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21 00:23:02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一個人的性格大半受遺傳基因,從小父母教育,家庭氣氛潛移默化地逐漸形成的,很難改變的。
當然,后天的刻意培養多少會改變一些。首先,樹立自信,找自己的強項使其最大化,天生我才必有用,相信自己能行。其次,多看一些勵志,催人奮斗的書,多唱一些歡快,激昂的歌曲。還有,多與人交流,多主動參與一些娛樂性活動,多參加健身活動。多聽一些幽默笑話。
性格決定命運,盡量讓自己開朗起來,對生活,工作,交友都有益。心態調節人生,積極樂觀向上心態,讓你的人生多姿多彩。
認真看題主描述,一個活波靈動習慣于?!百嚻ぁ钡亩昙墝W生躍然紙上,但一個過于好脾氣的媽媽也如影隨形。
從題主的描述和我自己觀察到的一些實際案例,再結合有關家庭教育的相關理論分析,針對題主的問題,我提供幾點建議供參考:
1,溺愛養育、過度滿足造成的必然現象。
小學二年級就有了一種“無所謂”的態度,這是典型的在之前過于溺愛了。也許家長自己不認可,這也正常,一般溺愛孩子者都不會坦誠自己對孩子溺愛的。
現在物質富裕了,孩子的欲望滿足得過于容易,太過于輕易得到的東西一般不容易得到珍惜,尤其小孩子。所以在小孩子的成長之初期,教育界提出一個延遲滿足的說法。
我記得小女在五六歲之際,喜歡上了《巴啦啦小魔仙》的漫畫書,非常喜歡,我答應她可以買,但是要掙到多少分可以買一本。我們一起把平時做的事情分作十項,每一項完成得好可以得到三分或者五分,完成的程度越好得分越高,不做就沒分。就這樣我們大約買了十幾本,后來這個游戲有點累了,就想出來新的游戲,最后把整套的《巴啦啦小魔仙》都買回來了。每買一本,她都看的愛不釋手,非常珍惜,因為一是喜歡,而是每一本書都有她的很大付出,付出之后有收獲這是一種很幸福的感覺,小孩子比較純真,家長再提點她一下,更懂得珍惜。
2,任何一種教育方法的效果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見效特別快的方法失效也快。
鼓勵也好、表揚也好、獎勵也好,都要真誠有度,不可空洞或者難以達到。所有的這些方法都是一個目的,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和好態度,培養他正向積極的價值觀。
孩子的習慣在年齡越小的時候越容易養成,隨著年齡的長大,他必定形成一定的習慣,要想增加一樣習慣,必定舍棄一樣習慣,好習慣是受到拘束的,隨意的習慣是很容易的,人一般都是習慣于做容易的事情。所以家長要有一個恒定的習慣和態度。孩子的習慣有賴于家長的習慣和態度。
3,愛吃愛玩是所有孩子的天性。
十歲的孩子愛吃愛玩是本性,學習本身也可以化為一種游戲。家長可以把作業通過一些事前的安排促使孩子去做,用玩和吃做為誘餌或者說做獎勵推動他去做,做到了就一定兌現,做不到就一定不能兌現。這只是原則,具體的做法家長還要依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斟酌。
4,家長要反思自己的問題,這個年齡要有意識地讓孩子有點責任感。
這種責任感不是說教,而是引導去做。一是家長表現出對自己工作的熱愛(做好自己的工作是責任的體現,孩子的工作就是學習),耳濡目染對孩子是一種熏陶。有點家長總是當著孩子的面抱怨自己的工作、還抱怨孩子的作業多、壓力大,這種負面的影響也是耳濡目染的。二是引導孩分擔一點小家務,一個人在付出之后得到他人認可贊賞的時候感覺是非常好的,這種認可和贊賞是真正的激勵。
5,家長思想盡可能地能和孩子同步,學會換位思考還能再換回來。
說到動粗,孩子表現出來的懵,是因為孩子的思想和家長的思想不能同步造成的。這就更需要家長自我反思了。
如果能把這五點想明白了,孩子怎么教育家長應該心中有較為明確的認識——先自我教育、和孩子一起成長。
圖片來自網絡
我是若水:專注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孩子成長等,專注悟空問答。歡迎關注!
