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20 22:57:45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任何一種“負面”情緒背后都帶著某種未曾被滿足的需求,而只有當需求被“看見”并被滿足時,我們才會處于平靜愉悅的心境之下。對于1歲半的孩子,語言能力尚在發育當中,可能還沒辦法很清晰地通過語言去表達自己的感受與需求,所以會選擇用鬧情緒這種最直接的表達方式來告訴父母。這個時期的孩子哭鬧發脾氣多半是因為生理上的需求未能得到及時滿足,其次就是心理上的需求。
家長需要留心觀察找到孩子發脾氣的源頭,找到原因才好對癥下藥:孩子發脾氣是偶然的,還是一天當中頻頻發生?大多是在什么情況下,發生了什么事情,孩子才會發脾氣呢?
生理性哭鬧對于生理性的原因孩子發脾氣,相對而言,解決起來是比較簡單的,那就是照料人對孩子的及時滿足,比如寶寶餓了,尿不濕滿了,寶寶困了,肚子不舒服了,家長要及時捕捉到信號,讓寶寶得到相應的滿足,那寶寶情緒很快就會平復下來。
家長在給予孩子照料前可以先抱起哭鬧發脾氣的寶寶,語氣盡量是充滿慈愛的:“哦,寶寶生氣了啊?怎么哭得那么厲害啊,是不是困了?。繈寢寧闳ニX?!比缓筝p拍寶寶的背部,或者讓孩子趴在媽媽的胸前,這樣寶寶能夠感受到媽媽的心跳,通常寶寶會比較快平靜下來。媽媽也可以多給寶寶一些溫暖的撫觸,也會讓寶寶比較快平復心情。
避免孩子發生頻繁的生理性哭鬧,主要還是要靠家長的細心照料,掌握孩子“吃喝拉撒睡”的生物鐘規律,讓寶寶得到及時的照料,那寶寶自然就會保持舒適愉悅的心情。
心理性哭鬧對于心理性的哭鬧,家長可能會容易忽略,覺得寶寶有點“無理取鬧”,而對孩子由于心理原因所產生的哭鬧,也往往更考驗家長的耐心。家長需要接納孩子的情緒,認可孩子的感受,而不是粗暴制止孩子的哭鬧行為,或者不理會孩子,任由孩子哭泣。
面對孩子看似“無緣由”的哭鬧,家長可能很容易心煩,家長一定要先平復自己的情緒,再去安撫自己的孩子,千萬不要帶著情緒去苛責孩子:“你怎么老是哭,我都不知道你究竟想要什么?!边@往往只會嚇到孩子,讓孩子越哭越厲害。而不理會孩子的情緒則等同于“冷暴力”,容易讓孩子形成的冷漠人格。
比如寶寶感到無聊了,感到孤單了,玩玩具不順心等,都有可能會發脾氣哭鬧。家長要用自己的語言幫助寶寶去表達情緒:“寶寶,你是不是覺得無聊,想讓媽媽陪陪你?媽媽沒及時留意到你,讓你覺得生氣了,是嗎?媽媽來給你講個故事吧。”然后觀察孩子的情緒變化,如果寶寶可以平靜下來,那說明家長滿足了寶寶的需求。
面對孩子遇到挫折,媽媽也需要安撫孩子:“哦,寶寶哭得那么傷心啊。媽媽看見寶寶搭積木怎么搭也搭不牢固,寶寶生氣了,是嗎?媽媽和你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好不好?”說完之后,可以等待寶寶做出反應,通常情況下,孩子的需求被家長正確解讀,孩子可能會快速停止哭鬧。
我是@六仔媽媽,家長要牢記的是:情緒是沒有對錯之分的,無論孩子出現何種情緒,它都是一個信使,在向家長傳遞信息,而家長要替孩子做好信息的解讀,陪伴孩子的情緒,而不是忽視、壓制他們的情緒表露。家長需要借由孩子的情緒,幫助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并認可他們的感受,再去引導孩子的行為。這個過程也許是充滿挑戰的,也是痛苦的,也是一個互相修煉的過程,相信孩子在家長的耐心以及正確引導下會得到更健康的成長。
我家小朋友起床有時也會發脾氣,我回想下自己的方法,希望能給到你支持。首先當情況發生的當下,和孩子適當的溝通,了解他發脾氣背后的真相。有時候可能是沒睡夠,有時候可能想親密一會兒,有時候不想上學等等。接納他的情緒,同時提醒他現在媽媽能為你做些什么,才能繼續早上的安排?不是一味地滿足他,也要說明自己的感受和困難,盡量達到雙方都接受的狀態。
其次在事件平息后,或晚上睡前,和孩子聊聊早上起床,他喜歡怎樣的方式?也可以復盤之前發生的事情,產生的后果,比如遲到了,早飯來不及吃,媽媽心里很焦慮等等。商量結果可能是設置一個鬧鈴,媽媽給個抱抱才能起來,想多睡會兒那怎么調整上床時間?等等。根據和孩子的情況會有很多方法,通過體驗和溝通,慢慢找到孩子早上起床的節奏。最后在早上起來的時候,建議可以用外在環境影響孩子,比如拉開窗簾,輕柔地唱歌,慢慢撫摸孩子,親親孩子的臉蛋兒。通過循序漸進,游戲的方式,讓孩子覺得起床這件事很愉悅,自然就不容易發脾氣了。
古人說:三歲看老是有道理的。
如果不加以引導,過份溺愛,這孩子以后就更不省心了。
作為父母,要多學教子之方。
可以聽下曾仕強的有關講座。
他曾說過一句話:養子不教害死自家,養女不教害死婆家。
每個出生的嬰兒都是一張純潔的白紙,至于以后能勾畫什么圖案,都是跟父母教育有關。
無知的父母必養育出無知的子女。
一顆小樹從小不去修修減減,長大了就難整理了。
及時發現及時糾正。
30
收藏分享轉發到頭條復制鏈接微信微信掃碼分享新浪微博QQ空間舉報大條媽咪
2020年03月07日
關注很榮幸可以回答您的問題!
