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31 04:02:41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李玫瑾教授曾說過,孩子犯錯并觸犯了底線,家長該打還得打!
她說“家長的錯誤在于,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他管”。
孩子3~6歲時候管起來容易,小時候如果管不好,等到孩子青春期再管他敢跟你鬧。
怎么鬧呢?一是孩子離家出走,二是孩子以自殺威脅,包括跳樓自殺。
所以孩子犯錯如果觸犯了家長底線,適當地“揍一頓”并不是壞事。小時候不管,孩子長大了就管不了了。
什么是孩子觸犯底線呢?
●沒達到目的就威脅,該打還得打!
●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亂摔東西,該打!
●不遵守規矩,破壞與家長制定的規則。
●不尊重父母和其他的家庭成員,該打!
孩子如果沒有以上這些情況,家長就不能亂打孩子了。家長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多與孩子溝通講道理。一手硬一手軟,這樣教育孩子才管用!
和孩子講道理,怎么講?
孩子不聽怎么辦?
1.講道理要對事不對人,要就事論事,不要上升到孩子的品質上,不要空空而談。
比如說孩子作業寫錯了,你告訴他正確的方法就行了。不要上升到“你怎么那么笨”這些人身攻擊上,這會影響孩子學習積極性。
2.不在孩子同學或小伙伴面前批評孩子,孩子錯了回到家里再講道理。孩子雖小,同樣也要面子。
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很難,要毀掉孩子的自尊很容易?!按蛉瞬淮蚰槨?,孩子也是一樣的。有些家長當著孩子的面互相攻擊,這樣的家長很愚蠢!
3.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家長認為是對的,往往孩子不一定這么認為。在責罵孩子之前,我們要搞清楚孩子真的錯了嗎?
有一次我對孩子說“牛奶已經涼了快點喝”,孩子對我說“那是你認為的涼,我還是覺得燙”。很多時候我們成人的思維方式影響了對孩子的評價和判斷。
比如說我的孩子很討厭口算,因為他覺得口算很浪費時間。可是老師的作業要完成,如果逼他完成孩子更加反感。那么我會允許他先玩一會兒再寫。
4.家長發火之前,先認清自己發火的原因。要將情緒與行動分開,不要讓不良情緒控制自己。
孩子小時候都會犯錯,我們不也是這樣過來的嗎?在完成揍孩子這個動作之前,要搞清楚是不是真的值得揍?很多時候揍過之后自己就后悔,那么我告訴你這說明你揍錯了。
經常揍自己孩子的家長,其實小時候也被父母揍過。這種心理現象很奇怪,你曾經發誓絕不讓自己的孩子像你小時候一樣,但你卻偏偏就做了。
所以揍孩子有遺傳性,在你付出“揍”之前要想清楚。如果你經常揍你的孩子,你的孫子以后也會被你的孩子揍!
做一位理智的家長很難。我們都需要修煉!陪孩子成長的過程,也是我們心理成熟的過程,所以我們應該感激我們的孩子,給你機會與孩子一同成長!
謝謝先生邀請!先生的這個問題有點兒大,小孩子不聽話,家長覺得最煩心,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這個問題幾乎是整個中國家庭普遍存在的問題,而且,這個問題是三代遺留問題,袓父母一代、爹娘一代、你這一代,不贅述此中因果關系。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自己回憶自己小孩子是什么樣的?小時候自己都犯過什么錯,被爹娘責罰,被爹娘打罵自己是什么感受?如今自己都身為人母,是否應該將上二代錯誤的家庭教育傳給你的小孩子?懷寶寶的時候,你是否由于懷孕綜合癥,導致脾氣秉性急躁?飯食起居是否健康?這些問題對寶寶都有影響。
小孩子天性就是好奇心強,破壞性非常大,平常多注意觀察寶寶的動向,不難發現小家伙的習性,幫助小孩子制定規矩,你現在沒有耐心教育小家伙,就是給自己以后找麻煩,小孩子的根扶不正,小樹就會往歪里生長,到了青春期就是反應家庭教育成功與否的重要時間節點,世間可沒有賣后悔藥的。
所以,無法小孩子多么頑皮,你都該負有責任的,小孩子是你生的,和你的行為習慣是分不開的,教育你的小孩子和自己給自己上課同步進行,不能因為工作忙、夫妻雙方吵架、雙方父母等等家庭矛盾影響到小孩子的教育,把母親的偉大放在心里尊,責任扛在肩膀上,就不會被自己的情緒干擾到教育自己的寶寶。謝謝!祝健康吉祥!