古希臘哲學家亞歷士多德說:播種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獲一種品格;播種一種品格,收獲一種命運。每個人的一生都是在無數的行為活動中凸顯其性格的的。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教育中的一切都應該以教育者的人格為基礎,因為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
家庭教育是育人的教育,是性格的教育,是生命的教育。人之初,性本善。作為父母,應尊重順應孩子的天性,使孩子的性格自然形成。作為父母,不能控制孩子,也不能讓孩子控制父母。要想孩子性格好,父母首先應該清楚:孩子生而平等,地位不比父母高,也不比父母低;父母只有培養教育孩子既是義務,也是責任;沒有控制、命令孩子的權力。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定要學會傾聽,學會尊重,讓孩子感到他是家庭的一員。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要給孩子做好表率。父母也不能做口頭上的發號施令者,而是參與到孩子具體的學習生活活動當中去,和孩子一起做事,一起探究,一起思考,一起分享。
學校教育是知識的教育,是性格的教育,是為孩子終身發展奠基的教育。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受玩小動作,孩子做事粗心大意,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孩子做事、做作業拖拉,孩子的日常學習活動中專注度不高等,都是客觀而真實的存在著。什么是好學校?悅納自己的就是好學校。什么是好校長?有辦學思想的校長就是好校長。什么是好老師?公平對待每一個孩子的老師就是好老師。我們每個人高矮不一、美丑不等、各有所長、五光十色、甚至千奇百怪,一個好的學校就是絕不大驚小怪,無論怎樣,都統統接納。這就是教育的意義,這就是教育的內涵;這就是校長的擔當,這就是老師的作為。
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無論是家長、校長還是老師,都應該是既能享受得了幸福,也能擔負得起苦難。良好的教育,并不會幫我們免除人生的苦痛,但可以決定我們的態度,教得我們應對的方法,直面所有想得到和想不到的結果。假如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在培養孩子的性格上,如此有機的結合起來,我們相信,未來的孩子,性格上一定是堅毅的孩子,一定是果敢的孩子,一定是規矩的孩子,一定是自有作為有擔當的孩子,一定是既能拿得起放得下的孩子,一定是寵辱不驚的孩子。
一家之言,敬請批評指正。(圖片來自網絡,聯系必刪。)
若水---2019年7月22日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性格開朗,生活無憂無慮,可以說性格對一個孩子成長的影響是巨大的。
第一,家長是孩子的榜樣,在孩子身上總能看到父母的影子,所以父母要給孩子一個和睦溫馨的家庭,經常吵架的父母是無法培養出樂觀向上的孩子的。
第二,鼓勵孩子多交朋友多交益友。有的家長很怕孩子學壞,禁止孩子交朋友,其實不善交際的孩子大多性格抑郁、內向、不善于表達,孩子越封閉越孤獨,享受不到友情的溫暖,鼓勵孩子多交朋友,特別是性格開朗樂觀的朋友,讓孩子在交往中慢慢改變自己。
第三,培養孩子廣泛的愛好。比如,籃球、唱歌、閱讀、舞蹈等等,廣泛的愛好能讓孩子經常獲得快樂感,讓孩子能有更多的表現機會,得到更多人的贊賞,俗話說優秀的孩子是夸出來的。一個孩子如果僅僅只有一種愛好,就很難保持長久的快樂感覺。
第四,培養孩子具有堅強的意志力。父母最好從小就讓孩子養成勞動的好習慣,教會孩子面對困境,自己跌倒了自己再爬起來,有勇敢的面對挫折的勇氣。
總之,我們要給孩子空間,要相信孩子的能力,更要家長做好自己,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宸媽日記一則
2015年6月8日星期一晴
今天,宸哥兒終于“闖禍”了。
Mico老師在電話里簡單描述了事情的經過:
軟陶課上,有個小朋友不由分說,上來就搶宸哥兒的白色軟陶泥,宸哥兒先是奮起維護自己的利益,緊抓不放。眼看著小朋友力道越來越大,宸哥兒情急之下咬了小朋友的手。
宸哥兒很憤怒,同時很委屈地向老師反饋:“老師,他連問都不問,上來就搶?!边@一說法也得到了一起上課的其他小朋友的證實。
我知道,遲早會有這樣一天。甚至,我曾期盼過類似的事情發生,并想象過他在不可避免的沖突時會作何反應。
我承認,我不希望他慫。今天,他用事實告訴我,他竟可以如此彪悍。
我的宸哥兒,他日常是一個什么樣的孩子呢?記得有一次,他在滑滑梯玩得正開心,突然來了幾個更大一些的孩子,很快就“搶占”了上梯的通道。他很快就回到我身邊,說咱們去散散步吧!我問他:“你不想玩了嗎?”他說:“我玩夠了,讓他們玩吧!”
幼兒園老師給他一顆核桃,他吃一半,剩一半揣在口袋里,等我去接他的時候,掰一半放進我嘴里,說剩下一半要帶給爸爸一起分享。
他的玩具和食物,只要小伙伴喜歡,他都樂于分享。
曾經,我既欣慰,又擔心。他如此溫順謙讓,遇到沖突,莫不是要退避三舍了?
如今,沖突實實在在地發生了。事實證明,他不是怕事的。但是,暴力也非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一次交心地溝通是再所難免了。宸哥兒深知老師向我告了狀,回家一路沉默不語。我亦給了他充分的心理準備時間。
到家了,我問:“寶貝,你現在有沒有什么話想跟我說呢?”
