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養成性格和誰有關聯(小孩養成性格和誰有關聯呢)

admin時間:2024-01-31 04:58:20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教育程度能改變人性的本能?思維邏輯與性格教育有關聯嗎?

邏輯思維和性格教育關系應該不大的。

改變人性的往往都是感性的內容。而思維邏輯往往都是理性的。

我們其實可以看到有些學歷非常高的人,理論技術一套套的,發表過若干論文,行為思維縝密。但是人品其實非常差勁。確實存在這樣的人。

所以教育程度并不能概念人性。邏輯思維與性格也沒有任何關系。

真正改變一個人的是情感教育,是培養人的情商和共情能力。

一個共情能力強的人,看到別人受到傷害,看到別人痛苦,自己感同身受。會非常能理解別人,從而發自內心的想要幫助別人。

而沒有共情能力的人,則會對別人冷眼旁觀,別人痛苦的不要不要的了。自己卻毫無波瀾。

這些并不是人性的善良與邪惡。只是人的共情能力的高低。而共情能力是非常感性的能力。例如培養小孩子養寵物,學會照顧寵物。讓孩子去幫助別人等等。閱讀一些有價值的有著正確的思維導向的故事都可以。

情商遺傳因素有關嗎?還是后天鍛煉?

與環境有關,父母情商高,小孩耳濡目染,自然會學會如何處理一些事情,小孩的知識或者能力的獲得最開始都來源于模仿,所見即所得,見多了自然就內化成自己的了,沒見過怎么知道原來還可以這樣,所以情商是可以由環境感染的。

父母從哪些方面來培養孩子的性格與習慣?

想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父母要從小培養孩子的好習慣。習慣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能不能擔重任,會不會辦事,能力如何,跟習慣都有關系。

習慣是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的。你能不能擔重任,會不會辦事,能力如何,恐怕都跟你的習慣有關。

來看看這則故事:

一家要求很高的外資企業招工,一些學歷水平、身高相貌等客觀條件都很不錯的年輕人,過五關斬六將,進入了最后一關---高管面試??墒?,未曾想到,沒有提問,沒有出題,短短10分鐘,他們都失敗了。這是為什么呢?

原來總經理借故離開了10分鐘,這些年輕人便得意非凡,圍著總經理的大寫字臺和書柜,到處看。10分鐘后,總經理回來了,說:面試已經結束。這群年輕人很納悶。

總經理說:很遺憾,你們沒有一個被錄取,因為公司從來不錄取那些亂看別人東西的人。

機會只有一次,因為一個不好的習慣,他們和機遇失之交臂。孩子性格養成的最佳年齡階段,這些事情父母絕對不能忽視!

01

禮儀習慣

孩子需要養成的好習慣有很多,包括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以及一些必要的禮儀習慣。

