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小孩的心理與性格發展(三歲小孩的心理與性格發展有關嗎)

admin時間:2024-01-30 14:32:40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三歲小孩一遇事情脾氣急,該怎么教育?

很多家長在育兒孩子的時候會發現一個問題,就是一個小不點竟然在遇到事情或者是挫折的時候會初選脾氣急甚至有的孩子出現大哭大鬧的情況。那么,針對這樣的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教育呢?

三歲的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一遇到事情就會大發雷霆,甚至是哭喊、扔東西,有的小朋友還出現大人勸導仍然沒有效果,其實這是因為三歲的小朋友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導致的。一旦在日常生活中孩子遇事就會出現脾氣急以及脾氣非常火爆的情況,身為家長有沒有好的解救辦法呢?

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舉個例子:

我的表姐有個三歲的兒子,在一次聚餐中,因為來的路上堵車,到了聚餐的地點已經是下午2點左右,這位小朋友因為沒有吃早飯導致自己的肚子非常的餓,于是在等餐期間,小朋友看到桌子上面有做好的糕點,自己踮起腳尖準備吃一塊,這個時候表姐出現了,當面就直接職責孩子這樣的做法不對。小朋友聽完母親的呵責后,第一時間哇哇大哭,還準備將手里面的盤子丟出去。相信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還是會遇到這些問題。那么,小孩子遇事情暴躁是什么原因導致呢?

其實,當小朋友遇到肚子餓或者說是身體不舒服時,他還是會做出一些反饋。比如說用自己的行動提示家長自己肚子餓,而很多父母往往非常容易忽略這些問題,孩子就容易發脾氣。所以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父母應該盡量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先了解孩子到底是哪里出現了問題,然后再耐心的幫孩子解決。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孩子遇到事情就出現脾氣急或者是大哭大鬧的情況,我們應該耐心的給予孩子指導,而不是對著孩子大吼大叫,因為這種方式只會讓孩子更加憤怒,而且遇到事情后可能導致孩子的脾氣也會更火爆。另外對于膽小怕事情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還是給予一定的心理疏導,慢慢培養孩子的膽量。比如說多帶孩子去外面走走,陪著孩子多看一些書本,讓孩子多接觸一些陌聲的朋友,這樣孩子的膽量也就打開了。

若是孩子日常生活中脾氣太多或者是遇到事情就非常急躁時,父母不妨換一種教育方式引導孩子,比如說給孩子一張白紙,讓孩子將自己心中的委屈和遇到的事情畫出來或者寫下來,然后幫助孩子慢慢的舒緩他的情緒,這樣下來孩子也能掌控住自己的情況。另外身為監護人還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多給孩子一些關愛,及時和孩子溝通交流,避免孩子出現自閉等情況。

一般三歲是孩子心理發育的關鍵時期,也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這個階段父母除了要給孩子塑造一個更好的成長環境外,還是需要通過陪伴來呵護孩子成長,這樣對孩子的性格塑造及好脾氣培養幫助很大。

孩子三歲了,總有逆反心理,性子急,我該怎么疏導?

三歲多的孩子因為自主意識發展,喜歡跟大人對著干,就容易被大人誤以為是不聽話,愛亂發脾氣,愛造反等等!但是其實這種大人所謂的“逆反心理”不只是表面上的壞事情,而是好事!怎么說呢?

我們來問問自己:你真的希望孩子什么時候都聽話嗎?

下面是同一個孩子在兩個不同情景中的真實故事。

情景1:

爸爸開車帶游游(4歲)回家。停好車以后,游游要求從車庫的A口出去。A口好玩,但是繞遠,B口才是回家最近的路線。

但今天爸爸手里拿了很多東西,因此希望走B口。

游游想方設法堅持自己:“我可以幫你拿東西?;蛘撸阕约鹤連口,我走A口?!?/p>

如果你是游游的父母,手里拿著大包小包,此時多半會有點惱火吧:這孩子為什么就這么不聽話呢!

情景2:

放學后,幼兒園門口,游游和果果約好要去果果家玩。這時另一個小朋友佳佳來了,邀請游游去她家。

游游說:“不行,我已經跟果果約好了?!奔鸭押懿桓吲d,威脅說:“你要不去我家,我就不跟你做好朋友了!”

如果你是游游的父母,那么你會希望孩子接下來怎樣做?應該會希望孩子堅持自己吧。

我們有時候希望孩子聽話,有時候又希望他能有主見。這兩種希望矛盾嗎?

