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21 12:08:32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謝謝邀請。
我的孩子現在才4歲,所以對于10歲的孩子的專注力的訓練,我還是真不太清楚。
不過我為了鍛煉我孩子的專注力我是陪他一起做游戲一起參與其中。在做游戲中寓教于樂,激發他的興趣。
你好,七八歲姐弟摟抱很正常的,說明姐弟關系好,他們年齡接近,共同點和共同語言特別多,又是喜歡玩耍的年紀,所以親密度很高,這種家庭一般父母關系都比較好,孩子學習感受的家庭氛圍好?,F在小孩七八歲對性別有意識,但還是不強烈,一般到10歲才開始覺醒性別意識。如果父母擔心,就要去引導教育。
首先,作為父母,孩子性別和性教育很重要,要給孩子偶爾講一些性別的知識和厲害關系,讓孩子意識到重要性。父母是孩子的最好啟蒙老師,這方面學校老師是沒有優勢的
其次,父母要樹立榜樣,平時在孩子面前穿衣服不要太隨便,平時和孩子在一起,夫妻之間不要有太多的動作,孩子學習很強的,特別是兩個孩子喜歡打鬧。
還有就是培養他們自己的閨蜜和知己,孩子七八歲了,小學才開始,應有有同學朋友了,放學多帶孩子出去玩,和自己的同學多交流接觸,他們同班同學共同點共同愛好會更多,更能玩到一起去。不能一放學就給圈在家里,沒有自己的玩伴。
七八歲姐弟在一起摟抱,說明兩孩子性格比較開朗,特別是姐姐性格一般比較外向,等姐姐大一點,認識多了就會分清輕重主次了不用太過擔心,或者有意的拆散他們關系,平時大人多留心注意觀察就好。
作者:潤潤媽媽
我的兒子性格活潑、好動。兩歲送入后沙峪附近的國際幼兒園進行的美式教育,造就了兒子更加狂野、躁動的性格。兒子無論在幼兒園還是各種早教培訓機構都是成績優秀、超強記憶力、創造力還有領導力的領軍人物。由于家里老人的原因,在兒子三歲的時候我們搬回市區住,選擇了另外一些離家近的幼兒園和教育機構,從這個時候我的噩夢開始了,兒子在不同的機構上學后不久,都遭到了婉言拒絕,明確的說就是勸退。作為家長有時我會力爭說服他們留下我兒子,但是看到老師潸然淚下,請求我支持理解的時候,我也只能長嘆一聲簽字同意退學啦??吹竭@里很多爸爸媽媽會想是什么原因讓你兒子總被學校勸退呢?我長話短說的列舉幾個真實案列:
1、為了報復和他搶玩具的小朋友,在小朋友床上拉粑粑,再用枕頭壓扁,問其原因他說那個小朋友比他高,他搶不過,就只能如此。
2、全腦開發課程,老師問所有小朋友:“小朋友們,大家好,你們知道我們今天要干什么嗎?”兒子瞬間回答:“騙我媽錢?!迸月牭乃屑议L大笑。
3、有個課程為全球領導力,課程中老師讓兒子配合找出每個英文單詞,兒子不屑的說:“老師騙人,這節課我是老板,我為什么聽你指揮?!崩蠋焾猿肿寖鹤油瓿扇蝿?,在主教老師回身寫題目,助教發教具的時候,兒子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蹬著小椅子打開教室里面的鎖,把小朋友全部放出教室,由他帶領一起在樓道里四散狂奔。整個教學樓道瞬間景象熱鬧非凡,小孩跑,家長追,老師逮。兒子在一邊喊著耶耶耶耶。
4、兒子的動作超級快,能準確發現類似84消毒液、廁清一類東西,毫無聲息的勾兌到老師喝水的杯子里。原因是老師總是玩手機,沒有回答他的提問。
5、兒子上任何課程從來不坐著超過5分鐘,然后會有各種新奇百怪的招數影響其他小朋友上課,或報復老師的惡作劇。
當這一切每天不停發生時候,我大哭過,大叫過,全部沒有用。直到有一天一個偶然的機會讓我接觸到了兒童感統訓練課程,這個對于一般家長都很陌生的名字。通過兒子進行感統訓練的過程我慢慢開始了解到了一些關于感覺統合訓練的知識。
感覺統合簡稱SI,是指腦對個體從視,聽,觸,嗅,前庭等不同感覺通路輸入的感覺信息進行選擇,解釋,聯系,和統一的神經心理過程,是個體進行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的基礎。感覺統合是一個信息加工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腦必須以靈活的,不斷變化的方式對各種感覺信息進行比較,選擇,聯系,增強或抑制,做出綜合判斷,形成可執行指令。所以感覺統合不只是感覺器官“感受刺激“的過程,而是腦對感覺信息的整合加工過程。
那么感覺統合失調是什么意思呢?感統合失調簡稱SID,是指個體的某一感覺系統,感覺系統之間,感覺系統與運動系統之間等的信息組織與整合不協調,導致信息統合過程發生異常,出現對刺激的不敏感或過分敏感,行為顧此失彼的現象。