首先這些禮儀習慣,爸媽們借鑒下吧,然后教給孩子,讓孩子受用一生。

1.彎腰撿東西、系鞋帶時,一定要蹲下,不能撅著屁股朝天,看起來很不雅。

2.吃東西不要發出聲音,千萬不要狼吞虎咽,既不利于消化,又有損形象。面條要咬斷吃,不要往肚里吸;喝湯用小勺。

3.坐板凳要雙膝并攏,雙手放在膝蓋上,只坐椅子的三分之一;千萬不要雙腿張開、或翹起二郎腿,丑死了。

4.到別人家做客時,未經主人允許,不要隨意亂翻東西。

5.不管什么食物,再喜歡吃也要控制,尤其不要暴食暴飲,不管在家還是在外。

6.到別人家做客,不管主人燒的飯菜是否符合自己的口味,都要發出真誠的贊美,表示好吃,以示尊重。

7.用餐完畢,最好幫主人一起收拾餐桌;即使對方不讓幫忙,也要有這個舉動,表示感謝。

8.接打電話,第一句要說“你好”,話說完畢,讓對方先掛電話;如果對方讓你先掛,說過“再見”后,停頓3秒再掛。

9.別人為你添茶、倒水或提供服務時,一定要欠身坐起或用手扶扶杯子,以示尊重。

10.看別人手機照片或電腦等其他物品,未經允許,不要往下翻動。

11.公共場合,少吃豬手、骨頭、雞爪等大骨頭類食物。尤其是女孩子,齜牙咧嘴啃東西的樣子,實在不好看。

12.對人友善,時刻保持微笑。這是世界通行證,不分國界,不需翻譯,永不過時。

這些禮儀知識,都是一個人良好修養的具體體現,爸媽不僅要教給孩子,而且自己首先要做好。

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言一行都對孩子有著很大的影響。

只有爸媽自己做好了,孩子才會“有樣學樣”,自覺遵守良好的禮儀規范。

除了這些禮儀修養習慣,爸媽們還要激發孩子自主學習的習慣,后面的管理就會輕松很多,可見,有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是多么重要!

02

學習習慣

學生階段是良好習慣的關鍵期,是人的成長的起步階段,也是人的基礎素質形成的開始階段。

小學階段,重要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習慣的培養,成績忽好忽壞的孩子,或者像上面那位孩子一樣,雖然很聰明,但就是不愛學習的,往往缺乏良好的習慣。

尤其是新入學的孩子,更應該重視習慣培養,以利于為后繼學習打好基礎,為孩子的發展打好底色。

下面的這份小學生習慣養成一覽表非常實用,值得家長永久收藏。

7、8歲習慣

1.能獨立并按時完成作業;

2.養成正確的寫字、握筆姿勢,以及坐姿;

3.自覺閱讀課外繪本(帶拼音)。

9、10歲習慣

1.每天預習;

2.獨立學習和思考能力;

3.作業干凈整潔;

4.閱讀課外讀物。

11、12歲習慣

1.認真聽講;

2.每天預習復習;

3.積極思考;

4.作業趕緊整潔并正確率要高。

13、14歲習慣

1.自主學習,提前預習復習;

2.積極思考,對問題有自己的見解;

3.閱讀科普讀物與文學作品。

15歲習慣

1.回答問題注重規范;

2.有收集記錄的習慣,尤其是錯誤的地方;

3.學會舉一反三;

4.涉獵廣泛,關注時事新聞。

教育就是習慣培養,尤其是小學階段。

孩子需要養成的好習慣很多,上面的習慣都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習慣,在孩子15歲以前養成,會為孩子以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家長要有耐心,堅持做下去,這樣孩子上了高中后就會很省心了。

03

生活習慣

孩子除了要有以上良好的習慣外,更要有以下這些技能,你家孩子都有嗎?

態度篇

如果說人生是一章樂曲,那人生態度就是基調,它決定了命運的走向。

1.積極:對生活有著積極的態度是相當重要的。當然,事情可能會變得很糟,但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所以應該停止抱怨,尋求解決方案,最重要的是,要堅信自我,擺脫負面思維。