很多人會說,不矛盾呀。就是要教育孩子該聽話的時候聽話,該堅持的時候堅持呀。

可是現實中的事情并不這么簡單,或者說并不如我們所愿。

例如,在美國一份關于青少年吸毒狀況的調查中,我們就看到這樣一個引人深思的發現:

80%的孩子第一次吸毒是被同齡人拉去的。這些孩子當時都知道:這是一件不該去做的事。但是出于種種原因,他們抵抗不住同伴軟硬兼施的誘惑或者威脅,還是被拉去了。

也就是說,這些孩子知道要做的事是不對的,知道應該堅持不去,但是卻沒有堅持自己的能力。

堅持自己,不僅需要“懂道理”,更需要“有勇氣”。

相信大家都會同意:要想能夠堅持自己,不僅需要懂道理,更需要有勇氣。(我們自己的經歷中就有很多證據。)

但也許,我們不了解另一個更重要的事實:

人腦中,“懂道理”和“有勇氣”,并不是同步發展,而是有先有后的。

誰先誰后呢?各個領域的專業研究一致認為:

第一,“懂道理”是一項非常復雜的能力,這個能力的發展需要經歷漫長的時間。(這一點并不新鮮,我們自己的人生已經告訴我們了。)

第二,“有勇氣”并不需要從0開始培養,它是人腦先天自帶的功能,在早年就開始自動發展。(我們之前的文章介紹過一些腦科學的發現)只不過“勇氣”發展的表現方式,就是我們經常為之煩惱的“不聽話”。

《游戲力》中對此也有專門的闡述:

“幸運的是,天然的發育過程,有利于大部分孩子在適應這個世界的經歷中,獲得一波又一波積極的力量感。

第一波自信力,來自孩子在剛剛出生時,獲取基本生存需要的能力……第二波自信力,來自孩子在蹣跚學步時,發現自己可以對別人說”不“,并堅持自己的意見,意識到自己是個獨立的生命個體。

如果這種力量感得到尊重,受到愛的約束,而非被權威鎮壓,那么成長中的孩子就可以維護他的自我認同,而不會傷害任何人,包括他自己?!?/p>

“不聽話”不僅僅是孩子的天性,而且對于孩子的心理成長和自信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神經科學近年的研究結果也進一步印證了心理學的這個觀點。

例如,神經生物學家雅克·潘克塞普認為:探索環境,不斷突破既有的限制是動物最基本的生存本能。

他領導的研究小組發現,在人腦的原始結構中,具有專門的神經生理結構,來負責這樣一系列的活動:不斷探索環境,如果遇到阻礙和限制,就盡量突破。如果被強加他人意志,就盡量反抗,擺脫控制,爭取主動權。(前提是反抗不會導致生命危險。)

因此,“不聽話”是動物(包括人類)的生存本能,而且這項本能具有重要的意義。潘克塞普把這項本能稱為動物生命力的發動機,挑戰困難的勇氣之源。其它學者更把這項能力稱為好奇心和創造力的源泉。

如果我們急于讓孩子早早“聽話”、懂道理,不僅不符合孩子生理發育的特點,更嚴重的是可能會阻礙勇氣的自然發展。

對于人類,另一個、也是更重要的生存能力是“合作”,但是主動的配合與被動的屈從是兩回事。

討論到這里,也許有人會提出:堅持自己的能力固然重要,但是一味堅持,不會服從,恐怕很難在社會上立足。

這個看法沒錯,更準確地說,生存的另一個能力,甚至可以說是更重要的能力,是合作。不過,我們在這里說的合作應該是“主動的合作”、“主動的服從”,這與“被迫的屈從”是兩回事。

也許我們會認為,自主和服從是相互對立,非此即彼的兩個極端。

但實際上,性格和心理的搭建,用“蓋樓”來比喻更加貼切。在“性格”這座大樓中,自主和服從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只不過一個是在上層的高級能力,另一個是下層的基礎能力。

正如下圖顯示,“自主”是基礎能力。只有在這個基礎上,上層的“服從”才是自主的服從,而自主的服從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合作。

對此,游戲力有一個通俗的解釋:健康的心理意味著,我可以不聽你的,但是我決定聽你的。

能夠得到機會充分發展自主能力的孩子,他的主動合作行為更好。

面對孩子“不聽話”,大部分父母的擔心是:“他現在就那么淘氣(固執己見、不守規矩),再長大些可怎么辦?”

