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31 06:45:25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發脾氣是兒童在成長過程中的一種正?,F象。嬰幼兒期是情感發展的敏感期,處在這個時期的孩子在情感上最容易受感染,容易沖動,變化大,控制也難。一歲左右的孩子當其行為受到阻止時就會手抓腳蹬,以大聲哭叫來發泄。兩三歲的孩子進入反抗期,他們一改過去的安靜、聽話、依賴,強烈要求表現“自我”。
??他們喜歡自我主張和獨立完成“危險性”的活動,力求擺脫大人的約束,一旦行為受到限制,就會大發脾氣。
從生理角度講,每當孩子處在疲勞、病痛的情況下,他就會發脾氣。但是,絕大多數孩子發脾氣是由心理原因引起的。
孩子受到委屈時會發脾氣。家長處理問題不當使孩子感到委屈,容易導致他發脾氣。
??例如,當孩子正專心致志地干一件他喜歡的事時,家長突然強迫他去干別的事情,他就會又哭又鬧。
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時會發脾氣。家長忽視孩子的情感,不尊重他,壓制孩子的個性,會使他發脾氣。例如,家長為保持室內的清潔,在收拾房間時,不和孩子商量,便把他精心制作的手工玩具丟進了垃圾箱。
??當孩子看到自己的心愛之物不翼而飛的時候,肯定會大鬧一場。
孩子的正當要求得不到滿足時會發脾氣。家長高興時答應孩子的事情,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未能兌現,卻沒有及時向孩子進行解釋和說明,也會使他發脾氣。孩子對大人說的話是一向當真的,他們會不依不饒地鬧下去,甚至發脾氣。
??
有不良性格傾向的孩子容易發脾氣。有的家長溺愛孩子,總是千方百計滿足他的需求,以致使他形成不良的性格傾向,這是孩子發脾氣的根源。如果他的某項要求得不到滿足時,他就會發脾氣。例如,在大街上或者商店里,我們時常會看到有些孩子當著眾人哭鬧,大多屬于這種情況。
??可見這些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是失敗的,如果還不正確對待這個問題,對孩子各方面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
以上我們分析了孩子發脾氣的各種原因。家長在對待發脾氣的孩子時,應分析其原因,找出問題的癥結,可用以下方法解決:
1。堅持正面教育為主,家長對待發脾氣的孩子,態度要冷靜而堅決,不要急躁,更不能辱罵和威脅孩子。
??
2。家長要善于捕捉孩子的情感變化,尊重他獨立生活的愿望,滿足他的正當要求,啟發、引導他順利地度過“反抗期”。
3。家長應對孩子遵守諾言。家庭成員之間應該互相尊敬,家長應平等地對待孩子,尊重他個性的發展,讓他感到自己是家庭中平等的一員;有事應大家商量,讓孩子充分發表意見和見解。
??
4。進行家庭日常規范行為的培養和教育,當孩子進行活動時,對他要有要求,讓他學會自覺調整情緒,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
5。當發現孩子疲勞或易怒時,家長要溫和地提醒他停止正在參與的活動;或者坐下來參與孩子的活動,以助他一臂之力。對年齡小的孩子,家長可以抱抱他,對他說一些安慰的話,防止他心情沮喪或產生不愉快的情緒。
??
6。當孩子正在做自己喜愛的活動時,家長不要立刻強迫他干別的事情,而應在變換活動前,預先提醒他,讓他有思想準備。
7。對待以發脾氣作為手段要挾家長的孩子,最好的辦法是不理他,離開他,允許他發泄,讓他獨自想想,待孩子情緒平靜下來時,家長應對他耐心地解釋和正確引導,使他口服心服,聽從家長的正確指導。
任何一種“負面”情緒背后都帶著某種未曾被滿足的需求,而只有當需求被“看見”并被滿足時,我們才會處于平靜愉悅的心境之下。對于1歲半的孩子,語言能力尚在發育當中,可能還沒辦法很清晰地通過語言去表達自己的感受與需求,所以會選擇用鬧情緒這種最直接的表達方式來告訴父母。這個時期的孩子哭鬧發脾氣多半是因為生理上的需求未能得到及時滿足,其次就是心理上的需求。
家長需要留心觀察找到孩子發脾氣的源頭,找到原因才好對癥下藥:孩子發脾氣是偶然的,還是一天當中頻頻發生?大多是在什么情況下,發生了什么事情,孩子才會發脾氣呢?