看到自己的寶貝被欺負了,既心疼又生氣,氣丫丫不會保護自己,只會哭。
我拉著丫丫出門去,看到小霸王在外面,我就問他是不是拿了丫丫的玩具,沒想到他居然反咬一口,說丫丫拿了他的東西??!我說讓丫丫自己去要回自己的玩具,可她只會拉著我去,丫丫性格太懦弱,我有些生氣,恨鐵不成鋼?。?/p>
最后玩具要了回來,可更氣人的也來了,吃飯的時候,丫丫吃著吃著就哭了,哭著說討厭那個小霸王的媽媽,我問她為什么討厭小霸王的媽媽,她說小霸王的媽媽打了她,我又問她為什么打她,丫丫說是那個小霸王叫他媽媽打的。
我一聽肺都氣炸了!一個外人憑什么打我的孩子!寵孩子也要有個限度吧!要去理論可有沒證據!有這種鄰居,我該怎么辦?求各位寶媽支招!
我的看法:
寶寶還小,不一定就是性格懦弱,等大一點,就知道還手了,如果此時一直怪自己的孩子,嘴巴還說孩子懦弱,就會影響到孩子幼小的心靈。
其實寶媽不必擔心。寶寶的脾氣有先天遺傳還有后天的調教,寶寶媽是不是很文靜呢,也許寶寶有點遺傳你的文靜。
女寶寶還是文靜點好,愛打人的小朋友并不好,不過,寶媽你可以讓寶寶適當的還擊。
我寶寶就很調皮,遺傳我的性格,看不慣就想揍人。沒有一點女孩樣,脾氣很暴躁,有的小朋友打她,寶寶就直接用腳踢別人。
在家的時候我和老公要是沒順著寶寶的意愿,寶寶甚至連我和老公都打,哎,調教不好了。在小區里,別的小朋友都不敢和我寶寶在一起玩,說我寶寶太厲害了。
我還真希望我的寶寶像你的寶寶那樣文靜呢。。
你好,我是熊貓君劉女士。
家里如果有老愛發脾氣的孩子,自己家的孩子易怒情緒特別容易失控。
那么總是會讓父母們覺得大為頭疼。
因為,一個家庭的消極情緒往往會影響一個家庭。當然更重要的是,由于孩子老發脾氣,就會影響孩子的身體機能健康。也會影響孩子在未來的社會人際關系。
我特別能理解作為父母的你,現在焦灼不安的感受。也理解你對孩子的擔憂,希望我的回答能夠給你帶來一些幫助吧:
一、小孩子也很不容易,父母要有“同理心”。因為暴躁不是孩子的“專利”,每個人都有她/他的脾氣。人都有情感,有自己心理閾值。
哪怕是父母,也不可能完美慈祥耐心做到百分之百。所以,我們也會因為孩子的暴躁而收到心理的傷害。我們也會因為孩子的戾氣而感覺到委屈。很多大人都有被自己孩子“氣哭”的經歷。其實,某種程度上,我們和孩子是一樣。的
工作的委屈會讓我們憤懣不懶。為人處事上的焦灼會讓我們心煩意亂。生活上經濟上的壓力會讓我們難以承擔。
其實,我們也是那個“壞脾氣”的大人。只是經歷了太多生活的挑戰,我們才被時間打磨成了現在的樣子。
很多父母越想“矯正孩子”想讓孩子變回聽話安靜的好寶寶。就越是弄巧成拙。
