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2-04 22:02:58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學畫畫沒有規定什么性格的。據我30年的教學生涯中,可得出任何性格的人都適合學畫畫。學畫人一般有兩種,一是自己天生愛好,二是家庭影響,父母覺得你學畫好。自己喜歡的自然沒啥性格規定了,而父母往往覺得這娃該學點藝術好,所以讓孩子學畫。而一般家長是搞藝術的,孩子也自然而然會喜歡畫畫。像我的美術老師與我美術班的好些同學的孩子,都上美術學院了這是家庭熏陶。
除這些發自內心喜歡與家庭原因而畫畫的,我以為任何性格的孩子都適合畫畫。因為孩子是天生的畫家,他能隨心所欲去繪畫或叫涂鴉。之所以有的沒畫是環境使然。學校的氛圍,家長的感覺,往往會使孩子自以為自己不會畫而不敢去畫。另外,一些重形式而不重創新的老師與家長也會讓孩子失去信心。
如我們懂得引導,鼓勵與欣賞孩子的畫,我相信任何一個孩子都會愛上畫畫,而且不是僅僅適合的問題呢!
外向的孩子,活潑開朗的,也有做事粗心大意的,他們學畫可以培養細心,專心。在完成一幅畫中不知不覺地培養了美感與用心做事的好習慣。
內向的孩子更適合或應該學畫畫,因為內向的孩子一般不善于與人交流,慢慢地變得孤僻膽小,沒自信。學畫能讓他(她)找到一個情感的傾訴口,在安靜地宣泄自己情感情緒后,一幅完成的畫會帶給他(她)滿足感與喜悅感,讓內心充滿自信時,成功感就出現了,擁有成功感的孩子還會自卑么?
所以,學畫,適合任何一個孩子,沒性別沒年齡也沒性格之分,更沒有成績好壞之分。千萬別說他語數英這些主科成績不好,就不給他畫畫,要知道不是學畫畫而成績不好,是沒學畫畫已經成績很差,那就更要讓他(她)去學畫畫,從畫畫中尋回自信,反過來學習主科時就有了學習的動力!因為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學得好,特別是您告訴他們畫得這么好了,就該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時,我敢說沒有一個孩子不興致勃勃勇敢地面對學習主科的困境,他(她)會開始充滿自信與熱忱去努力,去投入學習中去!對?放手讓您的孩子去學畫吧!他(她)不僅會掌握一技之長,還有可能成為出類拔萃的人呢!因為畫畫的人做事細心,需要創新,還追求完美。所以當他以后就算不畫畫,他做什么事情,態度都是一個樣,試問一個對生活充滿熱情,工作又認真的人,能不成功么?
我家寶寶三歲多,最近給她看兩本繪本。
《我愛幼兒園》這個講述小朋友對幼兒園的認知和幼兒園生活,適合給寶寶上幼兒園提前做準備。寶寶很喜歡聽我講這個,也大概懂了幼兒園的事。
《猜猜我有多愛你》兩只兔子對愛的詮釋,讓寶寶對父母的愛有個初步了解。
我家里還有很多不同繪本,每天都會給寶寶看繪本講故事。
轉自網絡:
適合4歲-5歲孩子閱讀的繪本
1.玫瑰的夢幻連衣裙(小寶石)
玫瑰的夢幻連衣裙看起來像一個美妙的童話故事,這個小女孩夢想著美麗的衣服,并花費時間為奇特的連衣裙繪制圖案(這對她的家庭來說很有意思),并為巴黎皇室創作高級時裝。雖然凱瑟琳伍德芬的夢幻故事是以瑪麗安托瓦內特宮廷的時尚先驅玫瑰伯廷的生活為基礎的。玫瑰的衣服是令人嘆為觀止的藝術作品,使用最好的材料和珠寶以及想象力......但首先她必須把她的時間作為學徒。盡管艱苦的工作和疲憊,羅斯從未放棄過她的夢想。
2.Pegg先生的工作
安娜和她的父母一起住在海邊的燈塔里。它野性而可愛,但有點孤單。當佩格先生的海鳥郵差在風暴中受傷時,安娜志愿幫助他遞送郵件。這是艱苦的工作,但很有趣,當Pegg先生的翅膀愈合時,他可以再次自己發揮職位,她感到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孤獨。幸運的是,她輪到的新朋友并沒有忘記她,并且有一封可愛的驚喜信件,還有一封來自Pegg先生的特別包裹。
3.溫妮和威爾伯的海洋冒險
誰比女巫溫妮還有她的忍耐貓威爾伯更適合欣賞海邊的美景?這個繪本有三個不同的故事,兩個在海灘上享受一些典型的充滿活力和驚人的冒險,如海盜,以及一些神奇的深海潛水。爾科爾基保羅的古怪而詳細的插圖充分展現了瓦萊麗托馬斯的創意文本,并且在每個單獨的閱讀材料中都有新的東西可以發現,所以溫妮和威爾伯深受年輕讀者及其家人的喜愛。
小寶寶的漢字學習不要忽視哦~分享一個幼兒識字APP【貓小帥識字】。很多小寶寶都會對電子產品感興趣,等他四五歲剛好可以利用這個來教他識字。這個軟件的課程豐富,還有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還能共度親子時光!增進親子感情!
更多孕產、育兒的資訊可以關注一下“4399小評菓快樂育兒”
回答問題需要官方點五十贊……書法可以培養耐心勞逸結合鋼琴我覺得可以培養氣質不管怎么樣年孩子的話也可以活潑一點如果不喜歡這些既使什么沒學也沒關系的還小呢她玩的時間應該希望自己多一點。此問題希望能幫助你,看了別忘了點贊評論
孩子脾氣暴躁不順心就發飆哭鬧的原因:
1.溺愛
2.家長無底線
3.學習母親
本質是沒有習得與年齡相符的情緒發泄方式,以及對發脾氣哭鬧的情緒發泄方式的效果深信不疑。
重點說一下“學習母親”這一點,因為在3歲前的孩子,其形成自我性格特點的重要參照對象就是母親,如果母親在此時期是暴躁易怒的狀態,孩子就會把這種性格特點內化為自己。
至于為什么重點強調是“母親”,因為3歲前的孩子扔認為自己和母親是一體共生的,并在逐步走出這個認知過程的(這是3歲前孩子的主要成長任務)
只有找出原因,才能治本,了解本質問題只是治標。
是不是感覺有點反過來了?
因為要讓孩子學習新的情緒宣泄方式,并且對此深信不疑,這會相對簡單很多。
但如果我們一邊教孩子這些新發泄方式,而又繼續溺愛孩子、無底線容許他的要挾、或者媽媽一邊教孩子要好好說話又一邊自己很暴躁(說一套做一套),那么孩子必然是更改不了的。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