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30 20:41:11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針對這個問題,我覺得應該是具有兩面性。
兩歲的小朋友已經有了部分獨立思考的能力,孩子知道在適當的時候用語言或者情緒表達自己的意愿。讓父母了解他的想法,引起父母的關注。
孩子發脾氣應該只是他表達情緒的一個方式。當孩子對周圍的環境或者剛剛發生的事情表示不滿或者有自己想法的時候,他們可能有會選擇用發脾氣的方式表示不滿。
隨著孩子年齡慢慢增長,家長應該做適當的引導,讓孩子知道,有任何需要可以和大人溝通,說出自己的想法,發脾氣不是解決問題的途徑!
同時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家長要找到正確的方法引導孩子,比如控制孩子的情緒,讓孩子盡快安靜下來,比如講故事,放松音樂給孩子聽。
用心觀察體會孩子的需要非常重要
用心觀察體會孩子的需要非常重要,孩子正常需求得到滿足是不會故意生氣、哭鬧的發脾氣的。如果不了解孩子的需要,引起孩子哭鬧、發脾氣時切忌不要憤怒。一旦孩子學會故意鬧脾氣,暫時不理他就是了。
怕的就是不用心觀察體會孩子的需要,非到孩子哭了或鬧了才有反應,從而養成孩子愛哭愛鬧的習慣甚至更惡劣的品性;更加可怕的是既不用心滿足孩子的需要,哭了鬧了也不反應或者憤怒了,孩子的需要完全被忽視。孩子就徹底悔了!
盡量減少對孩子的擺布盡量減少對孩子的擺布,不要強行讓孩子接受任何他不愿意接受的事情。包括孩子處于敏感期的時候,喜歡重復去做一些在大人看來沒有意義的事情,大人不要強加阻攔。
盡量滿足孩子的要求,哪怕孩子做得不夠好。只要沒有生命和健康危險,不損壞他人的利益(對他人造成打擾或侵犯)——即在“安全”和“道德”的底線上,家長都可以放手,都可以給孩子自主空間。
不要責怪孩子不懂事大腦的右顳頂聯合區能夠幫助我們理解別人的想法:當我們觀察到他人遇到了什么狀況或者麻煩時,右顳頂聯合區會活躍起來,和前額葉皮質共同起作用,使我們能夠與他人共情。這兩個地方和其他一些區域組成被稱為“心理回路”的部分。對正在發育的孩子來說,上腦,尤其是其中的右顳頂聯合區和前額葉皮質仍在發育當中。
家長需要了解孩子的大腦處于發育中,感知孩子行為背后的想法,這也是在給孩子作示范。要點在于能夠共情又不缺洞察力。
我們不能只是簡單地去回應孩子外在的行為,而要傾聽孩子行為背后的想法。幫助我們在傾聽孩子心聲的同時多點理解和同情,明白為什么孩子不高興難于自控。再適當表達安慰和引導。幫助孩子構建大腦,等待孩子大腦發育良好,靜侯孩子成長。
幫助孩子平復情緒【科學研究試驗,給一個人展示一張上面是憤怒或者恐懼臉的照片,他的下腦里被稱為杏仁核的部分會變得更加活躍,而這個部分是負責快速處理并表達強烈感情,尤其是憤怒和恐懼的。杏仁核的一個基本功能就是保持警醒,并在我們接收到威脅時拉響警報,以使我們可以快速做出反應。僅僅一張上面是憤怒或者恐懼臉的照片就會讓觀看者的杏仁核活躍起來。
當觀看者被要求標注出照片里的情緒,說明那是恐懼還是憤怒時,杏仁核馬上就不那么活躍了。這是為什么?因為上腦的某個叫作腹外側前額葉皮質的區域是負責指認、標注以及處理情緒的,它會允許富于思考和理性分析的那部分大腦來接替并平復已被激怒的下腦,不會放任敏感又情緒化的下腦掌控全局,指揮人的感情和反應。只要說出這是什么情緒,就可以感知到自己的恐懼和憤怒值下降了?!?/p>
幫助不會表達的孩子描述孩子的感受(家長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描述孩子的感受,如描述出是什么讓孩子生氣、憤怒),教會能夠表達的孩子描述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想法。上腦的前額葉部分所含的纖維能夠幫助平復活躍的下腦區域。在孩子難過失意時,瞬間將這些纖維激活。
上腦會因重復的喚起而變得強大。神經元被激活,連接成了網絡。所以,當孩子狀態不佳時,我們就可以激活他的上腦,在紊亂的精神狀態和激活這部分大腦之間創建一個功能性的連接,使他恢復良好的狀態。
能看出來的。
以我家孩子為例,一出生就特別急,現在要吃,只要你稍微有一點遲了,他就開始大哭。哄不住的那種。
我一般的做法是先給他換了尿不濕,擦得干干凈凈的再給他哺乳。一開始他就會很急,哭得很大聲。婆婆一聽孩子哭了,就會催我,別換了,先吃吧,都哭成那樣了。
可是媽媽是最能聽出來孩子的情緒的,很明顯他就是干嚎,千萬不要以為孩子小就什么都不知道,他知道我哭就會有吃的。
