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31 00:19:13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說起少年兒童,我家有二個。
孫——李剛凱,六歲;孫女——李佳欣,二歲。
孫兒,就讀本小區的皇庭尚品幼兒園,大班。
喜歡帶幼兒園的同學,到家中玩耍;喜歡到本小區的33、32、29棟的同學家玩耍;喜歡買兒童玩具,只要愛不釋手的,不買不行,不買就吵就嚷;喜歡看少兒頻道,如光頭強、大雄、二雄,還有喜羊羊,不喜歡看電視劇、新聞、廣告;喜歡零食,如糖果、副食品、牛奶之類。
然而,怕辣,怕燙,怕老師罵,怕爸爸媽媽奶奶打。
做作業嗎?如果爸爸媽媽奶奶,不要求不囑咐,就不會主動去做作業;如果爸爸媽媽奶奶,要求做叮咐做,100%會看圖識字,和完成作業。
早晨,到幼兒園上學,爸爸媽媽奶奶如果不去送,也不會主動去幼兒園;如果爸爸媽媽奶奶要送他去上學,聽話,乖乖的背著書包走。
孫女呢?近幾個月來,看見哥哥脫衣衫,說熱,自己馬上跟著脫衣衫,也說熱;看見哥哥拿牛奶喝,嚷著也要喝牛奶;喜歡看少兒頻道,如光頭強,大雄,二雄,和喜羊羊之類,如果變頻道,就吵吵嚷嚷。
假如哥哥放學回家,馬上不粘爸爸媽媽,和奶奶了,立即跟著哥哥玩耍,或看少兒頻道,學著喜羊羊唱歌,跟著喜羊羊跳舞。
爸爸媽媽奶奶教她什么,孫女會什么話。譬如看見爺爺叫“爺爺”,與爺爺揮手再見;看見哥哥叫“哥哥”,與哥哥揮揮手;看見奶奶拿著掃把掃地,孫女搶著掃,等等。
我想:少年兒童喜歡與少年兒童在一起玩耍,聽話,交代叮咐的作業會做,模仿和學樣能力特強。
在我的眼里,孩子只是她自己的,真實的自己。所謂的優缺點,只是我們成年人給的標簽。
她是一個鮮活的生命,應生命的召喚,借由我們的身體,來到這個世界,是做他自己的。不依賴我們的評判,我們的喜好而活。
在心理學來講,沒有優點,也沒有缺點,只有特點,特質。
所以,我們先看到她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一個鮮活的生命,一個完整的人。這些所謂的優缺點,都是她的特點,都是她的一部分。有了這些部分,才構成了他的完整的生命。完整,真實,合一。
這些所謂的優缺點,是我們的評判,帶有我們成年人的喜好的成分。我們認為好的,叫優點;我們認為不好的,叫缺點。但,我們認為的,未必是對的,未必是事實,未必接近真相。
所以,我們拿著自己的這把尺子,去衡量一個和我們不一樣的有著獨立的生命意志的人,那就不妥了。
孩子,她就是孩子。借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成就了這份美好的緣分,我們只需要愛她,就夠了。
無條件的愛,陪伴。
為自己、孩子,以及這份緣分,加油,點贊,感恩。
用心觀察體會孩子的需要非常重要
用心觀察體會孩子的需要非常重要,孩子正常需求得到滿足是不會故意生氣、哭鬧的發脾氣的。如果不了解孩子的需要,引起孩子哭鬧、發脾氣時切忌不要憤怒。一旦孩子學會故意鬧脾氣,暫時不理他就是了。
怕的就是不用心觀察體會孩子的需要,非到孩子哭了或鬧了才有反應,從而養成孩子愛哭愛鬧的習慣甚至更惡劣的品性;更加可怕的是既不用心滿足孩子的需要,哭了鬧了也不反應或者憤怒了,孩子的需要完全被忽視。孩子就徹底悔了!
盡量減少對孩子的擺布盡量減少對孩子的擺布,不要強行讓孩子接受任何他不愿意接受的事情。包括孩子處于敏感期的時候,喜歡重復去做一些在大人看來沒有意義的事情,大人不要強加阻攔。
盡量滿足孩子的要求,哪怕孩子做得不夠好。只要沒有生命和健康危險,不損壞他人的利益(對他人造成打擾或侵犯)——即在“安全”和“道德”的底線上,家長都可以放手,都可以給孩子自主空間。
不要責怪孩子不懂事大腦的右顳頂聯合區能夠幫助我們理解別人的想法:當我們觀察到他人遇到了什么狀況或者麻煩時,右顳頂聯合區會活躍起來,和前額葉皮質共同起作用,使我們能夠與他人共情。這兩個地方和其他一些區域組成被稱為“心理回路”的部分。對正在發育的孩子來說,上腦,尤其是其中的右顳頂聯合區和前額葉皮質仍在發育當中。
家長需要了解孩子的大腦處于發育中,感知孩子行為背后的想法,這也是在給孩子作示范。要點在于能夠共情又不缺洞察力。
我們不能只是簡單地去回應孩子外在的行為,而要傾聽孩子行為背后的想法。幫助我們在傾聽孩子心聲的同時多點理解和同情,明白為什么孩子不高興難于自控。再適當表達安慰和引導。幫助孩子構建大腦,等待孩子大腦發育良好,靜侯孩子成長。
幫助孩子平復情緒【科學研究試驗,給一個人展示一張上面是憤怒或者恐懼臉的照片,他的下腦里被稱為杏仁核的部分會變得更加活躍,而這個部分是負責快速處理并表達強烈感情,尤其是憤怒和恐懼的。杏仁核的一個基本功能就是保持警醒,并在我們接收到威脅時拉響警報,以使我們可以快速做出反應。僅僅一張上面是憤怒或者恐懼臉的照片就會讓觀看者的杏仁核活躍起來。
當觀看者被要求標注出照片里的情緒,說明那是恐懼還是憤怒時,杏仁核馬上就不那么活躍了。這是為什么?因為上腦的某個叫作腹外側前額葉皮質的區域是負責指認、標注以及處理情緒的,它會允許富于思考和理性分析的那部分大腦來接替并平復已被激怒的下腦,不會放任敏感又情緒化的下腦掌控全局,指揮人的感情和反應。只要說出這是什么情緒,就可以感知到自己的恐懼和憤怒值下降了?!?/p>
