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21 07:52:02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我是若水:專注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孩子成長等,專注悟空問答。歡迎關注!
古希臘哲學家亞歷士多德說:播種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獲一種品格;播種一種品格,收獲一種命運。每個人的一生都是在無數的行為活動中凸顯其性格的的。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教育中的一切都應該以教育者的人格為基礎,因為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
家庭教育是育人的教育,是性格的教育,是生命的教育。人之初,性本善。作為父母,應尊重順應孩子的天性,使孩子的性格自然形成。作為父母,不能控制孩子,也不能讓孩子控制父母。要想孩子性格好,父母首先應該清楚:孩子生而平等,地位不比父母高,也不比父母低;父母只有培養教育孩子既是義務,也是責任;沒有控制、命令孩子的權力。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定要學會傾聽,學會尊重,讓孩子感到他是家庭的一員。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要給孩子做好表率。父母也不能做口頭上的發號施令者,而是參與到孩子具體的學習生活活動當中去,和孩子一起做事,一起探究,一起思考,一起分享。
學校教育是知識的教育,是性格的教育,是為孩子終身發展奠基的教育。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受玩小動作,孩子做事粗心大意,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孩子做事、做作業拖拉,孩子的日常學習活動中專注度不高等,都是客觀而真實的存在著。什么是好學校?悅納自己的就是好學校。什么是好校長?有辦學思想的校長就是好校長。什么是好老師?公平對待每一個孩子的老師就是好老師。我們每個人高矮不一、美丑不等、各有所長、五光十色、甚至千奇百怪,一個好的學校就是絕不大驚小怪,無論怎樣,都統統接納。這就是教育的意義,這就是教育的內涵;這就是校長的擔當,這就是老師的作為。
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無論是家長、校長還是老師,都應該是既能享受得了幸福,也能擔負得起苦難。良好的教育,并不會幫我們免除人生的苦痛,但可以決定我們的態度,教得我們應對的方法,直面所有想得到和想不到的結果。假如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在培養孩子的性格上,如此有機的結合起來,我們相信,未來的孩子,性格上一定是堅毅的孩子,一定是果敢的孩子,一定是規矩的孩子,一定是自有作為有擔當的孩子,一定是既能拿得起放得下的孩子,一定是寵辱不驚的孩子。
一家之言,敬請批評指正。(圖片來自網絡,聯系必刪。)
若水---2019年7月22日
四年級的孩子習慣養成并不難!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影響孩子的一生,習慣養成要從小抓起,否則追悔莫及。依據我多年的教育教學經驗,四年級孩子需要養成的各方面習慣的策略還是很清晰的。一、學習習慣的養成:
1、上課認真聽講。這個學習習慣對小學生來說是最重要的,很多孩子往往是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過多,交頭接耳,導致課堂聽課效果很差,知識得不到很好的掌握,日復一日,就會惡性循環。對于這一點,家長一定要和老師保持密切溝通,關注孩子上課聽講情況,一旦有苗頭就趕緊家校合作解決。
2、課后認真完成作業。作業需要自己記住,并條理清晰的在專門的本子上記錄?;丶液?,逐項完成家庭作業,對于作業過程中的問題,也要督促孩子做好記錄,第二天請教同學或者老師。
3、要有時間概念。很多小學生喜歡做事拖拉,作業不催不做,或者說做作業三心二意,磨磨蹭蹭,這些都是缺乏時間概念導致低效率,這是學習的大忌,高效學習必須從懂得時間合理利用開始。
4、學習環境的適應。很多孩子對學習環境非常挑剔,雖然說保持相對穩定和安靜的環境對學習很重要,但實際生活中往往很難做到,這就需要孩子從小養成學習環境的適應性。不管環境發生何種變化,都應該心無旁騖的去繼續完成作業和學習任務,不能爸媽打了個電話,家里來了一個客人,或者說外面發生了點風吹草動,就不淡定了。
5、學習過程的堅持。堅持是一種品質,更是一種態度。在學習上更是如此,天才和普通人之間往往差別就在那一點點堅持。很多孩子努力學習一天或者一周可以,但要堅持一個月甚至一年,那就難了。這就是為什么很多孩子學習成績不穩定的原因。這一點上,父母要隨時關注孩子對學習是否始終如一,要想辦法不停的激勵孩子養成堅持的品質。