每次,他一哭我就會慢條斯理的告訴他,不要著急,媽媽就在這里,我們先換干凈然后舒舒服服的吃。
剛開始,當然阻礙特別大,來自孩子爸爸的,爺爺奶奶的,老來姥爺的,他們只要一聽見哭聲就是媽媽的錯,屁屁就留著怎么了,臟一會就怎么了,先不換就怎么了。
是啊,不怎么??墒亲尯⒆涌迺衷趺戳恕?/p>
我沒有聽任何人的話,我還是非常溫和的和孩子說:媽媽陪著你,媽媽在幫你換干凈的褲褲,換完了我們會更舒服。漸漸的,孩子不那么急了,因為他知道,媽媽不會讓他餓著,換干凈了吃更舒服。
孩子開始配合我換,乖乖的等著我,即時有時候孩子時真的餓了,但是也只會啊啊啊的說話,仿佛在催促媽媽我餓了。
當然,我每次都不會讓孩子等很久。相反一開始孩子聽見奶奶急促的催促聲,會哭得更厲害。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天生的個性,尊重他們的小小個性,但是對于那些不太好的性格方面,我們是可以幫助孩子慢慢塑造的。
不要以為孩子大了自然就好了。脾氣大的孩子,小的時候不去糾正、引導,長大了就更難引導了。
感謝這位家長的提問,這個問題也是比較有共性的,我能感受到家長對孩子情緒的關注。從問題中可以看出孩子的情緒比較急躁,容易發脾氣,大人給他講道理也不聽。我來分析一下原因,先要了解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心理特征,首先,孩子的身高可能已經跟大人差不多高了,不需要像小時候那樣仰望父母,孩子的獨立意識會變得比較強,自己也可以獨立的處理一些問題了,但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不具備完全的獨立性,有些事情還是需要家長幫忙的。
第二,他處于青春期的前期,孩子的生理發生了變化,他的情緒也會莫名其妙的煩躁,有時情緒不受自己的控制,莫名的心情不好,但是自己也說不上來原因。這個就是青春期孩子的一個心理特征,家長知道了這個心理特征后,就要理解并且接納孩子的變化,有了信任之后,當他遇到了問題的時候,會愿意的給家長講出來,同時家長要改變自己和孩子的溝通方式,比如對孩子少一些嘮叨,多一些認真的傾聽,過程中可以點頭示意或者復合,要認真的傾聽他的想法,給予孩子支持,這樣他才會更加的信任家長。
另外,家長跟孩子說話時不要帶有個人的觀點和想法,當交流的過程中他有問題問“怎么辦”的時候,再給他一些建議,如果沒有,那就聽著就好。問題中說到孩子不聽道理,建議家長可以嘗試給孩子寫一個小紙條,放在他能看到的地方,或者給孩子發微信語音,用這樣的方式去跟孩子溝通,這是因為要讓孩子了解父母是關心他、愛他的。
總之,家長要做到的就是理解并接納孩子的情緒,調整自己的心態,嘗試改變跟孩子的溝通方式,然后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互動。還可以利用周末或者假期的時間,鼓勵孩子多出去運動,比如打球、跑步等等,結合自身的情況選擇適合孩子的方法,我相信通過家長的努力,孩子肯定會有所變化的,謝謝。
馬秀老師:長頸鹿幼兒園園長,兒童心理行為咨詢師
470
收藏分享轉發到頭條復制鏈接微信微信掃碼分享新浪微博QQ空間舉報瀟灑自在的活著(提問者)
2020年04月20日
關注孩子的性格與遺傳基因和家庭教育方式有很大關系。平時父母與孩子要多多交流,不過要過于干涉孩子的一言一舉,適當給孩子自由,遵從孩子的意愿,多帶孩子出去玩,都說:孩子越玩膽子就會越大。
孩子要是不常接觸除家人以外的人,不經常出去和同齡的孩子一起玩;不經常和別人交流。
在家里父母又過度保護,擔心孩子安全,這也不能玩那也不能玩,磨滅了孩子該有的天性,太過限制孩子,時間長了,無形中給孩子造成了心里陰影,都會導致孩子會有膽小和憨厚的表現。
孩子膽小,比如:上課回答問題時,想舉手又不敢舉手,真舉手站起來回答時,聲音又特別小,一方面他怕回答錯了,老師會批評;一方面他缺乏鍛煉,不敢大聲在人多的時候說話。
孩子憨厚,比如:偶然和小伙伴玩耍時,別人叫他干嘛,他就會乖乖去做,哪怕是不好的事,他也無怨言,把別人當做自己的"老大"看待,還覺得別人和父母一樣會真心對他,還開心的很。
如果父母想幫助孩子改善,首先自己也要反思,有所改變。
每位父母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應當正確引導孩子每個階段的成長,不要經常打擊大,多多鼓勵孩子,多關注孩子內心的想法,給他需要的關愛。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