家長們應該何判斷孩子是否感統失調呢?感統失調的孩子一般會有什么癥狀呢?判斷孩子,是否感統失調,方法非常簡單。人的感覺統合系統分為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前庭覺與本體覺七大感官。
1、視覺統合失調的兒童,在閱讀時候常出現跳行,多字少字,顛倒順序,寫字出格,偏旁部首顛倒,有的甚至不愿意認字,計算時候常把結果寫顛倒,題目閱讀書寫錯誤,在生活中經常丟三落四;時間長了,必然會造成學習成績下降,跟不上學習進度,從而產生自卑,厭學情緒。導致曠課逃學。
2、聽覺統合失調的兒童則多數表現為把老師,家長的話充耳不聞,同時這樣的兒童由于注意力不夠,進而記憶力也減弱。不喜歡和別人說話,認為聽別人說話是與自己無關的。
3、觸覺統合失調的兒童往往對別人的觸摸非常敏感,總是擔驚受怕的樣子,不合群,孤僻,表現出不安,缺乏自信,自言自語,無法和人溝通,抵觸和外人溝通,甚至怕理發,洗澡等等日常生活的活動。挑食厭食,拒絕改變環境,害怕陌生環境。咬手指,愛哭,愛玩弄生殖器。脾氣暴躁,不喜歡他人觸摸,反應能力快。
4、平衡統合失調的孩子做事協調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易將鞋穿反,暈車,沒方向感。在游戲中也無法控制方向。距離觀測不準,孩子無法正確掌握方向,做事情協調能力差,對事物興趣總是逐漸減少。
5、本體統合失調的孩子,肢體不協調,多數不會跳繩,跑步跳躍動作不協調,容易受挫,笨手笨腳,甚至口吃。有些孩子甚至表現為語言發展遲緩,表達能力極差。方向感差,容易迷路容易走失,閉上眼睛容易摔倒,站務站姿,坐無坐相,容易駝背,近視,過分怕黑。精細動作不會做,或做不好,比如系鞋帶扣扣子,用筷子,手工能力差。由于孩子總是顧忌身體如何行動,手腳不靈活,因此心情經常處于緊張,焦慮狀態,長期就會表現出自卑。
6、前庭統合失調,好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不專心聽講。小動作不斷。比一般孩子更能給家長老師添麻煩。邏輯能力陷于混亂中。如此這般的學生一旦幼升小,會是困難重重的。
原因如下:
A、不能安靜聽講超過5分鐘。
B、小動作,惡作劇,擾亂課堂紀律不斷。影響其他小朋友上課。老師無法進行正常教學。
C、老師面對這樣的學生可能會冷處理,就是不聞不問,放棄不管。久而久之孩子感覺到被孤立,沒老師注意自己,就會變本加厲的出新惡作劇種類以引起老師同學的關注。惡性循環的后果就是孩子自卑,痛恨學習,痛恨學校,很早會逃學和社會閑散人員混跡一起,尋求幫助,認可,一起返回學校報復同學,報復老師。
像我兒子這種偏重于平衡能力感統失調,前庭統合失調的孩子,給人的第一印象可能是活潑,可愛,好動。這樣的孩子智力測驗和各種學習成績都不錯,但是他們卻存在在不同程度的學習能力問題。比如注意力缺陷,對各種刺激來者不拒,缺乏有效的甄別和過濾,難以集中精力投入當前的學習中,習慣游離在學習活動的邊緣,或學習活動時斷時續。學習過程中易受到外界輕微的影響,即刻脫離學習活動,脫軌易入軌難。上課玩耍任何自認為有趣的但是和學習無關的物品,時而會起身拿起蠟筆在墻壁上亂畫,時而突然大展歌喉帶領全班小朋友載歌載舞一起脫軌學習狀態。
自從感統訓練后兒子的各個方面大有改變。因為我看到了效果,因為我愛兒子也開始癡迷于對感統教育的學習。兒子在不斷的訓練過程中,專注力提高了,能靜下心看書學習,畫畫了。兒子從開始不能獨立走平衡木,到現在雙腳彈跳力讓我欣喜若狂。體重沒變,身高增長了。不挑食了吃肉吃菜,還不用追著喂飯了。因為看到兒子的變化過于開心,所以有點語無倫次了。有些家長可能會說你怎么證明你兒子專注力學習能力提高了,那我就說個簡單的例子:兒子以前上任何課程絕對不會在坐位上坐過5分鐘,現在每周陪我去上《心理學測量與統計》如此乏味的課程,居然能坐到一個小時之多。而且現在自己看書學習熱帶雨林的植物為什么沒年輪、軟體動物的起源、單細胞動物和多細胞動物的區別、火山形成的過程、極地大陸的形成。我真的想說與其讓孩子不停的學習各種學科,不如讓孩子掌握了學習能力,自覺主動快樂有效的學習。不說了,兒子迷的毛病又犯了。
最后我想說很多媽媽不知道其實大腦的學習有賴于身體感覺的輸入,感覺統合正常發育發展,其大腦才能有效的指揮身體及感官應對環境需求做出適應的反應。感覺統合發育正常的孩子會有事半功倍的學習力,而感統失調的孩子您給報再多的學科培訓也是孩子痛苦,您糾結。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孩子內向膽小的原因是什么?
