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20 19:50:13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來分析題主的問題。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只不過有的溫和,有的暴躁,有的柔,有的犟。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上小學的孩子,如果脾氣特別犟,有性格的原因,家庭教育的影響,也是非常之大。先來分析孩子性格形成的因素。
1.在孩子小時候的教育中,家庭教育的方向不一致,容易讓孩子不知道哪個對,哪個錯?;蛘呤前职謰寢寣σ患碌目捶ú灰粯?,在孩子面前吵架。孩子長大后或者沒有主見,或者自己鉆進自己的牛角尖,也就是有自己的犟脾氣。
2.當大人不能滿足孩子的無理要求,大人不能堅持自己的看法,孩子的一哭一鬧大人就妥協了,這樣的教育方式養大的孩子也很有自己的性格,他很執著,堅信自己的鬧或者其他方式能夠讓自己滿意,也就養成了犟脾氣。
3.如今二胎家庭中,有的老大和老二相差較多,在分東西時,大人往往會說,你是哥哥,讓著弟弟之類的話。這也會讓老二產生優越感,大家都得讓著我。這對哥哥也不公平,心甘情愿的謙讓和無理由的讓是不一樣的。后者只能讓二娃從心理上覺得世界都得讓著她,到了學校,她得不到想要的東西,沒有人像哥哥那樣讓著她了,她會大鬧或者不再爭取,這兩種方式都讓別人感覺孩子很犟,聽不得別人意見。
家庭環境的影響會造成孩子之間性格的差異,那么如果家里有一個犟孩子,該怎么辦呢?
1.家長首先給孩子制定并遵守規則。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讓各種規則意識深入孩子內心,上學路上告訴孩子要遵守交通規則,進了學校要遵守學校規則,進了教室要遵守班級規則。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些家庭規則,因為孩子長大,懂事越來越多,越能理解規則的重要性,制定一些在家庭內需要遵守的規則,監督孩子做到,并且及時提出表揚,以促進孩子進步。犟脾氣也會緩和一點。
2.家庭中,要注意教育方式方法的一致性。爸媽對待一件事情,若有不同意見,一定不能當著面吵架,有了分歧要懂得尋找合適的機會進行溝通。在家庭里給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不鉆牛角尖,遇事冷靜,這都是給孩子養成良好性格的最好的土壤。
3.經常帶孩子到外邊游玩,遇到別人需要幫助要給孩子一個表現的機會,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做一個能幫助別人的人,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擴大孩子的格局,倔強的性格格會好許多。
作為一個老師,假如班里有個犟脾氣孩子,該怎么辦呢?每個班級會有各種不同性格的孩子,每個老師也都有一些方法來面對這些犟孩子。兩年前,我新接的班里有個男孩我以他為例,說一下我和他的一些事。
1.面對面溝通,增加信任。一開始認識他,他告訴我不會寫作文,我蠻有信心地回他,好好跟我上課,保你無憂。果然,他好好上課積極回答問題,認真跟我學作文,下課后也會找我聊天,沒有像以前那樣咆哮課堂,沒有拿凳子傷害同學。我有意識地表揚他,也有意識地暗示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但是不能因為自己傷害同學,學校和班級不是你放肆的地方。他沒有像其他老師所說,打架,跟老師鬧等情況。
2.犯了錯要自己救贖自己。好景不長,一次下課,他的筆不下油了,他簡直要氣瘋,歇斯底里的嚎叫,用力的甩筆,一直到筆油出來了,濺了女同學一身,哭泣的女孩害怕極了,怕媽媽回家批評,告到了我那里。我來到他身邊,他已經安靜了些,泄了氣的皮球一樣坐在那里,他知道我的來意,我說,怎么辦?他說給人家錢去干洗衣服,我說可以,得用自己的零花錢。他答應了。但是給班級造成的影響呢?他說,自己拖教室里的地一星期,我點頭。這件事以后,他還和英語老師吵過,滿教室打滾,也是冷靜之后自己求得了老師的原諒。
