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20 20:23:33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謝邀!家長都應該知道,孩子在三歲之前是會“定型、定性”的。所謂定型、定性呢,就是孩子的各種愛好、興趣行為在三歲之前都有所規范。比如有的孩子非常喜歡看漫畫書,看完之后自己模仿著畫。有的孩子一見著熟人立馬就很禮貌的打招呼。還知道稱呼對方是什么。有的孩子就不會主動。這就是性格問題。所以,孩子在三歲之前形成的規律和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那四五歲的男孩子,如果他的性格比較內向,那給他上個興趣班,跆拳道是最好的選擇。男孩子嘛,到了跆拳道班,都是武士精神,整個訓練過程都是滿滿的正能量,可以直接影響寶寶的情緒,慢慢地就會開朗活潑起來。也是強身健體的好方法好功效。
如果男孩子的性格比較好動活潑,學畫畫和學鋼琴都是非常不錯的選擇。學習畫畫能讓他一顆不安定的心,在畫畫的過程中慢慢沉淀下來。沒有心思去想別的,只會想他要畫什么、表達什么,慢慢的好動的性格就會變得安靜起來。當然,學鋼琴也是非常不錯的。他在彈奏的過程中,自己都會沉浸在自己的彈奏中……(回答淺薄,請諒解)!
我知道當你說到孩子經常說謊這一刻,你內心特別擔心,你擔心在擔心孩子的未來。
這也說明了你非常關注孩子的成長,特別關注對孩子成長有影響的因素。確實,孩子的成長需要我們做家長的關注,而且你在孩子這么小的時候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你做的真的很好。
不過我也注意到,你說孩子四歲,經常說謊??赡苓@里面有我們成人理解不到的地方。
首先,四歲的孩子真的知道什么是說謊嗎?
大多數情況下,這個階段的孩子都是在憑借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在描述一件事情,并通過這個描述達到孩子們心中想要達到的目的。比如他們只是想通過自己的描述得到父母的表揚,或得到想要的禮物。
孩子的說謊在做實驗,驗證如何實現自己愿望的方法。所以這個我們正常理解的說謊完全不同,成人的說謊是為了掩藏真相。而孩子的說謊是為了達到目的。
所以,我建議要多問問孩子:你這樣說的想法是什么?如果你真的想要……,你可以這樣告訴媽媽,好嗎?
所以,孩子的教育很重要,我們不能用我們的觀念定義孩子的行為。
從孩子的視角看世界,你會看到可愛的世界,并引領孩子走向美好的世界。祝好!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表明,3歲到3歲半的時候,孩子的競爭意識就日益強大起來,會不斷地和他人進行比較,不斷地改變比較的標準,不斷地用比較來評價自己和別人。在比較的時候,還會伴有嫉妒的心理現象出現,這是正常的心理發展現象,是隨著孩子自我意識的增強,孩子在不斷地體會我到底能做什么?在和旁人的比較中,確定自己的本領,自己的位置。
家長可以通過以下方法引領孩子,幫助他建立常常的競爭意識和心理認識。
一是多關愛孩子,滿足孩子的情感需要。不管孩子是不是第一,都要表達你對孩子的愛。親親他,告訴他:“爸爸媽媽愛你,得第一愛你,沒有得第一也一樣愛你,你永遠是媽媽的好孩子?!焙⒆訒诩议L的言行里體會到自己的唯一性和安全感,從而降低競爭帶來的不安和焦慮。
