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2-06 06:42:05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我覺得這個問題作為一個工作二十多年精神科醫生來說,較容易回答。第一個原因是遺傳因素,父母一方或兩方有精神障礙,孩子患精神分裂癥的風險遠高于父母都無精神障礙的孩子,但是精神分裂癥不是遺傳疾病,這個不多說。第二個原因是心理因素,拉康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孩子生命早期,父親功能的缺失,用專業的話說就是:父姓的脫落。第三個原因是誘發因素,孩子需要父親的功能時,因為父姓脫落,就會以幻覺或妄想返回現實,即精神病發作。16或17歲正是這幾種因素交融時候。因此精神分裂癥好發于青壯年。謝謝
這樣癥狀持續有多長時間了,覺察一下自己,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發什么事?有具體的事件導致的嗎?例如,學習壓力,還是跟同學關系問題?
把導致情緒的具體事件一一列出來,并列出自己對事件的看法,也可以征求其他人對事情看法,看看他們看法跟自己看法是否一樣。換個角度看問題。
如果自己還是無法緩解情緒,可以跟父母溝通,帶你上醫院心理科看看。
你也不用對癥狀過于擔心,心理問題通過正確處理可以恢復過來的。
首先,父母要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教育方法,孩子的表現雖然是青春期的表現,但父母日常行為的影響和不當的教育方法會加重這種現象的蔓延。鼓勵是教育孩子改變不錯的方法,可以試試。
兒子16歲,初中畢業或者高一年齡,現在不想上學、沒有上進心、自控力差,怎么辦?
可想而知,家長當教的已教千千萬,當育的已育萬萬千,道理已講破,方法已使盡,可孩子還是“搟面杖吹火,一竅不通”,仍然“死zhu不怕開水燙”,我行我素。事后來指責家長,也屬“秋后算帳”、“放馬后炮”,已作用不大。我們只能就事論事說眼前。
對于這樣的孩子,家長和老師誰都希望:孩子象沉睡,一覺醒來煥然一新;某人某事為媒點,一下來一個幡然猛醒;或者偶爾跌一跤,自爬起來有省悟,……??墒沁@樣不太多的情況始終沒在孩子身上發生。哎,教育孩子,家長和老師的心都操碎!
既然上面的偶然性沒有發生,還有沒有在必然中能改變孩子的方式方法呢?
筆者回答:有,一定有。那些帶有一定強制性的、重在孩子個人體驗和感受的教育“熔爐”一定能起作用。
好比參軍入伍的軍隊生活;
野外求生的拉練訓練;
自勞自食的勞動鍛煉。
不過,參軍入伍有條件;野外求生訓練只能對孩子的現狀輔助教育;真正對孩子起教育作用的,應該是勞動鍛煉。
勞動教育的話題大家不陌生,在此不必贅言。
勞動教育的同時,還要跟進下面3點:
1,愛心不減。
2,循循善誘不少。
3,重孩子個人體驗和感悟。
(下圖來自網絡)
兩年后十八歲,也就是2023年就十八歲,我小時候入少先隊的時候,老師問我多少歲,那時候我們都按農歷說歲數,我生日小,是臘月出生的,我當時是八歲,老師就給我減了以下,告訴我出生年月日,我就寫上了,結果給我寫大了兩歲,這回可好,早退休兩年,雖然身份證對,但人家說以最原始檔案為準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