3.允許犯錯,但次數有限。只有進步,才能讓他更進步??床≈v究以毒攻毒,管理學生也要講究方法。對于他,我采用了有了進步及時表揚,然后從性格養成提出要求,希望他懂我苦心,盡快成長。進步的喜悅給他帶來了動力與自信,同學們對他的認可給了他動力。他的犟,像空氣里的毒,慢慢淡了,更淡了。
4.如今,即將畢業,他已經成為頗受歡迎的同學,他懂得靜下心來做題,告訴同學們心靜自然涼,他以他自己的犟換來了如今替人著想,我祝福他。
教育孩子需要多方努力,齊抓共管。看到優點與長處,給予肯定,在進步中促其進步,無往不勝。希望每一個孩子都有好的性格。
從無憂的幼兒園到穩下來學習的一年級,是需要一個過程的,這個時候孩子的粗心也很常見(我剛剛一年級的時候,別人100,我92。后來一直到小學六年級我數學常常100分),即使孩子學的很牢固,考試的時候也會因為粗心而犯錯,家長一定要用平常心對待,給孩子一個長大的過程,當然這個時候也需要家長的幫助和配合。
平時做作業的時候,家長要幫助孩子學會認真做題,一個字一個的看題審題,做題時想幾秒鐘再寫,這樣就不容易錯了。幫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整整齊齊寫字,干干凈凈答題,解題思路要清晰的表達出來。一目了然的解題步驟能讓孩子減少這種錯誤。有一個改錯本(改錯本我是從小學到高中都有的)一個錯題,反復做幾遍,就會熟悉,在大腦里也會有記憶。
對于孩子的粗心,家長一定不要著急,更不能打罵孩子,這樣只會讓孩子越來越容易出錯。好的習慣是家長幫孩子慢慢的培養起來的。努力發現孩子細心做事的時候,一定要去肯定孩子,喚醒孩子,讓孩子感覺自己其實也可以很細心做事做題,慢慢的就會好起來的。
謝謝您!我是高年級的班主任和任課老師,在期中期末考試時是單桌考試,老師輪換監考,即是高年級老師給低年級監考,我真的體會到低年級老師的不易,那低年級的小孩他們的注意力也最多是20分鐘,其它時間像個小猴子??自由活動,他不會自學,作業做完了就沒有事可做,他就說話,玩,教室里就熱鬧非凡……,注意力不集中,這是普遍的現象,老師要不停地組織教學。孩子不敢舉手回答問題,是他不自信,他怕回答錯誤讓同學笑話,老師批評。你可以跟老師溝通一下,如:比較簡單的問題讓他回答,他答對了,老師表揚他,這樣慢慢提高他的自信心,在家里你也可以有目的地讓他干一件事,他做好了就表揚,要善于發現孩子的閃光點,一發現就肯定,表揚比批評好,孩子是夸大的!他有了信心,他的膽子就大了!在課堂上回答問題,回答對錯,老師都不會批評學生的!
謝謝把我的回答推薦到頭條首頁,謝謝支持和鼓勵!謝謝!
孩子調皮是天性,但很多時候父母都不知道拿孩子怎么辦,當遇到孩子調皮搗蛋的時候,家長應該怎么做才是最好的呢?家長要如何讀懂孩子的心思,幫助孩子改掉壞習慣呢?一起來看看吧。
很多時候我們不知道該拿孩子怎么辦,這些小搗蛋鬼們總是不分時間場合,做出一些令人頭疼和氣憤的事情來,頂嘴、打人、摔東西、磨蹭、年齡倒退、屢教不改.......遇到這些惱人問題,家長應該怎么做呢?
01愛頂嘴
事例:晚上,爸爸要求正在看電視的樂樂上床睡覺:“樂樂,關上電視,該去睡覺了?!薄拔也幌胨X!”“聽話,快去睡覺!”“憑什么要我現在睡覺呢?”“因為你已經看了很久的電視,現在到睡覺時間了!”“可是我還沒有看夠?!薄榜R上回到房間去睡覺,就現在!”“我不要,你和媽媽也還沒有睡呢!”樂樂抗議道。
潛臺詞:我已經長大了,可以自己決定一些事情了,我討厭父母的權威,我要反抗,爭取自己的權利。
解析:孩子開始頂嘴并不完全是一件壞事,這說明他已經有了一些自己的小想法,在與父母的爭論中,他知道如何利用說話技巧達到自己的目的。
這個時候爸爸媽媽不要粗暴的命令或強迫孩子去做事,而是需要換一種方式。
坐下來和孩子友善地談一談,鼓勵孩子說出心中的真實想法,讓孩子覺得被尊重、被平等對待,然后進行合理的引導和激勵,讓孩子認識到胡攪蠻纏并不能解決真正的問題,進而改變自己的行為。
02打人
事例:周末媽媽帶著天天去兒童樂園玩,天天發現自己喜歡的小木馬在其他小朋友手中,他試圖上手去搶,但是沒有成功,就把正在玩玩具的小朋友推倒在地,被推倒的小朋友嚇得大哭起來。天天媽媽十分無奈,制止、批評、甚至打罵,各種方法用盡,孩子怎么還是屢屢出現暴力行為呢?