幫助不會表達的孩子描述孩子的感受(家長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描述孩子的感受,如描述出是什么讓孩子生氣、憤怒),教會能夠表達的孩子描述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想法。上腦的前額葉部分所含的纖維能夠幫助平復活躍的下腦區域。在孩子難過失意時,瞬間將這些纖維激活。
上腦會因重復的喚起而變得強大。神經元被激活,連接成了網絡。所以,當孩子狀態不佳時,我們就可以激活他的上腦,在紊亂的精神狀態和激活這部分大腦之間創建一個功能性的連接,使他恢復良好的狀態。
我家孩子今年6歲,親子閱讀已經5年啦,已經養成不聽故事就不睡覺的習慣。每天睡前的30分鐘~1個小時,是我們固定的繪本閱讀時間,每天由她自己選書,讀2-3本,所以一年下來,閱讀量還是很可觀的,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2歲的男寶寶適合看什么繪本呢?
2歲左右的寶寶正處在語言能力突飛猛進的時期,有較強的自我意識,注意力能維持3-5分鐘左右的時間,所以這一時期要選擇,頁數不要太多,內容要短小精悍,圖多字少的繪本。
2歲男寶寶適讀繪本清單:
1.《皮特貓》
這是一套好性格養成類繪本,皮特貓樂觀、開朗的個性一定能感染到寶寶,而且,這套書的語言朗朗上口,很多句子如歌曲一樣悠揚,很適合寶寶閱讀;
2.《小熊寶寶繪本》
這個一套著名低幼繪本,共15冊,包含了寶寶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尿床了》、《洗澡》、《我會穿短褲啦》、《大聲回答“哎”》等等,每本都不長,適合寶寶跟媽媽互動;
3.《我爸爸》、《我媽媽》
超現實主義畫家安東尼?布朗的經典作品,寥寥數語就概括了畫家心目中的父親和母親形象,也很容易讓孩子理解。這個畫家的作品還有很多,內容比較富有哲理性,引人深思,如《我哥哥》、《夢想家威利》、《公園里的聲音》、《隧道》等,等孩子大一些都可以找出來陪孩子看。
4.《小藍和小黃》
這是著名繪本作家李歐?李奧尼的作品,畫面很簡單,只有兩個色塊,但卻講述了一個內容豐富的故事。孩子從中除了能發現顏色的奇妙,還能理解什么是友誼。
李歐?李奧尼也是我非常喜歡的畫家,《小藍和小黃》是他為數不多不以小老鼠為主角創作的繪本,他的繪本,聽說是為了他的孫子和孫女不在火車上哭鬧,撕下廣告紙即興創作的。
5.《好餓好餓的毛毛蟲》
這是艾瑞?卡爾老爺爺的經典繪本,用拼貼畫的方式,講述了一個可愛的毛毛蟲的故事,里面包含了很多內容,孩子可以在讀故事的過程中理解數的概念、星期還有顏色等內容,是一本互動性很強的繪本。
當然,艾瑞?卡爾的《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么》也非常適合給2歲左右的寶寶做啟蒙讀物,不斷重復的語句很容易讓孩子加深印象。
篇幅所限,以上僅挑出了我印象最為深刻的5本繪本,如果需要更多繪本清單,可以點擊關注頭條號“希媽育兒”,后臺私信“繪本”,也可以查閱我往期的頭條號文章,謝謝!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播種行為,收獲習慣,
播種習慣,收獲性格,
播種性格,收獲命運。
——查爾斯.理德
從幼兒園進入一年級是孩子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家長怎么幫助孩子順利走過這個轉折點呢?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工作再忙也要關注孩子的學習生活,每天堅持和孩子交流。有幾個建議:
1.關注孩子的情緒
孩子在學校開心了他才會喜歡學習,才會有愛好,漸漸才善于學習。家長和孩子要養成平等交流的習慣,了解孩子的思想狀況才能對癥下藥。
2.關注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孩子受益終生。培養一個良好的習慣之前需要21天。
3.關注孩子的小伙伴
人是最寂寞的動物,小孩子更加需要朋友,而且需要在某個方面比他強的朋友。要了解孩子在學校小伙伴的學習,性格,為人等怎么樣。還可以從別的家長那里了解到教育孩子的好辦法。
4.關注作業完成情況
學生完成作業好比家長的工作一樣,養成良好的做作業習慣顯得非常重要。建議孩子一放學回家,喝點水吃點水果就要開始造成家庭作業。孩子不懂的問題,不要馬上回答他,作業做到最后,實在不會,家長再幫助他。
小學一年級是學生在小學階段接受教育的重要時期,學習成為兒童的主導活動,要做好孩子入學的物質準備和心理準備,預防厭學癥。針對孩子的特點,因勢利導。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