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2-02 13:42:12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一、教育心理專報的觀點
小孩子好勝心過強,輸了就發脾氣,確實是心胸狹窄、缺乏風度的表現。家長要仔細分析孩子的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加以教育引導,使孩子積極爭取進步,坦然面對輸贏,形成健康人格。
二、小孩子爭強好勝的不當心理及表現從少年兒童的心理看,他們都有把事情做好、得到別人肯定和夸獎的愿望,爭強好勝是他們的一種天性。但是,有的孩子過于要強,總是不切實際地希望自己時時處處是唯一最好的那個,希望把別人甩在身后。于是,一旦爭強好勝的愿望得不到滿足,有些孩子不是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對別人的成功感到不滿、憤恨和嫉妒,對別人發脾氣,甚至阻撓別人成功,攻擊比他強的人,做出一些不當行為。
三、孩子爭強好勝、亂發脾氣的原因分析父母的不當夸獎會造成孩子不恰當地爭強好勝。有些父母表揚夸獎孩子言過其實,無論孩子做了什么事,總是把“寶貝兒,你是最棒的”“寶貝兒,你真厲害”掛在嘴邊,而不是針對孩子的優點予以肯定和鼓勵,有沒有針對孩子的缺點予以分析和指導。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喪失辨別優劣的標準,真的以為自己做什么都是最好的,不容許也接受不了別人超過自己。父母對孩子施加的壓力過大會導致孩子過于要強。有些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對孩子的成長施加壓力太大,總不切實際地希望孩子在各方面都勝過任何人。孩子在這種壓力逼迫下,往往會不顧一切地爭強好勝。面對超過自己的人,他們會把父母施加的壓力變成對別人的不滿,嫉妒、怨恨比自己強的人,甚至會不擇手段阻撓別人進步。父母的溺愛會造成孩子形成較強的自我中心意識。有些家長愛子心切,把孩子作為自己的一切,作為家庭乃至整個世界的中心,使孩子形成了極強的自我中心意識。父母的一貫嬌縱,使他們以為自己就是這個世界的中心,所有人都得讓著他。在各種競爭比賽中,以為別人都得順從他、讓著他,稍有不如意變會遷怒于別人。父母的影響及教育會造成孩子缺乏風度。父母是孩子的榜樣,父母的一言一行往往會對孩子產生深刻的影響。如果父母是凡事只考慮自己感受、爭強好勝、希望別人忍讓自己的人,孩子也會不自覺地習得這種行為習慣。如果父母一味放縱孩子的無理取鬧,不及時讓孩子明白善待他人的道理,孩子就會把這種缺乏風度的行為沿襲下去。四、如何教育引導孩子糾正過于爭強好勝、亂發脾氣的不良習性肯定孩子的爭強好勝。不讓孩子亂發脾氣,當然不是否定孩子爭強好勝的性格。爭強好勝當然也有好的作用,它可以使孩子不斷進取,可以使孩子獲得成就和自信。因此,家長要先肯定孩子的爭強好勝,告訴孩子勇于競爭是正確的。教育孩子正確看待輸贏。要告訴孩子勝敗乃兵家常事,只要競爭就會有輸有贏,勝不驕敗不餒才是大將風度。比賽重要的是努力的過程,而不是結果。只要盡力爭取,和氣對待對手,雖敗猶榮。要堅持友誼第一、比賽第二,輸局不輸人,不能因為心胸狹窄有出格行為而遭人恥笑。教育孩子換位思考、心中有他人。告訴孩子要想做到最強,必須求得他人的擁護與支持,只有獲得對手的尊重,才能獲得對手的真誠幫助。要學會換位思考,自己贏了不要高高在上看不起別人,要學會安慰體貼別人;自己輸了不要遷怒于他人,要尊重對手,學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彌補差距,屢敗屢戰。結束語小孩子爭強好勝、度量不大也不是多么可怕的事。只要家長正確引導,積極教育,相信孩子一定會正確看待輸贏,學會換位思考,學會從自己身上找不足。但是,家長如果一味忍讓、一味袒護,則會使孩子形成錯誤的競爭觀、養成不容人的性格,對孩子的心理發展百害而無一利。
【點擊右上方“關注”,教育心理專報與您分享更多教育心理管理經驗、科學理論和經典案例,幫您解決少年兒童教育心理問題】
運動對于人類而言,是一種必需,事實證明,生活當中絕大多數人也都在運動。并且不同的人,會熱衷于不同的運動方式,這就是人性格方面的外露。
人們偏愛某種運動,不可能完全出于偶然,而是與他個人內在的脾氣品性密切相關。而往往,堅持不同的運動習慣,又會塑造出一個人不同的品格和魅力。
根據體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不同的項目,對每個人的心理,所起的作用不同。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缺乏正常人的心理調節能力,和必要的適應能力,或者,表現出明顯的性格缺陷和情感心理缺失,然而,我們通過有針對性的適當運動,是可以糾正這些不良性格缺陷的,并且,能夠很好的改善心理,和一個人的精神面貌。
心理學:一個人喜歡什么類型的運動,會暴露他的性格特征,超準
1.喜歡足球、籃球、排球等,需要團隊協作的運動
這是社交型協力運動的人,通常,從小就活潑開朗,十分熱衷戶外運動,而且,人際交往能力從小得到鍛煉,長大后處理人與人的關系表現非常突出。在他們的成長經歷,長期生活在熱熱鬧鬧的朋友中,對于他們來說,孤獨是一件十分恐懼的事情。