潛臺詞:小木馬在別的小朋友手中,我想玩的欲望得不到滿足,只好通過“搶”和“推”這樣的行為來達到目的。
解析:孩子總是渴望通過最簡單的方法使自己得到一個滿意的結果,在屢次借助暴力行為達到心理預期后,他們就容易習慣性的打人。
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父母對孩子的關愛不夠,孩子缺乏安全感;家庭中存在暴力行為,孩子學會了模仿;孩子對事物的理解和表達能力有偏差;父母對孩子太過溺愛等等。
當孩子出現打人行為時,家長應當及時制止,讓孩子冷靜下來并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不對的,然后告訴孩子應該怎樣尊重別人,在和其他小朋友交往溝通時如何正確使用肢體語言。
家長還可以通過一些換位思考的小游戲讓孩子明白打人的行為會傷害到別人,是不受歡迎的。當然啦,家長也要以身作則,加強對自我的情緒管理,不在孩子面前攻擊別人。
03屢教不改
事例:5歲的博文是個小車迷,他收集了大大小小的汽車模型300多個。但是博文有個令媽媽十分頭疼的行為,就是喜歡把模型到處亂放,餐桌上、沙發上、臥室的小床上、衣柜里......遍布家里的每個角落,每當這個時候媽媽就會大吼:“我跟你說過多少次了,東西不要亂放,快點收起來!”但是下次博文依然會這樣做。
潛臺詞:我違反了媽媽制定的規則,卻能成功引起她的關注,她因為我憤怒,并且拿我沒有辦法,這令我很滿足。
解析:“我跟你說過多少次了?!边@句話在有孩子的家庭中經常聽到,我們還總聽到很多父母抱怨孩子太皮,不長記性。這證明父母之前無數次的勸說實際上并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孩子的不良行為也沒有得到糾正。
這個時候媽媽不能光說,而是需要采取一些行動了。當博文不愿意約束自己行為亂發東西時,媽媽要維護制定的規則,比如可以準備一個柜子用來存放孩子的收藏,并告訴孩子如果你有把模型整理好的能力,你就享有對這些模型的處置權,如果你做不到這一點,那么就由爸爸媽媽來保管,我們尊重你的選擇。
04年齡倒退
事例:豆豆是個聰明伶俐的小女孩,相比同齡的寶寶她早早地就學會了爬、站立、走路,兩歲多時就能完整地說出一整句清晰的話,還能獨立完成很多事情,爸爸媽媽都為她感到驕傲。在豆豆四歲的時候,她的妹妹出生了,豆豆的行為變得古怪起來,她央求著媽媽喂飯,自己沒有辦法穿脫衣服,甚至有的時候還會尿褲子,爸爸媽媽不能理解,明明之前熟練掌握的技能現在怎么一下子都不會了呢?
