下內心,審視一下自己,思考一些問題,或者專注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長此下去,會變得正確地認知自己,成熟深邃、做事更有淡定高效。對于孩子而言,喜歡獨來獨往,從積極意義看,是有思想、有主見、有自信、獨立性強、善于自我管理的表現。一個人進步很快的時候,往往是獨處比較多的時候,看上去有些獨往獨來,不太合群。
總之,孤僻多是由于性格內向,但獨處并不一定表明就是性格內向。孤僻是缺陷,獨處是能力。對于孩子喜歡獨往獨來,不要簡單地看作是壞事,也許是讓你欣慰和歡喜的好事。如果是缺陷,就要多加關懷、幫助和引導;如果是成熟,就要多加肯定、支持和鼓勵。
我們認為給孩子最好的食物是愛,我們認為給孩子買名牌是愛。我們認為給孩子最高檔的完全是愛,可是到頭來我們會發現,我們給了孩子那么多,我們認為對他們的愛,可是換來的卻是他們的理所當然。他們認為爸爸媽媽吃他們剩下的食物是理所應當,他們認為伸手向爸爸媽媽要錢是理所應當。他們同樣認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為他們洗衣做飯的一切一切都是理所應當。所以當你的孩子性格孤僻沒有朋友的時候,請不要奇怪,因為沒有人愿意為總以我為中心的人做朋友,當你的孩子面對生活的脆弱不堪的時候,請不要責怪,因為他們在溫室里沒見過風吹雨打,怎么明白生活的艱辛。
一個人變得孤僻和不愛社交,最主要的原因有兩個兩個。
一個是因為他們遺傳了內向的性格,天生性的。當然可以通過后來的努力,可以讓他Ta變得開朗一點。
另一個是因為他們小的時候缺少父母的愛和陪伴,所以變得自卑、不自信,他的性格就會變得孤僻和害怕和別人交往,有時候還會常常懷疑自己是否能夠配得上別人的愛,或者懷疑別人是否真的會喜歡自己。
10歲的孩子性格孤僻,首先要看是什么原因,是沒有朋友跟他玩,還是他拒絕和別人玩,還是膽子小,不敢出去玩,如果像這種情況,只有讓孩子多參加些集體活動,多接觸同齡人,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和閃光點,多表揚,多贊美,多鼓勵,讓孩子有自信心,有勇氣來參加集體活動,鍛煉他的交流能力!
孩子膽小孤僻與孩子的本身性格、父母教育方式以及交往受挫有關。
孩子的膽小孤僻,不愿與其他孩子交朋友,不愿到陌生的環境中去,這樣的異常行為被稱為退縮行為,與以下的原因有關。
1.孩子的本身性格:部分孩子本身的性格就是偏退縮的,他們初次見到陌生人、新事物或到新環境中時則會顯得畏畏縮縮,看起來為人很孤僻。其實他們內心是愿意與人交往的,只是熱情啟動緩慢、需要較長的適應時間,如果缺乏鼓勵就容易形成退縮行為。
2.教育方式:有的家長對孩子一直過于嚴厲的,經常責備孩子,孩子從小就缺乏自信,對于天性敏感的孩子就容易產生退縮,不敢去接觸新事物,導致孩子膽小孤僻。
3.交往受挫:也有部分的孩子在原來的環境中并不膽小,只是由于進入某個新環境后未能受到公正對待,經常受到嘲笑、欺負,導致自尊心受到打擊,久而久之就形成膽小孤僻的性格。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