生理性哭鬧對于生理性的原因孩子發脾氣,相對而言,解決起來是比較簡單的,那就是照料人對孩子的及時滿足,比如寶寶餓了,尿不濕滿了,寶寶困了,肚子不舒服了,家長要及時捕捉到信號,讓寶寶得到相應的滿足,那寶寶情緒很快就會平復下來。
家長在給予孩子照料前可以先抱起哭鬧發脾氣的寶寶,語氣盡量是充滿慈愛的:“哦,寶寶生氣了?。吭趺纯薜媚敲磪柡Π?,是不是困了???媽媽帶你去睡覺?!比缓筝p拍寶寶的背部,或者讓孩子趴在媽媽的胸前,這樣寶寶能夠感受到媽媽的心跳,通常寶寶會比較快平靜下來。媽媽也可以多給寶寶一些溫暖的撫觸,也會讓寶寶比較快平復心情。
避免孩子發生頻繁的生理性哭鬧,主要還是要靠家長的細心照料,掌握孩子“吃喝拉撒睡”的生物鐘規律,讓寶寶得到及時的照料,那寶寶自然就會保持舒適愉悅的心情。
心理性哭鬧對于心理性的哭鬧,家長可能會容易忽略,覺得寶寶有點“無理取鬧”,而對孩子由于心理原因所產生的哭鬧,也往往更考驗家長的耐心。家長需要接納孩子的情緒,認可孩子的感受,而不是粗暴制止孩子的哭鬧行為,或者不理會孩子,任由孩子哭泣。
面對孩子看似“無緣由”的哭鬧,家長可能很容易心煩,家長一定要先平復自己的情緒,再去安撫自己的孩子,千萬不要帶著情緒去苛責孩子:“你怎么老是哭,我都不知道你究竟想要什么?!边@往往只會嚇到孩子,讓孩子越哭越厲害。而不理會孩子的情緒則等同于“冷暴力”,容易讓孩子形成的冷漠人格。
比如寶寶感到無聊了,感到孤單了,玩玩具不順心等,都有可能會發脾氣哭鬧。家長要用自己的語言幫助寶寶去表達情緒:“寶寶,你是不是覺得無聊,想讓媽媽陪陪你?媽媽沒及時留意到你,讓你覺得生氣了,是嗎?媽媽來給你講個故事吧。”然后觀察孩子的情緒變化,如果寶寶可以平靜下來,那說明家長滿足了寶寶的需求。
面對孩子遇到挫折,媽媽也需要安撫孩子:“哦,寶寶哭得那么傷心啊。媽媽看見寶寶搭積木怎么搭也搭不牢固,寶寶生氣了,是嗎?媽媽和你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好不好?”說完之后,可以等待寶寶做出反應,通常情況下,孩子的需求被家長正確解讀,孩子可能會快速停止哭鬧。
我是@六仔媽媽,家長要牢記的是:情緒是沒有對錯之分的,無論孩子出現何種情緒,它都是一個信使,在向家長傳遞信息,而家長要替孩子做好信息的解讀,陪伴孩子的情緒,而不是忽視、壓制他們的情緒表露。家長需要借由孩子的情緒,幫助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并認可他們的感受,再去引導孩子的行為。這個過程也許是充滿挑戰的,也是痛苦的,也是一個互相修煉的過程,相信孩子在家長的耐心以及正確引導下會得到更健康的成長。
當然是先禮后兵了!
一歲多的寶寶,大人的話寶寶大部分都能聽懂。我們可以耐心的告訴寶寶:生氣了坐在地上是不對的,地上臟,有小蟲子和小螞蟻,萬一這些小動物爬到寶寶身上,或者地面很冷,寶寶都會容易生病。
寶寶不聽話怎么辦?
那就讓她坐在地上好了,她坐煩了自然會起來。
切記:不要因為孩子堅持,就滿足她的無理要求。
孩子脾氣大最好,不建議打,平時可以多給孩子溝通,給孩子講道理,因為脾氣大是人正常的情緒反應,也是一種心理需求,這種情況可以隨著年齡的增長或者心理的發育,長大以后就會逐漸改善,如果經常打罵孩子,還有可能會造成反作用,可能會出現叛逆的現象。
一歲的寶寶生長速度會有所下降,但視覺、聽覺、嗅覺、味覺的發育有很大的進步,這時我們就可以給寶寶進行一下引導,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了解更多的事物。
一.運動能力的養成
1.一歲的寶寶已經開始學站了,能夠獨立站立,并能扶著沙發、茶幾等行走,也喜歡讓人拉著雙手走路,這時的孩子是最累人的,需要寶爸寶媽們多付出些辛苦。過段時間就可以讓孩子站在一個地方,媽媽后退幾步,鼓勵孩子過來找媽媽。但是要注意,在退了1-2次之后,應該讓孩子可以抓住媽媽,以免孩子喪失信心。
2.一歲寶寶的抓取功夫更厲害了,可以把玩具裝到盒子里再拿出來,可以把書翻來再合上,這時寶爸寶媽們要鼓勵孩子“寶寶,你真棒”或“寶寶,你真厲害”等,這樣寶寶會有更大的興趣,但玩耍后要讓寶寶自己收納好,這時的寶寶是可以聽懂大人的“指令”的,當然大人也樣幫忙,幫助他養成良好的收納習慣。
二.語言能力的訓練
通常一歲的寶寶會發簡單的音,如“爸爸”、“媽媽”等,但有的孩子還不會說話,寶爸寶媽們也不必著急。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和孩子講話、唱歌、講故事,跟孩子說話的時候要面對孩子,讓孩子看清自己的嘴型,這都會促使寶寶對語言的理解和開口說話。
三.入廁訓練