相信很多家長都會發現這樣一種情況,在寶寶1歲之后,脾氣似乎變得越來越差了,總是動不動就發脾氣,很多時候,爸爸媽媽甚至都不知道寶寶的怒氣是從而來的,那么,寶寶的這種“亂發脾氣”的情況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寶寶愛發脾氣很可能是是這兩個原因引起的。1、寶寶進入到秩序敏感期了
一般來說,寶寶的秩序敏感期會在一歲左右開始,一直持續到4歲左右,在這期間,如果家長沒有辦法給寶寶提供一個擁有完整秩序的生活環境,或者是家長對于寶寶習慣的環境或行為作出更改,那么,寶寶們就會出現沒有安全感的情況,這也是導致寶寶發脾氣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2、寶寶在無意識的模仿家長的行為
寶寶天生就具有非常強的模仿能力,尤其是看到爸爸媽媽做出的一些行為時,他們都會下意識的去進行模仿,所以當爸爸媽媽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喜歡當著孩子的面發火的時候,孩子就會記住家長的這種行為,慢慢地也會變得愛發脾氣起來了。
那么面對喜歡發脾氣的寶寶,家長到底該如何去做呢?1、尊重寶寶的秩序,允許寶寶進行情緒的宣泄
當我們面對發脾氣的寶寶時,不要一味地去呵斥和制止,要知道,當寶寶時因為自己的秩序感被破壞而發脾氣的時候,這反而意味著寶寶在成長,這種秩序感對于寶寶來說,是很可貴的,家長應該尊重寶寶的這種秩序。
同時,家長也要尊重寶寶宣泄情緒的這種方式,不過聰明的家長們可以引導寶寶用其它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適當地轉移寶寶的注意力,讓孩子們了解到發脾氣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當孩子需要面對一個新的秩序或者環境的時候,家長可以先對孩子進行疏導,讓孩子逐漸去接受一個變化,不要直接果斷的改變,否則寶寶們很可能會由于太過突然而情緒失控。
2、家長要做寶寶的好榜樣
曾經聽過這樣一句話,家長想讓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那么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自己先成為那樣的人。這句話說的很有道理,家長給寶寶帶來的榜樣的作用是極其巨大的,因此,要想讓寶寶不亂發脾氣,家長需要做到不在家中、不在寶寶面前亂發脾氣才可以。
對于寶寶來說,他們的自控力是逐漸成熟的,因此在沒有控制力的時候,需要家長更多的包容和幫助,才能緩解寶寶在情緒上的問題。要知道,正確的榜樣作用和引導對于寶寶來說,比呵斥和強制要管用的多。
如果您對我的回答滿意的話,歡迎關注大條媽咪,我們一起學習更多的育兒知識吧!
孩子脾氣暴躁不順心就發飆哭鬧的原因:
1.溺愛
2.家長無底線
3.學習母親
本質是沒有習得與年齡相符的情緒發泄方式,以及對發脾氣哭鬧的情緒發泄方式的效果深信不疑。
重點說一下“學習母親”這一點,因為在3歲前的孩子,其形成自我性格特點的重要參照對象就是母親,如果母親在此時期是暴躁易怒的狀態,孩子就會把這種性格特點內化為自己。
至于為什么重點強調是“母親”,因為3歲前的孩子扔認為自己和母親是一體共生的,并在逐步走出這個認知過程的(這是3歲前孩子的主要成長任務)
只有找出原因,才能治本,了解本質問題只是治標。
是不是感覺有點反過來了?
因為要讓孩子學習新的情緒宣泄方式,并且對此深信不疑,這會相對簡單很多。
但如果我們一邊教孩子這些新發泄方式,而又繼續溺愛孩子、無底線容許他的要挾、或者媽媽一邊教孩子要好好說話又一邊自己很暴躁(說一套做一套),那么孩子必然是更改不了的。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