這類團隊協作的運動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團隊精神用不著額外培養。在這種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才能獲得成功的活動中,諸如遵守規則、體諒他人、責任心、還有組織和協調等能力,會得到特別的培養。
不僅如此,成熟的游戲者,不會刻意爭奪惹人注意的前鋒位置,對自己所處的位置和他人的位置之間的協調,他們多了一層領悟,即:尊重每個人的獨特之處,清楚自己在什么位置最合適。
心理學:一個人喜歡什么類型的運動,會暴露他的性格特征,超準
2.喜歡長跑、競走、野外自行車等,體現耐力和意志力的運動
這樣的人,通常從小受到的家教相對比較嚴格,從父母那里,整天聽到的都是“有志者,事竟成”,“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之類的教導。長大以后,也多是勤懇踏實、努力奮斗的典型。而像長跑,這樣需要極度耐力的運動項目,對他們來說,是一種非常合適的自我減壓方式。伴隨著汗水不斷被排出體外,心理上的抑郁和煩躁也被甩在路邊。
所以,他們是一群,跟自己比賽的人,喜歡追求在痛苦中堅持的那種魅力。當每一次在想要放棄的一瞬間,咬著牙繼續堅持,練就了非同一般的耐力和意志。在他們的人眼里,有時候,名次和結果不是最重要的,他們享受的是,努力著的感受。因為,他們知道,無論領先還是落后,都只是暫時的,只有拼搏向前,才是永遠不變的。
心理學:一個人喜歡什么類型的運動,會暴露他的性格特征,超準
3.喜歡自由搏擊、散打、拳擊等力量進攻型運動
這一類人,讓人感覺,多多少少有一些火藥味。攻擊和對抗的力量,增強了他們內心的把控能力,這一點,會讓他們得到很大的滿足感。選擇這種對抗性很強的運動,從內心深層的理由,感覺自己還不夠強大。
大多數小男孩,都會驚嘆父親的強大,并且,在心中暗暗和父親較勁,幻想著有一天,徹底地“打敗”父親,成為真正的男人。一般來說,喜歡搏擊類運動的人,他們迷戀于這種勝利的感受,喜歡一次又一次地,體味戰勝另一個人的痛快感受。
心理學:一個人喜歡什么類型的運動,會暴露他的性格特征,超準
4.喜歡登山、戶外探險、高爾夫、帆船等親近大自然的運動
這一類人,不是去征服山,而是去征服自我;不是去探索自然,而是在探索自然的時候,探索自我?;氐阶匀坏膿肀е校切┳詽M、保守、懶惰、怯懦、急功近利,都一一得到凈化。
選擇這類運動作為個人愛好的人,潛意識,是重新拾起童年時代,原本人人都有的對大自然的好奇。他們的人生之路,大多已經從“追求成功”過渡到“尋求意義”階段。在生活中,他們會給人溫文爾雅、平易近人的感覺,因為,他們不再需要通過“戰勝”別人來確認自信,或自我的價值。
心理學:一個人喜歡什么類型的運動,會暴露他的性格特征,超準
5.喜歡小球,如,乒乓球、羽毛球的人
實際上,他們是喜歡利用“頭腦”去運動,戰術和技術同等重要。而且,他們會鐘情于單打獨斗,與其尋找合適的同盟,不如相信自己的判斷。他們通常十分自信,動機鮮明,喜歡尋找機會,證明自己的實力。
他們在職場上,也是高手。他們頭腦冷靜、思維敏捷、判斷準確、當機立斷,因為,任何猶豫和徘徊,都將延誤良機而導致失敗。不論進攻還是防守,他們的目的,都是為了緊緊抓住對方的空當,使對手比自己早一步露出破綻,這是他們萬變不離其宗的獨家秘笈。
心理學:一個人喜歡什么類型的運動,會暴露他的性格特征,超準
6.喜歡瑜伽、太極、氣功等關注身心聯結的運動
往往在選擇這類運動的愛好之前,這些人,基本都嘗試過上述各式各樣的運動。不管是對速度,還是對力量的追求,好像都不足以滿足他們的需要。因為不滿足于,僅是骨骼和肌肉的伸展和收縮,才會返璞歸真地回到這類,結合著呼吸與心境的特別運動上。
在相對靜態中,控制自己的動作和心態,在忍耐和堅持的過程中,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直到,感覺到真實的自我,這樣的人,往往已經歷過很多事情,看清世事的貪婪與浮躁的無意義。于是,凡事不強求,也沒有所謂的“必須”與“一定”。運動時是這樣,生活中更是如此,行動上,量力而為,修煉內心的沉靜與遼闊。
心理學:一個人喜歡什么類型的運動,會暴露他的性格特征,超準
不是。根據規律來講,叛逆期的孩子應為12歲至17歲,長的可能到20歲。10歲的孩子正是各方面正在成長或學習的過程,他們還沒到叛逆期。
喜歡格斗的女生,她的心里就有著某種激情,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他一定是很堅強,他喜歡幫助別人看到不平的事,他一定會出手,這樣的女生缺乏安全感,小時候可能受欺負多了,連續格斗來保護自己,這樣的人不要惹肯定是對這項運動感興趣,只有打心眼里喜歡才能去付諸行動
對抗型人格對環境和他人很敏感,只要稍微受些挫折,就會退回自己自己的舒適區,待在自己的小天地里。
對抗型人格需要的是認同。讓他得到自我肯定。這種性格的人,你就順著他說,你尊重他的想法,理解他的想法。會達到一些效果。開闊心胸、視野、思維。學會換位思考,擅于看到別人優秀、友好、善良的一面。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