二是引領孩子正確看待比較的結果,正視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孩子在競爭和與旁人比較中,在尋找自己的能力和位置。當孩子比贏的時候,要告訴他還有比他更厲害的;當孩子比輸的時候,告訴他自己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只要努力,一定會趕上去的。比如說,比身高,讓孩子在比較中知道這個結果是相對的,當比較的對象不同時,結果就不一樣,但是孩子要注意按時吃飯,鍛煉好身體,一定會越長越高的。
三是多引領孩子參加一些游戲性的小競賽活動。參加的多了,孩子心里就會有了“抵抗力”,慢慢地小看輸贏了。
每個孩子隨著年齡的變化,對于自己和他人的比較都在不斷進行著,只是比較的內容和方法不同而已。家長要注意緩解孩子比較后的不良情緒,讓他安心且能正確認識比較、比賽,這樣對于建立正常的人格是有好處的。
孩子自己也許都不知道自己這樣做是不對的行為,我們需要好好的教導他們,包容他們,給他們偉大的愛,通過溝通的方式,做父母的放下身份跟孩子做個好朋友,和她聊聊天,這樣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也能比較迅速的找到原因,必要時作家長的做出適合限度的遷就。
作家長的不單單需要時刻準備著學習充電,掌握一定的育兒知識,也要與時共進。
才四五歲的孩子,嚴格來講真的沒有“叛逆”那么嚴重,也就是執拗或者“敏感期”,重要的還是家長的引導和事后的關注、交流。
1.如果家中有老人同住,就一定要先給老人立好規矩
一般來講,老人都是比較寵愛和溺愛孩子的,甚至往往是毫無原則可言的,因此,父母要給老人立好規矩,多“教育”自己的父母,告訴他們自己也已經為人父母,有能力教育好下一代,而且必須由父母來主導教育才對孩子的成長更有利。比如老人寵愛孩子促使孩子更加無理取鬧的時候,立即溫柔而堅定地先將孩子抱走,先解決好孩子的問題,然后回來安撫老人,阻止老人在懲罰的時候插手。但是,不要當著孩子面和老人在教育方面起沖突和爭執。
2.少講道理,多用簡短語言
不要小看孩子,以為“他還小,什么都不懂”。其實有很多生活中的道理或者禁忌之類的,父母也都會經常給孩子宣導的。比如,哪些東西危險不能隨意碰,哪些動作危險不能做等等,這時候如果孩子再故意犯錯,就不是不懂道理的問題了,可能他在嘗試挑戰你的權威。這時候不要講道理,而是用簡短的語言告訴他不要這么做,以及做了的危害和后果!例如:不可以!放下!你拿著刀子玩是很危險的,會弄傷你自己!注意,在說這些話的時候家長要注意語氣,要用溫柔而堅定的語氣,不要帶有氣憤和其他情感,不然孩子可能還會認為這是家長給他的關注,很好玩。
3.懲罰要得當
不能太輕,也不能太重,你拍了孩子的手,孩子還在笑,說明沒有懲罰到。這是很令人遺憾的一件事情,因為這樣的懲罰,家長既心疼,又起不到應有的教育作用,下次孩子還可能會懲罰。我們懲罰孩子的意義是為了以后不再懲罰他。
我們不是說要贊成打孩子。它只是懲罰孩子建立規矩階段的一種懲罰方式而已。
4.合理漠視原則
要讓他知道做錯事情會被剝奪家長的關注一段時間!比如不看他,不理他,不跟他說話,時間自己掌控,比如15分鐘、半小時,在這期間要嚴格遵照“合理漠視原則“。時間過去之后,仍然可以繼續回來和他一起玩耍。這樣堅持一段時間之后,家長的教育威信就會慢慢回來,孩子就會更聽話了。
5.很重要的一點,關注孩子的敏感期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有不同的敏感期,這不是孩子的叛逆,就像比較小的孩子喜歡撕書、再大一點某個階段喜歡打人。這只是孩子手的敏感期而已。也有很多四五歲的孩子,大人會認為他的一些行為是調皮搗蛋,但也許他是被家長忽視了,想要引起家長的關注。因此家長要多關心和關注孩子,跟孩子交流,傾聽孩子的心聲,也不用太過于緊張。
當然教育孩子沒那么簡單,也不是每一個方法都合適,還需要大家在實踐中多加嘗試!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