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2-06 17:22:40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我家也是五歲半的男孩,特別喜歡看奧特曼,和您一樣,我也是總擔心孩子會有暴力傾向,因為在這些動畫片中,都是以暴力解決問題,而且每次看過奧特曼,孩子都學著那些巨人的樣子“變身”,或者作出“發射光束”的樣子。
起初我是因為擔心經??措娨晫⒆友劬τ袀Γ唾I了一套奧特曼的故事書,每天晚上睡覺前他都要讓我給他講奧特曼的故事。其中有一天晚上,我隨口問他:“為什么總是讓我講奧特曼,咱不能講點別的嗎,你就那么喜歡奧特曼?”孩子回答:“我最喜歡奧特曼,因為奧特曼是個英雄!”
在孩子的心里,住著一個超級英雄,他可以是奧特曼,也可以是蜘蛛俠。如果你在現實中跟孩子一起模擬動畫片中發生的故事,他永遠是奧特曼,我們只能扮演怪獸?,F實中我們是渺小的,力量是微薄的,可是奧特曼是有特異功能的,是戰無不勝的,是勇氣和力量的化身,這樣的正面人物,哪個孩子不喜歡呢!他們熱愛英雄,更想成為英雄!
理解了孩子喜歡的源由,我們便少了許多擔心。男孩子天性喜歡運動,需要釋放精力和情緒,奧特曼與怪獸的打斗正和他意。家有男生的媽媽都有這樣的體會,他們不耗盡最后一絲體力、精力,是不會安安靜靜地去睡覺的?;蛟S有荷爾蒙的原因,他們就是喜歡刀、槍、棍、棒,或者就是瘋跑瘋玩地折騰,這就是男孩子,我們很難改變。
我并沒有與孩子強硬地否定他心中的那些“英雄”角色,在買奧特曼故事書的同時,我還買了《青蛙弗洛格》、《彼得兔》、《汪汪隊》、《超級飛俠》,他在我的引導下看到更多可愛的、有智慧的角色。再后來講奧特曼的時候,打斗結束,我故意輕輕嘆了口氣說:“奧特曼是個英雄,可是英雄都是只會打斗嗎?他為什么只會用暴力解決問題,不能用腦子,用智慧嗎?”孩子聽到我說的話,想說什么,可最終還是杵在那兒說不出話來,我想,這個時候,孩子已經開始思考了,這是個好的現象。在我看來,父母直白地告訴孩子這個游戲不好,那個動畫片暴力,是沒有用的,孩子一定是不聽你的,因為你竟然否定一個英雄,那孩子一定認為你是錯的。你希望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就要和他站在同一個高度,適時地引導孩子看什么樣的角色,引導他對故事人物的思考,從而循序漸進地引導孩子建立正確的處事方式。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簡單點來說就是游戲能夠更快地帶來更強的成就感,闖過一關,你的角色就會提升能力,然后再去闖下一關。玩一場《王者榮譽》,大家都從同一個起跑線開始,通過不斷殺人、補兵、提升自己角色的實力,最終擊敗對手。游戲會給你提供一個短期的目標,讓你非常容易達成,然后再不斷積累,出現更多目標,讓人無法自拔。
很多數學老師都喜歡這樣跟學生比喻,解數學題就像是闖關,實際上解開一道題是很有成就感的,但可能你花很多心思去解一道題,結果卻是錯的,這種情況會很容易讓孩子失去解下一道題的勇氣。同樣的道理,游戲也會帶來挫敗感,但因為表達形式的不同,孩子可以接受這種挫敗感,并且重新開始闖關。
其實無論是成年人還是小孩子,都很容易沉迷一樣東西,可能是某種愛車或者某個模型玩具,游戲也是一樣的道理。雖然不知道題主提出這個問題是因為自己的孩子沉迷游戲了還是其他原因,但沉迷和喜歡這兩個詞并不是具有同樣意義的,我們對待游戲往往帶著有色眼鏡來看待,這已經持續了很多年。
不妨我們把問題稍微轉換一下,為什么孩子不喜歡沉迷學習?因為學習能帶來的成就感太低,目標太長。孩子看不到自己的成長,也不能在日常生活中直接利用學校所學的知識。其實如果真正了解一款游戲的話,你會發現游戲本身就是對于陌生事物的學習過程,每個游戲的玩法不同,你都需要通過不斷嘗試不斷學習,然后利用你所學的東西闖關或是戰斗。
好的游戲給孩子帶來的收獲可能并不比一篇名著差,但往往大多數游戲都只是帶來樂趣而不具意義。正確引導孩子去玩一些更有意義的游戲,而不是僅僅躲在一個單純讓自己爽的世界里馬不停蹄地忙碌,我想這更重要一些。
首先我覺得是男孩子天性好動愛玩吧,其次就是有隨波逐流的感覺,因為周圍有人再玩會有一種帶動作用,并且男孩子競爭好斗喜歡在游戲里的競技感。
謝謝邀請,要想法讓他知道他自己的責任,要讓他知道天天光玩游戲是不行的,老的少的這么多人也沒有光指玩游戲過日子的,該工作,工作,該干嘛,干嘛,累了,玩會兒娛樂一下心情還是可以的,不能拿玩游戲當活干,又不是小孩子,連這點自控力沒有嗎?不管他吃不管他喝,他自己不動手就沒吃沒喝,沒法過,他自己就想法了,人不能太慣,你敢慣,他就敢無底限任性,誰不知道有吃有喝天天玩,好玩,天天供你吃喝,讓你無愁無憂,你不也喜歡玩?要讓他懂得自己動手才能豐衣足食才行,得恩威并施,當然如果他自己能醒悟,當然更好了,僅是個人想法,請隨意
這是一個沉重的話題,很多家庭為此已硝煙四起。網絡虛擬游戲之所以讓人喜歡是因為失敗了不必為失敗承擔現實生活游戲中那樣的成本和代價。孩子到了迷戀的地步,實際他已走過貪、嗔、癡、迷、戀、癮中的前三個階段,這時他的家庭角色、學生角色已支離破碎,只有自我的欲望,這個欲望已從最先想玩的動機性行為變成了一定要玩的目的性行為。也因此要糾正他是那么的難,有的甚至還為此釀成了慘禍。作為家長、老師首先要做的是利用好情緒系統、權力系統幫助孩子重新建構起家庭角色、學生角色,同時創造條件讓他喜歡現實生活中各種各樣的游戲,從中找到價值感、成就感。讓他從手機游戲的唯樂中解脫出來,當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糾正也是一個慢長的過程。
(圖片來自網絡)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