二、為人父母從來不易,父母會因為孩子的壞脾氣而無可奈何,這都是為人父母必然的心理感受。(一)我們往往在初為人父母的時候,都會經歷一種前所未有的失望。每個人都在自己好脾氣的時候,都會覺得自己能夠待好孩子。作為父母,再教育孩子性格上總是存在著一種莫名的自信。父母相信,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慢慢的教會他們知書達理。
父母希望孩子是謙和有禮的:不會因為一點小事就吼來吼去,不懂得感恩禮貌。
可我們之所以會面對著愛發脾氣寶貝們,根本的原因,就是因為父母太過于自信。缺少了對孩子情緒控制教育自我學習。
孩子脾氣不好,很多時候大概率問題在于父母。很多父母會對孩子無數次產生失望。但孩子能夠學會控制自我情緒表達最最需要的,正是來自于父母對自己的信任,來自于父母對孩子的耐心。
(二)成年人有套自己的價值體系,我們會忘記自己是怎么長大的。我們會用大人的眼光來審判孩子“失控”當孩子犯了錯誤,當孩子忍不住想哭鬧,父母總會用成年人的方式來控制孩子的表達。這種思維定勢,無疑會造成父母和孩子的親子關系的對立。
這里需要父母理解的是:面對年幼的稚子,這個生命還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完全理解這個世界運行的規則。
當兩個完全不對等的信息體進行交流的時候,如果強大的一方也就是父母沒有學會去體驗孩子的感受。
那么必然會造成巨大的信息不對等。
孩子的童年期是建立是非曲直的關鍵。
非常需要父母警惕的是:
因幼兒期到童年期的孩子與父母的矛盾,會嚴重的影響孩子未來心理的健康成長,甚至會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變成一種宣泄和扭曲。
所以面對易怒情緒的孩子,這個階段的教育。需要做家長的慎之又慎。
三、小孩易怒情緒激動容易失控怎么辦?小劉對家長提出如下建議。希望能夠幫助到各位父母:
建議一:想要讓自己的孩子沒有“壞脾氣”父母就必須要以身作則。成為孩子的好榜樣,學會換位思考。父母要做的不是簡單粗暴的讓孩子的失控情緒行為消失,而是要幫助孩子,走出孩子目前的困境。
在這種情況下,優先考慮孩子的情緒和成長,是父母必須要做到的冷靜。父母不要太高估童年期孩子的理解能力。
根據行為主義心理學的觀點:童年期的孩子只能通過模仿來獲取行為。
所以當你小孩的發生情緒易怒而且難以自控的情況,父母一定要在孩子“發作”的時候就要進行理性思考:
為什么我的孩子會難以自控情緒行為?