二、除了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對孩子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而且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往往還是相輔相成,互為促進的,一個學習習慣好的孩子,生活習慣一般都不會差,反過來也是一樣。有哪些生活習慣需要家長朋友平時注意的呢?1、吃飯的習慣。這一點我個人認為是最重要的,可能很多人容易忽略或者說不以為然,都覺得吃飽喝足或者說家長關注著就好,其實不然。吃飯習慣反映了一個人的生活態度和狀態,就像我家孩子,整個幼兒園我都在糾正他的吃飯習慣,我明確的告訴孩子,幼兒園階段爸媽的主要目的就是讓你養成好的吃飯習慣,其他的都不重要。挑肥揀瘦、偏食,吃飯注意力不集中,一頓飯磨蹭半天還沒吃完,或者說做不到細嚼慢咽,喜歡吃高熱量的垃圾食品等,這些問題都必須得到糾正。
2、生活自理能力。一般情況下,小學開始前孩子必須要做到自己穿衣服,自己刷牙,洗臉,自己整理床鋪和個人用品,到了小學后更要自己洗澡,自己知道什么時候換衣服,如何做到穿著整潔,上學保持良好形象。很多孩子到小學了,整天身上還臟兮兮的,父母不提醒都不知道更換。
3、作息要規律。良好的作息時間安排,有利于身體成長,有利于保持旺盛的學習精力。從早晨起床,吃飯,出門上學,到晚上吃飯,作業,娛樂,睡覺等都必須有嚴格的時間安排,并始終如一的堅持下去。
4、要做到禮貌待人。這是人際交往能力培養的范疇,也是生活習慣養成的一部分。從小要養成謙虛謹慎,禮貌待人,才能更好的融入集體,才能贏得大家的好感,自己也會建立人際交往自信,從而促進學習和成長。
5、要學會感恩。孩子必須從小引導和教會懂得感恩,每一天的吃喝拉撒,每一天的學習和娛樂,都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感恩這一切的給予,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同學,感恩每一個和你微笑的人。感恩教育必須成為生活習慣培養的一部分。
6、自我安全保護。為人父母,對孩子最低的要求就是健康,安全。所以需要從小教育孩子學會自我保護,如何過馬路,如何面對壞人,如何應對危險環境等,小學生活動能力比幼兒園強的多,家長更要關注這一點,為孩子的未來人生保駕護航。
總之,孩子的健康茁壯成長并非易事,學習和生活都必須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將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相互融合,才能最大程度的改善。值得提醒的是,孩子這些習慣的養成有時候不僅僅是孩子本人的事情,父母需要做好示范,老師需要做好引導,這些因素缺一不可。歡迎關注“美蛙英語”老師,了解更多教育觀點,也歡迎在下方留言、點贊哦要想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父母必須做一個“不越界”的父母,傾聽孩子的心聲,給孩子獨立自主的空間,父母的角色只是時時地引導建議而不是否定孩子的想法,或是取代孩子的想法,更不是完全包辦代替孩子!
現在發現很多父母都是“掌控型”的,孩子是“絕對服從型”的,孩子對父母言聽計從,從來不會自己做決定,從來不會有自己的想法,這種關系表面上看起來孩子很聽話,實際上在父母的掌控下,孩子已經完全失去了自我,這是一件非??膳碌氖?,更談不上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學會放手就是培養孩子獨立性的法寶,讓孩子自己去經歷、體驗、學習的過程,就是在培養孩子獨立性。如果父母不懂得放手,父母就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權利,時間一長,孩子就不知不覺地什么都不想了,反正有想法也沒有人聽,反正有想法也會被無視!最后孩子就成了遇事怕事,遇事無主見的人了。
如果你養大一個這樣聽話的孩子,是不是最大的悲哀呢?
所以父母要懂得給孩子更多的自主權,要學會尊重孩子的想法,適當引導,這樣孩子才能在自主的過程中獲得獨立的能力。切記千萬不能包辦代替!
正如紀伯倫說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們只是借助你的身體來到這個世界”,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孩子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對世界有著天生的探索欲。父母如果不懂得適時放手,孩子就猶如斷掉了飛翔的翅膀,讓他們如何去探索世界?
反之亦然,如果父母懂得適時放手,孩子才能學著飛起來,也能飛得更好更高。
所以,父母保持界限感,才能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才是對孩子最長久、最深遠的愛!