2.動力:要知道達到目標的關鍵不是紀律,而是動力。如何采用不同的方式激勵自己,并體驗完成目標的喜悅心情。

一開始,先設定一些較小的,容易達到的目標,從而逐漸鍛煉這種技巧。

3.拖拉:這是成年人的常見毛病(甚至小孩也如此)。我同意在某些時候,人們應當悠游度日,享受慵懶的時光。

但是,當我們必須做某些事情的時候,怎么保證我們能夠按時完成呢?教導孩子要吸取拖拉的教訓,找出他們拖拉的習慣,并且研究如何克服它。

4.激情:成功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找到使你激情洋溢的事物,并全情投入。

你的孩子還無法在年幼時找到這個答案,但是你應該指導他們發現自己的激情所在并且對其不懈追求,讓他們了解這樣做的重要性。

社交篇

我們生活在社會里,就永遠離不開社交,孩子也是如此。

1.合作:從小,我們就被灌輸競爭主義,這也是成人世界的寫照。結果呢,卑鄙陷害、互相拆臺、忿恨抱怨充滿了我們的生活。

相反,請教導你的孩子,人們是可以達到共贏的,幫助他人成功,將使你自己更加成功。

告訴孩子結交朋友勝于制造敵人,在競爭之前先學會團隊合作。

2.同情:這是被學校完全忽略的主題。事實上,孩子在學校學到的往往不是同情并幫助他人,而是增加別人的難處。

應該教導孩子設身處地地了解別人,并去幫助別人擺脫痛楚。

3.愛心:愛心和同情是雙胞胎,同情著重于減輕別人的痛楚,而愛心則是希望他人幸福。這兩者都是至關重要的。

4.傾聽:我們的孩子在學校學習到如何傾聽了么?或者如何與人交談么?也許這就是為什么許多成年人都不具備傾聽這個重要能力的原因。要孩子學會如何真正地傾聽他人,從而能夠理解和感覺他人。

5.交談:交談與傾聽是緊密關聯的,而學校并沒有教導孩子交談的藝術。事實上,學校告訴孩子在大部分情況下交談是不對的,然而我們往往需要的是互相交談,而不是教導。

這是非常重要的社交技巧,從小就應該在家里實踐。請學會與你的孩子交談,而不是只要他聽話。

實物篇

怎么樣生活得舒適有條理,是父母給孩子最寶貴的遺產。

1.家務:如何保養和維修房屋的各種物件,包括管道、電器、冷暖設備、油漆、蓋屋頂、剪草等等。掌握進行基礎維護的工作和方法,并且知道什么時候該叫專家來幫忙。

2.清潔:太多的成年人沒有學會如何送洗衣物,如何清潔房間,如何使房子井井有條,如何進行每周、每月的大掃除。不要只是讓孩子做這做那,而要他們真的學會這些事情。

3.組織:讓孩子學會如何擺放文件,如何讓事物各就各位,如何建立待辦事宜,如何建立工作流程,以及如何集中精力在重要工作上。

性格是由基因決定的嗎?

性格與基因正常發展的話肯定有關系!但如果幼時所處的環境反差太大,就會改變這個小孩的大半生價值觀念!謝謝邀請!不必太糾結基因了,給孩子一個健康,正能量的環境!您的孩子既便不成材,但必成人

學生的學習成績好和遺傳因素有關系嗎?對此你怎么看?

如果說孩子的學習成績好壞和遺傳因素毫無關系,那肯定是糊弄人的。影響孩子學習成績好壞的有智力因素也就是遺傳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我們先來說說智力因素。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人類的智商成菱形分布,意思是像愛因斯坦類型的超強大腦者位于菱形的頂端,屬于極少數,而你我皆凡人,智商屬于中等水平的屬于絕大多數,而真正弱智的人又屬于極少數。

事實也是如此,在智商相等的情況下,孩子們之間比的是非智力因素,尤其是小學和初中階段,還遠沒有到拼天賦的時候,誰的自律能力強,行為習慣好,誰就成績好?,F階段在尖子生中女生比男生多也證明了這一點,畢竟大多數的女生在自覺性和行為習慣上要好于大多數男生。

非智力因素指人在學習活動中,不直接參與認知過程的心理因素,包括需要、興趣、動機、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

所以作為家長也好,老師也好,我們一要設法激發孩子正確的學習動機。二要培養孩子濃厚的學習興趣。三要培養孩子穩定的學習情緒。四要培養孩子堅強的意志。五要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性格。

總之,學習成績是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我們需要自信、自強、自立、自律方能在學習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

本文是我一家之言,不喜勿噴,如果你喜歡這篇回答,就隨手關注我吧,你的支持必將讓我加倍努力!

相關文章
兒童視頻
推薦文章

關于搖籃網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

sitemap.xml

就要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五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