潛臺詞:爸爸媽媽把注意力都放在了新出生的妹妹身上,什么都不會的妹妹奪去了爸爸媽媽全部的注意力,如果我變回小嬰兒就可以重新獲得關注。
解析:爸爸媽媽對“老大”關注度的下降勢必會造成一些孩子心理上的不適應,尤其是心思細膩的孩子。
首先,我們應該接納和理解孩子這種行為,在能力范圍內溫柔地對待她,盡量去滿足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讓孩子感覺到爸爸媽媽依然像以前一樣關心她。
其次,不要強調“大寶寶”"小寶寶"的概念,告訴她妹妹的出生并不會讓她失去大家的寵愛,爸爸媽媽對她們的愛是一樣的。
平時還可以讓她幫忙照顧妹妹,這樣不僅能舒緩孩子的情緒,增進孩子之間的感情交流,還能讓孩子在幫忙的過程中有參與感和成就感。
05摔東西
事例:小彤是個兩歲半的寶寶,每次生氣發脾氣的時候就喜歡摔東西,無論是玩具、吃的還是水杯、飯碗,只要是手邊能拿到的物品,就會狠狠扔出去。家里的大人們對此表示,這個小家伙火氣太大了,真是拿他沒辦法。
潛臺詞:我很生氣,我要通過摔東西讓身邊的人注意到我,意識到我真的生氣了。
解析:對于還在學步期的孩子來說,觸碰和擺弄生活中的物品是有必要的,他們通過“摔”這個動作去觀察物品,這個時候家長可以將家中易碎、貴重的物品放到孩子看不到夠不著的地方。
待孩子長到二歲半后他們開始逐漸掌握控制能力,家長就可以提高對孩子的要求了。
而事例中的小彤則是通過摔東西宣泄自己的情緒,引起周邊人對自己的注意。家長首先要弄清孩子發脾氣的原因,如果孩子是無理取鬧,可以采取“冷處理”的辦法,等孩子冷靜后再給予一些正面的引導,告訴孩子要愛惜物品,摔東西是不對的,并告訴孩子解決事情的正確辦法。
06磨蹭
事例:每天早上都是最令吳迪媽媽頭疼的時刻,因為她要不停地督促孩子起床、洗漱、吃早飯、穿衣服、出門,而無論她怎樣著急,吳迪總是磨磨蹭蹭的,以至于每個早上都搞得自己很疲憊。
潛臺詞:通過磨蹭的行為我可以占據心理優勢,讓家長為我團團轉,還不用承擔責任。
解析:相信很多媽媽都有被愛磨蹭的小孩折磨到精疲力竭的經歷。攤上個慢吞吞的孩子,真是急得上火。
孩子在磨蹭的過程中其實是把本該自己承擔的責任轉移到了家長身上,比如事例中的主人公吳迪小朋友就是利用了媽媽怕自己上學遲到的心理。
那么面對愛磨蹭的孩子有什么好辦法嗎?家長可以試著給孩子一個鬧鐘,向他們說明不再負責叫他們起床,如果因為他們的拖延造成上學遲到,那他們要負責自己向老師解釋原因,當孩子在經歷過這些尷尬處境后,就會意識到掌握時間的重要性了。
一味的要求孩子順從或者凡事都包辦代替并不能解決問題。當孩子出現不良行為時,尊重孩子,適度放手,多些鼓勵和激發反而會得到想不到的效果!
我是一年級老師,班里有個孩子也出現你說的這種情況。孩子不是父母帶,是跟著爺爺奶奶,但是父母回家照顧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孩子就極端不配合,甚至和母親動手撕打。
我對這個家庭了解不多,只是通過幾次談話知道父母也想讓孩子好好寫字。
母親曾經這樣說過,老師,我每次讓他寫字,他都不想寫,硬叫他寫,他會亂踢亂打。真的管不住他了。
我們來分析這話找出孩子不聽話的原因。
當孩子不想聽父母的話,就敢和父母撕打,作為一個六歲的孩子,能打得過二十多歲的父母嗎?
顯然是不能,但是為什么這種情況還會出現呢?究其原因,就是父母溺愛。
明明認識到孩子的行為不對,但卻不去糾正。就像小樹苗,眼看著長歪了,卻因為怕它掰過來的時候會疼,而舍不得去掰。
于是,這棵小樹就越長越歪,到最后,想掰也掰不動了,長成一棵廢材。
孩子也是如此,易怒易燥是性格問題,這是家庭給他的榜樣,父母對他的影響。
原生家庭給孩子提供了性格成型的土壤,如果父母中有一個性格易怒易燥,那孩子會有樣學樣。
這個問題應該怎么解決呢?
第一、已經形成這種性格的孩子初期可以采取強制手段,在孩子對大人發火的時候,強制他安靜下來,并給大人道歉。
可以在家中設置處罰區,每到孩子這么做了,就懲罰他一個人坐到懲罰區,自我反省。
同時,家人之間一定要互相配合,不能一個管一個護。
第二、家長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不能輕易發火,給孩子做好榜樣。
因為父母的一舉一動就是一面鏡子,孩子嘴里不說,其實潛意識會模仿。
父母一定要注意做到言傳身教。遇事想解決的辦法,而不是輕易發火。
第三、有懲罰就有獎勵。每到孩子順利度過一天沒有發火就能完成作業。給孩子一個小獎勵。
買貼紙,提前和孩子一起制定獎勵計劃。多少個星星換什么樣的愿望。計劃一旦實行就不能輕易改正。
總結: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孩子身上的問題,其實折射的就是家庭教育帶來的問題。養不教,父之過。希望家長們給孩子提供一個健康積極的家庭氛圍,孩子一定會快樂向上的。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