老師如何培養學生的能力?這問題問的好大好全面,估計估計啊國家教育部部長回答也得開個演講會了,我說說我的看法,僅供參考。
一幼兒園老師如何培養孩子的能力。
現在孩子上幼兒園都比較早,孩子太小,幼兒園老師的責任與能力其實要求更高了才對,有的孩子甚至基本的自己能力都沒有,這就要求幼兒園老師具有一定的帶孩子經驗,能夠引導孩子學習基本的生活中的自理能力,能夠很好的和孩子溝通玩耍,協調小朋友之間的矛盾,處理孩子日常生活的些瑣事,再教導孩子學習一些基本知識的同時盡量多些引導孩子做些感興趣的活動,讓孩子的童年變的更快樂幸福,小朋友之間更融洽,教導孩子基本的禮貌行為,引導孩子學會兒童之間的友誼,讓孩子喜歡開幼兒園和小朋友們在一起學習玩耍。幼兒園可以說是真正上學的一個過渡期,以培養孩子樂趣,快樂性格,日常生活自立能力,集體精神為主,適當學習些幼兒知識,兒歌等,不要對孩子過度責難,恐嚇,容易造成孩子情緒低迷,厭煩去幼兒園,產生上學恐懼,嚴重的可能造成孩子的性格變的內向變的不在再活潑可愛,所以說幼兒園的老師很重要,一個好的幼兒園老師可以說是孩子的第二個媽媽。
二小學老師如何培養學生的能力。
孩子在邁入小學后可以說是一個真正的學生了,正式進入了學習知識的階段,老師在正式課堂知識外還要多加觀察分析學生的特點與特長,比如美術,音樂,手工,書法,記憶力,思維活躍度等很多方面,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對孩子進行適當的輔導與溝通,以便于孩子能夠在自己所擅長的方面有所進步,他們所擅長的并不一定會用去太多時間,不會影響到正常學習,往往越是擅長的用的時間最短學習的卻最快,不是每個孩子都每一個方面都擅長的,只有擅長才能夠更好的做的更好。小學培養學生的能力不是太難只需要引導下,不建議小學生進校外輔導班學習太多東西,畢竟孩子還是沒有那么多的精力,過大的強制性輔導往往會適得其反,小學的孩子還是盡量多些時間玩耍,畢竟孩子快樂的時光就那么多,如果在孩子喜歡且擅長的方面適當引導學習下有時對孩子來說可能也是一種樂趣。
三初中老師如何培養學生的能力。
到了初中學生基本進入了青春期,大部分處于叛逆期,正常的學習數量和和課外作業都比較多了,老師再培養孩子的能力方面大部分以課上學習的知識為主了,畢竟學習的目標更加明確,學生的很多愛好與特長沒有過多的時間去做進一步學習提升,有些特殊能力在課堂上依然是可以發揮的很好的,大部分孩子還是比較均衡,在培養學生的能力上在這個階段其實很重要,很多孩子性格塑造定型都在這個階段,而且這個時期學生的情緒不是特穩,思維活躍的厲害,想法多種多樣,在對學生的心理健康輔導和身體發育產生的困惑指引很重要,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學習的自覺性,朋友的團結性,同學間友誼的尺度上,未來的理想引導等很多能力都需要這個階段完成,這些都需要老師除了課堂知識外教導,指引,鼓勵,調節的,能夠讓學生在這階段既有一個充實的學習,又有一個快樂難忘的時光。
至于高中繁重的學習,考學的壓力,特長生的學習等就不多說了,這階段如果不努力連基本的課堂知識都難以跟上,課外能夠多多幫忙解答下學生的不會難題,培養自學學習能力,多做心理輔導,多多關心下學生,孩子們就已經很高興了。
不要被一片葉子擋住了你的視線?。?/p>
言傳身教培養習慣
在小學,語文老師也是班主任,班主任是一個班級的統領者、組織者,是班級工作的主柱,盡管班務工作千頭萬緒,但是班主任工作是搞好班級工作的關鍵,既要培養學生做人,又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A、教師習慣:
身正為師,學高為范。教師要有淵博的知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要品學兼優,愛學生,勤跟班,用自己楷模的行為潛移默化學生,感召學生,關注學生安全,做到言行一致,守信用,講誠信:,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做到全面發展。B、崇尚品德:
教師在教語文課上,培養學習的道德品質,用榜樣和楷模的力量教育學生立德樹人,要愛學習,樂于奉獻,關心集體,關愛他人,學會感恩,樹立崇高理想,堅定信念,要為理想而力奮斗,做一名合格的共產主義接班人。
C、遵守紀律:
紀律是學習的保證,班主任要嚴格要求學生,用制度紀律約束學生的言行,還要通過班會來解決班級學生中存在的問題,要與學生談心,要經常家訪,深入調查,做到有的放矢,公平公正的處理好班級工作中的不良現象,讓學生增強遵守紀律的自覺性,帶頭維護班級榮譽,形成人人遵守紀律的好風氣。
D、勤奮學習:
班主任要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讓學生學會上課專心聽講,課后認真完成作業,在學習上要勤字當頭,要有渴望獲取知識的強烈欲望,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輟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要惜時如金,把有限的時間都用在無限的學習之中去,見縫插針,有空就可多讀課外書。莎士比亞說:"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黑發不知勒學早,白首方恨讀書遲。教師通過勸導、引導、指導等方法,滋潤學生心靈,培養學生愛學習的好習慣。
學生以學為主,培養學生學習習慣是教師長期的一項艱巨任務,教師要用陽光的心態去對待學習,多給學生些夸獎和表揚,師生密切配合,功夫不負有心人,相信,在班主任老師的辛勤培育下,學生一定會在良好的學習習慣中發奮學習,茁壯成長的。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