我的和顏悅色并沒有讓他愿意馬上開口,開是我繼續默許他獨處,平靜一下心情。于是轉身進廚房忙活開了。
準備晚飯的過程中,我抽空悄悄給受傷的小朋友的家長打了電話表示歉意,對方很寬容表示不必放在心上。
晚飯時分,我示意宸爸暫時不提此事,大家平靜地吃完了晚餐,之后正式的溝通開始了——
我:“寶貝,來,咱們現在把今天的事情解決一下好嗎?老師已經把事情的經過告訴我了,對于這件事你還有什么補充嗎?你可以說說你的感受?!?/p>
宸:“是他先搶的,問都不問一句,上來就搶?!碑斔_口敘述這件事,還是有一些激動,委屈的眼淚濕了眼眶。
我:“我知道,老師也說是他有錯在先。但是咱們是否可以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呢?比如請老師再分配一些軟陶泥給他,暴力不是最好的解決方法哦!本來錯在他,但是你卻咬了他,這就是你理虧了,知道嗎?”
宸哥兒沉默……
媽:“媽媽知道子宸一向都是善良的好孩子,我知道將來也是。今天的事只是讓我有一點點意外,不過我覺得你已經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了,是嗎?”
宸:“嗯,以后我會好好說,不暴力?!?/p>
媽:“這就對了,那咱們現在買些好吃的一起去看看他好嗎?”
宸:“這……就不用了吧?”
媽:“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犯錯,犯錯不可怕,知錯能改就是好孩子。咱們要有勇氣面對自己的錯誤,去糾正和彌補,明白嗎?如果今天是你被別的小朋友咬傷,媽媽一定會很心疼難過的,現在宇軒媽媽肯定也很心疼,每個孩子都是爸爸媽媽的寶貝。你是我的孩子,你犯錯,媽媽也有責任,所以,剛才媽媽已經跟宇軒媽媽道歉了,她很寬容,讓我不要批評你。事實上,直到現在為止,爸爸媽媽也都沒有批評你的意思對嗎?無論發生什么事,我們都會陪著你一起面對,你看,你犯了錯,媽媽先要道歉,但我覺得你有必要當面跟宇軒說對不起。如果你愿意,我們會陪你一起去,好嗎?”
宸:“那好吧,宇軒喜歡吃西瓜,咱們買個大西瓜去看他吧?!?/p>
媽:“好啊,不過為了表示你對這件事情的擔當,買瓜必須用你的零花錢,如果不夠,我可以幫你補貼差額,可以嗎?畢竟,犯錯都是需要付出一定代價的?!?/p>
宸:“OK,走吧走吧,快點快點。”
媽:“好孩子,媽媽希望你記住,咱們輕易不惹事,但遇到事也不要怕事,只是需要用正確的方法去解決沖突。萬一做錯了,也不要緊,馬上去糾正彌補,明白了嗎?”
宸:“媽媽,我知道了?!?/p>面對不可避免的沖突,你會希望孩子息事寧人,還是希望他打回去呢?
我希望是先禮后兵。
在幼年時期,孩子身邊通常都是父母或師長在旁。我會告訴孩子,遇到不公平待遇,先與對方說理,若是不依,再向師長訴說,尋求幫助。
敵不動手,我不動手。若遇到特別蠻橫的孩子,而身邊又一時找不到可以評理主持的大人時,對方先動手了,不要怯懦,不妨跟他打一架。
要打,一定要打贏。讓他下次不敢再小瞧了你,不敢再欺負你。
要打,一定要讓他疼,但不能造成嚴重的身體傷害。不準使用“武器”,不準擊打頭部等要害部位,同時要注意保護自己的要害部位不受到傷害。
要打,一定要盡快結束戰斗,畢竟“久戰”之下,受傷程度不好估量。盡量發出聲音和動靜,吸引大人們過來解決糾紛。
要打,要敢于承擔責任和后果。如果確實是自己做錯了,必須如實客觀地向父母說明,不能說謊以回避責任。
要寬容,孩子間的糾紛打鬧,過后要懂得放下。不要讓憤怒和怨恨傷了自己。有些朋友“不打不相識”,宸哥兒自從帶了西瓜去看望了被他咬了的小朋友,之后兩人奇跡般地變成了死黨。那位小朋友在幼兒園是個“江湖義氣”很重的“小霸王”,沒人敢惹。自那次以后,他跟宸哥兒勾肩搭背,逢人就說:“這是我兄弟,誰要是欺負他,我就打誰!”
所以,性格溫順謙讓的孩子,不見得會一定受氣!關鍵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讓孩子建立自我意識,讓具有界線感。屬于自己的權利,神圣不可侵犯,值得奮起捍衛。
第二,悍衛自己權利的過程,應該注意的分寸和要點必須明了。
最后一點,讓孩子明白,只要他是在道理之上,情理之中,父母永遠與他站在一起,有了堅實的后盾,孩子才能更具有底氣和勇氣。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