孩子的易怒自我控制力差有如下原因:
1、小朋友會下意識模仿父母脾氣。2、小朋友會模仿權威(老師)等等來證明自己是能夠吸引到大人注意。3、已經進入小校園小朋友會刻意模仿那些脾氣很大的同胞來避免被排擠。如果家長沒有及時作出引導,讓孩子理解自己出現情緒問題的時候,該如何去和自己相處。他們就會出現極端思維。
小劉強烈建議父母們:
在孩子哭鬧鬧騰摔東西或者提要求的時候,能先暫停對孩子的斥責,先主動的去觀察孩子的言行。
孩子什么時間段容易發脾氣?孩子遇到哪些事情的時候容易暴躁?多觀察,多調查,及時和老師進行全面的溝通。只有父母先了解了孩子,才能夠幫助孩子走出情緒失控的消極影響。
建議二:溝通永遠是建立穩定親子關系的重要法門,永遠不要把你孩子想要表達的傾訴的情感拒之門外。小劉建議家長:找一個特定的時間,一家人開一場正式的家庭會議。
孩子心平氣和的聊聊天。而且家長一定要用孩子能聽得懂的語言,不要用太多復雜的詞匯讓孩子不能理解。
親子之間對等溝通。
才能處理好孩子得情緒問題。
你的易怒的孩子也許比你更難過。
但他/她太小了,不知道怎么表達感受,心理上是很壓抑的。所以小朋友才會很著急,最后就變成了“脾氣差”不能自控。
你可以在孩子控制不住情緒的時候給孩子抱抱,擁抱能給小朋友以安全感。當你的孩子開始哭到失控,父母要安慰孩子,不然孩子身體會出現疼痛感,情緒就會變得更加暴躁。當你的孩子出現脾氣不好的時候,最好父母需要把孩子進行及時性的心理安撫。
重點是一定不要對孩子的“失控”進行“錯誤冷處理”。千萬不要因為父母自己也心焦,而錯過了孩子情緒冷靜的“黃金階段”。
建議三:孩子易怒情緒嚴重,父母需要帶孩子參加科學的心理輔導。通過科學的專業的心理干預。現代社會,對于兒童的情緒行為心理健康都是很重視的,父母也不能大意。目前有很多專業的家庭心理咨詢機構,可以更好的幫助孩子和家長一起成長。
孩子也是普通人,人就會有自己的情感,自己的腦額葉就會產生控制情緒的分泌。
精力旺盛的孩子,如果沒有在發展的關鍵階段通過一些正向的方式疏導,就容易在后期出現心理問題。
小劉建議各位家長:
多花時間陪伴孩子進行一些家庭活動,帶孩子去參加一些有趣味性游戲。帶孩子去參加一些能夠進行多巴胺分泌的體適能運動。讓孩子在白天的時候能夠把自己精力得到合理化的消化。這樣就可以減少孩子暴躁發脾氣的概率。
四、脾氣暴躁的孩子會讓父母難過讓孩子焦慮。小孩子易怒而且容易失控,會給孩子未來的個性塑造帶來很多負面影響。家庭教育的意義就在于父母用自己的愛一點點澆灌出孩子心理中溫柔的花園。
感謝閱讀,歡迎點贊關注我呀??
首先要在家長身上找找原因,很可能是做家長的不當言行影響了孩子。
俗話說:母慈兒孝。家長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孩子影響很大,所以我們做家長的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語行動,要讓孩子對社會、對同學有個正向的認識和行動,如果家長經常把單位一些不公平的事情拿到家里說,并把這些瑣事上升到社會的層次,就會影響孩子,讓孩子從小就開始對社會不滿,長期以往的話,肯定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極大的負面作用,所以家長要在家里盡量營造一個和諧向上的氛圍,才能對孩子有正向的引導。
有個故事可以參考:有一個小男孩很任性,常常對別人發脾氣。一天他的父親給了他一袋子釘子,并告訴他:“你每次發脾氣時,就釘一顆釘子在后院的木板上?!钡谝惶爝@個男孩發了37次脾氣,所以他釘下了37顆釘子,慢慢地男孩發現控制自己的脾氣要比釘下一根釘子要容易些,所以,他每天發的脾氣的次數就一點點地減少了。終于有一天,這個男孩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了,不再亂發脾氣了。
父親告訴他:“從現在起,每次你忍住不發脾氣的時候,就拔出一顆釘子”,過了許多天,男孩終于將所有的釘子都拔了出來。父親拉著他的手,來到后院的木板前,說:“孩子,你做得很好,但是現在看看這布滿小洞的木板吧,它再也不可能回復到以前的樣子了,你生氣時說的傷害別人的話,也會像釘子一樣在別人心里留下傷口,不管你事后說了多少次對不起,那些傷痕都會永遠存在?!?/p>
我們做父母的在改變自己霸道無理的前提下,再去引導孩子向好的方面轉變。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