所謂兒童的內向膽小,一般來說,并不是孩子沒有跟人交往的社交動機,而是孩子缺乏社交技能。孩子不是不想交朋友,只是不懂如何交朋友。
我家小區是里就有這么個小女孩睛睛,大概5歲了,在小區里,不會主動和別的孩子玩,有時候只有碰見比較熟悉的大姐姐,她才會開心的被帶著玩。我仔細觀察了一下,這些內向的兒童其實特別渴望和別人玩,一旦有機會玩熟了,就特熱乎,甚至一下都不離開新朋友。其實不是孩子內向膽小,只是欠缺一點兒社交技能。
全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性格開朗,那如果孩子膽小該怎么教育呢?我個人建議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不要在他人面前大聲說自己孩子”膽小“睛睛媽媽有時跟我吐槽,有時,不愿意帶孩子下來,她見人不主動打招呼,覺得自己很沒面子,每次都要給別人解釋,自己孩子有點膽小。其實睛睛媽媽大可不必這樣,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和成長速度,不要輕易給孩子貼上“膽小”的標簽,更不要在別人面前肆無忌憚地說自家孩子問題,當爸爸媽媽不停地強調“膽小”時,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越來越堅信自己“膽小”,反而加劇了自己內斂的性格。
有時,我帶元寶下去玩,見到熟人,元寶不主動叫人,我會說:元寶可能現在不想講話,對不對,玩一會兒就好了。雖然元寶有時也露出膽怯,但我相信,只要我多贊許,孩子會”膽大“起來的。
鼓勵孩子大膽探索,不要以愛的名義限制孩子有些孩子看起來對什么都缺乏興趣,也不愿嘗試……這類家長口中“膽小”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個共同原因:缺乏探索欲。孩子出現這種情況多半是家長經常把“不允許”“不要”“別這樣”掛在嘴邊。比如孩子想要爬高一點,家長怕有危險,孩子想去踩雨水,家長怕弄臟衣褲,孩子想多玩一會兒沙子,家長著急回家煮飯。家長時時刻刻的提醒,會讓孩子覺得,這個世界處處有危險,未知的東西尤其可怕,自然會變得越來越膽小。所以我們家長要做的,只是保證在一定的安全范圍內,該放手就放手,沒有不摔倒就能學會走路的孩子,不要再以愛之名去限制他們對世界的探索。
利用小區這個熟人社會,為孩子創造”膽大“的環境小區鄰居,小區游樂場是孩子大量聚集的地方,孩子每天見到的孩子都差不多,家長應該充分利用小區游樂場,增加孩子之間的交往??梢韵葞Ш⒆咏咏笠稽c的孩子,一般大一點的孩子知道謙讓,有的孩子喜歡照顧比他小的孩子玩,這樣一種固定群體的性質,可以訓練孩子勇敢面對陌生人,如果碰上比較合拍的,兩個家長可以留下聯絡方式,大家互相竄門都未償不可。
結束語: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不少讓他們感到困難和懼怕的事,家長的職責是幫助孩子克服恐懼心理,讓孩子以積極平和心態去面對成長中碰到的所有問題。
我是元寶爸爸,教育實踐家,多平臺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育兒、教育知識!歡迎關注我,留言咨詢或討論。本文系原創,抄襲必究!謝悟空
十歲女孩心事重怎么辦?
有心事,說明碰到了困惑或難言的事。
出現這種情況,應該和孩子的成長、性恪、經歷和生活環境有很大關系,一般情況下,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感覺不到家庭的溫暖和環境的安全感。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是孩子的最好老師,孩子的一言一行父母都應該了如之掌,父母在平常的生活中即是父母,又是孩子的朋友、榜樣,孩子對世間充滿好奇、多問,父母應耐心教導、陪伴她們及時與她們交流溝通,了解孩子內心世界的需求,幫助她們走出困惑,讓她們在愛的環境中快樂成長。
孩子心事重,父母不要大意,一定誘導孩子說出心事,才是解決同題的方法。必經孩子小,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及時釋放出來,久而久之,她會得自閉癥,后果不堪設想。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溝通交流是最好的老師。做孩子的朋友,讓孩子信任你,讓她心中的秘密與你一起分享,與孩子一起成長。平時多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游玩,讓孩子放松心情,讓孩子心里的困惑得到釋放。一定要有耐心,多觀察多交流,做孩子無話不講的好朋友。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