一歲的寶寶神經系統已成熟,可以控制大小便了這時只要寶爸寶媽注意培養孩子定時大小便的習慣,孩子坐盆排便就不成問題,最起碼在白天可以拜托紙尿褲的束縛了。
1.便盆最好放在廁所里,不要放在玩耍起居的場所,這樣有利于寶寶樹立正確的入廁場所的觀念。
2.坐盆時間不要太長,不要玩玩具或吃東西,讓寶寶知道坐盆是為了排便,不能玩耍,畢竟廁所是細菌最易滋長的地方。
3.排便后要讓他把手洗干凈,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四.睡覺習慣的養成
一歲寶寶的睡眠較之前減少,但每天也要保證12小時左右的睡眠時間,夜間睡眠釋放出的生長激素比白天多,可以促進生長發育,白天的睡眠可以消除疲勞,保證寶寶精力充足,所以睡眠不足對寶寶成長很不利。
1.給寶寶養成按時睡覺的好習慣,一般晚上不要超過九點,早上七點起床,中午睡2-3小時為好。
2.在寶寶睡覺前要做好準備工作,把寶寶的手、腳、臉洗干凈或洗個澡,換上寬松的衣服,讓寶寶躺在床上,這時寶爸寶媽們可以給寶寶講一些童話故事或聽一些舒緩的音樂。白天光線亮時可拉上窗簾,晚上要關燈,營造安靜的睡眠環境,寶寶習慣后會知道該睡覺了,自然會安靜下來。
五.吃飯習慣
培養好孩子的進食習慣,大人們在孩子的吃飯問題上就可以省很多心了。
1.定時定點進餐
一歲的寶寶除了喝奶之外是要跟大人一樣吃飯的,這樣才能保證孩子的營養。進餐時要讓他盡量保持同步的進食規律,在固定的時間固定的位置吃飯。
2.獨立進餐
要訓練寶寶自己吃東西,這時的寶寶大多不能自己拿匙吃飯,大人喂他時也可以給他一把匙子,讓他自己舀著試試,大人可以扶著他的手,把食物送到嘴里,大人要培養寶寶自己吃飯的習慣,不能因為怕弄臟而不讓寶寶自己動手,實在怕臟也可以拿反穿衣給寶寶擋一下,入托時還不會吃飯是會很麻煩的。
3.不邊吃邊玩
吃飯時要告訴孩子不可以玩,久而久之,孩子會明白吃飯和玩是不能同步的,從而專心致志的吃飯。允許寶寶把玩具帶上餐桌,趁機往嘴里塞飯或追在屁股后邊喂的做法是很不妥的。
4.進餐時心情愉快
吃飯時不要訓斥、嚇唬孩子,孩子不愿意吃的食物我們不要強迫孩子,要用“哄騙”的手法讓孩子心甘情愿的吃,這對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很重要。
六.潛能開發
一歲寶寶不具備邏輯思維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所以我們教學最好是借助工具。早教工具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用到的東西,也可以專門購買益智玩具。
1.日常用品早教
日常用品色彩豐富,造型各異,我們可以教孩子認識形狀、顏色等。我們要用驚喜、夸張、疑問等語氣告訴孩子,這樣孩子會產生濃厚的興趣,會對更多的事物產生興趣,久而久之,他認識的東西會越來越多。
2.益智玩具早教
市面上有很多兒童早教玩具,但是購買時一定要選符合孩子年齡的,小于或大于孩子年齡都不會勾起他的興趣,早教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益智玩具買回來后大人要耐心的示范,讓他自己學會,這樣效果會更好。
七.性格培養
細心的家長會發現,孩子在平時的生活、玩耍、游戲中,有的孩子比較安靜,有的孩子比較活潑,有的孩子膽小,還有的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喜歡父母動手。孩子的這些特點事實就是我們所說的性格,幼兒時期是寶寶形成的關鍵期,父母一定要做好引導。
1.正確對待孩子的過錯。
孩子做錯事很正常,我們在發現問題后要態度溫和的告訴他錯在了哪里,鼓勵他承認錯誤,幫助他找出做錯的原因,鼓勵他改正錯誤。
2.滿足孩子的合理要求
對于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我們要盡量滿足,但是對于不合理的我們不要一味地拒絕和遷就,這樣很容易給孩子一種錯誤的引導,我們要說出原因,讓孩子理解。
3.培養孩子的禮貌行為
我們要讓孩子多與外界接觸,克服怕生的情緒,見到人時要教他打招呼,別人給予幫助要學會感謝,要教他一些基本的禮貌用語,有東西要學會分享給他人,這對他以后的為人處世會有很大幫助的。
4.要培養寶寶的獨立性
讓寶寶自己拿餅干吃,自己拿奶瓶喝奶,自己拿杯喝水,自己吃飯,自己收拾玩具,培養他的獨立性,克服依賴性,這對形成良好的個性有很大的幫助。
希望我的解答對你們有所幫助哦,喜歡的點個贊哦,寶爸寶媽們辛苦了,養兒不易啊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