而關于“保護孩子的自主感”,也可能會帶來顧慮:會不會把孩子慣壞了?他會不會得寸進尺?。

無論是親身經驗還是大量研究的結果都表明:能夠得到機會充分發展自主能力的孩子,主動合作行為更好。尤其是到小學之后,孩子的主動合作行為相對會更加突出。

也就是說,對于孩子早年的不聽話,如果我們能以恰當的方式應對,那么孩子長大以后不但不會“得寸進尺”,而且還會在應該合作的時候更加主動地合作(即便是在沒有任何外力約束的情況下)。

盡管“不聽話”會給我們造成不少麻煩,但是它對孩子的成長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

我們討論不聽話的積極意義,不是宣揚“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而是為了要從一個新的角度,重新看待孩子不聽話的問題,從而找到更有效的解決方法。

而且,必須強調的是,當孩子大發脾氣、滿地打滾的時候,更不應該通過滿足物質或行為要求來緩解情緒。

如果我們能夠認同:“不聽話”是成長的必經階段,并且具有重要意義。那么在面對孩子“不聽話”的情境時,我們就不會認為是自己的教育出了問題,或者擔心“他長大了可怎么辦”。

新的認識會轉變我們的心態,而在更加輕松的狀態里,我們也更容易找到既保護孩子的”自主性”,又能讓孩子愿意合作的方法。

了解更多請關注游戲力工作室頭條號!

三歲寶寶適合看什么書?有推薦的嗎?

首先我們要根據孩子年齡階段的特點來選擇適合孩子的書。三歲左右的孩子在語言、認知、情緒、個性和社會性都有了很大的發展。所以這個階段需要給孩子提供更加豐富的閱讀材料。三歲又是孩子從家庭走向幼兒園的重要時期,需要他們在自理能力、行為習慣上和心理上都做好充分的準備。以上幾個方面我們都可以選擇不同的繪本對孩子給予幫助。在具體選擇繪本時要想讓孩子喜歡,我們還要考慮書的趣味性。那么我參考我家寶貝們喜歡看的書,也來推薦一些適合三歲左右孩子的不同類型的繪本:

一、兒童情緒管理和性格培養:《生氣湯》、《討厭黑暗的席奶奶》、《菲菲生氣了》、《輸不起的莎莉》、《大腳丫跳芭蕾》、《膽小鬼威利》等。

二、緩解入園分離焦慮:《魔法親親》、《湯姆上幼兒園》、《我媽媽上班去了》、《我愛幼兒園》等。

三、良好的行為習慣:《手不是用來大人的》、《隨便拿別人東西可不行》、《肚子里有個火車站》、《牙齒大街的新鮮事》、《不睡覺世界冠軍》等。

另外特別推薦幾套我寶貝特別喜歡的系列故事書:《巴巴爸爸》系列、《貝貝熊》系列、《不一樣的卡梅拉》系列、《青蛙弗洛格成長故事》系列,這些都是我家兩個寶貝在2-6歲間百看不厭的故事。碼字很辛苦,具體內容就不贅述咯!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您!

應該怎么教育3周歲的小孩?

三歲是一個培養寶寶的重要時期。很多性格特點,生活習慣都會慢慢形成。對人的一生很重要。

父母應該:

寶寶跟媽媽接觸時間較長,缺乏獨立意識,依賴性太強往往就容易讓寶寶養成這樣的習慣。改變這種現象,要從一個良好行為習慣培養開始。

1.不要打孩子

2.對孩子要有耐心

3.看到孩子的進步,多多贊美孩子,不要批評孩子。

4.有些時候可以冷處理,暫時不理他,之后,講清道理。

5.帶孩子多出去,和小朋友多接觸。

6.答應孩子的事一定要說到做到

7.可以給他看一些跳舞視頻啊,多聽聽歌。作為家長我們不能錯過孩子每個階段的成長。每個階段都要給孩子樹立好榜樣及規矩!

我家兒子快三歲了,太調皮了,怎么辦?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孩子調皮其實挺好的,不用著急,孩子獨立的個體,難那么我們可以耐心的聽聽他的想法是什么,我們不能拿我們的思想去壓制他,有時候我們大人的言行舉止都在孩子的眼里,孩子的教育最重要的是言傳身教,如果只用打的方法,可能達不到您的想法,可以試一試耐心引導的方法????????????

相關文章
兒童視頻
推薦文章

關于搖籃網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

sitemap.xml

就要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五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